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5.12"汶川地震除直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崩塌、滑坡等又为震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使这些泥石流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活跃期。以地震重灾区陇南柏水沟泥石流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特征的基础上,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根据泥石流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5—2008年浙江省对全省48个山区县市的泥石流进行了全面调查及评价,查明有42个山区县市共发育过486处泥石流,其中沟谷泥石流347条,坡面泥石流139处。并对泥石流的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泥石流主要有沟谷型泥石流(灾害规模小,危害程度大),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暴雨型泥石流等类型特征。在分布上主要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降水的控制,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构造规律有沿深大断裂发育区域呈带状分布特点。在降水上受梅雨及台风交替控制,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3.
大苗山地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 ,主要来自于崩塌、滑坡重力侵蚀和工程建设不合理的废弃土石。泥石流的时空分布 ,与地层断裂带、暴雨中心、森林破坏、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相对应。介绍了泥石流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其危害 ,提出了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境内分布着50万立方米以上的自然滑坡220个、l万立方米以上的人为滑坡51个、活动的泥石流沟637条。分布在断陷槽谷或盆地周围的松散层中小型滑坡最容易转化成大规模的泥石流。分布在隆升构造单元内部高山峡谷区的大型基岩滑坡一般不容易转化成泥石流,但少数严重破碎的也可能转化成特大型泥石流。断块差异活动区大量分布着中深层大型破碎的基岩滑坡,受其影响多出现中小型的泥石流。不同岩性的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有所不同。残坡积松散堆积层滑坡和人为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昔格达组粘土岩滑坡和砂页岩及煤系地层的基岩滑坡。碳酸盐地层的崩塌型滑坡也可能引起稀性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武隆县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 1997年和 2 0 0 1年调查统计 ,武隆县具有潜在危害的大小滑坡、泥石流、崩塌体 2 6 0处 ,其中 10 0万m3 以上的有 2 8处。自建立滑坡预警监测点以来 ,在全县开展了群测群防工作 ,成功预报了大小滑坡 137处 ,其中 10万m3 以上的滑坡有 2 5处 ,保护了滑坡区内 6 30 0余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2008年"5·12"汶川地震致使都江堰龙溪河流域产生了大量的碎屑体,为震后暴雨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物质。2010年8月14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暴发大型泥石流,堵塞龙溪河致使河水改道,威胁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研究泥石流物源的演变特征,选取5条泥石流及覆盖其范围的5期高精度影像,结合野外详细调查,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发现,地震前这些泥石流流域内植被良好,未发现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均属于清水沟。汶川地震后崩塌滑坡体的面积由震前的0.10万m~2增加到地震后的41.28万m~2,崩塌滑坡个数由震前的1个增加到汶川地震后的283个。2010年"8·13"泥石流后,受降雨地表径流的冲刷侵蚀作用影响,部分崩塌滑坡扩大及新产生,经统计研究区泥石流流域内扩大及新增滑坡个数47处,崩塌滑坡体的面积在暴雨后与地震相比增加了8.29万m~2,比例达16.72%。同时经过5期新增及扩大崩塌滑坡体增长率的统计,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长速度逐年降低,有力证明了震后研究区泥石流内崩塌滑坡体逐步稳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100万km2的范围内即有大小滑坡15万多处、泥石流沟道1万余条,近十几年来区内每年都要发生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数十起,每年造成数百乃至数千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组建以来,坚持预防为主,实行分区分级管理和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244处,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介绍了预警工作的思路、技术路线和预警系统的减灾成效及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1953年7月,在早云山须泽流域(流域面积1.43 km2,沟道长约2.4 km)发生了因大规模滑坡性崩塌而引发的泥石流.这些泥石流使得土砂堆积量大约有80万m3,埋没了堰堤17座,山林7 hm2.  相似文献   

9.
