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和热冲击处理越年蚕卵后,将孵化的蚁蚕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当超声波强度在0.3A以上,处理时间为5min时,能有效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45℃热冲击则无明显效果.将超声波诱导后的蚁蚕进行冷冻干燥和粉碎处理,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人安全;对动物的应激能力(耐缺氧、耐高温以及游泳时间)试验表明,经超声波处理的蚁蚕能显著提高动物的应激能力(p<0.05).同时蚕卵孵化率在95%以上,说明各处理强度对蚕卵均属安全范围,其蚁蚕可以继续饲养.本试验也为充分利用废弃蚕卵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粉虫幼虫抗菌肽的诱导特性及电泳组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粉虫幼虫分别进行空白对照、菌刺、菌饲、热激和超声波四种处理,并于处理后1d、2d、3d、4d、5d分别提取黄粉虫幼虫体内的抗菌肽,做抗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试验及交叉抑菌试验,测定其抑菌圈大小,确定其抗菌活性和诱导特异性,同时还进行抗菌肽热稳定性及电泳试验。结果表明:水浴后提取的抗菌液抑菌效果明显,四种处理的黄粉虫幼虫均能产生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其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要略好于抗大肠杆菌效果,其抗菌效果显著性依次为:菌饲、对照、热激和超声波、菌刺,而抗大肠杆菌效果显著性则依次为:菌饲、菌刺、热激和超声波、对照。交叉抑菌试验表明黄粉虫幼虫体内抗菌肽的产生不具有诱导特异性。电泳图谱显示黄粉虫抗菌肽含有5种肽组分。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HSP)可以参与到各种生命活动中。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错误折叠蛋白回到原来的状态,维持细胞的稳态。很多研究都表明HSP可以参与免疫、抗氧化、抗辐射以及抗癌细胞增殖中。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动物遭受热应激时体内HSP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表达,HSP的表达量与细胞损伤程度成反比。因此提示其可能对动物抵抗应激具有重要作用。使用阿司匹林或辅酶Q10能在热应激状态下诱导HSP表达,从而帮助畜禽抵抗热应激,提高动物养殖效益。本文总结了前人关于HSP在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热应激状态下畜禽体内HSP的表达情况,以及以HSP为指标筛选饲料添加剂抵抗热应激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赵玉巧  杜云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39-14841
[目的]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海藻糖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研究了高渗透压、单一热刺激、周期性酸刺激和周期性热刺激几种刺激条件对酒香酵母海藻糖代谢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能促进酒香酵母中海藻糖的产生。单一热冲击试验得到的最佳冲击条件为:冲击时机为培养时间12h、热冲击温度45℃、热冲击的持续时间1h。周期性酸刺激试验表明,酸刺激对酒香酵母海藻糖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次酸刺激对海藻糖产量无累加效果。周期性热刺激试验表明,适宜的热冲击能够迅速促进细胞海藻糖的合成,对细胞的生长量影响不大,4次热冲击结束时细胞中海藻糖含量增加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为冲击前海藻糖含量的1.6、1.1、1.1及1.0倍,表明酒香酵母对热冲击的应激性是逐渐减弱的。[结论]对研究酵母在极端环境下的抗逆机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黄粉虫幼虫中抗菌肽的诱导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前次以鞘翅目拟步甲科昆虫黄粉虫幼虫为实验材料,分别用超声波和饥饿后饲喂大肠杆菌的方式进行诱导,对诱导前后0 ̄4d内获得的抗菌肽进行了平板测活。实验表明抗菌肽含量在诱导后第4d最高,且在4d内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两种诱导方式诱导出的抗菌肽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都能较好地抑制大肠杆菌079和沙门氏菌5015,且收集的抗菌物质经100℃处理20mm后抗菌活性基本不变。本文前次采用了饥饿后饲喂含菌食物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牛卵母细胞经短时间(30 min)热应激和采用不同供体细胞对核移植后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对成熟前牛卵母细胞进行了不同温度(38.5(CK),39.5,40.5,41.5和42.5℃)热应激处理,以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比较了重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将成熟前牛卵母细胞于41.5℃热应激30 min,以未进行热应激处理的牛卵母细胞为对照,比较了3种不同供体细胞(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牛卵巢上皮细胞、牛颗粒细胞)核移植后的重构胚囊胚细胞数。结果表明,成熟前牛卵母细胞经41.5℃热应激处理30 min,其卵裂率(72.5%)和囊胚率(18.3%)与对照组(57.6%和13.6%)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当温度升高至42.5℃后,虽然卵裂率有所提高,但囊胚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他温度处理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牛卵母细胞经41.5℃热应激处理30 min,3种供体细胞形成的重构胚囊胚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与其各自对照的囊胚细胞数差异也不显著(P>0.05)。说明41.5℃可以作为牛卵母细胞热应激处理的最佳温度,成熟前牛卵母细胞经41.5℃热应激处理30 min,能有效提高核移植效率。  相似文献   

7.
