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汕优63”为材料,用旨切片法观察细胞和光合、蒸腾分析系统地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研究旱育对 结构、生理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旱育使秧苗生长变得迟缓。(2)旱育使植株中淀粉含量增高。(3)旱秧栽后发根出蘖快,光合速率高。  相似文献   

2.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旱育条件下两优培九苗期的光能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在旱育条件下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从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来看,旱育条件下能增强吸收光谱峰值,但类囊体膜多肽组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两优培九在旱育条件下的光能转化特性较水育条件下高,表明两优培九在旱育秧条件下能更好地发挥其光能转化潜力。两优培九光能转化能力比相同条件下的汕优63高,这可能是其具有高产潜力的生理基础之一。研究也表明,秧苗培育时间过长不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秧苗,时间以3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包衣旱育抛秧技术应用研究,探索轻型、简化、低成本稻作新技术。研究表明: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包衣旱育出苗率、成苗率分别高9.5%和12.5%,秧苗矮壮、整齐度高,根数多、根毛多、带土量大;抛秧后发根力强、立苗迅速、植伤程度轻,且秧苗活棵快,分蘖早而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BL膜对水稻旱育壮秧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L膜和普通白色透明膜(WH膜)培育的稻苗进行了秧苗素质及多种理化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L膜培育的秧苗素质优于WH膜,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均高于WH膜培育的秧苗.利用BL膜可以培育出壮秧,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无盘旱育秧技术 1、选准种衣剂型号。“旱育保姆”有两种剂型。旱育抛秧要选用抛秧型“旱育保姆”,才能使秧苗带土,达到无盘旱育抛秧的目的;旱育手插秧和直播,选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可节省成本。早、中、晚稻分别选用早、中、晚稻专用型“旱育保姆”。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低、操作工序多等技术难点,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其在塑盘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加大塑盘抛秧的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简化育苗工序,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立枯病、稻蓟马病虫危害率减轻,株高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根冠比明显增加;剪根水培发根速度快、发根条数多、根长增加,立苗速度提早3d,抛后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显著。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可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促进抛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北方(保定)大田种植条件下,对魔芋光合性能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在8月初到9月初的块茎膨大期内,魔芋的光合速率变化很大,这是由魔芋的生育进程和这期间的生态因素决定的。这期间生态因素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空气相对湿度(RH)、气温(T)、CO2体积分数([CO2])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其中RH和[CO2]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T和PAR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光合速率也有影响:大块种芋长出的植株与中块的相比,大田生长的植株与盆栽的相比,受间作玉米遮阴的植株与不遮阴的相比,前者光合速率都较高。魔芋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中午的强光、高温使光合速率出现低谷。对有利于魔芋光合作用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在水稻塑盘旱育抛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高吸水种衣剂包衣稻种能提高塑盘旱育秧苗成秧率;减轻恶苗病、立枯病、稻蓟马病虫危害率;减少串根;增加秧苗叶绿素含量、植株相对含水率、植株可溶性糖及含氮量、植株根叶SOD活性;提高光合速率;提高发根率;促进立苗;提高分蘖速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气候生态因子探讨两种新型水稻栽培法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栽培法(简称旱育法)和控蘖增粒栽培法(简称控蘖法)是近年来引进和研究出来的两种新型不稻栽培法,前者是日本专家原正市先生的成果,后者是我省慈利县王自立高级农艺师的创造,都在我省部分地区试验,示范和推广,据有关方面报道,这两种栽培法都有独到之处,都有经济效益,都有新的进展。本试验根据两种栽培法的技术和措施,从气候生态因子进行了秧苗素质,茎叶生和动态,生育阶段,穗粒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变化等多方面生  相似文献   

10.
晚稻旱育秧植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威优46为材料作旱育秧,设置常规湿润育秧作对照,研究了晚稻旱育秧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旱育能明显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抑制地上部生长;旱育秧苗物质积累多,特别是ABA和GAs含量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发根能力、抗旱和抗热能力强;移栽入大田后,基本无败苗和返青期,根系生长量大,活力强,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高,有效穗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晚籼三系杂交新组合天丰优1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秧龄期对秧苗素质、生育进程、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的秧龄期为30 d,最长不宜超过35 d,作二季晚稻常规栽培适宜移栽叶龄为7叶左右,9叶期为其早穗的临界叶龄:在适宜的秧龄条件下,播种量为225.0 kg·hm~(-2)左右:该品种收获指数高、千粒重高、适应性强,其高产措施主要是稀播壮秧、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在成熟期无显著差异。2)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在水稻主要生育期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3)手插早稻的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和粒重/叶面积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17.7%、20.6%和10.0%,抛栽晚稻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29.1%、37.3%和12.1%。4)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5)分蘖期和齐穗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成熟期,则表现为手插机插抛栽。6)水稻各个生育期,叶片蒸腾速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7)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早稻分别比机插增产1 203.3~1 346.7和776.7~1 045.4kg/hm2,晚稻分别比机插增产2 128.7~2 212.2和1 574.2~1 603.9kg/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处理提高水稻粒叶比,改善源库关系,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育栽方式对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肥床旱育手栽、毯状苗机插和钵体苗机插3种方式,对杂交籼稻徽两优996和杂交粳稻甬优8号的产量和生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旱育手栽,毯苗机插最低,三者差异均极显著。移栽期早育手栽的群体茎蘖数较多(有分蘖),但最高分蘖期毯苗机插最多,说明后者分蘖期长、最高苗数多,最终毯苗机插的穗数最多。单叶片重和表观运转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由大到小依次为钵苗机插、旱育手栽、毯苗机插;单苗干重和群体干物重移栽期由大到小依次为旱育手栽、钵苗机插、毯苗机插,至抽穗期则由大到小依次为钵苗机插、旱育手栽、毯苗机插,三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抛秧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抛秧栽培概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几种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而阐明了抛秧立苗过程其及生理生态特点、抛秧高产生物学优势及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同时,分析了抛秧大面积生产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展望了抛秧高产栽培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晚稻"秀水123"进行了4种不同秧龄抛秧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 d秧龄产量最高,15 d秧龄产量次之,25 d秧龄产量第3,30 d秧龄产量最低。晚稻抛秧栽培的秧龄以15~20 d为宜。  相似文献   

18.
影响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四个不同因素对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d)抛栽和前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就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丹粳253、沈农6014为试材,采用乳苗抛栽、抛秧、插秧、大垄双行水和水直播(对照)5种移栽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沈阳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插秧>抛秧>乳苗>大垄双行>水直播;在丹东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大垄双行>抛秧>乳苗>插秧>水直播。乳苗抛栽的产量在不同纬度地区差异很大。丹东地区的乳苗抛栽水稻的产量较沈阳的高3 486.45 kg/hm2。乳苗抛栽平均可比插秧栽培节约1 018.5元/hm2,比抛秧栽培节约726.0元/hm2。[结论]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每公顷穗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千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超级稻优势和增产潜力、机械化育插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单季超级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单季超级稻机械化育插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