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昆虫授粉研究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单介绍昆虫授粉的作用和价值,详细阐述近几年扔粉研究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生理、植物激素及其挥发性化合物、昆虫行为等几个领域取得的成绩,讨论了扔粉系统中的竞争关系、协同关系和相惠关系,分析了国内外扔粉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的授粉研究与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油棕授粉昆虫种类,并对其主要授粉昆虫象鼻虫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括和评述,旨在为进一步利用油棕授粉昆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目前用于衡量昆虫授粉效能的几个指标(昆虫数量、采集活动的时间、访花速率及座果率)的不足之处,提出在授粉研究中,对授粉效能的评价应注意把昆虫的数量同昆虫的外部形态结合起来,采集活动时间同植物开花泌蜜时期综合考虑,访花速率应参照具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座果率应考虑到是否有其他昆虫的作用,并强调了行为在授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用于衡量昆虫授粉效能的几个指标的不足之处,提出在授粉研究中,对授粉效能的评价应注意把昆虫的数量间昆虫的外部形态结合起来,采集活动时间同植物开花泌蜜时期综合考虑,访花速率应参照具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座果率应考虑到是否有其他昆虫的作用,并强调了行为在授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熊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熊蜂行为特性研究能够为其授粉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重点介绍了熊蜂的行为特性,主要包括熊蜂的级型分化与生活史、营巢与繁殖、食物采集和信息传递等行为,并探讨了影响熊蜂授粉应用的因素及对策,以期加深农业生产者对熊蜂行为习性和授粉应用的了解和掌握,为熊蜂授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综述了国内外日光温室熊蜂授粉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分析了沈阳市引进、试验示范熊蜂授粉技术的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和推广前景,旨在促进熊蜂授粉技术的推广普及,为现代农业增产增效服务。随着设施农业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开发和利用昆虫授粉技术,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有效措施之一。熊蜂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7.
传粉昆虫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粉昆虫种类繁多,其传粉特性和效果各不相同。目前,国外关于蜜蜂、熊蜂、壁蜂对农作物授粉的研究较为系统,措施得当,且已建立了工厂化周年繁育和出售的专业公司。国内对传粉昆虫的研究较为滞后,在野生种类的驯养、人工繁殖方面取得突破,但要实现规模化饲养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要在传粉昆虫资源调查、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繁殖、定向育种、病虫害防治、野生资源驯化和管理、授粉技术的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让传粉昆虫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食品中,约有三分之一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昆虫授粉的植物。蜂类昆虫由于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是农作物理想的授粉者。在为农作物授粉的昆虫中,蜂类约占80%。然而,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其它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界的野生授粉昆虫数量锐减。农业单一品种的种植又使虫媒花作物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许多优良品种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见花不见果的现象较为普遍,授粉不足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传统的解决办法是人工辅助授粉。但人工授粉一是劳动量大,成本高,授粉工时限制,没有虫媒及时;二是人工授粉一般1次很难适时、均匀授粉。因此,蜂类授粉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访花昆虫种类及授粉对油菜产量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油菜授粉不足问题,于2016—2017年、2017—2018年连续2年开展了油菜访花昆虫种类的调查及授粉对油菜产量贡献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上除蜜蜂以外,还有40余种访花昆虫;昆虫(蜜蜂)授粉较无昆虫(蜜蜂)授粉油菜产量增加20%左右;油菜访花昆虫中既有有害昆虫(鞘翅目中的步甲、象甲、叶甲类昆虫等),也有有益昆虫(鞘翅目瓢虫科中的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以及膜翅目的寄生蜂等),喷药时必须掌握好不同有害昆虫的防治标准,从而保护有益昆虫。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典型的虫媒作物,主要靠昆虫授粉。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油菜轻简化作业面积越来越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改变了野生授粉昆虫种群结构及数量,加之农药的广泛使用,又使大量的授粉昆虫被杀死,最终导致油菜授粉不足而达不到预期产量。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于2016-2017年、2017-2018年连续两年开展了油菜访花昆虫种类的调查及授粉对油菜产量贡献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油茶传粉昆虫研究现状和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茶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制约油茶生产的最主要问题是授粉问题.鉴此,对油茶的传粉生物学、传粉昆虫的种类及主要传粉昆虫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就传粉昆虫的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粉是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服务功能,而蜜蜂是传粉服务中最重要的传粉者。我国对野生蜜蜂传粉的研究文献较少。对丰度进行模拟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蜜蜂及其生境,节约其传粉成本,达到保护和利用野生蜜蜂资源的目的。