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揭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东阿拉善荒漠的沙冬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沙冬青植株分为3个等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3个发育阶段沙冬青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轻的增长型、成熟的稳定型和衰退的下降型种群在空间上交错分布。在增长型和稳定型种群中,沙冬青幼龄(Ⅰ级)个体呈现小尺度聚集,中、大尺度随机分布,中龄(Ⅱ级)个体呈现小尺度均匀分布,中尺度聚集性增加,大尺度随机分布。从稳定型到下降型种群,沙冬青老龄个体(Ⅲ级)在小尺度上均匀分布加大,其他尺度以随机分布为主。沙冬青在中、小尺度上Ⅰ级与Ⅱ级植株存在正关联,小尺度上Ⅲ级植株对另两个级的植株存在显著负关联。研究结果为该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Ripley’s K函数对重度和极度退化2个区域的伊犁绢蒿种群进行了空间格局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20 m的一系列空间尺度上,重度退化区域的绢蒿种群总体上强烈偏离随机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有所变化,在一系列空间尺度上出现明显的“聚集波”现象。而极度退化区域内绢蒿种群则在小尺度内呈聚集分布,到达聚集分布的临界值时则转入随机分布。进一步对不同大小级绢蒿进行了分析,在重度退化区域内,1、2级大小个体均呈聚集分布,但形体较大的植株聚集程度减弱。在极度退化区域内,1级大小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而随着尺度增加转为随机或者均匀分布,2级大小个体则为随机分布。通过不同大小级个体的空间关联分析表明,2种退化梯度下,2个大小级的绢蒿群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均表现出正关联,但随着尺度的增加关联性逐渐减弱,且二者在产生正关联的尺度范围上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高原西鄂尔多斯选不同盖度的狭叶锦鸡儿样地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植株体积划分龄级,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狭叶锦鸡儿种群分布格局及龄级之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狭叶锦鸡儿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与空间尺度、植株发育程度及环境异质性有密切联系,在小尺度下趋向于随机分布,随尺度增大呈聚集分布;低盖度种群为典型的增长型种群,随着盖度的增加成长为稳定型种群;随植株龄级逐步增大,种群分布类型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化;种群龄级相差越大,空间正关联性越弱。  相似文献   

4.
丁杰  张和钰  李志鹏  张谱  冯益明 《草地学报》2021,29(9):2067-2073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是戈壁区植被的重要建群种之一,研究其种群空间异质性特征对戈壁区生态恢复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试验调查,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裸果木种群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扇顶裸果木种群空间分布表现为斑块状分布,扇中、扇底均表现为带状分布;从扇顶到扇底,裸果木种群植株高度和冠幅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扇顶、扇中和扇底植株高度均值依次为33.13 cm,21.71 cm,31.25 cm,植株冠幅均值依次为0.38 m2,0.23 m2,0.37 m2;裸果木种群植株高度和冠幅在扇顶、扇中半变异函数最优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在扇底均为线性模型;扇顶、扇中由空间自相关导致的空间异质性高于扇底,空间分布格局比扇底简单;从扇顶到扇底,较小空间尺度内各向异性逐渐显著;裸果木种群植株高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水分对裸果木种群空间异质性分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反映植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还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植物利用资源的现状和生存能力。本研究以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为研究对象,按株丛斑块面积将矮生嵩草分为小斑块级株丛(0~30 cm2)、中斑块级株丛(30~80 cm2)和大斑块级株丛(>80 cm2)3个株丛级,采用点格局分析的g函数统计方法,分析了矮生嵩草各级株丛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矮生嵩草种群中小斑块级株丛占比高于中斑块、大斑块级株丛占比,种群中幼苗充足,正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矮生嵩草小斑块、中斑块、大斑块级株丛在小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所有株丛斑块的聚集程度减弱,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小斑块与中斑块、大斑块的矮生嵩草株丛在小尺度内表现为正关联。斑块聚集分布和相互共存是矮生嵩草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伊犁河谷昭苏县杨树群落(H1)、羊草单优势种群落(H2)生境内的羊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H1、H2样地内羊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数量分别由3个龄级和4个龄级组成,且随着龄级的增大迅速减少;各生境羊草种群年龄结构同为增长型.(2)两个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根茎长度均由4个龄级组成,其中H1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根茎长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H2样地为稳定型.(3)两个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生物量与分蘖株数量龄级构成相同,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根茎生物量均由4个龄级组成都为稳定型.各生境分蘖株和根茎生物量年龄结构均以低龄级居于优势位置.