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温度、空气以及抗氧化剂储藏条件对牡丹籽油过氧化值(POV值)影响,通过测定POV值来提高牡丹籽油的贮藏。[方法]利用过氧化值测定试剂来检测牡丹籽油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POV值,并添加不同的抗氧化剂来抑制牡丹籽油氧化。[结果]牡丹籽油在4℃储藏条件下相对于25和45℃的POV值增长较慢,表明在低温时牡丹籽油易于储藏。在密封储藏条件下,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会变慢,牡丹籽油保存的时间更长。在25℃条件下,设定不同时间对牡丹籽油的POV值分别在见光与避光条件下进行试验,8 d之后,牡丹籽油见光条件下的自由基开始快速生长,加速了氧化过程,因此应采取避光措施来储藏及运输牡丹籽油。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牡丹籽油的氧化速率,选取8种抗氧化剂进行试验,最适宜牡丹籽油贮藏的添加剂是合成抗氧化剂BHA,还有TBHQ,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是竹叶黄酮、V_C。[结论]牡丹籽油要在低温、密封、避光条件下进行储存。且在选择添加剂时,竹叶黄酮作为一种低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考虑作为牡丹籽油的一种新型植物源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平欧榛油的贮藏特性并延长其货架期,采用烘箱加速氧化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探讨了提取工艺、温度、光照和抗氧化剂等对平欧榛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提取平欧榛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水酶法,室温条件下可延长储藏期15d;随温度升高平欧榛油氧化稳定性降低较快,低温适于其储藏;光照对平欧榛油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避光利于其保藏;采用0.015%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0.005%维生素C协同使用对于平欧榛油稳定性效果最佳,储藏期可由105d延长至831d。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温度、光线对麻籽油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抗氧化剂对麻籽油的抗氧化性能,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及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等条件下麻籽油中POV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麻籽油的POV逐渐增大;日光灯、紫外灯和太阳光均可促进麻籽油的氧化,其中紫外灯的促氧化作用最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花椒+草果+柠檬酸对麻籽油具有抗氧化性能,花椒+草果、花椒+草果+柠檬酸无抗氧化性能。这表明温度、光线可促进麻籽油的氧化,且光线的影响更明显;抗坏血酸对麻籽油有抗氧化性能,柠檬酸具有增效作用,而花椒+草果对麻籽油有促氧化作用,抗坏血酸可以抑制花椒+草果的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脱毒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研究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为开发苦杏仁食用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甘肃庆阳脱毒后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然后利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抗氧化性能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苦杏仁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7g/kg;光照、温度对苦杏仁油的氧化过程都有显著影响,但相对光照而言,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很好地延长油品的货架期,并与抗坏血酸(VC)和柠檬酸(CA)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产业化生产中,考虑到国家标准对油脂货架期和油脂中抗氧化剂添加量的要求,确定抗氧化剂TBHQ的最适添加剂量为150mg/kg。【结论】脱毒后的苦杏仁油是营养价值丰富的植物油资源,可作为高档食用油开发利用,150mg/kg的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辣木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方法]以从尼日利亚采收的传统印度辣木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浸种温度和时间、培养温度、光照、种子脱壳、多菌灵处理等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污染率的影响,探讨辣木种子最佳萌发条件。[结果]20℃和40℃条件下浸种,种子萌发效果最好,从第2天开始萌发,到第7天结束萌发,萌发率最高;在试验范围内浸种时间对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32℃条件下培养,种子萌发效果最好,种子在第2天开始萌发,萌发率最高;多菌灵能够抑制种子的污染,但是不同浓度处理之间的种子萌发率和污染率没有显著影响;全天光照和全天黑暗对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并没有明显的影响;种子剥壳后培养萌发早,出苗整齐,到第4天萌发率达到最大值。[结论]辣木种子最佳萌发的培养温度为32℃左右;选用1 000倍的多菌灵浸泡种子即可达到杀菌的目的;光照和有无种壳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林蛙卵油的脂肪酸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工艺及氧化稳定性,将提取得到的东北林蛙卵油中的脂肪酸进行GC-MS检测,对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正交试验,并将林蛙卵油在不同条件下储存0,6,12,18,24,30 d,测定各组的过氧化值。结果表明:林蛙卵油中含有1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76.7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25%;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工艺的最优条件:脲脂比为2、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15 h;林蛙卵油在-20℃、避光条件下保存,过氧化值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水蜡树果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料液比为1:30(g/mL)、提取剂为60%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16 h。用DPPH法研究不同温度、光照、pH值、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水蜡树果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蜡树果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在一定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pH=3~6的条件下,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Mg~(2+)、Fe~(2+)、Cu~(2+)、Zn~(2+)、山梨酸及柠檬酸可使水蜡树果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提取苍耳子油溶剂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对苍耳子油的溶剂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苍耳子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苍耳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 h、提取温度65℃、料液比1:13(g:mL),在此条件下苍耳子出油率为19.71%.4种方法所提苍耳子油的氧化稳定性大小依...  相似文献   

9.
