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仁用杏醋的减肥降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仁用杏醋的减肥降脂作用。【方法】以苦荞醋为参照,分别利用高脂肪营养饲料和高血脂营养饲料建立小鼠肥胖和高血脂肥胖和高血脂症模型,设立普通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肥胖和高血脂对照组(饲喂相应的营养饲料和基础饲料)及仁用杏醋减肥与降血脂和苦荞醋减肥与降血脂试验组(饲喂肥胖和高血脂营养饲料、基础饲料,灌饮仁用杏醋或苦荞醋),30 d时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生殖器周围脂肪质量,计算脂肪系数及动脉硬化指数。【结果】试验期内,各组小鼠均发育正常。肥胖和高血脂对照组小鼠较普通对照组小鼠生殖器周围脂肪质量和脂肪系数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及动脉硬化指数也较高,表明肥胖和高血脂动物模型的建模成功。试验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动脉硬化指数、生殖器周围脂肪质量均较普通对照组及肥胖和高血脂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仁用杏醋和荞麦醋均有较明显的减肥降血脂作用,仁用杏醋较苦荞醋的减肥降血脂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肥胖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桑树提取物作为一种重要植物提取物资源,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质,如花青素、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试验旨在探索桑树提取物(MEE)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小鼠代谢紊乱的影响作用。将雄性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低脂、高脂和添加MEE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MEE可降低饮食引起的体增重,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和脂肪增加,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肝脏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EE组改变了脂质和胆固醇代谢方面的基因表达。试验表明,饲料中补充MEE可减轻高脂饮食小鼠产生的肥胖、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此外,MEE作用与脂肪酸氧化有关,可降低脂肪酸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野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酚类物质的含量,并探究其不同存在形式酚类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为热带亚热带植物肉桂资源的深加工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福林酚法及硼氢化钠—四氯对苯醌法分析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的酚类物质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体外以游离脂肪酸诱导剂(油酸钠∶棕榈酸=2∶1)诱导HepG2细胞为模型,分析不同浓度的肉桂游离酚/结合酚提取物对NAFLD细胞模型脂滴形成及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体内以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NAFLD小鼠为模型,探究体外筛选的强活性酚类提取物对小鼠血脂及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肉桂多酚主要以游离酚(55.99±0.45 mg GAE/g)的形式存在,含有一定比例的结合酚(3.21±0.12 mg GAE/g),其中黄酮类物质(46.49±4.75 mg CE/g)是肉桂的主要酚类物质之一。云野肉桂游离酚提取物可有效降低NAFLD细胞模型胞内TG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经中和高剂量的肉桂游离酚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分别降低17.07%和26.83%,而结合酚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内TG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游离酚提取物干预后,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降低42.21%和22.2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结果表明,肉桂游离酚提取物主要由原花青素C1、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A2、原花青素B3和原花青素B1等物质组成。【结论】肉桂游离酚提取物对NAFLD可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原花青素类物质可能是发挥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鹰嘴豆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作用,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用鹰嘴豆抗性淀粉干预,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分别对照组和模型组,监测其体重、饮食、排泄等体征变化,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统计肝脏指数、腹腔总脂肪系数和肠道菌群数量。【结果】与高脂组相比,鹰嘴豆抗性淀粉+高脂组体重增加量、饮食、排泄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增加(P<0.05);肝脏指数和腹腔总脂肪系数显著降低(P<0.05);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结论】鹰嘴豆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小鼠体重、饮食、排泄具有调节作用,对小鼠血清的血脂成分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P3信号通路是否会影响肥胖小鼠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以及钙信号对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对脂肪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高脂日粮饲喂小鼠30d以建立肥胖模型,将肥胖小鼠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肝素组、钙组、钙+NE组和钙+肝素组,除对照组和钙组外的各药物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腹腔注射质量浓度0.1mg/mL的NE或1.5mg/mL的肝素0.2mL/(只.d);对照组和钙组同法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NE组和肝素组小鼠饲喂普通日粮,钙组、钙+NE组和钙+肝素组小鼠饲喂加钙饲粮(钙含量12g/kg),小鼠共饲喂16d,期间每3d测1次体质量,17d时禁食12h,摘眼球取血后脱颈椎处死,分离血清检测其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并取脂肪组织,测定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组织质量,分析附睾脂肪、肾周脂肪和肝脏的钙含量。