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输变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损毁原地形地貌,扰动地表植被、土壤,造成水土流失。以山西晋城泽州杏树11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综合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以期为相关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输变电工程具有空间跨度大、线路长、扰动点分散、项目区地貌类型多样等特点,特别是在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建设会造成地表土壤结构和植被的严重破坏,急剧增加水土流失。本研究从选址选线、塔基设计、不落地放线技术等主体设计和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措施设计两方面,探讨浙江省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并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分析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同时,将引起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以500kV德宏输变电工程为例,系统地分析了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了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危害,同时介绍了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以兴隆—容城220 k V输电线路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和产生的危害,并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到位,输电线路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均达到设计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地表造成的扰动和破坏,极大地避免了工程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了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区道路是城市内部及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空间。为控制因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发建设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必须加强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武汉市球场路(供电大厦)110 k V输变电工程为例,在介绍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及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的基础上,利用工程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球场路(供电大厦)110 k 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期间,通过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危害,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城区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建设输变电工程的同时必将引起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以500kv国安(珠海)输变电工程为依托,系统地对电力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和频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探讨,采用工程监测的数据定量分析500kv国安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通过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变电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为电力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近几年在我国逐渐新兴开展起来的项目,尤其是开展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尚无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本文以十堰500kv输变电工程为例,对电力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监测的时间及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采用工程监测的数据,定量分析评价十堰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电力建设项目工程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水土流失危害,较好地保护和改善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水电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的扰动地表和破坏植被,加剧工程区水土流失。多数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在主体工程设计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未能从全过程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四川省巴郎口水电站从水土保持角度优化和控制水电工程设计,实现全过程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在选址选线上应避开敏感区域,如水土保持实验示范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区、生态脆弱区、泥石流易发区、大型滑坡体分布区、植被良好区等;以减少土石方量和工程占地为目标,对工程各项目进行优化设计;采取经济实用措施治理扰动面和弃渣堆放场,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以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岑溪大隆风电场工程为例,结合项目建设内容、水土流失特点,综合考虑了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预防保护与治理并重、工程与植物措施并举的原则,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并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监测和建成后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成果,验证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于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作用,为华南地区山地风电场工程建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事实依据,为区域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土资源是人类文明的根基,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目前福建省正在兴建各种水源工程,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水库工程的建设,势必造成大面积的地表扰动和严重的植被破坏,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轻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永安市溪源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为例,通过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按防治分区,提出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输变电工程建设沿途穿越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地貌类型,造成的水土流失沿输电线路呈离散型分布,单个面积不大,但强度较大,危害严重的特点,讨论了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并提出了适用于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华北地区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的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地面积分布特点,得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华北地区29项500 kV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变电站防治分区和输电线路防治分区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各防治分区扰动土地面积空间分布特点和成因,并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重点;通过分析植被恢复、铺设土工布和水泥灌浆桩基础等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在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防治水土流失和节约水土保持投资方面的实施效果,提出华北地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护重点部位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析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是实现国家全球能源战略的基础,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如何设计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南山区输电线路水土流失特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省电力工程重点项目330 kV武都送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输电线路建设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系统分析。输变电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沿输电线路呈离散型分布,往往单个面积不大,但强度较大,危害比较严重,治理恢复任务艰巨,必须做到预防为主,开发与防治并重。通过优化路径及塔位、改进塔型及基础型式、配合加高基础、进行基面的综合治理、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等措施,使送电线路在施工建设期和建成投产后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水土保持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将新增水土流失降到最小,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达到输变电工程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剧增,而输电线路建设将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破坏沿途地表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人为水土流失。在分析梳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危害,总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出开展该类工程水土保持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送电线路”目标奠定基础,为后期同类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 51240—2018)相结合,进行了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江苏南通某50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根据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等进行数据提取、解译与计算,实施扰动土地面积、土石方、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实现输变电工程建设全过程、全覆盖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具有实用、准确、时效性高等优势,可为输变电工程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线状工程线路长,跨越区域多,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多样,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多,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的难度大,任务重。通过对鹤岗—群林—方正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时段、监测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的阐述,探讨一种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监测思路,及时反映监测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的防治效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措施布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低扰动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变电工程跨度大,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水土流失来源复杂多变,且临时占地多,扰动范围大.为探索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低扰动工程技术,为输变电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山西省18项500 kV输变电工程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传统与低扰动的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扰动程度和水土流失量,发现长短腿配高低基础的塔基和塔型设计、索道运输、不落地放线技术等低扰动技术应用于主体工程中能够显著缩小扰动范围、减少水土流失量;在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中根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土壤条件采用相应的表土剥离技术及在部分临时占地采用临时覆盖技术,则能减小水土保持工程的二次扰动,并且可以节省工程投资.建议在输变电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优先采用这类有利于水土保持的低扰动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9.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地面,造成土壤侵蚀,而山丘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明确山丘区水土流失特征,以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勘测,探讨了其侵蚀环境、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侵蚀动力系统中,输变电工程以人为扰动为主,塔基区和站区、施工道路及弃土(渣)场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侵蚀单元; 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自然恢复期的1.3~16.1倍,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5~25.3倍; 站区和塔基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比均高于其他侵蚀单元,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平原区域,是平原区的1.2~1.9倍; 在众多建设区域中以变电站建设、塔基开挖、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为重点,着重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不同建设期、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差异显著,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时应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其侵蚀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本论文以华北南部山丘区和平原区某500kV 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类比法计算出该工程原地貌情况下水土流失量为830.69t,因工程建设可能引起水土流失量为1975.39t.结合该工程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治方案,并对水土保持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