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全球大规模地消耗化石能源,不仅将积累储藏的石油很快耗尽,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的开发。本文为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分析了各种替代能源的选择,回顾了我国醇基燃料开发的经历及与其他能源的比较,阐述了甲醇燃料的应用领域及推广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而由木头、草或植物的不能吃的部分生产出的燃料称为"纤维质生物燃料"."纤维质生物燃料"来自于被废弃的植物部分,无需以种植方式来获得,因此,不会占用人类耕地,可以轻易地获得,十分的环保.  相似文献   

3.
发展替代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发展替代能源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2006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发展替代能源研究工作。曾培炎指出,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前,要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开发应用;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约束条件下燃料项目发展的模型及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预期液态化石能源存在减排压力,发展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液态生物质能源能够促进中国的减排进程与缓解粮食安全危机。该文建立一个以燃料乙醇为例的理论模型及分析框架,分别在短期动态均衡、长期动态均衡情况下分析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中国减排路径和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减排目标,中国政府应主动承担能源结构调整的成本,通过对非粮能源作物原料种植、燃料乙醇生产和乙醇汽油消费等三大环节进行有力补贴来支撑燃料乙醇产业的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缓解减排阻力和粮食安全威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乙醇燃料的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乙醇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对于能源需求日趋紧张的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农作物乙醇作为燃料其生命周期、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如何将直接影响其推广使用.文章就农作物乙醇作为燃料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除甜高梁外多数农作物作为燃料乙醇原料具有较低的能效转换率之结论.而且在目前情况下,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差.但其对于解缓能源紧张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人员就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对机动车辆的废气污染排放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物质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农业生物质能技术是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既能够解决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因焚烧或无序堆放排放温室气体,又能够替代化石能源减排CO2、提升土壤固碳能力,未来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潜力很大。该研究基于LCA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8种不同生物质能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核算农业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过程消耗能源的排放、抵扣化石能源减排、副产物土壤碳汇3个方面,并基于秸秆和畜禽粪污两大类农业废弃物资源禀赋及能源化利用潜力,预测3种不同情景下,农业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以及减排温室气体的贡献。结果表明,从减排因子看,热解炭气联产和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技术的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最大。其次为成型燃料、捆烧供暖、生物质发电、炭化和燃料乙醇等技术,而户用沼气的减排贡献相对较小,8种不同生物质能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分别为-3.47、-3.20、-2.57、-2.63、-2.58、-2.48、-2.42 t/t(单位为标准CO2当量/标准煤当量);基于现有政策及规划情景、技术水平提升情景、能源需求结构变化情景等3种不同情景下,评价农业生物质能对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潜力。结果显示,2030年农业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潜力为6 490×104~7 664×104 t,温室气体减排贡献为1.97×108~2.34×108 t;2060年替代化石能源潜力为9 073×104~10 763×104 t,温室气体减排贡献为2.79×108~3.36×108 t。该研究为实现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了定量解释以秸秆为原料的成型燃料的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从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出发,分析了玉米秸秆的生长、运输、压缩成型,成型燃料运输、燃烧利用等单元过程,建立了秸秆成型燃料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环境排放分析模型。以5 000 t/a的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厂为例,评价了其生命周期能耗和环境排放。结果表明:秸秆运输、压缩成型、成型燃料运输等环节都需要消耗能源,其中,压缩成型的能耗最大;秸秆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96.6%,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用生命周期分析秸秆成型燃料,得出其相比化石燃料具有较大的减排优势,为秸秆成型燃料利用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8.
沼气制取车用天然气级燃料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沼气精制后品质类似天然气,可以用作车用燃料,正成为能源领域一个重要分支。文中简介了沼气制取车用天然气级燃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该系统以自行设计的中空纤维聚酰亚胺膜组件作为主纯化脱碳装置,并设计了脱水、脱硫、脱氧和脱氨装置。在反应温度为25℃条件下,对0.6 MPa的沼气原气进行初步试验,纯化前后沼气的组分含量变化如下:CH4从56.72%升至81.90%,CO2从37.80%降至13.69%,O2经过计算小于0.5%,H2S从45 mg/m3降至15 mg/m3,露点从12℃降至-19℃。该精制系统为大中型沼气工程膜分离纯化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模型,定量测度并分析了河南省1995-2008年生态足迹及化石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295 hm2迅速增加到2.613 hm2,是1995年的2.017倍,而同期生态承载力仅增长了47%,导致人均生态赤字在14 a间增长了1.34倍,其中化石能源足迹对人均总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化石能源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2008年为2.891 5万元/hm2,比1995年增加了1.495万元/hm2;2008年化石能源足迹强度最低,为0.345 8 hm2/万元,仅是1995年的48%;化石能源足迹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指数1996-1999年逐步下降,随后持续上升并于2006年增长到最高值20.11。这说明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虽然化石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其消费规模的大幅增加及化石能源承载力的有限改善,导致河南省域生态压力持续攀升。  相似文献   

10.
1国内外利用海藻发展生物燃料的现状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其中,能源主要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生物能可以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形式,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具有环保和可再生双重属性。生物质能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其前景广阔。工程海藻的研究和开发,为生物质能产业提供充足和廉价的原料供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