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龙江省矿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现有矿产地1 122处,矿山企业7 605个,采矿占用的土地总面积1 023.04km2,有水土流失总面积869.59 km2,除厂区外,其它均为强度以上侵蚀区,平均侵蚀模数14 700 t/(km2.a)。采矿业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水土流失,破坏侵占土地资源,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矿山废弃物对土地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等环境资源形成污染。矿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建立预防监督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注重工程治理措施及其配置,并将矿区分为黏土类、石矿类、煤矿类和金属矿类,结合各类矿区立地条件特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属矿山尾矿废弃地植物修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采矿活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造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矿区植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美化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诸多优势,是金属矿山尾矿生态恢复的最佳途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我国发现的几种适宜修复污染矿山尾矿的植物种类,为今后的矿区植物修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矿山开采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少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掌握矿区水土流失规律,探索矿区恢复治理模式,在分析矿山开采水土流失概况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总结相应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和复耕措施等治理措施,同时提出治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提出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促进矿山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关键要对矿山布设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本文介绍了汤头沟铁矿基本情况,分析了矿山水土流失特征,通过科学划分重点防治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通过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按照拦挡、排蓄、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原则形成铁矿矿区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维护矿区运营安全,保护和恢复环境。  相似文献   

5.
密云水库集水区河岸生物工程措施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芳  高甲荣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238-240,243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水库集水区流域多山,夏季降水高度集中,水土流失面积大,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水库集水区生态环境,如何治理集水区内的水土流失,改善集水区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生物工程以其具有生物生态学属性这一最突出的特点,而不同于传统的土木工程.它把植物及其对坡面、河岸不稳定的影响与侵蚀过程联系起来,在防治侵蚀和保护环境中具有快速的工程效应和持久的防护作用双重功能.从河岸带的功能出发,阐述了河岸生物工程措施的复合功能,介绍了河岸生物工程措施植物的选取原则,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集水区河岸生物工程措施的类型及设计模式,以期为密云水库集水区河岸整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钟山区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山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在对矿产资源储量、开采情况及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①基岩裸露区域采用覆土整治复垦或恢复植被进行治理;②矿区废弃的渣场、矿场可采用工程、植物及土地防渗与整治等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理;③崩塌、沙化、退化地段及受粉尘污染等危害的区域采取植物措施治理;④沉陷地段通过推土回填平整后可作为农业用地,也可采取挖深垫高的办法将其改造为池塘或人工湖。同时,还提出了提高矿区干部职工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矿区水土流失治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由于矿山大规模开采,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治理矿区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矿区生态,建设绿色矿山,是协调矿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实现矿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探讨南方红壤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以德庆县花岗岩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状况进行现场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矿区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需完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科学合理选择植被恢复物种种类和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对策及举措,以期为南方红壤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水土流失触发的非点源污染及其危害,对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试图从水土流失防治的角度为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省的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开展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山地开发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水土保持重点县小流域普查等基础工作;二是建立了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和小流域数据库;三是筛选出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研究出多项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四是推广了治理新模式,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近期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侵蚀劣地植被快速覆盖技术研究,面源污染水土保持控制技术研究,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的筛选、引进及推广,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和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地表起伏区域特征明显,对当地交通、水利、林业、地质灾害防治等都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以全国各省(市、区)地表起伏度的计算结果及农业数据为基础,研究地表起伏度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为:随着地表起伏度的增加,农业受灾及成灾面积增加、单个水库平均容积减小、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滞后、荒山造林面积增大、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1.
