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文化素质差、科技素质低、轻人力资本投资是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必须变农村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大力开展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农民教育要“两手抓”,既要面向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技术普及,又要抓面向即将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教育要有新突破,全面改革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37-140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稳定、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而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原因。通过调查重庆"两翼"地区7个区县,对"两翼"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等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Mincer劳动挣得函数,分析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的关系,得出人力资本中的教育投资、转移投资和培训投资对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都有显著性正面影响。最后提出重庆"两翼"地区应重视农村教育、加强农民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稳定、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而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重庆应重视农村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从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农民收入是最困难也是其最根本的问题。利用南疆三地州2005—2014年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教育投资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很低,仅有16%,而健康投资的贡献率为19%;人力资本投资贡献率相比较其他省份平均贡献率处于低水平,其重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推进、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大幅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尤其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结合南疆三地州情况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加大农村教育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科技发展;加大农村医疗投资相关。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问题。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技能经济、提高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技能资本的投资是实现中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作为劳动要素的拥有者,其获取的报酬与素质有关,因此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1997-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河南农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其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基于此,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将河南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河南省农民人力资本投入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河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民收入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正效应,同时提出提高农民收入可以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政策入手的建议.相关研究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村人口数量过大和质量较差,即人力资源开发不够。无论是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就业的解决,还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只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这些问题才能得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9.
大力解决“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各级地方政府关注的突出问题。“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是关键,而农民素质教育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民收入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贵州大学“农科教结合”项目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项目的实施推广了农业科技,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和素质;制定并实施农业发展规划,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了教育与生产的结合。其主要经验是:服务“三农”、发展“三农”是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宗旨;调动农民投入农业生产和科技的积极性是搞好农科教结合的基础;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基层领导的参与和农技部门的配合,是实施农科教结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