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蚕5龄中期幼虫经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蜕皮激素类似物-ecdysone处理后,幼虫期 卵巢发育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化蛹第1日的雌蛹用methoprene和蜕皮激素20-hydroecdysone处理 的结果表明,蜕皮激素促进蛹期卵巢发育,而保幼激素则反之,5龄中期幼虫经methoprene处理似能提 高成虫怀卵量,而蜕皮激素则反之。还讨论了这两种激素在天蚕制种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天蚕幼虫、蛹和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幼虫卵巢大小随虫龄增长而增大.其中以5龄取食期增长最快,老熟结茧后增长明显减缓.蛹(化蛹第4天开始)和成虫内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导精管、交配囊、受精囊和附腺等组成.蛹期各内生殖器官大小一般随日龄增长而增大;卵巢鲜重随日龄增长的趋势及同一卵巢管中卵室体积自顶端至基端增长的趋势,均可用Logistic曲线较好地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天蚕幼虫,蛹和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幼虫卵巢大小随虫增长而增大,其中以5龄取食期增长最快,老熟结茧后增长明显减缓。蛹和成虫内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导精管,交配囊,受精囊和附脾等组成。蛹期各内生殖器大小一般随日增长而地大;卵巢鲜重随日龄增长的趋势及同一卵巢管中卵室体积自顶端至基端增长的趋势,均可用Logistic较好地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4.
Methoprene对天蚕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保幼激光类似物methoprene处理天蚕Antheraea yamamai5龄第4或第8天的幼虫,对蚕体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蚕体重除5龄第4天15μg/头处理外,其余处理基本高于对照,后部丝腺鲜重与对照比,先低后高;中肠鲜重则基本上低于对照,五龄历期延长0.3 ̄3d,取食量降低,茧层量,茧层率和叶丝相对转化率均有提高,从试验结果看,methoprene于天蚕五龄期处理有明显的增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处理天蚕Antheraeayamamai5龄第4或第8天的幼虫,对蚕体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蚕体重除5龄第4天15μg/头处理外,其余处理基本高于对照;后部丝腺鲜重与对照比,先低后高;中肠鲜重则基本上低于对照;五龄历期延长0.3~3d,取食量降低,茧层量、茧层率和叶丝相对转化率均有提高.从试验结果看,methoprene于天蚕五龄期处理有明显的增丝效果,且第8天处理的效果较第4天处理的好,前者以10μg/头处理的效果最佳,其茧层量、茧层率和叶丝相对转化率分别比对照高40.24%、29.49%和64.58%.  相似文献   

6.
甘蔗二点螟(ChiloinfuscafelusSnelen)以幼虫越冬。低龄幼虫在种蔗和盖膜宿根蔗内,8℃以上温度即可取食为害,可成为有效虫源。进入滞育的龄期为5龄,一旦滞育,幼虫则不能老熟,但仍可取食和脱皮。老熟幼虫可以休眠方式越冬。预蛹期前有3-5d的后补营养期,蛹历期6-18d。年发生代数1-4代。  相似文献   

7.
天蚕雄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观察了天蚕幼虫,蛹和成虫雄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幼虫睾丸大小随虫龄增长而增大,其中以5龄取食期增长最快,老熟结茧后减憎。蛹和成虫内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双射精管,单射精管和附腺组成。蛹期内生殖器官大小和睾丸中精子比率均随日增长而加大,而精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比率则减少。  相似文献   

8.
产卵试验结果表明,扑虱灵能刺激2龄稻纵卷叶螟幼虫产卵。幼虫体重和蛹重的试验结果表明,田间试验中除2龄期施用吡虫啉37.5 g/hm2(有效成分用量)的幼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处理的幼虫体重与对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水泥池试验中处理组蛹的平均重量显著低于对照。2种选择性种农药处理后的5龄稻纵卷叶螟幼体内保幼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蜕皮激素含量除扑虱灵180 g/hm2(有效成分用量)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扑虱灵能刺激稻纵卷叶螟繁殖与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含量有关,该结果更好地解释了农药诱导稻纵卷叶螟再猖獗的生理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猿叶甲对昆虫病原线虫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猿叶甲的3-4龄幼虫对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griotos品系最敏感,在25℃以上的恒温条件下,线虫对土壤内3-4龄幼虫的寄生率可达90%左右,在自然变温条件(22-30℃)下,其寄生率亦可达75%-80%对1-2龄幼虫和蛹的寄生率在50%-70%,但不能寄生大猿叶甲成虫。  相似文献   

10.
抗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幼虫生长和茧丝质量的影响(摘要)拉吉,缪云根,徐俊良(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杭州310029)Intensivepioneeringresearchininsectendocrinologyinthefirsthalfofth...  相似文献   

