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麦后直播特早熟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7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74(原代号中603)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以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Bt+CpTI双价基因的抗虫棉中501为母本,以特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中间材料92—047为父本,经生化辅助育种和系统选育而成的麦后直播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B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特早熟棉区包括山西、陕西、新疆的部分棉田、辽宁和甘肃省的全部棉田。全棉区棉田面积300多万亩,分布极不集中。我国棉区原划分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特早熟、西北内陆和华南五个类型不同的棉区。后来将西北内陆棉区取消,把西北内陆棉区的南疆划归为黄河流域棉区,而北疆和河西走廊划归特早熟棉区。经多年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生产发展,解决粮棉矛盾,增加复种指数,迫切需要早熟、丰产、优质适于黄河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连作的棉花新品种。我们于1975年从黑山棉1号中选出长绒单株23号,又从中23系中选出天然变异株经连续系统选择育成符合上述目标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0号(原名中509)。1979年该品种,黄河流域适于耕作改制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4.
短季棉在我国有两种生产类型;一是在东北、西北生长期短春季种植的特早熟品种,一是我国主要产棉区黄河、长江棉区一年两熟麦棉套种,油棉两熟连作夏播的特早熟棉花品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粮棉争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述了我国自育的早熟低酚棉品种(系)的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介绍了4个适宜于特早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麦棉套作的优良早熟低酚棉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棉EB004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在2019―2020年河南省夏棉区域试验和黄河流域棉区早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为早熟、稳产,吐絮畅,易收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中棉EB004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农SF06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农SF06为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中早熟常规转抗虫基因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由鲁棉研24(鲁H963)后代系统选育而成。2009—2010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区试,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高产稳产、早熟、抗病抗虫,综合性状优异,2012年底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针对新疆早熟棉区无霜期短、霜后花多而影响品质和产量的问题,在麦棉两熟夏播条件下选育的优质、早熟、抗病、兼抗棉蚜的短季棉品种,其选育的关键技术是注重机械采摘株型的塑造,协调优质、丰产性,注重丰富遗传基础与加强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第7轮黄河流域夏棉区试付小琼,杨付新,周关印,王秀玲中国农科院棉花所4551121992~1993年为第7轮黄河流域夏棉区试,参式品种5个,分别为:中棉所选育的中621,河南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豫422,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鲁742,河南省新乡市农种...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八年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在农业部领导下继续举行,仍分特早熟、早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和华南六大棉区布置试验,试验地点分布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共计七十八处,试验方法甚本与上年相同,绝大部试点试验报告已经各棉区负责单位综合总结,兹摘要报告于后。一、特早熟棉区本棉区包括辽宁南部及山西中部。本年辽宁南部在棉花生育期间降雨量少,旱象严重,后期除八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73(原代号中夏杂0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采用棉花研究所选育的综合性状优良的MC1351系为母本,以转Bt+CpTI基因的抗虫棉中501选系MK4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短季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2.
四川棉区与全国各大棉区相比,既有北方早熟棉区棉花有效生育期短的特点,也有南方棉区热量充足、雨水充沛的特点;既有黄河流域棉区苗蕾期干旱的特点,也有长江中、下游棉区湿度大、伏旱秋雨多的特点,还有华南早春气温回升快的特点;而四川棉区云雾多、日照偏少,却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具有特殊生态类型的西南早熟棉区。阆中是四川省22个产棉县(市)之一,以全育全栽、地膜覆盖、麦棉套作为主要栽培模式,其技术路线是:以避灾抗灾、优质高产为目的,走密、矮、早、膜,肥促化控,综防统治,节本增效的路子。近年来围绕这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棉花品种(品系)为材料,进行了丰产性和抗病性品种区域比较试验。通过系统的比较鉴定,考察了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抗逆性,抗枯萎病、黄萎病性能。旨在为选育适合黄河流域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也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特早熟棉区无霜期短、气温低、≥10℃的积温不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近几年的气候表现更为突出,在棉花生长期间多是低温寡照,枯霜来得早,导致棉花产量低,棉纤维品质差,植棉效益低,棉农积极性受挫,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经多年研究,培育出了早熟、高品质、高产棉花新品种晋棉37。2004年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05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品种来源和选育过程母本陕6913,父本墨西哥910,1981年杂交,1987年育成品系太995,其缺点是生育期长,晚熟,不适合特早熟棉区无霜期短、气温低的特点。所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山东等地出现了市场上销售的品种与原审定品种不一致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审定品种纤维品质好,但抗病性难以满足生产需要,铃中等大小,结铃性较强,早熟性好。  相似文献   

16.
特早熟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棉研 1 9号 (原代号鲁 890、GK33)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 ,以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短季棉鲁 45 8系为母本、鲁 5 5系为父本杂交 ,经连续多代选择鉴定选育出的特早熟抗虫短季棉新品种 ,2 0 0 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0 0 3年进入山东省夏棉生产试验 ,同时继续全国黄河流域夏棉区域试验。短季棉品种生育期短、经济系数高 ,对于我国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对短季棉品种而言 ,早熟与丰产、优质的矛盾尤为突出 ,如何将三者有机地结…  相似文献   

17.
<正>南农881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10—2012年依次参加了2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2013年2月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107号],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棉2013001)。1选育过程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抗虫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黄河流域夏播棉区试改名为黄河流域早熟区试.早熟组参试品种4个,第二年参试的品种为中夏杂05,第一年参试的品种分别为淮超省工棉1号、豫宝杂10号、H586.特早熟棉供试品种1个,为中603.对照品种均为鲁棉研19.早熟组参试品种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特早熟品种于6月上旬播种.  相似文献   

19.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石河子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采的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新陆早43号适宜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将6个熟期不同的杂交早稻组合分为早熟组与迟熟组对其发育进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早熟组与迟熟组在抽穗灌浆历期、幼穗分化历期及速率、相对出叶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其全生育期的显著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长短不同造成的;早熟组因为幼穗分化起始时间早、营养生长期短而表现早熟;早熟组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迟熟组无显著差异,但经济产量与单株生物产量均极显著低于迟熟组,其主要原因分别是千粒重较低和植株较矮。指出提高营养生长期出叶速率是协调早熟与高产矛盾的关键,通过筛选营养生长期短、出叶速率快、主茎叶片数较多、千粒重较高、株高适宜的亲本进行配组有可能实现早熟高产杂交早稻选育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