通过RT-PCR法分析与脂肪生成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PPARγ、C/EBPα和脂解基因HSL及生脂基因FAS 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IP3受体IP3R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肝素和膳食钙处理对肥胖小鼠有极显著的减肥效果(P<0.01),可极显著减少体脂质量(P<0.01),降低血清中TG和TC浓度(P<0.01),而HDL-C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肝素和膳食钙处理肥胖小鼠的PPARγ、FAS和IP3R1的mRNA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HSL 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C/EBPα的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NE处理对肥胖小鼠的作用效果与肝素相反,其可明显削弱减肥作用(P<0.01)。膳食钙有显著的减肥效果(P<0.01),但钙+NE组的减肥效果弱于钙组(P<0.01),钙+肝素组的减肥效果强于膳食钙的处理效果(P<0.01)。【结论】IP3通路激活可引起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脂肪蓄积增加;反之,脂肪蓄积减少。通过IP3通路,膳食钙可抑制胞内钙离子增加。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讨中药添加剂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沉积的影响。将3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HF)和高脂饮食+中药组(HC),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并通过持续给药观察中药添加剂对肥胖小鼠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测量小鼠体质量、体脂含量和肝脏质量。结果表明,2周时HF组和FC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周时FC组小鼠的体质量出现下降,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6周时,FC组小鼠的肾周脂肪和肠系膜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HF组,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肝脏指数没有组间差异性。由结果可知,中药添加剂有效降低了高脂饮食小鼠的脂肪沉积量。  相似文献   

8.
玉竹多糖对高脂膳食小鼠糖脂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脂饲料联合玉竹多糖喂养小鼠,连续观察1个月,研究灌胃300 mg/kg的玉竹多糖对高脂膳食小鼠的体重、Lee's指数、肝指数、脂肪指数、血糖水平和血脂代谢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竹多糖能明显改善高脂膳食小鼠紊乱的血糖、血脂代谢,显著降低高脂膳食小鼠的体重、Lee's指数、脂肪指数、血糖水平、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P0.05)。可见,玉竹多糖具有较好的调节糖脂作用,并可抑制小鼠肥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苹果加工品种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与褐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甘薯茎叶多酚的组分构成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甘薯茎叶多酚组分构成;采用牛津杯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甘薯茎叶多酚及其组分对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及霉菌(米曲霉、米根霉)的抑菌活性。【结果】 甘薯茎叶多酚主要由7种多酚类物质组成,其中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最高(占总酚的40.18%)。甘薯茎叶多酚及其组分抑菌活性强弱顺序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多酚各单一组分中咖啡酸的抑菌活性最强,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7 μg/mL,与阳性对照(头孢曲松钠)相同。【结论】 甘薯茎叶多酚有潜质成为一种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新型天然抑菌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褐变是影响丝瓜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酚酸类物质代谢是导致褐变的主要原因。研究丝瓜褐变过程酚酸类物质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丝瓜褐变的生理机制,为丝瓜的贮藏和加工、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耐褐变丝瓜品种‘2D-2’和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鲜切后放置不同时间的褐变程度、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的方法对沸水浴褐变前后的丝瓜果肉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鲜切褐变处理后,2个品种丝瓜果肉中的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与‘2D-2’相比,丝瓜品种‘35D-7’的褐变程度较重,放置24 h后的总酚含量约为‘2D-2’的3倍以上;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放置12 h时最高,达174.23 U·g-1·min-1。通过代谢组学对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酶促褐变反应底物及褐变前后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经检测共获得420种代谢物,其中229种为差异代谢物。经褐变处理后,140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下降,89种升高。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苯丙素类生物合成、脯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代谢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供试样品丝瓜果肉中鉴定出的酚酸类物质中对香豆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松柏苷和龙胆酸。经褐变处理后,共有35种差异代谢物被鉴定为酚酸类代谢物。其中,松柏醛、3-氨基水杨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的含量下降最明显。相反地,紫丁香苷、2,5-二羟基苯甲酸O-己糖苷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显著提高,log2变化倍数达10以上。