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绿色木霉菌T23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并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绿色木霉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为24 h,酶浓度为15 mg/mL,酶解时间为3~4 h,酶解温度为30~35℃。观察到木霉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以2种方式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并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为24h,裂解酶采用崩溃酶,酶浓度为15mg.ml-1,酶解时间在3~4h之间,酶解温度以30~35℃时最为适合。观察到木霉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以产生不规则突出的方式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3.
蛹虫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蛹虫草遗传转化系统,考察了各种细胞壁裂解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蛹虫革菌丝体形成和释放原生质体最适裂解酶和酶解时间分别为:1%Cellulase,30℃作用2 h;最适渗透压稳定剂是0.8mol·L-1MgSO4;最适合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为含0.6mol·L-1蔗糖的PDA培养基.原生质体液涂布双层再生培养基的方法再生率最高,为4.38%.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进行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所需的高质量原生质体,选用该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D-118,分别从酶种类、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液pH值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6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从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2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再生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组合是"纤维素酶+溶菌酶+崩溃酶"组合酶、总酶终质量浓度10mg/mL、菌丝菌龄15h、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35℃、酶液pH5.6、以0.6mol/LMgSO4.7H2O为渗透压稳定剂,此最佳条件组合所制备的原生质体产率高达4.00×107/g;原生质体最佳的再生条件是酶解3h的原生质体在含1.0mol/L甘露醇的再生培养基上26℃时进行培养,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再生效果,再生率为39%。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不同的细胞壁降解酶、渗透压稳定剂、培养基、菌龄和酶解条件等因素对8种捕食线虫真菌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培养基和配制酶液的缓冲溶液是提高原生质体得率的最有潜力的两个因素。采用优化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其中6种捕食线虫真菌均获得了较高的原生质体得率(2. 5×106 ~1. 2×107 个/mL)。  相似文献   

6.
研究可降解多菌灵的木霉菌株Tr1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发现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菌龄20 h,裂解酶液为5 mg/m L的溶菌酶和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二者使用前按照体积比2∶1混合,酶解温度30℃,50 r/min缓慢振荡酶解2.5 h,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KCl,原生质体产量达6.44×106个/m L。原生质体再生的优化条件为:PDA为培养基,添加0.3 mol/L KCl和0.3 mol/L环己六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采用双层固体培养方式,有助于原生质体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构建裂壳菌L-14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为同源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细胞壁裂解酶组合、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对原生质体制备产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优制备方案,同时筛选适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结果】菌株经YEPG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使用0.7 mol/L的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配置浓度各为20 mg/mL的崩溃酶+裂解酶复合酶液,在30℃、80 r/min条件下酶解5.5 h后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数量,利用PDS培养基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10.65%,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培养基。【结论】确定了裂壳菌L-14的高效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为该菌株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预处理剂质量浓度、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菌龄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渗透压稳定剂的筛选,对酒酒球菌SD-2a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酒酒球菌SD-2a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菌龄20 h,青霉素G钠质量浓度0.5μg/mL,酶质量浓度1mg/mL,酶解时间30 min,渗透压稳定剂采用SMM缓冲液,再生培养基采用添加0.7 mol/LKCl的ATB培养基,再生培养时采用双层培养基厌氧培养,可以保证较好的形成率和再生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获取原生质体采用酶法,再生采用双层高渗平板法,因素重要性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龄10h,以2.0%蜗牛酶加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进行酶解破壁,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以0.6mol.L-1蔗糖做再生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原生质体形成率91.40%,再生率10.56%。不进行预处理,在试验条件下,对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影响因素依次为:菌龄>酶解时间>酶浓度>渗稳剂。  相似文献   

10.
应用正交试验研究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对肠道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AUH-HM195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龄与酶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影响最大。最优组合为:菌龄6 h,溶菌酶浓度5 mg/mL,酶解时间1 h,渗透压稳定剂在制备时使用0.7 mol/L KCl,再生时使用17%蔗糖,制备率为93.2%,再生率为14.5%。  相似文献   

