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旨在通过构建小鼠感染粪肠球菌后的脑部损伤模型,对不同感染时期脑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及转录组学差异分析,探索粪肠球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机制。本试验选择1株致脑膜炎粪肠球菌,以小鼠为感染动物,感染粪肠球菌后,分别在2、4、6、12、24、36、60和72 h采集小鼠脑组织,观察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挑选早期、明显期和转归期3个时间点,通过转录组学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对转录组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粪肠球菌12 h后,脑组织开始出现病变,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小鼠脑组织先后出现了脑膜及脑组织血管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脑组织因水肿有网格状间隙,微血栓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对转录组学差异基因分析,GO富集结果显示主要富集到对β干扰素的反应、细胞对β干扰素的反应、对其他生物的防御反应、对γ干扰素的反应、对细菌的反应、外在凋亡信号通路、调节外在凋亡信号通路、神经元凋亡过程、内皮细胞迁移等生物进程中。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过氧物酶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钙代谢信号传导途径、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GnRH分泌、VEGF信号通路、紧密连接等一些与脑组织损伤相关的通路上。粪肠球菌感染小鼠后,影响脑组织过氧物酶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钙代谢信号传导途径、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改变,这些通路与蛋白磷酸化、炎症的发生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有关,为进一步研究粪肠球菌引起脑组织损伤机制提供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能识别病原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募集含有Toll/白介素-1受体(TIR)结构域的接头蛋白分子,通过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依赖性信号传导通路或由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依赖性信号传导通路启动信号传导,继而引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作者就TLRs的结构特征、分布、配体识别、参与信号传导的接头蛋白分子及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柱花草(stylosanthes SW.)新品种1系,运用多目标决策法中的差值加权法(RE-VAWEA)、简单加性加权法(SAVA)、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及集结技术将85个空间辐射柱花草株系的7个指标以其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得出综合评价指数,据此评价各株系综合性状的优劣。结果表明:85个株系中2001-71,2001-28,2001-15,2001-24及2001-2等综合性状最佳;2001-22,2001-82,2001-57,2001-18等表现中等;而2001-50,2001-85,2001-32及2001-78等最差。随后将多目标决策评价结果与一维有序聚类相结合,得到聚类图,以此选育出能取代其亲本‘热研2号’柱花草并能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滴度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感染对鸭组织器官转录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个不同DELD50滴度的DEV,接种50日龄健康鸭90h后,采集脾脏样本,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应用GO与KEGG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接种量为100×DELD5 0时,鸭脾脏差异表达基因有685个,其中上调基因341个,主要参与免疫反应、核糖体结构和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并在核糖体、氧化磷酸化和吞噬体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下调基因为344个,主要参与细胞分化正调控、β转化生长因子生成正调控、酶与相关受体活性、细胞结构等生物学过程,并在细胞黏附分子、内吞作用、肠道免疫网络IgA产生、ECM受体互作、缝隙连接和黏着信号通路上显著富集。当接种量为10-2×DELD50时,鸭脾脏差异表达基因有485个,其中上调基因297个,主要参与细胞功能、蛋白结合和蛋白复合物等生物学过程,并在细胞黏附分子、吞噬体、肠道免疫网络IgA产生、球系列鞘糖脂生物合成及N-糖链合成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下调基因188个,主要参与补体激活、肌肉组织活动调节、受体复合物、酶与受体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并在基础转录因子、PPAR信号通路、α-亚麻酸代谢等代谢途径与信号通路上显著富集。这些结果表明不同滴度DEV感染对鸭脾脏转录组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深入探究DEV致病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叶德友  漆永红  李敏权 《草业学报》2016,25(10):191-201
植物寄生线虫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对全球作物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植物对线虫的抗病和感病性作为作物生产中的关键性影响因子,一直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探明植物对线虫抗病和感病性的内在机理对于指导作物抗线虫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综述了影响植物对线虫抗病和感病性的内在因素,包括植物抗性基因或蛋白、激素合成与信号传导以及线虫胁迫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等信号传导。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植物对线虫的抗病或感病性取决于多种信号通路间的协调互作,各种与线虫抗性相关的信号通路间的交互对话构成了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多种转录因子与小RNAs通过转录、转录后以及翻译参与了信号传导网络的精细调控,这一高效控制的信号传导网络决定了寄主植物对线虫的抗病或感病性。