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命活动的基质.该文研究了冀北山地6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结果表明:6种森林土壤的全氮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氮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阔叶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6种森林类型土壤磷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速效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纯林;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桦+红松块状混交试验林与红松纯林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化学性质,降低土壤酸性,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肥力,并能大幅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在森林生物量及碳汇方面,白桦+红松混交林类型优于红松纯林。营建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红松纯林地力衰退问题,又能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白桦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次生林区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赤峰市次生林区最主要的天然用材林树种,其与落叶松组成的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演替和适应过程,形成的稳定的森林群落。白桦具有生长稳定、抗病虫害等优点,而且生长快、材质好、天然更新能力强、遭受破坏后易自然萌芽恢复,因此研究白桦育苗技术,营造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对于推进生态建设、提高造林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桦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桦是吕梁林区次生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由白桦、辽东栎、山杨、油松等组成的混交林,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演替和适应过程而形成的稳定森林群落。白桦具有生长稳定、抗病虫害及防火能力强等许多优点,而且生长快、材质好,遭受破坏后易天然萌芽恢复。20世纪70年代以来,吕梁林区营造起来的人工林大多为针叶纯林,其防火防病虫害能力弱,近几年在城镇绿化美化中,白桦以其具有白色的主干倍受青睐。因此研究白桦育苗技术,营造油松、白桦混交林或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对于搞好生态林业建设,提高造林质量等均有重要价值,而且培育白桦绿化大苗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白桦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在内蒙古境内山地分布很广,无论面积或蓄积量,白桦林仅次于兴安落叶松林。大青山中九峰山的白桦林较发达,是山地森林的主要类型。九峰山山地的白桦林几乎占据了海拔1200~1900米的阴坡及半阴坡,多发育在凹地中,其上部山脊为虎榛子,下部为沟谷草甸。分布范围内上部是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中部为白桦——山杨混交林,下部为白桦纯林。白桦林是九峰山主要的山  相似文献   

6.
冀北山地3种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冀北山地3种天然次生林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为11.750~15.59t/hm2,最大持水量为44.55~49.18t/hm2之间。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白桦山杨混交林>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白桦棘皮桦混交林。土壤容重均值的变化范围为0.72~0.95g/cm3,总孔隙度的变动范围为55.16%~60.2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现增加的趋势,总孔隙度减少的趋势,从土壤容重平均值来看,白桦棘皮桦混交林>白桦山杨混交林>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总孔隙度的均值为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白桦山杨混交林>白桦棘皮桦混交林。3种林分林地总蓄水量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为1 239.36t/hm2,白桦山杨混交林为1 194.02t/hm2,白桦棘皮桦混交林是1 135.75t/hm2,表明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林地储水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条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红松、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紫椴、白桦、刺楸、水曲柳针阔混交林及红松、日本落叶松、色赤杨、白桦、刺楸、水曲柳等纯林的生态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林内温度,降低蒸发强度,提高林内的相对湿度,减小林内风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N、P及有机质的含量,对林分的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桦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适应能力强,在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常成纯林或与其它树种组成混交林,在分布区,蓄积量丰富。在河北省现有用材林中蓄积量占首位,林地面积居第二位。是河北省天然次生林的主要树种,同时木材用途广泛,树皮可入药^[1]。白桦是高海拔山地云杉、落叶松等的伴生树种,也是构成针阔混交林唯一生长比较稳定的阔叶树种,对防止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的蔓延、保持森林景观的多层次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是有一定面积的白桦纯林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9.