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谷不同生境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组成及其年龄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假苇拂子茅是根茎禾草,属典型的无性系植物。通过生长季末期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不同生境的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的组成及其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样地的假苇拂子茅种群仅有样地H3是由生殖和营养分蘖株组成,其他3个样地均由营养分蘖株组成。4个样地的分蘖株均由3个龄级组成,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4个样地的根茎均为2个龄级,其中又以2龄根茎占绝对优势。在生长季末期,4个样地的假苇拂子茅潜在种群均由冬性分蘖苗、根茎顶芽和各龄分蘖节向上生长的芽组成,分蘖节芽占优势地位,各龄级芽又以1龄级的占显著优势,均属于增长型年龄结构。牲畜啃食和淹水扰动对分蘖株物质生产和根茎的物质储存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糙隐子草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小尺度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ipley's K函数, 在0~100 cm的空间尺度域上定量分析了4种放牧强度--无牧(0 只/hm2羊)、轻牧(1.33 只/hm2羊)、中牧(4.00 只/hm2羊)、重牧(6.67 只/hm2羊)下糙隐子草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估计了(t)的置信限.研究了放牧对糙隐子草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及糙隐子草在不同放牧条件下的斑块大小,并进一步以放牧条件下糙隐子草的生活史特征、生态适应对策以及群落内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探讨产生和维持这些格局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显著影响糙隐子草种群空间格局,即使在同一放牧强度下在不同尺度(0~100 cm)上糙隐子草种群的空间格局也显著不同;2)在0~100 cm尺度上,糙隐子草种群的空间格局在无牧条件下为均匀分布,在轻牧和中牧条件下为集聚分布.重牧条件下,糙隐子草种群的空间分布在0~42 cm尺度上为集聚分布,而在42~100 cm尺度上为均匀分布,这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对放牧压力的生态适应对策密切相关;3)不同放牧条件下,糙隐子草种群的斑块大小不同;4)放牧活动的加剧改变了群落中的各种过程,并最终代替群落中的种间竞争过程而成为决定群落内物种分布的主导过程,这为在放牧活动的干预下,退化草原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生长与健康状况对绿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选取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天然分布的湿地和盐碱生境设置样地,调查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模型,综合分析不同取样尺度及不同高度级芦苇种群的分布格局与聚集强度,为研究种群个体行为、种群扩散型提供一定信息.结果表明: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在取样面积为4、8、16、20、40和100 m2的6个尺度上均为集群分布,其中湿生芦苇聚集程度大于盐生芦苇,盐生芦苇有一定的随机分布趋势,表明湿生生境较盐碱生境更有利于增加芦苇种群聚集强度.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各自在不同取样尺度间聚集程度相当.湿生芦苇种群各高度级聚集程度均大于盐生芦苇,且尤以Ⅴ级和Ⅵ级湿生芦苇老龄阶段聚集强度最大.盐生芦苇Ⅱ、Ⅲ、Ⅳ、Ⅵ高度级有一定的随机趋势,但在Ⅰ、Ⅴ高度级无随机趋势.湿生生境水分不再是芦苇生长的限制因子,种群聚集度比较高;盐生生境由于水盐胁迫,土壤水分亏缺和较高的含盐量成为芦苇种群发展的限制因子,芦苇为了满足自身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有随机分布的倾向,进而获得较大的空间及资源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命表设置成虫密度A=12头·m-2和B=15头·m-2共2个处理,模拟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ienko)各虫态取食。结果表明:植被无干扰恢复3年后,草地群落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在A样地为0.82和3.40,在B样地为0.74和3.40,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2个样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9和0.60,显著高于对照(P<0.05)。植被恢复演替进程中建群种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优势度逐年提高,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 Lam.)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等退化标志植物优势度呈下降趋势。草地生产力水平和植被盖度在A样地为155.16 g·m-2和59.1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B样地为139.76 g·m-2和54.2%,显著低于对照(P<0.05)。用克氏针茅生殖生长指标评价群落恢复状况,结果表明抽穗率、分蘖数和冠幅在A样地为41.55%,45.20个和32.69 cm,B样地为41.76%,44.60个和27.16 cm,除B样地冠幅27.16 cm与对照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性状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模拟亚洲小车蝗为害的草地在3年后植被得到了一定恢复,但个别指标仍与对照存在显著差距,完全恢复到对照水平需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光强下鸭跖草科植物茎秆性状和力学特征的变化规律,以紫鸭跖草、花叶水竹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的茎段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遮光网设置5种光强梯度(分别为自然光强的100%、75%、50%、25%、5%)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光强对4种植物茎秆形态性状、解剖结构和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的降低,4种植物节间长显著增加(P<0.05),比茎重显著降低(P<0.05),除紫鸭跖