李慧星  许彬  康清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01-5702
[目的]为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碱液皂化和石油醚提取从番茄中制备番茄红素油树脂,研究光照、温度和还原剂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油树脂中番茄红素在丙酮溶液中的特征吸收峰为470 nm。日光和避光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稳定性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避光条件下存放时间、温度、是否添加还原剂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试验水平范围内,当温度高于40℃时,升高温度会显著加速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的氧化;不同还原剂添加量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番茄红素具有热不稳定性,日光可加速其氧化,添加还原剂可提高其稳定性,但不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0.
以紫色大白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光照、温度、pH值)下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1~3 d内紫色大白菜花青素保存率在80%以上;紫色大白菜花青素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受热温度不能超过60℃;紫色大白菜花青素受pH值影响较大,为使紫色大白菜花青素保持稳定,溶液pH值应维持在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11.
鞠兴荣  高晓红  何荣  郑毅  袁建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2):2417-2424
【目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影响油脂的储藏品质。大豆油中多种微量成分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产生影响,甘油二酯是其中之一。研究添加二亚油酸甘油酯(LL)对大豆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开发新的大豆油抗氧化剂,稳定油品品质、延长货架期。【方法】以过层析柱脱除微量成分并加入3×10-5(w/w)叶绿素的大豆油(TSSO)和未经脱除处理的大豆油(NSSO)为试验对象,分别加入0.01%、0.05%、0.1%、0.5%、1.0%、2.0%(w/w)LL,搅拌均匀制成系列样品,在25℃、光照强度为1 700 lx的敞开环境下放置。在6周试验期内,以不添加LL的样品为对照,每间隔7d按GB/T5538-2005用碘量法测定样品的过氧化值(POV)、按GB/T21121-2007用Ominion公司OSI-24型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测定样品的氧化稳定指数(OSI)、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用安捷伦7890A/5975C GC/MS型气质联用仪测定油脂中挥发性醛类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法用安捷伦6890N型气相色谱仪测定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每组样品各指标重复测定3次,用IBM SPA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两组样品在6周试验期内:(1)POV值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高,反映样品氧化程度增加;但POV增高幅度随LL添加量增多而有所缩减;(2)OSI随储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反映样品的氧化稳定性变差;但OSI降低幅度随LL添加量的增加而减缓;在相同时间、相同LL添加水平下,NSSO组的OSI降低幅度小于TSSO组;(3)样品中的挥发性醛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相同储藏时间,添加LL的样品该物质含量低于对照,且随LL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4)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S)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降低趋势;相同储藏时间,添加LL的样品比对照U/S略增;随LL添加量增加,除亚油酸含量增加外,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常温、光照条件下,添加LL可有效抑制大豆油氧化,且与NSSO组相比,对TSSO组的抗氧化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苹果多酚抗氧化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莉  田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59-5659,5717
以新鲜苹果为原料,研究了所提取的苹果多酚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油脂中按油重的0.02%添加苹果多酚,可延长菜籽油出厂期9 d,过氧化值(POV)为10.42 mmol/kg,抑制率达到51.71%;对猪油的抗氧化性在10 d时达到最大,抑制率达到53.71%。由此可见,苹果多酚对延长菜籽油的保质期有明显的功效,对植物油和动物油均有较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殷永风  叶元土  蔡春芳  向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52-4054,4057