帽儿山不同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帽儿山7种典型森林类型(示范区)植被恢复的调查,以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各示范区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分析示范区植被恢复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恢复时间、采伐方式对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分布起主导作用,示范区Ⅵ(白桦-水曲柳混交林)营造樟子松与水曲柳带状混交林的恢复效果最好,示范区Ⅶ(白桦-山槐混交林)恢复效果次之。研究结果为森林生物多样性恢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凉水自然保护区4种红松林型下土壤性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始红松林,天然白桦红松混交林,天然白桦人要红松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下土持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从土壤理化性质,还是从土壤物质和养分方面考察,白桦红松混交林都较红松人工纯林优越,维护林分土壤地力的功能优于原始红松林;而红松人工纯林较原始松林地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原带的山地,山杨分布面积欠于白桦,或于白桦以不同的比例组成混交林。它是山地森林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护坡林及痧资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为增强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加速三弱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实现要业可持续的发展,应加强内蒙古山区山杨更新措施的研究。经多年试验,采取开沟进行山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一个可以大力推广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间伐改变林分环境,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处理12 a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ring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种不同强度(16.7%、25.5%、34.4%、49.6%、59.9%)间伐12 a后林木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芽阔叶树人工混交培育降低了培育成本,提高了生态效益,混交林培育28a后,林分生长稳定,生产力较高;混交林中的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好于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对恢复森林生态原始林貌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丛燕 《林业科技》2012,37(4):25-26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有林区,也是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比较大的地区,而黑河地区又是我国三大重点火险区(黑、大、呼)之一,频繁的林火使该地区形成了大量的阔叶混交林和白桦落叶松林火烧迹地。鉴于这两种林型的乔木层优势树种火后胸径、树高、冠幅的变化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冀北山区山杨和白桦混交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选取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下辖的龙头山林场山杨和白桦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地调查法、树木解析法,在样地随机伐取样木,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等的连年生长量,以及平均生长量、生长率等作为评价标准,对冀北山区山杨和白桦混交林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山杨和白桦的混交林,树高变化在前期白桦大于山杨(其平均生长量和生长率分别高出0.05 m、1.3个百分点),中后期山杨大于白桦(分别高出0.05 m、0.14 m、1.3个百分点);胸径变化在前期山杨和白桦没有差别,但在中后期山杨大于白桦(平均和连年生长量差值分别为0~0.04 cm、0.01~0.21 cm);材积变化在前期山杨和白桦没有差别,但在中后期山杨大于白桦(平均和连年生长量差值分别为0~0.001 1 m~3、0~0.002 3 m~3)。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总结出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造林整地、幼林抚育、抚育间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森林—草原交错带白桦林和山杨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庆锁  刘涛 《林业科学》2000,36(Z1):110-115
在森林—草原交错带 ,白桦 (Betulaplatyphylla)林和山杨 (Populusdavidiana)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白桦和山杨组成的森林景观 ,二者或为纯林 ,或为混交林 ,常出现在坡度较大的低山和高大沙丘及复合沙丘的阴坡 ,多呈斑块状与草甸草原和草甸、灌丛复合存在 ,有时与沙地云杉林交错出现。这种斑块状的白桦林和山杨林是森林—草原交错带显著的景观特点 ,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1 研究范围本项研究的森林—草原交错带位于河北省北部坝上高原、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东部 ,界于北纬 41°2 2′~ 43°44′…  相似文献   

19.
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该文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为对照,分析白桦、色赤杨、水曲柳、刺楸、紫椴与红松人工混交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红松纯林现存凋落物量明显高于人工阔叶红松林,红松纯林凋落物有效拦蓄量最高;5种不同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土壤持水能力、综合涵养水源功能均高于红松纯林。因此,在辽东地区应尽可能营造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20.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桦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是冀北山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为探讨二者的纯林或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大,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林(1.14g/cm~3)、黑桦林(1.03g/cm~3)、落叶松白桦混交林(1.01g/cm~3)、桦木林(0.98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3.04%)、华北落叶松林(51.84%)、桦木林(51.40%)、黑桦林(51.14%);土壤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5.53%)、桦木林(52.81%)、黑桦林(51.33%)、华北落叶松林(48.22%);土壤稳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华北落叶松林。营造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混交林有利于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