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寇江涛 《草业科学》2020,(5):916-925
以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为材料,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添加0.01μmol·L^-1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萌发过程中渗透调节能力、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水平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外源BRs调控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100 mmol·L^-1 NaCl胁迫下,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渗透调节能力和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APX(ascorbate peroxidase)和GPX(guaiacol peroxidase)活性显著降低,活性氧(·O2^–、·OH、H2O2)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增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受到抑制。2)添加0.01μmol·L^-1 EBR能够显著缓解100 mmol·L^-1 NaCl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和NaCl胁迫相比较,NaCl+EBR处理下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APX、GPX和CAT(catalase)活性显著提高,活性氧(·O2^-、·OH、H2O2)水平和MDA含量显著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幼苗苗高、根长、干重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说明外源BRs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渗透调节能力和幼苗体内抗氧化系统活性,抑制活性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促进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燕麦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燕麦(Avena sativa L.)耐盐基因,筛选耐盐品种,本研究利用水培法,采用0,100,200,250,300mmol·L-1 NaCl对‘VAO-9’与‘蒙农大燕1号’两个燕麦品种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72h内叶片质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根据生理指标的变化判断幼苗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燕麦在盐胁迫下通过调动自身渗透调节物质,维持生物膜的稳定性,提高抗氧化物酶系统的酶活性,抵御一定的盐胁迫。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燕麦材料苗期耐盐能力强弱和筛选出优异的燕麦种质,以前期试验筛选出的5份耐盐性较好的燕麦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法,对3周龄幼苗进行0.9%NaCl连续处理7 d后,研究盐胁迫对供试燕麦幼苗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5份燕麦苗期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供试材料各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青永久195相对白燕7号、青永久30、陇燕5号、陇燕4号有着较大的根表面积、根体积、较高的K~+含量,较低的MDA含量,较高的P_n、qP、叶绿素含量以及POD活性;而青永久30的SOD、CAT活性大于其余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无机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性、抗氧化酶活性可作为燕麦苗期耐盐性评价的综合鉴定指标,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得出材料耐盐性排序为青永久195白燕7号青永久30陇燕5号陇燕4号。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燕麦材料苗期耐盐能力强弱和筛选出优异的燕麦种质,以前期试验筛选出的5份耐盐性较好的燕麦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法,对3周龄幼苗进行0.9%NaCl连续处理7 d后,研究盐胁迫对供试燕麦幼苗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5份燕麦苗期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供试材料各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青永久195相对白燕7号、青永久30、陇燕5号、陇燕4号有着较大的根表面积、根体积、较高的K+含量,较低的MDA含量,较高的Pn、qP、叶绿素含量以及POD活性;而青永久30的SOD、CAT活性大于其余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无机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性、抗氧化酶活性可作为燕麦苗期耐盐性评价的综合鉴定指标,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得出材料耐盐性排序为青永久195>白燕7号>青永久30>陇燕5号>陇燕4号。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贮藏时间对燕麦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白燕2号和白燕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燕麦种子萌发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随贮藏年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燕麦种子发芽势等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贮藏8年时发芽率显著降低,白燕2号低于40%;而白燕7号仍有60%以上。在0~4年的贮藏期内,燕麦种子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白燕2号抗氧化物酶活性随贮藏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白燕7号的则明显上升。贮藏8年后燕麦种子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下降,有毒物质积累增加,种子贮藏特性变劣。白燕7号的耐贮藏性明显优于白燕2号。  相似文献   

6.
