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观察比较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的宏观、显微构造;结合图像测量分析系统测定、分析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心材均黄褐色至红褐色;管孔类型均以单管孔为主,偶见径列复管孔;管孔内红褐色树胶明显。交趾黄檀导管细胞以圆柱形细胞为主,而奥氏黄檀导管细胞以鼓形导管细胞为主,两者均有矩形细胞,而纺锤形细胞只在交趾黄檀中可见。两者木纤维均腔小壁厚,壁腔比分别为0.72和0.57;木纤维细胞在横切面均以椭圆形、多角形为主;在纵切面呈纺锤形,少数奥氏黄檀木纤维末端呈树枝状分歧。两者轴向薄壁细胞丰富,在横切面上为同心层式窄带状,其中交趾黄檀在宽度上较奥氏黄檀多1~2个细胞。纵切面上均呈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木射线均由横卧射线细胞组成,两者木射线高度相对接近,两者长宽比分别为6.08和9.23,即前者长宽比较后者小。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均含分室含晶细胞,前者结晶细胞较后者少。  相似文献   

2.
介绍东非黑黄檀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原产地的分布状况、世界各地引种栽培及其在医药、木材利用等方面的传统用途以及产业化开发现状,旨在为东非黑黄檀在我国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蓖麻秆显微构造和纤维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蓖麻Ricinus communis秆是一种优质的纤维原料。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蓖麻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蓖麻秆皮部、木质部和髓部的显微结构:并利用Motic Images Plus2.0图像处理系统测量了蓖麻秆皮部和木质部的纤维尺寸。结果表明,蓖麻秆皮部含有纤维细胞、轴向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木质部的结构类似于散孔材,靠近髓的部位管孔较发达,具有单列或双列的异型木射线,纤维细胞壁上可见具缘纹孔,节部纤维弯曲;髓部多为多面体的薄壁细胞,可观察到螺纹导管。皮部纤维长度最大可达26.50mm,长宽比高达540.00,壁腔比0.56~0.83;枝丫部分的纤维最长.长宽比最大:穗部的纤维最短,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小。木质部纤维的平均长度为0.75~0.90mm,宽度4。38~5.40μm,长宽比31.78~37.54,壁腔比0.56~0.83。蓖麻秆纵向上枝丫部分的平均长度、腔宽和长宽比小于秆部,壁腔比大于或等于秆部;穗部纤维的长度、宽度和腔宽均最小,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大。径向上靠近木质部中部的细胞长度、细胞腔宽度和长宽比较大:最外侧细胞的宽度、壁厚和壁腔比最大。蓖麻秆是一种优质的纤维原料,可用来造纸和制造人造板等工业化利用:其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不同,呈一定的规律变化。图9表3参10  相似文献   

4.
3年生料慈竹纤维形态及组织比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贵州赤水的料慈竹3年生竹植物纤维形态及其组织进行显微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年生料慈竹纤维长度平均为2.62mm、宽14.2μm,长宽比187,壁厚5.3μm,腔径3.58μm、壁腔比4.07、组织比量45.02%,同时各部位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具很大的变异性,纤维长度以壁中部和竹秆中部最长;纤维宽度和腔径以竹秆基部最大,梢部最大,竹壁则以中部最宽,内侧次之,外侧最小,壁腔比以梢部最大,中部和基部  相似文献   

5.
借助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生物数码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福建特有阔叶树种闽西青冈木材的宏观构造、微观构造特征,并测定分析木材解剖特征的36个定量指标。结果表明,闽西青冈心边材区别略明显,散孔材,单管孔,管孔呈溪流状径向排列,导管内含侵填体,单穿孔,管间纹孔互列;导管组织比量平均为10.60%,导管密度均值为6.67个/mm2,管孔弦向直径平均为138.51 μm,导管分子壁腔比平均为0.097,导管分子长宽比平均为3.74,导管分子实质率平均为15.92%。闽西青冈木材纤维状管胞壁上具缘纹孔形小、数少,木纤维组织比量平均为49.85%,木纤维平均长度为1 249.63 μm,平均长宽比为66.74,壁腔比为3.52,实质率为85.61%。轴向薄壁组织发达,多数为星散-聚合状,少数为离管带状,排列不规整,宽1~4细胞;轴向薄壁组织比量为8.41%。木射线非叠生,同形单列及多列,稀异Ⅲ形,主由横卧细胞组成,直立和方形细胞偶见;单列木射线高3~19细胞,宽木射线多数夹杂着木纤维等其他轴向分子,高许多细胞,往往超出切片范围;木射线组织比量为31.14%。结晶细胞主要出现在聚合木射线中,少见结晶细胞链;导管-木射线间纹孔式主要为刻痕状,少数大圆形;具有环管管胞;胞间道缺如。  相似文献   

6.
