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利国 《猪业科学》2003,20(9):17-19
应用高产优质奶牛精液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成本较低,而且简便,但是由于奶牛产奶量的遗传力较低(0.2~0.4),所以杂交改良的效果不如其他遗传力高的性状(如生长性状)。例如,用女儿产奶量达11000kg的种公牛精液与本地黄牛杂交,杂交一代的产奶量一般只有2000kg左右,级进杂交二代的产奶量一般也只有3000kg左右。而以平均产奶量9000kg以上、乳脂率3.5%以上、乳蛋白3.1%以上的高产优质奶牛作供体,以资源丰富的国内黄牛作受体,应用胚胎移植、胚胎性别鉴定等高新技术快速扩繁良种奶牛的方案,虽然成本较高,但改良速度较快。因此,该方案是结合我国畜牧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高产娟姗牛的分子遗传标记,并应用这些分子标记进行高产娟姗牛的选育,笔者选用25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在由20头高产(305 d产奶量4000 kg)和20头低产(305 d产奶量3200 kg)娟姗牛所组成的2个DNA池间进行RAPD-PCR扩分子标记筛选。用筛选到的200条引物对所有个体进行PCR检测,得到了3个与奶牛产奶量性状相关的RAPD标记,并对它们进行了克隆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11、S1110和S120 3个DNA片段与产奶量有关,其中S11与产奶量性状正相关关系,S1110和S120与产奶量性状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加快,我县的农户奶牛养殖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涌现出了不少奶牛养殖户.但经笔者调研,农户所养的奶牛中高产奶牛较少,奶牛产奶量普遍较低,经济效益也未达到最佳状况.为此,笔者就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的成因及农户如何提高奶牛产奶量而应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乙酰辅酯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是甘油三脂合成过程中唯一的关键酶,对动物机体脂肪代谢、沉积起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奶牛泌乳性状和肉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普遍认为DGAT1基因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脂肪酸及空怀天数、输精次数、初配年龄等繁殖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且与肉牛体脂也存在相关性。作者主要介绍了DGAT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关联分析在中国各地区不同品种奶牛、肉牛、水牛和牦牛上的研究进展,指出该基因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及肉牛的肉质性状、生长性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由于环境条件、品种及选育背景等因素影响,DGAT1基因遗传多态性对不同地区不同牛群体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尽相同。因此,要将DGAT1基因实际应用在品种选育工作中还需明确该基因对研究群体的具体遗传效应,并结合其他候选基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乙酰辅酯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是甘油三脂合成过程中唯一的关键酶,对动物机体脂肪代谢、沉积起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奶牛泌乳性状和肉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普遍认为DGAT1基因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脂肪酸及空怀天数、输精次数、初配年龄等繁殖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且与肉牛体脂也存在相关性。作者主要介绍了DGAT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关联分析在中国各地区不同品种奶牛、肉牛、水牛和牦牛上的研究进展,指出该基因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及肉牛的肉质性状、生长性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由于环境条件、品种及选育背景等因素影响,DGAT1基因遗传多态性对不同地区不同牛群体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尽相同。因此,要将DGAT1基因实际应用在品种选育工作中还需明确该基因对研究群体的具体遗传效应,并结合其他候选基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沈阳地区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剑斌 《饲料广角》2003,(19):36-38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奶牛数量不断增多,高产、稳产、健康已成为奶牛饲养的最终目标。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奶牛营养代谢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即奶牛高产、高质量必将带来营养代谢障碍问题的发生。目前,在我国奶牛业比较发达地区的高产奶牛场,奶牛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7.