通过运用InVEST模型传粉者丰度模块对崇明岛的野生蜜蜂丰度进行模拟,并利用Arc GIS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田周围有适当林地分布,且建设用地、水体和滩涂区域较少,野生蜜蜂的丰度会较高,得到较好的野生蜜蜂传粉服务;(2)崇明岛中西部地区农田野生蜜蜂丰度较高,应维持该区域的农田不受破坏,避免在该区域新建建筑和开发旅游区域,农田应种植需要昆虫授粉的作物;岛屿边缘和东部农田区域的野生蜜蜂丰度较低,应增加林地和花圃种植,同时控制人类活动区域以创造更适宜野生蜜蜂的生境;(3)应根据野生蜜蜂丰度格局对作物的播种方案制定长期的计划,将大面积种植的西瓜、柑橘等需要昆虫传粉服务的作物移至中西部野生蜜蜂丰度较高的区域,以充分利用和保护野生蜜蜂资源,而将传粉服务要求较低的短期作物移至野生蜜蜂丰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其传粉特点,为膜荚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调查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观测在晴天进行,7:00~18:00每1h绕样地走1圈,约用时间3min,记录每一时间段出现在视野里的不同昆虫种类和数量。盛花期在样地于晴天7:00~18:00对每种传粉昆虫固定1头进行跟踪观测,用秒表记录其在花上停留时间。访花频率采用追踪法,尽可能连续记录其整个访花过程及时间。[结果]膜荚黄芪访花昆虫共有16种,其中红光熊蜂、明亮熊蜂、蜜蜂、狭带贝食蚜蝇和斑缘豆粉蝶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双峰型和直线型3种,活动高峰期有一定交错。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蜜蜂和食蚜蝇呈双峰活动规律,蜜蜂在7:30~11:00和13:30~15:00有高峰,食蚜蝇在早晨和傍晚有高峰;斑缘豆粉蝶在11:00~13:00出现1个活动高峰,为单峰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在1d中的数量比较稳定,除了在1d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都可观察到它们的传粉活动,为直线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相似,分别为(2.05±0.07)s和(2.57±0.05)s,蜜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为(3.78±0.13)s,食蚜蝇为(5.28±0.16)s,斑缘豆粉蝶的每小花停留时间最长,达(46.72±2.79)s。红光熊蜂访花频率最高,为11.4次/min,明亮熊蜂、蜜蜂、食蚜蝇的访花频率处于中间状态,分别为10.7、7.1、2.7次/min,斑缘豆粉蝶访花频率最低,为0.9次/min。昆虫的传粉频率与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昆虫访花行为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对理解植物多样性与生殖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其传粉特点,为膜荚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调查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形为。[结果]膜荚黄芪访花昆虫共有16种,其中,红光熊蜂、明亮熊蜂、蜜蜂、狭带贝食蚜蝇和斑缘豆粉蝶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双峰型和直线型3种,活动高峰期有一定交错;昆虫的传粉频率与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昆虫访花行为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对于理解植物的多样性与生殖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鳞翅目昆虫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鳞翅目昆虫选择植物做为其食物和栖息场所、鳞翅目成虫为植物传授花粉。分析了植物在鳞翅目系统学研究中的作用。在鳞翅目标本的采集、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以及协同进化研究工作中,植物学知识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润根  罗霞  曾巧灵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34-10135,10138
[目的]探讨万载龙牙百合开花、传粉等生物学特性。[方法]以万载龙牙百合为试材,对其种球重量与开花数量、花期关系,以及开花动态、开花期间花粉生活力和传粉媒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种球重量在一定范围内与花朵数呈正相关;单花花期8~9 d,花粉在整个花期均具有活力;中片品系与柳片品系现蕾-开花时间差异显著;研究地的龙牙百合的访花昆虫主要是菜粉蝶、蜜蜂、蝇类和蚂蚁等,龙牙百合以虫媒传粉为主。[结论]该研究为龙牙百合杂交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认识贵州苏铁种群壮大的传粉受精的瓶颈问题,研究了贵州苏铁传粉与结实特性,结果表明:(1)贵州苏铁雌雄异株,雄花开放频次大于雌花.雄株基本连年开花,雌株大多数隔年开花,严重影响其有性生殖力;(2)贵州苏铁茎干和枝叶的漏斗结构有利于花粉收集,花的结构与传粉结实有密切相关;(3)贵州苏铁人工辅助授粉可增加结实率和结实量,且传粉受精过程形式是辅助、多样的,主要是风媒和虫媒,昆虫在增加授粉起主要作用.中华蜜蜂是花粉的直接传播者,丰富的动物类群对传粉授精起到促进作用,寄生昆虫“拟步甲”共生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昆虫访花机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性状(包括花形、花色、花味和植物次生挥发性物质)、昆虫结构及生理(包括外部、内部和微观结构)以及特殊的专性传粉关系对昆虫访花的影响,从中探讨了昆虫访花的一般机制,如花的形态影响昆虫访花的难易程度;花色、花味和植物次生挥发性物质是昆虫访花的嗅觉定向因素;昆虫的外部、内部和微观结构决定其访花的选择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传粉综合征理论为植物与传粉者相互关系的进化提供了经典的假说, 然而, 随着越来越多泛化传粉系统被报道, 基于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的准确性受到质疑。邱北冬蕙兰隶属于兰属建兰亚属, 花具香味, 唇瓣具紫色斑点。这些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由中华蜜蜂传粉的多种建兰亚属植物, 如兔耳兰、春兰等相似。我们根据传粉综合征理论预测邱北冬蕙兰传粉者同样为中华蜜蜂。本研究将验证利用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这一方法的准确性, 探讨其适用范围。方法以邱北冬蕙兰为实验材料, 于2010—2012年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包括开花物候观测、花形态测量、昆虫传粉行为观察、花颜色测量、花气味分析及人工繁育系统实验。结果中华蜜蜂的工蜂是邱北冬蕙兰唯一的传粉者, 花内不存在任何报酬物质, 推测具食源性欺骗传粉机制。唇瓣紫色斑点作为假蜜导欺骗中华蜜蜂访花, 花气味中含有酚类、酯类、醛类等物质, 其中醛类物质可能在吸引中华蜜蜂传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的准确性得到成功检验。结论本研究为传粉综合征能够准确地预测传粉者的科学假设提供研究案例。但由于传粉综合征是由一组动态的、进化的花部性状组成, 通过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时, 在已知亲缘关系相近植物传粉者前提下还需注意到生境变化、次级传粉者、传粉者功能群、历史演化、基因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