以6种泡桐的3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对其木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及壁腔比的显微镜观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泡桐木纤维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兰考泡桐木纤维最长,95-02与南方泡桐木纤维最宽,95-02与毛×白33木纤维壁最厚,毛泡桐木纤维腔径最小,兰考泡桐木纤维长宽比最大,毛泡桐壁腔比最大.这些木纤维特征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放大镜及显微镜观察巴里黄檀木材的宏观、显微构造,结合图像测量分析系统测定、分析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CIE L*a*b*色度空间表色体系测定木材材色,静滴接触角/界面张力测定仪测定表面接触角。结果表明,巴里黄檀为散孔材,导管细胞多数单管孔及径列复管孔,导管细胞中鼓形导管细胞最多占79.42%,纺锤形导管细胞最少占1.97%;木纤维中细长纺锤形韧型纤维居多,腔小壁厚,细胞壁腔比0.89;木射线主要有横卧射线细胞和方形射线细胞宽度细胞3~5个,高度细胞10~15个;轴向薄壁组织丰富,细胞长度与宽度分别为129.40μm和23.14μm;轴向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含有较多结晶细胞等深色内含物;木材色相以低饱和度的红黄色调为主,属于深材色树种;40s表面接触角变化5.78°,亲水湿润性较好。通过以上分析为红木类木材的识别与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丰富木材识别鉴定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8.
对引种美国黑核桃(Juglans nigra)与国产核桃(Juglans regi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木材解剖构造和主要木材性的测定表明,美国黑核的心材解剖特征与桃核、核桃相楸相双没有区别,而边材的木纤维壁厚、木纤维腔径比和壁腔比、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其它特征没有差异;美国黑核桃主要木材物理力学性质与国产核桃、核桃楸以及北方常见的速生树民树、泡桐相比,木材材质好,但木材干缩性略差;美国黑核桃木材化学性质能满足胶合板生产要求,综合分析表明,美国黑核桃是可以在我国适生地区进行推广发展的优良工业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9.
福建引种火炬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闽候南屿国有林场引种31个种源的火炬松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变异情况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①种源间管胞特征值中仅早晚材管胞长度及其加权值、腔径比差异显著。②管胞形态特征值种源间个体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③基本密度与单位面积细胞数目、晚材率、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管胞宽度、腔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管胞长度的正相关不显著。④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唛极显著负相关,与晚材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位细胞数目、壁厚呈负相关,与管胞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腔径比正相关不显著。⑤纬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负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正相关;经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正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分年轮首次测定了不同类型梧桐胸高处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梧桐平均木纤维长度1693μm,宽度20.6μm,长宽比85.4。本纤维含量(重量)30%,中、长纤维(长度大于900μm)频率86.7%以上,长度比大于40的木纤维频率97.1%,梧桐是一优良纤维用材树种;不同类型梧桐木纤维特征及其随年龄、年轮宽增大而变化趋势不同,适于不同立地条件、集约度、轮伐期和造纸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4种冬青属植物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蔗糖、H3BO3和CaCl2组成的液体培养基对冬青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4种冬青花粉离体培养的培养基,同时探讨了4℃和-20℃贮藏条件对冬青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梗冬青、全缘冬青和大叶冬青适宜的蔗糖浓度为10%,大别山冬青为5%,短梗冬青、全缘冬青适宜的H3BO3浓度为0.002%,大别山冬青和大叶冬青为0.006%,CaCl2促进大叶冬青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但抑制其他3种冬青。