【结论】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果肉中的主要酚类物质为对香豆酸,参与丝瓜‘35D-7’果肉褐变过程的主要酚酸类代谢物有松柏醛、紫丁香苷和异绿原酸A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肉品质与物种的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新疆褐牛瘦素基因在不同部位中表达水平与肉质指标的关联性,为牛肉属性差异的品质标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测定新疆褐牛皮下、肌间、肾周、心周4个部位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基因(lep-tin)的表达水平,检测活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参数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480只54周龄的京红蛋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 g/kg发酵饲料。试验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56 d。【结果】 (1)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蛋率显著升高4.56%(P<0.05)。(2)在蛋品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蛋壳强度极显著提高了17.18%(P<0.01);蛋黄比例极显著提高了7.48%(P<0.01);蛋白比例极显著降低了3.69%(P<0.01);蛋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4.90%(P<0.01)。(3)在血清生化指标和繁殖激素方面,试验组血清钙离子含量显著升高了11.99%(P<0.05);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分别显著升高了24.55%(P<0.05)和12.88%(P<0.05)。(4)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8.86%(P<0.05)和18.54%(P<0.05),肝脏高密度脂蛋白极显著升高17.69%(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在饲粮中添加30 g/kg的发酵饲料,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以及蛋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妊娠期小鼠灌喂鼠李糖乳杆菌至分娩前对小鼠粪便中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23.33±1.55) g,配种日期相同的昆明妊娠小白鼠30只,将30只妊娠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和日粮营养水平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灌喂0.5 mL含有0.125 g鼠李糖乳杆菌的灭菌生理盐水,试验期21 d。【结果】(1)灌喂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降低了试验组Simpson指数。(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之和在90%以上,厚壁菌门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拟杆菌菌门和变形菌门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1.95%(P<0.05)、26.15%(P<0.05)。在科水平上,毛螺菌科、乳酸细菌科和韦荣球菌科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未确定毛螺菌科属与Lachnoclostridium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小鼠灌喂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可以提高小鼠肠道细菌物种丰度,对厚壁菌门、毛螺菌科、乳酸细菌科、韦荣球菌科、乳酸杆菌属、未确定毛螺菌科属和Lachnoclostridium丰度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苦荞籽粒中多酚的组成、分布及抗氧化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苦荞中多酚在壳、麸皮和粉中的含量以及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为苦荞的育种及深度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Folin-酚法测定来自3个省份的17个品种苦荞的壳、麸皮、粉及全谷中的总酚含量,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结合串联质谱法(MS/MS)对多酚的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并用DPPH和ORAC法对不同样品的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Folin-酚法和HPLC法测定结果均表明,苦荞麸皮中的总酚含量最高,按HPLC法测定结果,17个品种苦荞麸皮中总酚平均含量为4 410.23 mg/100 g,分别是壳和粉中总酚平均含量的4.8倍和15.5倍。在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8个多酚组分,其中芦丁为主要成分,在壳、麸皮和粉中的含量分别为342.55-1758.06 mg/100 g、2 653.84-5 488.55和148.23-542.68 mg/100 g,分别占壳、麸皮和粉的总酚含量的82.13%-90.16%、87.71%-92.09%和80.85%-86.53%。绿原酸只在壳中被检出,而金丝桃苷主要存在于壳和麸皮中。不同产区的不同品种苦荞中多酚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云南产的苦荞壳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四川和陕西产的苦荞壳中总酚含量,但麸皮中的总酚平均含量却高于四川产苦荞麸皮中的平均含量,与陕西产苦荞接近。DPPH和ORAC抗氧化性结果均显示,所有苦荞样品麸皮的抗氧化性最高,粉的抗氧化性最低;总的来说,陕西产苦荞的壳、麸皮和粉均具有最高抗氧化性,云南产的苦荞壳和粉的抗氧活性最低,但全谷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苦荞的多酚含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显著不同,所有样品的DPPH和ORAC抗氧化值均与总酚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添加甜叶菊渣对绢蒿青贮发酵品质及苦味掩盖(去除)的影响,为新疆天山北坡绢蒿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伊犁绢蒿与甜叶菊渣为原料,按照鲜重质量比10∶0(CK处理)、9∶1(T1处理)、8∶2(T2处理)、7∶3(T3处理)混合袋装青贮发酵60 d,分析营养成分、有机酸含量、发酵品质及小鼠饮水的数据(水饮用量、浸提液饮用量)。【结果】各混合比例青贮的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丙酸含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随着甜叶菊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各混合处理的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含量和粗灰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T2、T3处理的乙酸和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差异不显著(P<0.05);公鼠和母鼠均对T2处理浸提液饮用量显著高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