11.
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昆虫变态发育的启动主要受前胸腺合成分泌的蜕皮激素所调控,而蜕皮激素的合成是由细胞色素P450基因催化完成。家蚕(Bombyx mori)是一种产丝昆虫,蚕业生产中如果能阻断或延迟家蚕蛹变态发育进程,将有利于改进蚕茧处理工艺,提高蚕丝品质。论文旨在鉴定参与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从而为人为遗传调节家蚕变态发育提供靶基因。【方法】基于序列同源性比对,筛选家蚕及其他昆虫中参与蜕皮激素合成的P450基因。利用ClustalW软件,分析昆虫蜕皮激素合成相关P450基因的遗传发生关系。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数据分析及RT-PCR验证,调查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相关P450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利用RNAi技术分析Cyp314a1表达下调对家蚕变态发育的影响。【结果】家蚕基因组中有4个参与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的P450基因,即Cyp306a1、Cyp302a1、Cyp315a1和Cyp314a1。比较分析显示,这4个蜕皮激素合成相关的P450基因在家蚕及其他昆虫中都是单拷贝,而且每个基因的同源体在遗传发生树上能很好地聚成一类,表明昆虫蜕皮激素合成相关的P450基因及其负责的蜕皮激素合成通路非常保守。时空表达谱分析显示,在家蚕幼虫5龄第3天,Cyp302a1、Cyp315a1和Cyp314a1主要在家蚕幼虫卵巢、精巢和头部等组织器官中高表达;在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进程中,Cyp302a1、Cyp315a1和Cyp314a1主要在蛹变态发育后期表达,其中Cyp314a1分别在上簇、化蛹及羽化前高表达,这与蜕皮激素滴度高峰出现的时期基本一致。Cyp314a1的RNAi导致家蚕不能正常化蛹及雌蛾卵巢发育异常,且降低了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基因HR3及Ftz-f1的表达。【结论】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相关的P450基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其表达水平降低能引起家蚕蛹变态发育受阻,暗示蜕皮激素合成相关P450基因可以用作家蚕变态发育控制的靶标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品系R93-4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2为对照,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4龄棉铃虫幼虫连续取食转基因棉最终不能存活,5龄和6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379%~856%和634%~965%;5龄棉铃虫幼虫取食转基因棉后,体重和蛹重分别减轻187%~572%和35%~362%,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482%~875%和667%~100%,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降低501%~697%和806%~878%;取食转基因棉的花粉后,成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98%和7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LdATPaseE通过类胰岛素信号通路影响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通路,调节马铃薯甲虫幼虫化蛹的分子机制。【方法】LdATPaseE cDNA序列通过马铃薯甲虫转录组数据分析和RT-PCR克隆获得;qPCR检测其在马铃薯甲虫各发育阶段,以及四龄幼虫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喂食幼虫dsRNA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在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并测定类胰岛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通路基因对该基因的表达响应机制。【结果】喂食二龄幼虫dsLdATPaseE后,成功敲低了靶标基因,阻止二龄幼虫的生长,显著增加了二龄幼虫的死亡率。三龄和四龄幼虫喂食dsLdATPaseE-1和dsLdATPaseE-2,在极低浓度下即敲低了靶标基因,阻止了幼虫生长,显著降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化蛹率。敲低LdATPaseE还显著升高了LdInRLd4EBP的表达量,抑制一个蜕皮激素合成基因的转录,降低20E滴度并降低了一个20E响应基因的表达。敲低LdATPaseE还抑制了一个JH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降低了JH滴度,下调了一个JH早期响应基因的表达量。【结论】沉默LdATPaseE后,其可能通过抑制IIS信号途径,降低20E和JH的滴度、下调20E和JH信号从而影响幼虫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4.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15.
光温条件影响黑纹粉蝶夏季滞育和冬季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周期,光脉冲和温度对黑纺粉蝶Pieris melete Menetries夏季滞育和冬季滞能发生,维持与终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黑纹粉蝶的光周期反应属于中间型,即只有在日照时数12h-13h15min范围内,才有部分越夏蛹或越冬蛹不滞育而正常发育;在日平均气温为20.5℃的秋季,其自然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12h30min;3龄末与4龄初的幼虫为感尖光周期最敏感的时期.2.断光扣第10-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线(UV-B)辐射2龄和5龄茶尺蠖幼虫,测定5个辐射时间处理下(0、30、60、90、120、150min)茶尺蠖幼虫的发育历期、化蛹率、蛹畸形率和羽化率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紫外线辐射时间增加,2龄尺蠖幼虫发育历期期显著延长,死亡率和畸蛹显著升高,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显著降低,但对5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在同一辐射时间下,2龄与5龄幼虫死亡率与化蛹率有显著差异性,而畸蛹率差异性不显著,但总体上2龄幼虫羽化率低于5龄幼虫。其中150mim处理组的羽化率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 (Walker)在四川南充年发生5代,以3龄幼虫越冬,各代幼虫多为6个龄期,部分有7个龄期。成虫弱趋光性,需补充营养,两性生殖,产卵多数成块状,少数散产。可采用人工捕捉法彻底清除越冬代以及第1代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18.
在雌蚕化蛹当时制成游离腹部,以外源激素诱导卵巢发育,采用SDS—PAGE技术,连续探讨了蛹血液蚕白组份和卵巢蛋白组份的变化。结果表明:游离腹部血液蚕白组份不因注射外源激素(MH或JHA)而改变,只有经注射MH后,血液蛋白组份才向卵巢中转移、积累,卵巢申形成卵特异蛋白。提示MH对家蚕卵黄蛋白发生的调节作用存在合成调节和摄取调节两个过程。由外源昆虫蜕皮激素诱导形成成熟卵的蛋白组份与正常蛹成熟卵蛋白组份相同。  相似文献   

19.
银杏大蚕蛾Distyoploca Japonica Butler在南充城市生态环境中,年发生1代,以滞育卵越冬,滞育期6个多月。雌雄幼虫均7个龄期,1-3龄有群集为害习性,6-7龄为暴食期,高度分散,造成严重危害。雌成虫无孤雌生殖现象,平均产卵296.5粒。采用人工采蛹及卵堆,保护天敌,在1-3龄期用农药局部挑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即可将该虫长期控制在无害状态。  相似文献   

20.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