2)在4℃和-20℃贮藏条件下,4种冬青花粉随时间的增加萌发率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短梗冬青和大别山冬青在-20℃贮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高于4℃;全缘冬青和大叶冬青花粉贮藏前期萌发率在4℃条件下高于-20℃,贮藏后期在-20℃条件下随着时间增加花粉萌发率下降趋势较4℃缓慢。3)花粉管长度在2种贮藏条件下随时间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短梗冬青花粉在4℃条件下花粉管长度增减幅度明显,但在-20℃条件下花粉管长度在贮藏56 d无差异变化;全缘冬青、大叶冬青和大别山冬青花粉管在2种贮藏条件下先增后减趋势一致,但-20℃条件下随着时间增加花粉管长度减短趋势较4℃缓慢。4)4种冬青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综合得出,冬青花粉活力个体差异显著;4℃适合冬青花粉短时间贮藏,-20℃更适于冬青花粉的长时间贮藏;根据花期和花粉生活力丧失速度的差异,短梗冬青和全缘冬青适合作为冬青属种间杂交的父本,大叶冬青和大别山冬青适合做母本。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华南地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与资源分布状况,本研究对该区域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杧果(Mangifera indica)5种主要树木AM真菌侵染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及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1)5种树木均能形成丛枝菌根,红花羊蹄甲和尾叶桉为疆南星型(Arum-type),杧果、构树和黄梁木为重楼型(Paris-type)。红花羊蹄甲和杧果的菌根侵染率高、孢子密度大,构树、黄梁木和尾叶桉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相对较低。2)鉴定出AM真菌5属8种,分别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浅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cunosa)和刺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pinosa),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的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的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以及球囊霉属(Glomus)的3种Glomus spp.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1种Sclerocystis sp.。3)球囊霉属的AM真菌广泛分布在红花羊蹄甲、杧果和构树根际,刺无梗囊霉分布在杧果和尾叶桉根际,摩西斗管囊霉为优势种,分布在构树和黄梁木根际;而浅窝无梗囊霉和硬囊霉只分布在1种树根际,表明其宿主专一性相对较强。结果显示华南树木根际土壤中AM真菌物种多样性较高,同时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该地区林木根际AM真菌功能多样性提供了初步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荒漠区引种了6种4年生云杉属植物,通过3 a的抗寒性、抗旱性、耐盐碱性、抗病虫性观测,建立生长适应性评价体系,并对几种云杉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蓝云杉保存率最高,白杄、白云杉次之,红皮云杉、欧洲云杉较差;蓝云杉、白云杉和白杄的平均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大于川西云杉、红皮云杉和欧洲云杉。欧洲云杉和红皮云杉抗旱性较差,其余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欧洲云杉抗寒性最差,其次为红皮云杉,其余种抗寒性相对较强。通过各项指标打分及综合分析认为蓝云杉、白杄适应性较强,可作为干旱荒漠区理想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三明栲类次生林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三明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是1958年皆伐后经过自然演替恢复的林分,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计算公式,结合态势理论,以幼苗层、幼树层、小树层、大树层中重要值较高的10个主要树种进行更新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树种栲树的重要值最大,更新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处于优势地位。木荷、苦槠、青冈具有较大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幼苗、幼树适应能力较强,是栲树的主要伴生树种;甜槠、黄樟更新生态位宽度值较小,林内幼苗幼树较少,是群落中的衰退树种;杉木在郁闭状态下难以自然更新,是逐步被替代的树种;拟赤杨在幼苗层和幼树层的更新生态位宽度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应采取人工抚育措施,促进拟赤杨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5.
