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黄颡鱼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方法、激素使用、催产池设置、人工孵化环境与条件、孵化设施设置、孵化管理等方面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黄颡鱼仔鱼暂养、鱼苗下塘、日常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对黄颡鱼鱼苗人工培育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为江淮地区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生产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的苗种规模化培育,是规模化养殖商品黄颡鱼的瓶颈,只有解决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使黄颡鱼商品化养殖取得突破,为探讨规模化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在2001年进行了苗种规模化培育试验,获得了一些基础数据,现报道如下。1方法与技术1.1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是指孵化出膜后经过培育至规格5cm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仔鱼暂养和鱼苗培育二阶段,培育期约25d左右。1.1.1仔鱼暂养黄颡鱼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卵黄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集群侧卧池底,需要在溶氧充足、水质清新的条件下进行暂养。仔鱼暂养设施:流水水泥池,通常利用流水孵化池作为仔鱼暂养池…  相似文献   

3.
在模拟生态条件下,采用批量培育亲鱼、药物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微流水孵化、鱼苗水泥池和池塘培育的方式,进行了倒刺鲃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0%的人工饲料,对培育成熟亲鱼效果良好;催产药物配方为5mg/kg DOM+5μg/kg LRH-A2+1 000IU/kgHCG,催产方法适宜二次注射法;受精卵流水孵化适宜密度6万~15万粒/m~3;试验共孵化出倒刺鲃鱼苗120.2万尾,孵化率为90.4%,倒刺鲃鱼种培育成活率平均为92.0%,3a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10.6万尾。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繁育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亲鱼的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繁育技术,并介绍了池塘主养、池塘套养、网箱养殖等黄颡鱼养殖技术,以供黄颡鱼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专塘培育大鳞副泥鳅亲鳅,采用人工催情注射、产卵、授精,水泥池网箱孵化、培育等方法,催产大鳞副泥鳅5 200组,人工繁殖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在70%以上,繁育大鳞副泥鳅鳅苗2 600万尾。  相似文献   

6.
介绍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并从亲鱼培育、催产、孵化、鱼苗种集约化培育等方面总结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性成熟的黄颡鱼亲本,通过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措施,进行两年的黄颡鱼苗种繁育试验.2003年分5批次共催产亲鱼1070组,平无催产率78.4%、受精率81.7%、孵化率70.5%、孵仔鱼143.6万尾,培育成2.5cm左右的夏花101.4万尾,平均成活率70.6%.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8~1999年对黄颡亲鱼来源选择、雌雄鉴别、催产水温、催情技术、催产接卵技术、孵化技术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共催产雌534尾,雄533尾,获卵104.63万粒。下塘黄颡苗21.95万尾(10~29mm),平均获产率61.8%(83.3%~13.3%),受精率64.4%(85%~30%),孵化率57.23%(80%~25%),下塘率21%(60%~4.4%)。适宜黄颡鱼催情孵化的水温为22~28℃,最适水温为23~26℃。  相似文献   

9.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RH-A3催熟后用3mg/kg PG 3μg/kg LRH-A2 3mg/kg DOM催产,光倒刺鲃亲鱼的繁殖率达83.3%;以塑料篮盛受精卵微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9.8%;光倒刺鲃人工繁殖适宜水温为23~27℃;桂东地区最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应用小试成果进行生产性试验,共催产雌鱼312尾,其中产卵鱼275尾,亲鱼繁殖率88.1%;获得受精卵59.9万粒,平均受精率87.8%;孵出鱼苗45.7万尾,平均孵化率76.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卷口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HCG、DOM和LHRH-A2的方法,对驯养的卷口鱼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的6批750组亲鱼中,能顺利挤卵进行人工授精的共有342组,催产率达45.6%;收集鱼卵12.68万粒,共获得受精卵7.17万粒,平均受精率56.5%;孵化出平均全长5.2mm的鱼苗4.93万尾,平均孵化率68.8%;投喂冻干轮虫和鳗鱼料作为开口饵料,经过30d的培育,获得体长28.0~30.0mm的鱼种3.56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2.2%。采用10μg/kg LHRH-A2+10mg/kg DOM+1 000IU/kg HC-GM对卷口鱼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适宜水温25.0~28.0℃,微流水充氧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卷口鱼鱼苗。  相似文献   