芦翔  石卫东  王宜伦  汪强  谭金芳  韩燕来 《草业科学》2011,28(12):2150-2156
为了探讨外源NO是否能减轻盐胁迫对燕麦(Avena sativa)幼苗的伤害,以水培生长到四叶一心的燕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探讨了0.06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白燕6号和内散2号2个燕麦品种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施入外源NO可提高燕麦叶片SOD、CAT、POD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植株干质量,从而减轻NaCl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但外源NO对不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对提高SOD、CAT、APX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大,而对提高POD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以达乌里胡枝子‘晋农1号’品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叶面喷施25、50、100、200、400 μmol/L褪黑素,分析褪黑素对自然干旱条件下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的生长情况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加外源褪黑素可明显降低达乌里胡枝子幼苗叶片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膜透性,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褪黑素的缓解效应越明显。施加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达乌里胡枝子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构成的酶促抗氧化系统活性,增加抗坏血酸(As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等非酶促抗氧化系统物质的含量,提高植物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研究表明,外源褪黑素处理可以缓解达乌里胡枝子幼苗干旱胁迫造成的细胞膜过氧化损伤,提高酶促抗氧化系统的酶活性,增加非酶促抗氧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Gannong No.5’)品种为实验材料,设置两种施加方式(叶施、根施)和六个外源甜菜碱浓度(0,10,20,30,40和50 mmol·L-1)处理苜蓿幼苗,在低温(4℃)胁迫7 d后测定其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探究外源甜菜碱缓解苜蓿低温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叶施和根施外源甜菜碱均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下苜蓿幼苗苗长、根长、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增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减少叶片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同时,外源甜菜碱还可以促进低温胁迫下苜蓿幼苗内源甜菜碱的积累和甜菜碱脱氢酶活性,增强渗透调节能力,进而提高苜蓿对低温胁迫的抗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叶施30 mmol·L-1和根施40 mmol·L-1的外源甜菜碱对缓解苜蓿幼苗低温胁迫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外源水杨酸对苜蓿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外源水杨酸提高苜蓿抗盐的生理生化机制,以“甘农3号” 苜蓿品种为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苜蓿幼苗生长、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苜蓿幼苗生长,盐胁迫下添加0.25 mmol/L外源SA后,苜蓿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植株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叶片和根系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未发生变化;根系中GPX活性、AsA和GSH含量显著升高,SOD、CAT和APX活性则未发生变化,说明外源SA处理能调控苜蓿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保护系统,缓解盐胁迫对苜蓿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干旱2个水分梯度,采用盆栽试验根灌不同浓度褪黑素,分析不同条件下幼苗表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90μmol·L-1褪黑素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幼苗株高、茎粗、相对含水量、相对叶绿素含量,此外,90μmol·L-1褪黑素处理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含量。综上所述,褪黑素提高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酶生物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量活性氧,缓解膜损伤,提高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冯瑞章  魏琴 《草原与草坪》2012,32(6):7-10,16
以加燕2号为试验材料,用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NO清除剂牛血红蛋白(Hb)及SNP类似物亚铁氰化钠处理燕麦植株,研究NO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NO提高了燕麦幼苗的株高,提高了SOD、POD、CAT和APX活性,降低自由基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表明外源NO能缓解NaCl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增强植株的耐盐性。NO供体SNP的类似物亚铁氰化钠(不产生NO)对NaCl胁迫燕麦植株的株高和氧化伤害无缓解效应;施用Hb提高了自由基含量,降低了抗氧化酶活性,而添加外源NO能缓解Hb对燕麦生长的抑制,表明内源NO也可能参与燕麦幼苗耐盐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张洁  程凯  王迎春 《草业学报》2023,32(2):97-109
植物受到逆境刺激后,钙离子结合蛋白能够感知钙信号并将其解码,激活下游靶蛋白,从而引发胁迫应答反应,钙调蛋白激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叶红砂为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特有的珍稀泌盐植物,对干旱、盐碱等环境胁迫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克隆了长叶红砂钙调蛋白激酶RtCDPK16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其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78.46%,与葡萄VvCDPK16同源性最高(80.97%)。基因表达特性分析显示,RtCDPK16在根茎叶中均表达,且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同时其表达水平可被氯化钠(NaC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冷胁迫(cold stress, cold)/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等多种环境胁迫和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CaCl2)显著诱导。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对野生型拟南芥(WT)和过表达拟南芥(OE)株系进行干旱、盐和脱落酸胁迫,发现胁迫处理下OE株系的根长、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等表型指标均显著高于WT,表明RtCDPK16的超表达使转基因株系获得了更强的胁迫耐受性;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显示,胁迫处理下各株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proline, Pro)、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均被显著诱导,且超表达株系显著高于WT,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O2-)的积累量显著低于WT;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real-time, qRT-PCR)检测发现,胁迫条件下OE株系的相关抗氧化酶基因ABA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元件基因及脯氨酸合成基因均被显著诱导。以上结果表明,RtCDPK16在拟南芥中的超表达通过调控转基因植物中抗氧化和渗透调节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促进转基因植物的渗透平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稳态的维持,进而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胁迫耐受性,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依赖于ABA信号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不同混合盐碱下藜麦幼苗的抗性机制,为藜麦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解决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对藜麦的种植限制。以白藜麦为试验材料,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浓度为200 mmol·L-1的A(NaCl∶Na2SO4=1∶1)、B(NaCl∶Na2SO4∶NaHCO3=1∶2∶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1)、D(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E(NaCl∶Na2S...  相似文献   

14.