热应激对动物理化特性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热应激对动物某些理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热应激降低动物生产性能,持续热应激导致动物死亡率升高。指出热应激导致动物采食量减少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而体内理化指标的变化对动物的生产性能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提出生产中要进一步搞清楚热应激的作用机理,从根本上解决热应激对动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应激对机体(肝脏)以及生殖系统氧化、卵母细胞和附植前胚胎氧化及发育能力的影响,探讨热应激影响卵母细胞及附植前胚胎发育能力的机制。【方法】分别用总谷胱甘肽和微量丙二醛测定试剂盒检测热应激后小鼠卵母细胞、附植前胚胎和组织器官内总谷胱甘肽(total Glutathione,T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并且观察后续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母体经35℃处理6和12 h后,其体内的卵母细胞(6 h)和发育至1~3 d的胚胎(桑椹胚前期,12h)的后续胚胎发育率显著降低,胚胎中TGSH含量下降(P<0.01)、MDA含量升高(P<0.01),卵母细胞中二者的含量未有变化;发育至第4天、第5天的胚胎(桑椹胚和囊胚)中TGSH和MDA的含量及胚胎发育率均未有变化(P>0.05);发育至第1~5天的体外培养的胚胎分别经39℃处理12 h后,胚胎中TGSH和MDA及其发育率均未有变化(P>0.05);随着热应激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肝脏和输卵管中TGSH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当温度达到41℃时,卵巢和子宫中TGSH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结论】桑椹胚以前的胚胎遭受母体热应激后,发育能力降低,这与热应激所诱导的氧化损伤密切相关,但是母体热应激后卵母细胞后续胚胎的发育能力降低与氧化损伤无关。体外培养的胚胎经39℃处理12 h后,对附植前胚胎氧化损伤和孵出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不同虫龄尧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家蝇(Musca domestica)蝇蛆进行不同程度的高温刺激、辅以一定时间的 恢复培养后、测量蝇蛆抗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院适当热激能够显著提高蝇蛆的抗菌能力、不同温度尧不同热激时 间尧不同热激后恢复时间以及不同虫龄均对蝇蛆抗菌能力有不同诱导效果、其中以65益尧10 min 热激处理尧再经3 h 于22益恢复效果最佳、其抗菌活力比对照提高约53 倍。多批次不同材料的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条件诱导蝇蛆抗菌活 力的效果重现性好尧稳定性高。不同处理量试验证明、热激处理大批量蝇蛆材料将导致抗菌活力诱导效率及稳定性 下降、但通过将大批量材料适当分装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本试验通过对种子进行超声波处理,验证超声波对稻种的影响。通过前期数据,超声波处理对秧苗素质有少量提升作用,但超声波处理和包衣双重处理表现出抑制水稻秧苗素质。超声波处理后,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超声波物理作用原理在线批量处理水稻种子,种子中各种酶及细胞吸收和种子萌发。种子接受超声波实现种子早生快发、抗病增强、增产提质,是发展优质水稻的又一重要措施。据研究表明,超声波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发展的作用。利用超声波处理种子,可有效增强作物抗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超声波处理种子或许能成为未来有机农业和质量农业种子处理的发展方向。本试验通过超声波处理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双峰驼自然发酵乳对机体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实验动物,采用经典抗应激试验方法和慢性热应激试验方法,研究了自然发酵驼乳对急性和慢性应激小鼠的影响.将试验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自然发酵驼乳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自然发酵驼乳一定时间.观察双峰驼自然发酵乳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酎常压缺氧时间、耐高温时闻和酎低温时间的影响;定量检测对慢性热应激小鼠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血清葡萄糖、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AKP)活力、肌酸激酶(CK)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峰驼自然发酵乳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耐高温和耐低温存活时间(p<0.05);增加应激小鼠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并提高脾脏指数(p<0.05);能极显著(p<0.01)增加血清葡萄糖含量和总蛋白含量;能极显著降低血清AKP和CK活力.因此,自然发酵驼乳对机体急性应激和慢性热应激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鲜、陈浓缩胶乳经不同加热强度处理和处理后不同停放时间工艺性能(热稳、机稳、粘度等)变化的研究表明,在本试验处理条件下.加热处理对陈化时间长、月佳酿皂加量多的陈浓乳的工艺性能影响不大,而对鲜浓乳的工艺性能影响较大并展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假孕大鼠为模型,探讨热应激对氯前列烯醇(PGF)诱导的黄体退化过程中孕酮水平及其代谢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PMSG/h CG(D0)联合处理50只大鼠,诱导假孕,然后随机分为非热应激(NHS)和热应激(HS)两组。