草的茎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外,其他3种植物的茎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的光强对4种植物的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髓直径以及茎粗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各组织结构与茎粗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光强降低使4种植物的髓细胞长和皮层细胞长显著增加(P<0.05),髓细胞宽和皮层细胞宽显著降低(P<0.05);4种植物的弯折性能和抗压强度以及紫鸭跖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的组织结构强度随光强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比茎重、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髓直径、茎粗、皮层细胞宽、髓细胞宽与弯折性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髓细胞宽与组织结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比茎重、表皮厚度、髓直径、髓细胞宽与抗压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综合上述结果,4种植物可以通过增加茎生物量的分配、节间长的方式在弱光环境中获取有限的光资源,但茎生物量的增加存在明显的阈值,且与节间长的增加呈失衡状态,导致比茎重的降低以及茎秆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造成4种植物的弯折性能、组织结构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隶属函数分析表明不同光强下花叶水竹草和吊竹梅的茎秆特性较优,其次为绿叶水竹草,最差的为紫鸭跖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物生长调剂对八宝景天株型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铭  李青丰  曲艳  白云飞  董斌  王梓凡 《草地学报》2022,30(12):3294-3301
植物生长调节剂常被用来调节植物的生理和生态功能,提高植物种的综合优势。本研究通过5种商品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赤霉素(Gibberellin,GA)、多效唑(Paclobutrazol,PP333)、矮壮素(Chlormequat chloride,CCC)及座果精(Pollination fruit essence,Pol),以清水(CK)处理作为对照组,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于盛花期测定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的生长指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抗氧化特性。分析八宝景天对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响应,并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处理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对八宝景天株型和生理特性影响最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株高均存在促进作用,提高株高为2~6cm,对冠幅而言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冠幅直径平均缩小17~18cm;CTK与Pol可提高八宝景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ol,PP333和CCC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能力;CCC处理下植物内体的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相较于CK降低,说明CCC处理下的八宝景天抗逆境、抗衰老能力最强。在Pol,CCC与PP333处理下,八宝景天光合作用增强。根据模糊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知,CCC处理下的八宝景天光合生理状况最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与植物共生形成复杂的菌丝网络,影响植物生长及抗逆能力。目前关于AMF对白车轴草耐盐性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盐胁迫条件下(NaCl浓度为150 mmol·L-1),接种AMF对拉丁诺白车轴草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白车轴草的生长与生理指标均受到抑制。盐胁迫下接种AMF后,白车轴草株高、干重、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含水量均有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有所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均有提高,其中可溶性糖(SS)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提高了32.03%和9.42%。说明盐胁迫抑制白车轴草的生长,接种AMF增强了白车轴草抗逆适应能力,促进白车轴草的生长,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白车轴草耐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紫色土区香根草不同径级的根系特征与培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土保持先锋物种香根草的培肥效应及其与各径级根系指标间的关系,以裸地为对照,定期分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采集土壤和根系样品,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的全量和速效养分,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分10个径级测定根系参数(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结果表明:香根草的培肥效应主要体现在有机质上,且此效应随香根草定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次是全氮,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则出现亏损;香根草小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均表现出明显的土壤养分表聚现象,在010 cm土层的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土层的(P<0.05);0.00 mm相似文献   

15.