探究甜高粱响应干旱与盐胁迫的生理学差异及其分子机制,分析甜高粱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不同基因调控机制和代谢通路,可为饲草作物甜高粱抗逆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以辽甜1号甜高粱幼苗为材料,使用10%的PEG-6000和0.9%的NaCl模拟中度干旱和盐胁迫,胁迫2和7 d时进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内源激素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测定,同时对幼苗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和盐胁迫均显著影响甜高粱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但盐胁迫对甜高粱幼苗叶片光合参数和内源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含量抑制程度均高于干旱胁迫,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显著高于盐胁迫,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脱落酸含量低于盐胁迫,说明甜高粱对干旱和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不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出甜高粱叶片在处理2 d时,干旱和盐胁迫下分别有922和2047个上调基因以及975和1714个下调基因,处理7 d时分别鉴定到157和795个上调基因以及54和722个下调基因;同时鉴定出40个干旱胁迫响应基因和493个盐胁迫响应基因,基于GO富集分析发现甜高粱幼苗在干旱和盐胁迫下响应基因均显著富集于植物逆境响应相关通路,KEGG富集分析发现,干旱胁迫响应基因显著富集于内质网加工和剪切体代谢通路,盐胁迫响应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通路;对光合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抗氧化物酶和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吻合。因此,甜高粱在转录水平上对盐胁迫的适应稳态落后于干旱胁迫,中度胁迫下甜高粱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要低于干旱胁迫,可溶性糖在甜高粱幼苗抵御干旱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共同调控是甜高粱幼苗对抗盐胁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以老化饲用燕麦种子为对象,探讨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相关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胁迫时添加褪黑素可以提高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增加幼苗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800μmol/L、1000μmol/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NaCl(浓度150mmol/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幼苗根冠比和丙二醛含量(P<0.05)。加权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提高老化燕麦种子NaCl胁迫下活力的最佳褪黑素浓度为500μmol/L,此时相对于NaCl胁迫,种子发芽率、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45.61%、325.55%、52.28%、121.27%。  相似文献   

16.
吴星  王晓娟  彭燕 《草业学报》2017,26(4):178-187
以 ‘拉丁诺’ 白三叶为材料,采用药理学实验,研究15%PEG-6000渗透胁迫下,离体叶片内源NO荧光产生及NO含量动态变化,NO清除剂及合成抑制剂对白三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及外源NO供体(SNP)对渗透胁迫的缓解效应。渗透胁迫可诱导白三叶叶片NO荧光产生,NO含量升高,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上调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而Hb、NR、NaVO3和L-NAME则显著抑制了胁迫诱导的NO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提升;外源根施50 μmol/L SNP促进了胁迫下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并有效减缓了相对含水量的下降,抑制电解质渗透率(EL)和MDA含量的升高。以上结果表明,NO是白三叶响应渗透胁迫的重要信号分子,并可能通过调控氧化酶基因表达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减轻渗透胁迫对白三叶幼苗的过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钙的施加对盐胁迫下单叶蔷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作用,以单叶蔷薇种子和幼苗为实验材料,以不同浓度50,100,150 mmol·L-1氯化钠模拟盐胁迫,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测定单叶蔷薇种子的萌发率以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施加外源钙后单叶蔷薇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升,根和茎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以及实际光量子YⅡ值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上升;显著地提升了单叶蔷薇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且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降低。外源钙的施加能够缓解盐胁迫对单叶蔷薇种子萌发的抑制,提升种子萌发率,降低盐胁迫对幼苗的伤害,且当氯化钙的浓度为10 mmol·L-1时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缓解盐胁迫对单叶蔷薇的伤害提供新的方向,同时为单叶蔷薇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