11.
对沙塘鳢网箱孵化技术初步研究,比较不同类型孵化池的沙塘鳢网箱孵化效果。结果表明,土池孵化池、长方形水泥池(室内)、圆形水泥孵化池(室内)的孵化率分别达67.5%、85.4%、87.6%,而2种室内孵化池的孵化率大致相同,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育苗设施采用小网箱、小土池、水泥池等,有条件的可选用家鱼催产、孵化设施。育苗用小网箱面积以1~4平方米为宜,箱体入水深度50~60厘米,网目大小以所投喂的饵料鱼不逃出为标准,最好准备2~3种不同网目的小网箱,以便育苗中、后期换箱,保证排污顺畅。育苗用水泥池,面积为10~20平方米,水深60~80厘米,池底最好有一集苗沟(槽),  相似文献   

13.
半刺厚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南平、龙岩地区相关水域采集的野生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开展亲本培育、人工繁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在土池和水泥池人工饲养条件下均能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土池培育效果更佳;2015~2016年对培育的亲鱼采用人工催产、挤卵和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平均催产率78.9%,平均受精率74.8%,平均孵化率73.7%;受精卵适宜孵化方式为流水孵化和充气孵化,或流水结合充气孵化;仔鱼经过39~51d的培育,平均全长可达3cm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为70.9%;对6~30日龄的仔、稚、幼鱼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全长(Y_L)与日龄(X)、体重(Y_H)与日龄(X)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全长(Y_L)与体重(Y_H)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_L=1.4605e~(0.0271x)(R~2=0.9982)、Y_H=0.0217e~(0.0967x)(R~2=0.9876)和Y_L=0.0059Y_H~(3.4886)(R~2=0.9868)。  相似文献   

14.
选择5龄以上的经产雌鱼和3龄以上的初产雌鱼共21尾,在水温14~20℃时混合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地欧酮3种药物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为66.7%,受精率为65.5%。采用17~19℃的地下水流水孵化,受精卵在173h内全部出膜,孵出仔鱼9.4万尾,孵化率为77%。试验结果表明:重口裂腹鱼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性腺能够发育成熟,能成功催产繁殖。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7月对葛氏鲈塘鳢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4.87万尾,混合使用DOM、LRH-A2、HCG等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受精率90%以上,采用水泥池静水充气孵化,孵化率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嘉陵江中的光泽黄颡鱼的繁殖作了初步研究.其中主要研究了光泽黄颡鱼的生殖群体、繁殖力和胚胎发育.采用LRH-A加鲢鱼脑垂体催产光泽黄颡鱼获得成功,催产适宜水温22~25℃,效应时间10~18 h,胚胎发育较快,感官、上颌须、心脏跳动等在出膜之前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利用水泥池高密度养殖两广地区特色淡水养殖品种黄颡鱼的养殖模式,为养殖户因地制宜开展黄顙鱼养殖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从广东地区引进规格为2.5g-3.5g/尾全雄黄颡鱼苗3万尾,分别在三口面积同为72m~2的内循环水泥池中养殖,对其养殖密度、饲料选择、投喂方式、水质调控、病害防控、生长性能等因素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适合的养殖模式。【结果】内循环水泥池中高密度饲养黄颡鱼,养殖周期7个月,72m~2单池产量超过1100kg,与传统池塘养殖黄颡鱼的667m~2产量相近(1200kg/667m~2),个体平均规格超过150g,养殖成活率90%以上。【结论】内循环水泥池高密度饲养黄颡鱼,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商品鱼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光泽黄颡鱼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嘉陵江中的光泽黄颡鱼的繁殖作了初步研究。其中主要研究了光泽黄颡鱼的生殖群体、繁殖力和胚胎发育。采用LRH-A加鲢鱼脑垂体催产光泽黄颡鱼获得成功,催产适宜水温22-25℃,效应时间10-18h,胚胎发育较快,感官、上颌须、心脏跳动等在出膜之前出现。  相似文献   

19.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20.
黄山回溪河养殖光唇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黄山回溪河实现养殖光唇鱼全人工繁殖,以促进黄山地区光唇鱼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其在天然水域的人工增养殖。[方法]从回溪河采捕当年自然繁殖的幼鱼,进行驯化,培育至性成熟。通过养殖光唇鱼个体繁殖力测定,定期监测亲鱼性腺发育,采用外源激素催产、人工授精和流水孵化进行全人工繁殖。[结果]养殖光唇鱼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催产药物配伍中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地欧酮(DOM)的注射剂量分别为1 500 IU/kg、5μg/kg和5 mg/kg时,催产率最高,为85.0%,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6.1%和71.2%。[结论]养殖光唇鱼在黄山地区完全可以实现全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