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深入阐明植物与线虫互作的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从而为植物线虫防控新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录因子STOPs具有调控耐铝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是植物耐铝毒的重要基因。本研究以耐铝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基因型‘TPRC2001-1’为材料,首次克隆到两个柱花草编码锌指蛋白SgSTOP1和SgSTOP2基因。这两个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1 515和1 077 bp,编码504和35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6.2和39.7 kDa。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SgSTOP1和SgSTOP2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并且,SgSTOP1和SgSTOP2均为ZF-C_2H_2家族成员,SgSTOP1和SgSTOP2均包含4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定量PCR结果表明,铝毒胁迫显著增强SgSTOP1在‘TPRC2001-1’根和叶中的表达(P 0.05),但铝处理对SgSTOP2表达影响不明显(P 0.05),暗示SgSTOP1基因可能参与柱花草对铝毒胁迫的应答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柱花草适应铝毒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杨雪  王添  谢永丽  乔有明  陈海龙  陈兰  武玲玲 《草地学报》2022,30(11):2899-2909
分离自青海大格勒干旱沙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DGL1(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被证实能够促进青海本地燕麦(Avena sativa)品种‘青燕1号’的生长。为了揭示DGL1促进燕麦生长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Illumin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燕麦根部与菌株DGL1菌悬液分别互作2h,4h,8h,12h的处理组与对照组(CK)间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富集、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燕麦地上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结果表明:燕麦根部与DGL1菌悬液互作2h,4h,8h和12h,燕麦叶部分别有1894,6130,8033和12215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氨基酸代谢、植物光合作用、次级产物代谢通路和与燕麦生长发育调控等相关代谢途径;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IAA合成的色氨酸代谢途径中生长素早期响应蛋白编码基因AUXI、茉莉酸信号途径中核心受体编码基因COI1,铵转运蛋白编码基因AMT等基因显著上调,推测菌株DGL1对燕麦的促生机制是通过促进燕麦光合作用、激素代谢、次生代谢物合成、氨基酸代谢等多个途径相互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育雏阶段番鸭肝脏中外泌体携带miRNA的种类及其涉及的功能,试验采集3周龄雏番鸭肝脏制备原代肝细胞,培养3 d,离心取上清,试剂盒法分离肝细胞外泌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和粒径,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CD81蛋白表达丰度。提取外泌体总RNA,miRNA测序后进行注释、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雏番鸭肝细胞外泌体为直径30~100 nm的囊泡小体,呈“杯托”状;标志性蛋白CD81免疫印迹结果呈阳性表达;miRNA测序共获得了59个新注释miRNA,GO功能富集结果主要涉及单有机体过程、刺激应答、多细胞有机体过程、定位、细胞器、胞外区绑定分子功能等;KGEE功能富集结果显示主要涉及淀粉和蔗糖代谢、MAPK信号通路、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肌醇磷酸代谢和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系统等通路。研究表明番鸭肝脏外泌中的miRNA种类丰富,涉及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病作用机制与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植物抗病研究的发展,利用日益丰富的试验数据探索植物抗病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机制.有助于深入研究病原菌-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本文对目前植物抗性基因,病原菌无毒基因以及二者互作机制和抗病途径中的信号传导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青海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低温胁迫下的分子应答机制,本试验以青海省野生草地早熟禾耐寒材料‘10-122’和低温敏感材料‘09-126’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在低温胁迫与常温对照间的转录组差异。结果表明:‘10-122’共有31 94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 088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14 855个差异表达基因下调表达;‘09-126’共有25 90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 513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12 392个差异表达基因下调表达;对2种材料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得出差异表达基因低温胁迫下在光合作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细胞膜系统、转运蛋白以及次生物代谢中富集显著;此外,一些钙信号调节、激素代谢和信号传导、抗氧化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通路的基因仅在耐寒型种质材料‘10-122’上调表达,可作为潜在的抗寒基因,如CMLCPKCALMDHARGSTNCEDSNRK2、BSKCKXBIN2、ARFPEK等。  相似文献   

11.