生防木霉对草坪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定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出适宜培养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定向选择性培养基,对19种培养基进行了比较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培养基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甲霜· 霜霉、马丁氏培养基+1 mL 1‰孟加拉红、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0.1 g。将生防木霉施入草坪土壤中,测定了其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深绿木霉菌后能够明显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施入深绿木霉17 d后,真菌的数量比对照减少了4 001 cfu/g;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增加了1.27×1010 cfu/g;放线菌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定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木霉在施入草坪草土壤1个月后能够很好的定殖。木霉在施入25 d时,相对含量达到最低,但是30 d以后木霉的含量略有所上升,并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尹月兰  牛启尘  甘露 《草地学报》2022,30(10):2802-2810
木霉菌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防制剂,可用于多种植物病害的防治,也可作为重金属的吸附剂。本研究从北京多种草地类型中分离到83株木霉菌株。本研究对8种木霉菌进行了拮抗币斑病菌的平皿试验,其中哈茨木霉152-22、脐孢木霉192-49和绿木霉192-45菌株利用其对空间和营养的竞争能力以及分泌的非挥发性和挥发性物质,显著抑制了币斑病菌的生长。此外,采用梯度试验(0~350 mg·L-1)研究了这些菌株对高浓度镉胁迫的耐受性。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虽然三种木霉菌的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但绿木霉192-45菌株表现出较强的镉耐受能力。这说明绿木霉菌对镉胁迫和币斑病菌均具有较强抗性。综上所述,绿木霉192-45可以在镉富集和币斑病频发的复合胁迫草地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Photosynq MultiseQ多功能植物测量仪测定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主要防护林植物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揭示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土壤都呈碱性;0~30 cm土层中的电导率(EC)远高于30 cm以下的土层。1 m内梭梭土层中的含水量高于多枝柽柳高于头状沙拐枣。2)3种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和线性电子传递(LEF)及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日变化均先升后降,且都在14:00达到最高;而大气湿度、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日变化均呈‘V’型。3)PAR基本上与3种植物的LEF、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呈显著正相关,与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Y(II)与Y(NPQ)、Y(NO) 均呈极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LEF、Y(II)、Y(NPQ)的日均值差异不显著,但梭梭与多枝柽柳的NPQ和Y(NO)日均值差异显著。4)在3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梭梭和头状沙拐枣的LEF、NPQ和Y(II)要高于多枝柽柳;而多枝柽柳的Y(NO)要显著高于头状沙拐枣和梭梭。因此,高温和高光均对3种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3种植物的抗逆性强弱顺序分别为梭梭>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18.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巴丹吉林沙漠常见的小乔木,其林下沙质土壤对梭梭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塔木素野生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及梭梭产籽基地的沙质土壤为对象,选定代表性大样地并进行机械取样,结合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梭梭林下沙质土壤以细沙(φ≤0.25 mm)和中沙(0.25<φ≤0.5 mm)为主,占比高达95%以上;二者在不同沙层空间分布状态可以互相表征,具有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特征。细沙和中沙空间分布为梭梭林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基质和水分条件;粗沙空间分布的随机性以及细沙、中沙小概率子集空间分布复杂性为其他物种入侵和生存提供了多样化的小生境。整体上,梭梭林沙质土壤以细沙和中沙空间分布占主导,大概率子集决定景观特征,其小概率子集和粗沙空间分布的随机性为植物生存提供了多样化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9.
三叶草不同品种叶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三叶草3个品种抗旱能力的强弱,了解其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以黑龙江乡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以及2个引进品种瑞文德(T.repens L.)和普通红三叶(T.pretense L.)为材料,田间播种后正常管理,于当年选取成株叶,采用石蜡切片法,分析3个品种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测定的10项指标中有6项指标,包括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值、上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主脉导管直径,以及木质部面积与维管束面积比值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可作为评价三叶草抗旱性的理想指标,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黑龙江乡土白三叶>瑞文德>普通红三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