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淮北地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淮北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水平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稻。在手插条件下适宜淮北稻区中熟中粳品种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450℃光照时数小于780h,机插秧不应小于3100℃光照时数小于66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为不应小于2600℃光照时数小于550h。全生育期积温均表现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高出直播稻18.1%;日照时数也均是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出20%。直播稻产量均低于手栽稻20%以上,机插稻的产量均低于手栽稻6%以上,手栽稻产量最高,其次是机插稻,直播稻最低。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的穗数大于手栽稻,而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由于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合在淮北地区直播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充分发挥直播稻的增产潜力,于2022年对12个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进行了直播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苏秀852、南粳60可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需继续观察或不建议在本地区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独山县水稻直播技术推广,对独山县直播稻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发展直播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直播稻面积扩大,种植年限延长,杂草稻和假稻这"两稻"在江苏省南北各地直播稻田严重发生和危害,成为困扰直播稻生产的两大难题。在"两稻"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田块,将直播种稻改成栽插种稻,包括手栽  相似文献   

5.
直播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种植方式,因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和显著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文详述了国内外直播稻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生产上主要存在的湿润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三种种植方式。从产量、杂草防治和抗倒伏特性分析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适宜品种培育、氮肥施用、抗倒伏、杂草防治、农机农艺配套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展望了直播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直播稻的高产抗倒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沿海地区直播稻种植后效应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直播稻连茬种植后优劣效应共显,直播稻可以直接节省种植用工,改变水稻病虫发生危害特点,调整了稻田土壤理化性质,使得养分等有利生长因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种植收益相对稳定,但杂草(稻)危害逐年加重,水稻安全生产的风险增加。因此,应客观认识直播稻栽培后效应,加大宣传与指导力度,普及直播稻栽培技术及生产风险,树立粮食安全生产的全局观念,科学规划种植布局,从整个农业生态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指导直播稻生产。  相似文献   

7.
谈推广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浙江省水稻直播栽培兴起的背景,发展和前景,论述了直播栽培的技术难点及目前能够做到的解决方法。直播稻的产量水平和直播栽培与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苏中地区水稻直播方式条件下,对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相同的栽培管理水平条件下,同一品种直播产量以及结实率、千粒重均低于手栽稻、机插稻、抛秧稻等稻作方式;直播稻与手栽稻、机插稻、抛秧稻等稻作方式相比,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较差,营养品质表现较好,食味品质表现不一;不同稻作方式产量、产值、物化成本、纯效益、净效益均表现为机插稻最高,直播稻最低。  相似文献   

9.
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生育期、产量和温度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龙粳21号和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旱直播、湿润直播和插秧栽培对寒地粳稻生育期、温度利用和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插秧稻相比,旱直播稻和湿润直播稻的全生育期缩短,生育时期推迟,直播稻生育期缩短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所致;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对温度资源的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全生育期积温表现为湿润直播<旱直播<插秧栽培,直播栽培拔节前对温度资源利用减少,拔节期至成熟期与插秧栽培差异较小;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和结实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旱直播和湿润直播的穗数或千粒重较插秧栽培有显著增加,穗粒数却有显著降低。发挥小穗、多穗的产量构成优势,利于实现寒地直播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中稻直播栽培与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上,直播的比手插的长3 d;在农艺性状上,直播稻的株高高于手插稻,每穗粒数也比手插的多,但直播稻的有效穗比手插的稍低,其他性状相差不大;在产量上,直播稻的实割产量比手插的增产10%左右。同时,直播栽培方法简便、省工节本,可在闽北中稻区逐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