circRNAs在病原菌感染宿主的肠道疾病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C型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type C)是引起仔猪腹泻及相关肠道炎症的主要细菌之一,对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有关circRNAs如何调控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的全面且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RNA高通量测序研究分析了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7日龄仔猪回肠组织circRNAs的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circRNAs,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miRanda等软件预测circRNA的microRNA靶点,构建circRNA-miRNA-mRNA的互作网络,并进行qPCR验证。结果显示,在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处理组(TI组)和对照组(CI组)中共鉴定出3 162个circRNAs,其中差异表达circRNAs有694个,上调表达circRNAs有404个,下调表达circRNAs有290个。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circRNAs的亲本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TGF-β信号通路、赖氨酸降解、Wn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调节仔猪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抗性反应。此外,本研究构建了与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致仔猪腹泻相关的circRNA-miRNA-mRNA互作网络,发现8 circRNAs-5 miRNAs-12 mRNAs组成的ceRNA网络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本试验可为深入研究circRNA调控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疾病及猪抗腹泻病品系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Rectal swabs from healthy cats and dogs, and from dogs and cats with clinical diarrhoea were collected approximately every third month from May 2000 to June 2001 from six small-animal practices throughout Norway. A questionnaire was filled in for each animal. Of the 301 healthy cats sampled, 54 (18%) were positive for Campylobacter, compared to 5 out of 31 (16%) cats with diarrhoea. Campylobacter jejuni was isolated from 11 (3%), C. upsaliensis from 42 (13%) and C. coli from 2 (0.6%) of the cats sampled. Isolates from four cats (1%) could not be specified. Of the 529 healthy dogs, 124 (23%) were positive for Campylobacter, compared to 18 of 66 (27%) dogs with diarrhoea. C. jejuni was isolated from 20 (3%) and C. upsaliensis from 117 (20%) of the dogs sampled. Isolates from five dogs (0.8%) could not be specified. Eighteen out of the 20 investigated C. upsaliensis samples were resistant to streptomycin. The clinically healthy animal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mpylobacter prevalence. The cat model had low classification ability. The dog-data model indicated increased odds of infection with Campylobacter for dogs ≤1 year, and in dogs sampled during the spring.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f Campylobacter infections in cats and dogs with diarrhoea and healthy animals.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青海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青海野生草地早熟禾抗旱材料‘10-202’和敏感材料‘09-61’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15% PEG-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和正常处理下的2份材料的叶片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0-202’处理间存在3 166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DEGs),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数目分别为1 979和1 187个;‘09-61’处理间共有314个DEGs,上调表达的有64个,下调表达的有250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2份材料的差异基因均显著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运用MapMan软件对‘10-202’干旱胁迫下与转录调控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发现bHLH,AP2/EREPB及C2H2锌指家族转录因子在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后续挖掘草地早熟禾耐旱相关候选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光强下鸭跖草科植物茎秆性状和力学特征的变化规律,以紫鸭跖草、花叶水竹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的茎段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遮光网设置5种光强梯度(分别为自然光强的100%、75%、50%、25%、5%)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光强对4种植物茎秆形态性状、解剖结构和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的降低,4种植物节间长显著增加(P<0.05),比茎重显著降低(P<0.05),除紫鸭跖草的茎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外,其他3种植物的茎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的光强对4种植物的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髓直径以及茎粗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各组织结构与茎粗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光强降低使4种植物的髓细胞长和皮层细胞长显著增加(P<0.05),髓