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成分功能基因的验证与筛选,利用微流控芯片自主选育技术分析北京地区母牛群体高乳蛋白、高乳脂基因频率,同时分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北京地区8个大型奶牛场1 59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RPL23A、ACAC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所有个体均为3胎以内的泌乳牛,收集每头牛所有测定日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数据,同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G>A,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达到极显著关联(P<0.01),第二泌乳期,g.20146771G>A与5个产奶性状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ACACB基因的SNP位点g.63962768C>T,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在第二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结果表明,RPL23A、ACACB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以上基因位点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或乳蛋白性状,对产奶性状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荷斯坦奶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奶牛耐热性状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奶牛耐热性状遗传标记及其研究方法,提出了除对生长发育、产奶量等经济性状进行选择外,对奶牛的耐热性状也应引起重视的思路。奶牛耐热性状遗传标记将为我国发展南方奶牛产业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体型外貌性状是奶牛重要的选种指标,是奶牛保持高产、稳产、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上海地区荷斯坦牛体型外貌与产奶性状的相互关系。、随机选取上海市28个奶牛场总计871头第二泌乳期荷斯坦母牛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测定其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个产奶性状,体型外貌性状采用9分制评分结果.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体型总分及7个体型外貌性状与各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型总分与305d产奶量、乳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O.01);体躯容量性状和产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肢蹄性状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奶量显著正相关(P〈O.05);尻部性状与乳脂率呈显著正相关.。最终得出肢蹄、体躯容量、尻部性状是影响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最主要因素,体型外貌鉴定评分对于筛选高产、优质荷斯坦母牛及选种选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高、遗传性能稳定,是目前全世界广泛养殖的奶牛品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奶类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提高产奶量成为奶牛养殖者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产奶量也成为了奶牛养殖的焦点问题。可以影响产奶量的因素很多,笔者将从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以及生殖生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养殖者提供参考。1 遗传因素1.1 品种因素同为荷斯坦奶牛,中国荷斯坦与世界奶牛养殖业发达国家荷斯坦奶牛在产奶量上  相似文献   

11.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适宜产犊间隔与牛群泌乳能力相关,泌乳能力越高,适宜产犊间隔应越长。但是,即使中国规模化牛场产奶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大多数牧场还在追求更短的产犊间隔。为此,作者对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简要阐述了产犊间隔对牛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确定适宜产犊间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生产模式下,不断供给高营养水平日粮是维持后备牛快速生长发育和泌乳母牛高泌乳性能的物质基础。然而,在遗传品质到达"瓶颈期"后,尽管随着日粮营养浓度的不断提高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增加,奶牛单产水平可以继续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状态,但是高产奶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围产期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引起的酮病,高精日粮引发的酸中毒、高蛋白质日粮引起的血液中尿素氮升高等营养代谢性疾病,负调控奶牛繁殖性能,造成奶牛产后发情不明显,配种率和受胎率下降等,直接影响奶牛生产群的更新速度、优质牛群泌乳性能正常发挥以及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作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营养代谢性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分析了酮病、低血钙、瘤胃酸中毒等围产期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分子机制,并对营养代谢性疾病与高产奶牛繁殖性能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提高中国规模化牧场高产奶牛群繁殖效率和母牛围产期营养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Under the modern large-scale and intensive dairy farming production mode,the continuous supply of feed with high nutrition level i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maintaining the rapi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eserve cows and the high lactation performance of lactating cows.However,after the genetic quality reaches the "bottleneck period",although the milk yield of dairy cow can continue to maintain a certain high level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feed and the increase of dry matter intake (DMI),the incidence of nutritional metabolic diseases of high-yield dairy cows also shows a rapid growth trend,especially ketosis caused by the negative energy balance in perinatal period,acidosis caused by high-precision diet and the increase of blood urea nitrogen caused by high-protein diet,negatively regulate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resulting in inconspicuous postpartum estrus,decreased mating rate and conception rate of dairy cows,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update speed of dairy cows production groups,the normal performance of high-quality cattl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dairy farming.In this paper,the author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mechanism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utritional metabolic diseases on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in recent years,and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s with high perinatal incidence such as ketosis,low blood calcium and moderate gastric acid,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and thinking on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s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high-yielding dairy cows,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high-yielding dairy cows in large-scale pastures in China and the perinatal nutri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dairy cows.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质性状为奶牛重要的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乳蛋白量、乳蛋白率、乳脂量和乳脂率等。乳质性状改良是当今遗传育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乳质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并将其应用于奶牛乳质性状的分子育种实践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针对乳质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就参与泌乳调控的乳质相关基因、脂肪合成与次生物质代谢通路,以及其他一些与乳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功能性单核苷酸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多年的超速发展,我国奶牛业已由单一品种的散养方式逐步转变为高产品种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然而,我国奶牛整体遗传素质不高,多为进口高产奶牛与地方奶牛的低代次改良品种,以致原奶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大规模引进高品质的奶牛品种,已成为我国优化奶牛基因、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也为检疫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我国进口奶牛数量、来源国、疫病检出、进境口岸及隔离检疫场分布等数据,结合各来源国的疫病防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检疫要点,为我国全面提升进口奶牛的检疫水平、切实做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一种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紊乱病,会降低奶牛产奶量和平均使用寿命,影响后续生产性能的发挥,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组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奶牛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为预防和治疗奶牛脂肪肝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筛选奶牛脂肪肝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生产实践中快速诊断和治疗奶牛脂肪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是奶牛围产期常见多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发病率极高,常常伴随难产,并诱发多种炎性反应等疾病.此外,还会导致奶牛产奶量减少和平均寿命降低,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探究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发展进程,对于切实提升高产奶牛的经济价值,和对奶牛脂肪肝的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奶牛围产期脂肪肝的研究情...  相似文献   

18.
鲁录 《中国奶牛》2014,(3):49-52
通过对临夏地区奶牛小养殖户、养殖大户、行了综合分析。数据表明,小养殖户养殖成本较低;小养殖户和养殖大户在鲜奶销售渠道上有竞争优势;合或组成合作社逐渐向养殖大户和养殖场过渡。养殖场的摸底调查,笔者对不同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进养殖场的奶牛单产高于小养殖户和养殖大户,养殖场较小养殖户在整个奶产业中处于劣势地位,今后应通过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