香叶基二磷酸合酶/法尼基焦磷酸(G/FPPS)和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DI)是单萜和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分支点的关键酶。通过克隆华山松大小蠹DaG/FPPSDaIDI基因的全长序列,预测基因和编码蛋白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并对序列特征和不同发育时期(幼虫、蛹、初羽化期成虫和扩散期成虫)以及不同组织(头、前中肠、后中肠、后肠和剩余躯体)DaG/FPPSDaIDI表达的研究,旨在揭示DaG/FPPSDaIDI在华山松大小蠹信息化学物质合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RT-PCR和RACE克隆华山松大小蠹DaG/FPPSDaIDI基因,DNAStar、Blast、ExpasyProtscale、SignalP 4.1、PSORT和TargetP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本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信号肽和蛋白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用Real-time PCR检测DaG/FPPSDaIDI在华山松大小蠹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获得华山松大小蠹香叶基二磷酸合酶/法尼基焦磷酸DaG/FPPS和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DaIDI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DaG/FPPSDaIDIDaG/FPP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山松大小蠹DpF/GPPS相似度最高达95%,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RALS 四肽基序、7 个异戊烯基转移酶保守区(Ⅰ-Ⅶ)和2个典型的DD**D的天冬氨酸富含区;DaIDI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山松大小蠹IDI相似度最高,达到92%。Expasy Protscale结果表明DaG/FPPS蛋白疏水性氨基酸明显多于亲水性氨基酸,推测其为疏水性蛋白,而DaIDI蛋白亲水性氨基酸数量大于疏水性氨基酸,故推测DaIDI为亲水性蛋白,有较好的水溶性。信号肽预测结果表明,DaG/FPPSDaIDI均不含信号肽,TargetP结果表明,DaG/FPPS和DaIDI蛋白含线粒体靶向肽,结合PSORT结果推测DaG/FPPS和DaIDI均定位于线粒体。华山松大小蠹DaG/FPPSDaIDI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完全羽化期与扩散期成虫保持一致,该阶段表达量最高,不同组织中前中肠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槭属树种杈叶槭、多齿长尾槭、太白深灰槭、鞑靼槭和五裂槭为材料,比较分析5个树种的木材微观结构和亲缘关系,为近缘树种的木材鉴别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个树种均为小管孔的散孔材,轴向薄壁组织较少。木材微观特征在树种间差异较大。首次发现五裂槭的木射线组织为异形射线组织,包括异形单列、异形Ⅰ型、异形Ⅱ型、异形Ⅲ型,直立射线细胞有榴莲型瓦状细胞和栅状直立细胞2类。多齿长尾槭、杈叶槭、太白深灰槭和鞑靼槭为同形射线组织,偶有直立射线细胞。由木射线组织类型,较易将五裂槭与多齿长尾槭、杈叶槭、太白深灰槭和鞑靼槭区分开。五裂槭的轴向薄壁细胞中可见结晶体且导管密度较小,抗性较强,材质较好。5个槭属植物的木材解剖结构均表现为较原始的特征,其中五裂槭和鞑靼槭进化程度相对较高。经聚类分析,多齿长尾槭、杈叶槭与太白深灰槭先聚为一类,再分别和五裂槭、鞑靼槭相聚;鞑靼槭和其他4个树种亲缘关系最远;聚类分析结果支持5树种现有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苦杏壳木醋液最小抑菌浓度及其抑菌活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指示菌,由D值计算法得到了对苦杏壳木醋液在不同浓度时的存活曲线及死亡曲线,从而精确求得最小抑菌浓度(MIC):木醋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44%和0.46%,可见木醋液对2种代表性细菌有较显著的抑菌效果;采用滤纸片法,对木醋液抑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苦杏壳木醋液在温度、pH值、紫外光、活性碳吸附及微波加热等不同处理下,抑菌效果基本不变,具有良好的抑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竹种质资源基础数据库、合理开发利用竹材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唐竹、中华大节竹、甜竹、粉绿竹、红哺鸡竹及雷竹共6种散生竹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目前用途最广的毛竹相比较。结果表明,粉绿竹的密度最高,且高于毛竹,其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和绝干密度依次为0.89、0.69 g/cm3和0.80 g/cm3;红哺鸡竹、唐竹和甜竹的密度均与毛竹相当;中华大节竹密度最低。各散生竹之间力学强度差异显著,但多数竹种各力学强度优于毛竹,可作为高性能材料进行加工利用。其中,抗拉强度以粉绿竹最高,为448.33 MPa;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均以唐竹最高,分别为250.56、101.72 MPa;抗剪强度以红哺鸡竹最高,为22.38 MPa。虽然各散生竹种的综纤维素与α纤维素含量均低于毛竹,但仍可作为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中华大节竹的综纤维素含量最高,为67.90%;唐竹的α纤维素含量最高,为43.09%。另外,低苯醇抽提物含量的粉绿竹和低不溶木质素含量的雷竹、唐竹均为降低制浆造纸工艺成本、提高纸张质量的较优原料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0种月见草属植物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0种月见草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7,美丽月见草为四倍体,2n=28,其余皆为二倍体,2n=14。仅发现m和sm 2种类型染色体;除夜来香外,其余9种月见草均包含1~3条随体;在美丽月见草中发现了1条B染色体;核型类型上,夜来香和无茎月见草为1A型,待霄草‘柠檬日落’为3A型,其余均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介于56.79%~65.43%,整体较为对称,无茎月见草和夜来香的进化程度较低,待霄草‘柠檬日落’最为进化,长果月见草和密苏里月见草的亲缘关系最为紧密,10种月见草中有9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