[目的]为了探讨可重复地快速氧化豆油的方法及其氧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毛豆油为原料,在自制氧化装置和氧化条件下,分别在0、7、14、16、18 d测定酸价(AV)、过氧化值(POV)、碘价(I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等指标,同时测定各时间点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试验条件下,在自制氧化装置中,将氧化温度设定为80℃,豆油POV和TBARS变化大,可以作为快速氧化的指标,当豆油氧化至18 d时,其氧化速度变慢;豆油的AV、IV和TBARS与氧化时长呈2次曲线变化规律,POV与氧化时长呈指数变化规律。以0 d作为对照,氧化至18 d时,AV、POV、TBARS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0 d的1.7、29.0、19.0倍,IV显著降低(P〈0.05),为0 d的0.91倍;不饱和脂肪酸(UFA)的百分比从84.0%显著降低至82.2%(P〈0.05)。POV、TBARS和SFA、UFA在16和18 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确定了自制氧化装置下不同时间豆油氧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建立鱼类肝胰脏损伤试验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罗非鱼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罗非鱼油,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包埋壁材两种淀粉配比、载油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喷雾干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进行优化,并探讨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维生素E、芝麻酚、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精制鱼油与微胶囊化鱼油氧化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鱼油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烯基琥珀酸酯淀粉Mira CAP与烯基琥珀酸酯淀粉Mira mist SE比例2∶3(w/w)、载油量30%、均质3次、均质压力25 MPa、进风温度170℃、进料速度10 mL/min,包埋率达95.9%±0.73%。微胶囊产品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93%、表面含油量:0.59%、过氧化值2.10 mmol/kg)均达到SC/T 3505-2006《微胶囊化鱼油水产行业标准》。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微胶囊化罗非鱼油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痕,具有较好包埋效果。鱼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最好,其在(65±1)℃条件下贮藏12d后,过氧化值仅为5.22 mmol/kg,低于行业标准(6 mmol/kg),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也明显低于精制鱼油。推测此微胶囊产品在常温条件可保持其品质达1年以上。在添加抗氧化剂的鱼油中,添加TBHQ的精制鱼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好,经烘箱加速试验推测精制鱼油在常温条件下可贮藏8个月。  相似文献   

15.
闫峰  常丽新  王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07-6007,6010
研究了在130、150和170℃下,加热0~12h对食用调和油的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丙二醛(MA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调和油的AV、POV随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MAD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间的延长开始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3种食品抗氧化剂在核桃油抗氧化中的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比较3种食品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芝麻酚对核桃油在贮藏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在(60±2)℃强化恒温保存10 d后,对照组的POV为87.35 mmol/kg,而BHT、TBHQ和芝麻酚3种抗氧化剂添加质量浓度均为0.10%时,核桃油样的POV最低,分别为11.50、5.05和10.36 mmol/kg;比较可知TBHQ抗氧化活性最佳,芝麻酚次之,BHT最差。  相似文献   

18.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强化鸡蛋为原料制备DHA强化蛋黄粉,通过测定pH值、色差值、DHA含量和过氧化值等指标,探讨烘箱加速氧化25 d,及不同温度(4、25、37 ℃)、光照(照光/避光)和氧气(有氧/无氧)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相较于喷雾干燥能更好地保留DHA,制得的DHA强化蛋黄粉中DHA含量为17.1 g·kg-1。高温氧化使DHA强化蛋黄粉的pH值降低,红度值增加,亮度值下降。37 ℃贮藏7周时,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3.1%。25 ℃贮藏60 d时,无氧避光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5.2%,有氧避光条件下为93.6%;无氧照光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4.2%,有氧照光条件下为91.7%,且有氧照光组的过氧化值为有氧避光条件下的3.7倍。综上,温度对DHA强化蛋黄粉中DHA保存率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氧气和光照对DHA强化蛋黄粉的氧化变质具有促进作用。DHA强化蛋黄粉应优先考虑低温、避光、密封存放。  相似文献   

19.
辣木的有效成分、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木(Moringa oleifera)是辣木科辣木属的热带落叶木本蔬菜及油料作物,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生物活性,极具开发潜力。从辣木有效成分辣木油、蛋白质、总黄酮等的提取,抗氧化及保护肝脏、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消炎等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辣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比较天然迷迭香、茶多酚与复配BHA和BHT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Rancimat法快速测定了添加不同配比的迷迭香、茶多酚及复配BHA和BHT的棕榈油样品的诱导时间,结果表明:在棕榈油中抗氧化稳定效果分别为迷迭香150 mg/kg>茶多酚2 000mg/kg>迷迭香100 mg/kg>BHT 60 mg/kg+BHA 60 mg/kg>迷迭香50 mg/kg>迷迭香30 mg/kg>茶多酚500 mg/kg。迷迭香50 mg/kg的抗氧化性能与复配BHT和BHA效果相近,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