每天在相同时间,将HS组置于40℃应激2 h。假孕第7天,热应激结束2 h后,各组大鼠以PGF分别处理0、1、2、8和24 h后屠宰,收集血清和卵巢组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孕酮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孕酮水平及其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热应激前、后假孕大鼠的直肠温度差异显著(P0.05);PGF降低了两组大鼠血清孕酮浓度,热应激抑制了PGF诱导的孕酮浓度下降(P0.05);PGF或热应激处理对PKA磷酸化底物、St AR、P450scc、3βHSD及NR4A1-F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诱导NR4A1-S表达上调(P0.05),且热应激降低PGF诱导的NR4A1-S表达(P0.05);PKA磷酸化底物主要在类固醇生成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而St AR、P450scc、3βHSD和NR4A1-F均在类固醇生成细胞的细胞质表达。[结论]热应激降低了PGF诱导的假孕大鼠黄体退化过程中NR4A1-S的表达,提示NR4A1-S可能参与调控黄体退化过程中孕酮的代谢。  相似文献   

14.
桑蚕雄蛾与药食两用的中药配制成的桑蚕雄蛾酒,经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应激能力(包括缺氧试验、高温试验和游泳试验)试验表明:桑蚕雄蛾酒的安全性极高;应激能力的提高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5.
对超声波检测钢管混凝土质量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结合冲击回波法进行模型试验,探讨了进一步提高用超声法检测和评价钢管混凝土质量准确性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试验表明:用超声波法和冲击回波法检测钢管混凝土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北京油鸡生长速度、肉品质以及抗病力的影响及日粮中添加Vc对缓解热应激的效果.试验在人工环控气候舱里进行.选取体重相近的56日龄北京油鸡公鸡16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Ⅰ为饲喂基础日粮的适温对照组;Ⅱ为饲喂基础日粮的高温应激组;Ⅲ为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mg·kg-1的高温应激组.热应激1周后,所有处理统一饲喂基础日粮,环境温度维持在28℃.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热应激引起北京油鸡生长速度减慢,日增重降低,并且这种应激效应持续到上市日龄,表现在上市体重显著低于非热应激组(P<0.01);热应激导致鸡群死亡率上升,且抗体合成能力下降;热应激期间日粮中添加200 mg·kg-1有利于增强鸡的免疫力,且对鸡肉的pH值、肌内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接种在含有一定浓度的山梨酸钾的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诱导其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采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升温的方法复苏VBNC状态的菌株,并考察了复苏菌株的生理特性及对环境的应激抵抗力.结果表明,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VBNC状态,经BHI升温方法复苏后的菌体和正常状态的菌体形态上并无区别.在血平板上,复苏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乳白色,且无溶血圈.生化试验表明,复苏的菌株除尿素酶阴性外,其他代谢特征均与标准菌株相同.复苏后的菌株对环境的应激抵抗力减弱,可能与其产类胡萝卜素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1.虾安Ⅰ号:虾安Ⅰ号选用几种名贵中草药经精心优化后组方而成,并采用先用提取技术将功能性成份进行萃取后吸附烘干,以提高其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吸收率。虾安Ⅰ号可对水产动物神经系统进行有效调节,营养神经细胞,提高水产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抗应激水平,缓解低温的应激损伤,因此饲料中添加虾安Ⅰ号能显著提高近期放苗后的存活率水平。  相似文献   

19.
糖萜素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能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降低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并能明显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为验证糖萜素效果,笔者于2000年夏季进行了用糖萜素添加剂饲喂种鸡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说明热应激对动物造成的影响,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热应激组。其中热应激组在生化培养箱内饲养,以模拟夏季高温天气,致使应激发生。24h后小鼠眼底静脉丛采血,检测各种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的K+、C1-、GOT、GPT浓度显著升高(P〈0.01),Na+、TP、ALB、HB、AKP和SOD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从而将热应激的伤害具体化,以期引起人们对动物福利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