11.
研究菌丝体培养时间、酶组合、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稳渗剂类型、再生培养方式等对绿色木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为:菌丝体培养60h,用1.5%溶菌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在pH值6.0~6.5,30~35℃,酶解4h,以0.7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1.68×107个/ml;原生质体再生的优化条件为:PDA为再生培养基,以0.5mol/L蔗糖为稳渗剂进行双层固体培养,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为6.05%~6.12%。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以蜗牛酶经济高效的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材料,研究了菌龄、预处理剂、酶浓度、作用时间、高渗稳定剂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蜗牛酶制备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的最佳菌龄是培养10~14 h的菌体,最佳预处理剂配方为50 mmol/L Tris(pH8.0)、50 mmol/L EDTA和5%巯基乙醇,1%蜗牛酶在37℃酶解1 h原生质体制备率可达90%以上,此原生质体采用夹层平板培养法在0.7 mol/L NaCl高渗培养基中培养,再生率最高可达95%。本研究表明单独用蜗牛酶高效制备高质量的白色念珠菌原生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对头孢菌素C的工业生产菌种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后的制备及再生条件为:在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10~120 h的菌丝体,30℃条件下经1%蜗牛酶和1%纤维素酶混合液酶解3.5 h,原生质体得率最高可达2.377×107个/mL;在以KC(0.6 mol/L KCl+25mmol/L CaCl2.2H2O)为渗透压稳定剂的再生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再生率可达40%。用pMK4-LV质粒通过电击法对原生质体进行转化,成功得到了重组子,转化率约为10个转化子/μg质粒DNA。转化子的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转入顶头孢霉基因组。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40359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包括茵龄、水解酶液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茵龄为12 h,采用2%纤维素酶和2%蜗牛酶混合液,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h,用0.6 mol·L-1蔗糖作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株木霉菌SWFC1511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并观察其原生质体释放过程。结果表明:木霉菌SWFC1511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菌丝培养20 h后,用比例为1∶3的2%溶菌酶与2%蜗牛酶为酶解液,在35℃下酶解3 h后,原生质体的产量较高。所形成的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1上的再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贺婷  郭成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374-1376
[目的]对金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金耳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中酶体系、菌龄、温度、时间、渗稳剂的最佳用法。[结果]金耳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有3种类型:酶解初期的顶端释放、侧位释放和后期的原位释放。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3 d的菌丝体,在1%纤维素酶+1%蜗牛酶+1%溶壁酶的混合酶液中,以0.6 mol/L蔗糖为渗稳剂,36℃酶解4 h,得到原生质体制备率达1.76×107个/ml;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5 d的菌丝体,在1.5%溶壁酶的酶液中,以0.6mol/L蔗糖为渗稳剂,33℃酶解3 h,得到原生质体再生率达0.22%。[结论]为金耳的原生质体融合、紫外线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研究等提供了有益支持。  相似文献   

17.
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高质量且能再生的原生质体是真菌遗传转化、基因修饰的重要保证。本试验选用苹果腐烂病菌强致病力菌株SDAU11-175,从酶种类、菌丝年龄、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及再生培养基五个方面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获得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最大产量的条件是菌丝年龄54 h、3%崩溃酶和3%裂解酶组合、0.7 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28℃酶解3 h,所得原生质体在YPS培养基上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可达42.21%。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渗透压稳定剂、酶的种类及浓度、温度、pH、β-巯基乙醇预处理等条件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蛹虫草菌株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和再生条件为:0.7 mol/L氯化钠作为渗透压稳定剂,纤维素酶5 mg/dL、蜗牛酶5 mg/dL、溶菌酶5 mg/dL、溶壁酶10μL混合酶解6 h,酶解温度为30℃,最佳pH 5,再生培养基为PDA(添加0.7 mol/L氯化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金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金耳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中酶体系、菌龄、温度、时间、渗稳剂的最佳用法。[结果]金耳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有三种类型:酶解初期的顶端释放、侧位释放和后期的原位释放。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3d的菌丝体,在1%纤维素酶+1%蜗牛酶+1%溶壁酶的混合酶液中,以0.6mol/L蔗糖为渗稳剂,36℃酶解4h,得到原生质体制备率达1.76×107个/ml;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5d的菌丝体,在1.5%溶壁酶的酶液中,以0.6mol/L蔗糖为渗稳剂,33℃酶解3h,得到原生质体再生率达0.22%。[结论]为金耳的原生质体融合、紫外线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研究等提供了有益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烟管菌T1(Bjerkandera adusta)原生质体制备及菌丝再生的最佳条件。[方法]研究菌龄、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和浓度、pH、酶浓度及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并研究再生培养基种类对菌丝再生的影响。[结果]在PDA液体培养基中,以28℃摇床培养3 d的菌丝最适于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用0.5 mol/L KCl配制的含有15 mg/m L的溶壁酶于30℃下酶解3 h,获得原产量最高,达1.18×10~6个/m L;RM1培养基再生率最高,达1.22%。[结论]该研究优化了原生质体制备及菌丝再生条件,为进一步研究烟管菌噬藻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