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小尾寒羊发展的历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山东小尾寒羊是我国一个古老的绵羊品种,1989年4月编入<中国羊品种志>.山东小尾寒羊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64年前的选育阶段,1964~1988年改良和选育提高阶段,以及1988~2000年山东小尾寒羊的推广阶段.1 1964年前的选育阶段解放初期学者们将短脂尾的小尾寒羊和长脂尾的大尾寒羊统称寒羊.50年代末期才把"小尾寒羊”提出来.1961年把寒羊编入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养羊学>.付寅生、陆离等1961~1962年在江苏丰县境内的大沙河果林场设基点对小尾寒羊进行研究和调查,1964年在<科学研究年报>上发表了题为<小尾寒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这是最早小尾寒羊以独立名字出现在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小尾寒羊选育历史和推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尾寒羊选育历史和推广前景王景元王新魁(山东省菏泽地区畜牧业开发中心274000)1选育历史1.1解放前的选育小尾寒羊是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一个优良的绵羊品种,是当地劳动人民长期选育的地方良种。解放初期,小尾寒羊选育达到了最高水平。据山东农学...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具有成熟早、四季发情、生长发育快、产羔率高、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但长期以来缺乏有计划的系统选育,使其体型外貌不一致,个体间差异大,产羔率下降,尤其是产肉性能低.研究旨在通过选育和提纯复壮,提高小尾寒羊的体尺、体重,提高产羔率和产肉性能,改善羊肉品质,选育出以产肉为主的河北小尾寒羊,为逐步培育河北肉羊新品种提供优良的基础母本资源.  相似文献   

4.
小尾寒羊是我国自然选育的优良地方品种,属皮肉兼用型,具有体格大,生长发育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常年发情,一年可产2胎或二年3胎;裘皮面积大,板质薄,质地坚韧,毛色白洁如玉,光泽柔和,毛股花案美观,倒向灵活等优良特性。本文通过对小尾寒羊饲养技术程序的综述,介绍小尾寒羊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了解这些对合理选择饲料和科学养殖小尾寒羊都有很大作用,起到节支增收之效。了解饲养技术程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对小尾寒羊进行喂养和管理,进而搞好对小尾寒羊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1小尾寒羊的特性及发展史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绵羊品种,产区饲养小尾寒羊有悠久的历史,广大农民经过几千年的定向选育,把蒙古羊选育而成小尾寒羊。它主要产于河北省沧州、邢台、河南省东部及山东省西南部,具有性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肉质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等特性。体形外貌特征明显、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羊有大的螺旋形角,母羊有小角或姜形角,公羊前胸较深、耆甲高,背腰平直,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是我国地方优良品种,以其成熟早、生长发育快、产羔率高、遗传性能稳定、常年能发情配种,四季均可产羔、裘肉质地优良而闻名国内外,被称为———中华国宝。小尾寒羊种公羊的选育是提高羊群整体质量及生产性能的关键措施。因此,我们在2003年“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及高效杂交利用技术研究”项目下达后,狠抓种公羊选留和培育工作,现将小尾寒羊种公羊培育结果报告如下。1种公羊选择标准与方法小尾寒羊种公羊的选择标准按《小尾寒羊品种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进行;选择方法按3月龄、6月龄、周岁和成年时表型性状来选择。1·1成年公羊选留20…  相似文献   

7.
白跃宇 《饲料研究》2000,(12):26-28
小尾寒羊是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一个优良绵羊品种 ,是当地劳动人民长期选育的地方良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繁殖力高、肉用性能好、裘用价值高、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强、耐粗饲、易管理等优良特性 ,被专家们赞誉为“中华国宝” ,“世界名珠” ,“超级品种” ,是我国绵羊品种中一枝独秀。小尾寒羊作为全球重要遗传资源 ,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近十几年来 ,全国各地都到河南、山东小尾寒羊产区购买小尾寒羊 ,形成了“小尾寒羊热”。小尾寒羊的饲养实践证明 ,掌握其生产性能及生活习性和消化特点是养好羊的基础 ;针对不同用途的羊只特点 ,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尾寒羊因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受到了乌兰浩特地区广大养殖户的青睐,但由于因饲养管理、配种选育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繁殖能力和经济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如何提高小尾寒羊繁殖率成为小尾寒羊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根据当地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小尾寒羊和德国美利奴为亲本,建立、选育一个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毛用性能好的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对设定新类群的毛用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选育效果,为选育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提供理论支持。德寒一代在产羔数和产毛性能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德寒一代产羔数为2.438,显著高于德国美利奴的产羔数2.181(P0.05);德寒一代的有髓毛数量显著低与小尾寒羊(P0.05),德国美利奴、德寒一代、德寒二代三个群体间无髓毛细度无显著差异(P0.05),德寒一代两型毛和有髓毛细度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  相似文献   