细胞宽和皮层细胞宽显著降低(P<0.05);4种植物的弯折性能和抗压强度以及紫鸭跖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的组织结构强度随光强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比茎重、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髓直径、茎粗、皮层细胞宽、髓细胞宽与弯折性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髓细胞宽与组织结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比茎重、表皮厚度、髓直径、髓细胞宽与抗压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综合上述结果,4种植物可以通过增加茎生物量的分配、节间长的方式在弱光环境中获取有限的光资源,但茎生物量的增加存在明显的阈值,且与节间长的增加呈失衡状态,导致比茎重的降低以及茎秆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造成4种植物的弯折性能、组织结构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隶属函数分析表明不同光强下花叶水竹草和吊竹梅的茎秆特性较优,其次为绿叶水竹草,最差的为紫鸭跖草。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磷高效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种质并解析其根系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本试验水培了31份柱花草,开展了磷效率评价,分析了低磷胁迫对柱花草根系的影响,并检测了6个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s,EXP)响应低磷胁迫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降低柱花草的干重和全磷含量。磷效率分析结合根系表型显示,TF291为磷高效高响应型,且低磷胁迫显著促进其根系生长,TF343为磷低效低响应型,且低磷条件下其根系生长显著受抑制。荧光定量PCR表明,低磷处理(-P)使SgEXPB2在TF291和TF343根系中的表达分别增加3.73倍和1.52倍(P<0.05),SgEXLB1在TF291根系中表达增加1.61倍(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到磷高效高响应型柱花草种质为TF291,且根系中SgEXPB2SgEXLB1基因上调表达,可能参与柱花草适应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索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宿主脾脏组织中引发的免疫应答途径。首先利用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N01菌株)感染小鼠,建立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之后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脾脏转录组数据,并使用COG、KOG、eggNOG、GO、KEGG数据库对测序结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注释与分析,同时对于显著富集到关键免疫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软件和KEGG mapper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核心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最后选取关键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中筛选出3 380个差异表达基因(P<0.01,log2|FoldChange|≥0.5),其中1 691个基因上调,1 689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脾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发挥信号转导的功能,其主要参与的生物途径包括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约28个核心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其中9个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测序一致,分别是C3、Cd4、Cxcl13、LckGnai1、Grap2、IL-6、Cxcr6及Serping1基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脾脏在抵抗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中参与了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邢强  秦俊  胡永红 《草业学报》2022,31(2):52-61
开放的公园绿地草坪可满足居民游憩健身、防灾避险需求,保障城市居民的公共安全和健康,但过度践踏会对草坪产生直接的机械磨损和土壤紧实造成的间接损伤,因此草坪的耐践踏性成为衡量公园绿地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草坪草在不同践踏强度下耐践踏能力,以上海常用的结缕草属、雀稗属、狗牙根属(Cynodon)3个暖季型草坪草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客流量大小的践踏强度和践踏频率,在草坪生长高峰的5-9月分散式模拟践踏后,从草坪草的耐磨损性、耐土壤紧实性及恢复能力3个方面进行多指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轻度践踏水平时,3个草种的耐践踏性为:‘Belair’结缕草>‘SeaIsle2000’海滨雀稗>‘Tifdwarf’杂交狗牙根,40人·次^(-1)的轻度践踏可促进3个草种生长;在中度践踏时3个草种的耐践踏性为:杂交狗牙根>海滨雀稗>结缕草,杂交狗牙根在5-9月生长期内受80人·次^(-1)的践踏时表现出最强的耐践踏能力;重度践踏下,3个草种的耐践踏综值为:杂交狗牙根>海滨雀稗>结缕草,杂交狗牙根的耐践踏能力与其本身较强的生长量、恢复能力相关。上述试验结果,不仅可为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中所需耐践踏草坪草资源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公园绿地承载、绿地养护及客流导引间形成动态反馈机制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保障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7种优良观赏草光合生理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选择晴朗天气对观赏草劲芒、柳枝稷、花叶虉草、歌舞芒、矮蒲苇、遍生芒、晨光芒的叶片细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气孔限制值、净光合速率(Pn)、瞬时光合有效辐射(PAR)和蒸腾速率(Tr)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并计算各材料的光合饱和点(LSP)和光合补偿点(LCP),研究材料光合日变化及其耐荫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观赏草中,柳枝稷的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WUE)最高,抗旱耐荫。晨光芒和花叶虉草均有较高气孔导度,两者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方面,晨光芒最高,花叶虉草最低,花叶虉草WUE最低,抗旱性差,在潮湿或水环境中表现好,为具有较强耐荫能力C3型植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主要由气孔导度下降引起。根据测定的数据及田间不同相对光强下材料的生长情况综合评估,7份材料的耐荫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矮蒲苇、花叶虉草、歌舞芒、遍生芒、劲芒、柳枝稷、晨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