新疆准东煤田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磊  熊黑刚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5):273-281
为研究准东矿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分析了阜康市至准东矿区中间的3个缓冲区共27个土壤样方的As,Hg,Pb,Cr,Cu,Zn元素重金属含量状况,并利用因子分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缓冲区土壤重金属进行了污染来源及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除Cr的总体平均值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低于背景值。基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图显示,除Cu,Hg含量高值分布于C区域土壤外,其余重金属高值均出现在准东矿区(A区域)附近土壤,3个区域各重金属所占比例基本一致,距离矿区越远,变异系数呈减少趋势;污染源分析可知,准东矿区89.3%的Hg来源于煤炭燃烧,40.1%的Pb来源于交通运输,19.65%的As来源于大气降尘,Cu和Cr的主要来源为煤尘,其贡献率分别为60.23%和81.57%,其中29.7%的Cu来源于土壤母质,75.1%的Zn来源于土壤母质;基于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缓冲区土壤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得出土壤整体呈轻度-中度污染水平,距离矿区越远重金属污染状况越轻。As,Hg,Pb和Cr元素生态风险均呈现缓冲区区域A区域B区域C的趋势,距离矿区越远,生态风险越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与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的大小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反应敏感,是探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的有效指标之一。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C(MBC)、N(MBN)和P(MBP)、土壤基础呼吸、代谢商(qCO2)及可矿化N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Cu、Zn、Pb、Cd全量和有效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随着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C、N和P、可矿化N均逐渐降低,土壤基础呼吸和qCO2则逐渐升高;土壤重金属与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MBC、MBN、土壤基础呼吸、qCO2及可矿化N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脱氢酶活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敏感,表明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藏中矿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煤沉陷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煤矿沉陷区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情况,探讨重金属含量对酶活性的影响,以焦作韩王煤矿沉陷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煤矿沉陷区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特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As、Mo、Hg、Pb、Cd等含量均高于对照小区的含量,且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沉陷区各种酶活性大都低于对照点,其在空间分布上受重金属的影响,重金属Co、Ni对大多数酶有促进作用,As、Mo则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重金属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决于重金属的类型与含量;在研究区,蔗糖酶对重金属污染较为敏感,表明蔗糖酶可作为评估煤矿沉陷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煤沉陷复垦区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南新庄孜矿采煤沉陷复垦区为研究区域,对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7种土壤酶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域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7种土壤酶对重金属的敏感性不一致。采用因子分析技术提取主成分,建立了复合污染土壤总体酶活性评价指标,评价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并与通过灰色聚类法分析得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了采煤沉陷区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污染之间的赋存关系,进一步证明在采煤沉陷复垦区这一特殊土地利用条件下,采用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标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土壤酶总体活性评价指标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手段,为新庄孜采煤沉陷复垦区及相似矿区复垦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宿州市矿区与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调查宿州市矿区与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数据为基础,按照有关标准和方法,对宿州市矿区与耕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宿州市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除Pb外,其它都大于耕地,且Hg、Cr含量远远超过耕地;从单因子污染指数看,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Hg、Cr的污染,而耕地整体状况良好;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均值来看,矿区土壤全部被污染,耕地仅有6%中度污染,8%轻度污染;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矿区土壤属于中等风险等级,耕地属于低风险等级,各重金属元素对矿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贡献大小顺序为:矿区土壤Hg>Cd>As>Cr>Cu>Zn>Pb,Hg潜在生态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6.
In soils, animals and plants from selected sites in the Rustenburg mining area, a part of the South African ore belt, the heavy metal burden was examined. These sites belong to different soil types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land-use (agriculture, grassland). Th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the soil sample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is dominated by chromium and nickel, metals, which are extracted in the mine near the sampling sites. These high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had no clear inhibitory influence on micro-organisms or the enzyme activity of soils. It appears that the high clay content of the soils may counteract the influence of heavy metals. On the other hand, tolerant microbial populations may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the investigated culture plant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of the soil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in roots and shoots. The dangerous, potential contamination of organs in humans seems to be modes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obacco leaves.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of tissues in the examined animals reflect the environmental habitat in situ with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health of the animals.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香格里拉县雪鸡坪—春都斑岩性铜矿区主体矿区的25个样地的土壤和植物叶片检测结果,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运用富集系数筛选优良修复植物,为今后雪鸡坪—春都矿区土壤改良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Pb > As > Cu > Hg > Cr > Zn > Cd,单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Hg(98.7) > Pb(28.2) > As(21.1) > Cd(16.6) > Cu(14.6) > Cr(2.1) > Zn(1.0),综合来看,矿区土壤污染主要受Pb,Cu,Hg和As这4种元素影响为主。依据矿区6种典型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建议矿区选择铜锤玉带草为先锋植物,以铜锤玉带草、杜鹃、云南松、高山栎4种植物组成的群落作为修复矿区土壤的先锋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8.
陈国栋 《土壤通报》2013,(1):222-226
选取凤县典型铅锌矿区银洞梁8个监测点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应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Cu、Zn、Pb、Cd、Cr五种重金属全量测定。应用密切值法对8个监测点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已受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其中两个监测点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考察了密切值法的综合评价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两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较强迁移能力的矿区主要污染物Zn能够较好的表征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9.
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矿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的污染特征,采用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Cd,Cr,Cu,Pb,Hg,As等6种污染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露天煤矿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时间和复垦模式下不同层次的复垦土壤的综合污染程度范围为8.29~16.90,平均值为10.72,处于中等的污染程度。重金属潜在风险指数在131.43~331.03之间,平均191.68,生态风险达到了中等程度,特别是复垦13年的南排1?420退化平台,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331.03,达到了较高程度。0~40 cm土层的潜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属于中度的潜在生态风险。Hg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其对潜在的生态风险指数所贡献的比例达到了72.5%~84.62%。其余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低。因此,在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Hg是最主要的潜在污染因子,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Hg的污染。应用该体系对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所得的结论同其它研究结果互为补充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汤泉矿区综合治理措施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汤泉矿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对下游造成的危害,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投资1.23×106元,规划实施拦土坝、防洪沟、尾矿库、矿山排水系统以及矿山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治理,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矿山水土流失,而且矿山采场、汤泉河等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全县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