10.
小尾寒羊种质及开发利用的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元 《中国养羊》1998,18(1):32-33
小尾寒羊种质及开发利用的我见王景元(山东省菏泽地区畜牧局274000)近十年来,随着“寒羊热”的兴起,有关小尾寒羊的报道经常见诸报刊,有的刊物甚至设专栏介绍。这样经常的数量不少的报道,一方面反映了小尾寒羊选育的进程和现状,在全国推广的具体情况,同时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小尾寒羊引进推广与利用磋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地方绵羊品种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小尾寒羊热”近些来年不断升温 ,有关小尾寒羊的报道 ,经常见诸报纸杂志和宣传媒体。这样一方面反映了该品种的选育推广进程和现状 ,同时也出现了某些片面和含混的概念 ,容易发生误导。为此 ,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和生产实践谈一些看法 ,以供引种推广利用作参考。1 小尾寒羊的品种特性小尾寒羊是在冀、鲁、豫、皖、苏交界地区 ,黄淮冲积平原富饶农区的特定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 (平均海拔 5 0米 ,无霜期 2 16天 ) ,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群众自发培育形成的一个古老的农…  相似文献   

12.
朱靖  杜立新 《猪业科学》2004,21(9):16-18
小尾寒羊具有常年发情、性成熟早和多胎性能的高繁殖力特性,平均每胎产羔2.6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也是我国独特的遗传资源。目前在BooroolaMerino羊、Inverdale羊和Hanna羊中已找到影响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国内对小尾寒羊多胎性能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选育和分子标记方面,也有一些以候选基因法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多胎机制进行研究,仍没有确立控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主效基因,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引入湛江地区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的测定、统计以及与原产地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研究了小尾寒羊在湛江地区的适应性。试验分别测定小尾寒羊初生、2~3月龄、6~7月龄、周岁和成年的平均体重;2~3月龄、6~7月龄、周岁的平均日增重及小尾寒羊的产仔记录,并与原产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入湛江地区的小尾寒羊在生产性能的各项指标上都体现出对当地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同原产地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经过遗传选育、风土驯化的同时,还应加强饲养管理水平,以提高小尾寒羊在湛江地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分性别对高繁殖力小尾寒羊核心群后代0~180日龄羔羊开展了生产性能测定,比较分析了不同BM-PR-IB基因型后代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断奶~180日龄内,BB、B+和++三种基因型羔羊的体重相对无差异,断奶期和180日龄的日增重均分别在190 g和140 g以上;B+型小尾寒羊后代公母羊体高、体长、胸围的绝对生长相对最快;B+型母羊的管围始终最大,180日龄时BB型公羊管围最大,但++型小尾寒羊管围增长幅度最大。综合表明:在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后代核心群中,B+型小尾寒羊早期生长发育最快。建议在北京地区小尾寒羊选育中优先考虑B+型作为留种群体。  相似文献   

15.
正小尾寒羊是山东、河北、河南、江苏以及安徽交界地区选育的一个优良地方绵羊品种,具有体大、早熟、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长年发情等优点。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省从山东的郓城、梁山、菏泽地区引入了大量的小尾寒羊作为杂交母本开展肉羊生产。经过十几年的饲养繁育,小尾寒羊完全适应了辽宁的气候条件,已经安家落户,为肉羊的杂交生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一定规模地纯种繁育场,没能进行有计划的纯  相似文献   

16.
小尾寒羊具有常年发情、性成熟早和多胎性能的高繁殖力特性,平均每胎产羔2.6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也是我国独特的遗传资源。目前在Booroola Merino羊、Inverdale羊和Hanna羊中已找到影响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国内对小尾寒羊多胎性能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选育和分子标记方面,也有一些以候选基因法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多胎机制进行研究,仍没有确立控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主效基因,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屠宰性能、肌肉化学成分的检测,探讨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后代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选育优质肉羊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屠宰性能来看,杜寒F1和杜寒F2均继承了杜泊羊的优点,对小尾寒羊产肉率低的缺点有较大改善;从总体肉品质来看,杜寒F1和杜寒F2均继承了杜泊羊产肉多、肉质鲜美的优点,并且在肉色、嫩度、熟肉率、滴水损失、含钙量方面均优于小尾寒羊和杜泊羊。杜寒F2的肌肉嫩度、肉色指标均优于杜泊羊、小尾寒羊及F1代。  相似文献   

18.
小尾寒羊在我国肉羊生产中的地位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品种特性和生产性能的角度介绍了小尾寒羊在我国肉羊生产中的地位 ,并提出了在肉羊生产中通过选育、经济杂交及培育新品种等方式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小尾寒羊与无角陶赛特肉羊杂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依靠科技进步,推广优良品种,选育出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羊品种,我局种羊场1999年引进小尾寒羊500只作母本、澳大利亚无角陶赛特肉绵羊5只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定西肉羊是专指小尾寒羊与本地羊杂配,形成的不同代次的杂种羊和长期驯化已适应本地生存环境条件的小尾寒羊,两种群体经过近三十年杂交改良和当地群众精心选育、提纯复壮、扩群繁殖,培育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良种肉羊群体。本试验选陶定F1、特定F1、萨定F1、杜定F1、定西肉羊及小尾寒羊2月龄断奶公羔各10只,共60只按不同杂交组合进行分组,每组10只,研究探讨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不同杂交育肥羔羊增重效果和产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定F1、陶定F1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78.78g、257.67g、分别比定西肉羊提高24%和18%(P0.05),比小尾寒羊提高32%和26%(P0.01);屠宰率分别比定西肉羊提高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提高10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饲养1只特定F1与陶定F1肥羔羊,分别比定西肉羊多增收88元和36元,比小尾寒羊多增收181元和128.2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