炉城镇柳杨沟泥石流灾害及其形成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定县地处川西平原与四川盆周的过渡地带,县域内地势险峻,地形切割强烈,地层与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作者通过收集资料与现场调查,分析研究了康定县城一典型泥石流——柳杨沟泥石流的活动概况、危害、形成条件及其形成机制,并对防治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力侵蚀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大,范围广,各地的立地条件差异很大,水土流失的形式更是复杂多样,重力侵蚀十分严重,其在流域产沙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进行重力侵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该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重力侵蚀分成崩塌、滑塌、滑坡、溜坍、泥石流侵蚀5种类型,其中崩塌侵蚀又分为9种型,滑塌侵蚀3种型,滑坡侵蚀9种型,溜坍侵蚀5种型,泥石流侵蚀3种型,即重力侵蚀共分为5种类型、29种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重力侵蚀5种类型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区下瓦岔泥石流灾害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区是我国北方主要泥石流发育区之一,以暴雨型泥石流为主,崩塌,滑块与洪水的伴生及向泥石流的快速转化是其主要特征,1999年8月14日造成26人死亡的下瓦岔泥石流是其一个典型的实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本文力图忠实纪录该次 石流灾[害过程,建立泥石流个例档案,以利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区域泥石流发育规律及成灾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俊  陈宁生  卢阳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1):29-33,156
震后环境下单沟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相互演化规律是泥石流工程防治的关键问题.以茂县牟托沟泥石流为例,探讨了牟托沟泥石流物源补给和微地貌在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相互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牟托沟地形地貌特点;其次利用容重分析了牟托沟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相互演化特征;最后采用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的形态调查法和阶梯-深潭微地貌效应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相互演化机理.研究表明:(1)牟托沟泥石流起动模式为冲蚀→冲沟→堵塞→溃决→泥石流的模式;(2)在弃渣和崩坡积物的影响下牟托沟易形成阶梯一深潭微地貌;(3)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的相互演化和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川西高原冻融过程对岩土体的破坏类型、成因机制及其产生的灾害效应。[方法]通过对川西高原道孚县全县境内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冻融破坏类型进行了室内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冻融过程所产生的灾害效应。[结果]提出了冻融过程产生"剥皮效应"、滑坡的"浅表层效应"及泥石流物源的"碎化效应";发现川西高原上的泥石流流体携带块石含量较少且粒径多小于1m,其成灾模式多以於埋破坏为主;县境内约70%的滑体厚度小于20 m滑坡,多以浅层小规模为主,危害相对较小。[结论]道孚县境内发育的泥石流具有相对较弱的冲击力,防治时应以疏导工程为主;道孚县境内发育的滑坡具有规模相对小的特点,且易在冰雪融水或降雨作用下产生滑动,地表排水对其稳定性的维持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与Logistic模型的公路泥石流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泥石流形成与演化的物质条件、能量条件和环境条件。选取坡度、高程、坡面粗糙度、地层岩性、距断裂距离、地震烈度、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因子,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G318川藏公路段泥石流易发性,结果表明,该公路全线大部分处于泥石流中高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与中易发区占总面积的78.61%,主要分布在大渡河、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帕隆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峡谷区段,这些地区在公路修复和规划重建中应做好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查明2020年5月25日云南省贡山县“5·25”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为该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灾后应急排查一手资料,在系统收集区域地质及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过程开展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结果] 贡山县“5·25”群发性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规模多为小型,主要沿怒江两岸公路沿线分布,滑坡多以浅表层为主,泥石流多以土力类泥石流启动模式为主,地质灾害表现出典型的高位远程及链式灾害特征,滑坡或崩塌发生后进入沟道转化为泥石流的现象极为普遍。[结论] 贡山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需充分考虑高位地质灾害的排查,同时科学评估地质灾害引发的链式效应及其影响区范围;由于境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泥石流发生后会携带大量的漂木冲出,在沟道狭窄处或沟口桥涵处易形成堵塞,对泥石流的瞬时流量会起到放大作用而翻越沟道造成灾害。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堵塞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建议对贡山县城开展大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融合,从源头上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管控,同时提高县城后山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设防等级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 坡面泥石流是山区铁路,公路路基工程主要病害问题之一,是陡坡地段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的泥沙搬运现象,也是环境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危害情况看,这种泥石流不但使交通运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增大铁路、公路养护费用。而且还淤塞河库、桥涵,降低工程使用寿命。本文根据1977年、1979年凤上铁路线、1981年宝成铁路线北段、1982年陇海铁路线华山段、1989年成昆铁路线泸沽至漫水湾段大面积暴发坡面泥石流的情况,就坡面泥石流的类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防治这一灾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四川宣汉县天台乡滑坡为一大型顺层滑坡。文章阐明了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基本特征。为了评价预测滑坡体在暴雨、前缘河道疏浚开挖影响下变形的发展趋势和稳定程度,采取了FLAC-3D方法对滑坡体的变形状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坡体整体上是稳定的,仅前缘可能会发生局部失稳;暴雨条件下坡体发生整体失稳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范围将极有可能发生坍塌进而发生牵引式滑坡。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 ,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 ,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700条,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7个区县,涉及乡镇6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