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迪轩 《蔬菜》2001,1(2):17-18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锯末屑、棉子壳、废棉渣、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秆)等就地取材的廉价原料,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在室内栽培黑木耳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生物转化率可达15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胶质菌类,品种可选用沪耳1号、冀杂2号、草优6号、10号、陕耳一号及房耳793等。益阳地区春季栽培,2~4月接种,4~6月出耳;秋季栽培,8~9月接种,10~12月出耳。其它地区可参粉1%,石灰粉1%。 5.锯木屑78%,米糠20%,石膏粉1%,白糖1%。 生产中任选一…  相似文献   

2.
张天宝 《食用菌》2001,23(5):24-24
桑枝是养蚕的副产品,一般作为燃料。我们利用桑枝生产黑木耳,使之变废为宝。桑枝屑非常适宜种植黑木耳,不但可使生产成本比棉子壳下降一半,而且地栽出的黑木耳的耳片大、肉质厚、色泽深、产量高,生物转化率达130%~150%。现把具体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 栽培时间与配方 一般春季栽培在3~4月制菌袋,4~6月出耳管理;秋季栽培是7~8月制菌袋,9~10月出耳管理。配方:桑枝屑78%,麸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60%~65%,用生石灰调到pH8~9。2 制菌袋与灭菌 桑枝用切片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木屑,…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的反季节栽培是秋末冬初下种,在初春季节出耳的一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栽培黑木耳,其菌袋的正品率高,一般可达95%以上;耳的质量好,耳片肉厚、色深、有光泽;出耳整齐,产量高,一般生物转化率达200%以上。我地耳农帅光明等人,多年采用反季节栽培黑木耳,年年获得了好收成,特别是1994年春季,黑木耳长势喜人,远看一遍黑,近看一地黑,真是人人见了人人夸。现将黑木耳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耳农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木耳在10种不同木屑上菌丝生长、出耳情况、生物学效率、子实体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表明,以苹果木、柞木、桑木、栗木屑为基质栽培的黑木耳菌丝长速快、长势好,出耳整齐、耳片较厚,生物学效率、子实体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均较高,这4种木屑均可以作为栽培黑木耳的原料;而以杨木木屑为基质栽培的黑木耳农艺性状表现最差,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因此杨木木屑不宜作为黑木耳的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5.
麦草袋栽黑木耳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麦草栽培黑木耳,结果表明,以棉子皮配比麦草栽培黑木耳生物学效率达100%,出耳率93%,每百公斤料投资比全棉子皮低60元,总成本下降30%。  相似文献   

6.
仿段木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邦仁 《食用菌》2006,28(1):32-32
仿段木黑木耳栽培就是用杂木屑与谷壳、米糠、麸皮、棉子壳等农副产品制成人造耳木,经过灭菌、接种、发菌等工序后,采用密集刺孔出耳法,仿照段木出耳管理,生产出黑木耳品质与段木栽培相差无几。2004年我县发展秋种仿段木黑木耳300多万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干品计生物转化率在10%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地栽黑木耳栽培袋划口后 ,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促原基快速形成。原基形成是出耳的关键。原基形成期是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的过渡期 ,这个时期的管理要求相对恒定的空气相对湿度、适度的温差、微弱的通风及散射光等外界刺激条件。为了创造这种特殊条件 ,使原基形成更快、更齐 ,经过几年实践 ,我们改变了常规作法 ,采取集中催耳的管理措施。1 常规管理 将划好口的栽培袋直接按 10 cm左右的距离 ,摆在灌透水的出耳床上进行原基形成期管理 ,保持耳床内 80 %~ 85 %的空气湿度 ,摆袋后盖上浸过水的草帘 ,草帘风干时可往草帘上喷雾状水 …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9.
我县用段水栽培黑木耳已有多年,生产上用的菌种都是从各地引进,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出耳迟早、杂菌感染程度很不一致,据笔者观察,这与菌种密切相关。为了选出适于本地段木栽培的黑木耳菌种,笔者从1985~1988年对沪耳1号等三个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重复三个生产周期),现把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材料:菌种为沪耳1号和沪耳2号,引自上海食用菌所,麻城黑木耳引自湖北麻城。按常规扩制母种。于1月制栽培种,配方为木屑78%、  相似文献   

10.
于其建 《蔬菜》2000,(12):19-19
黄背木耳是食用菌中高温型耳类,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8℃,适宜春夏栽培,其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强的抗霉力和较高的生物转化率。它的营养同黑木耳相似,富含蛋白质和铁,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和排除体内垃圾等保健作用。 一、栽培时间 黄淮地区一般在4~5月份接种栽培袋,5~6月份开始出耳,9~10月份栽培结束,生育期75~90天。每100kg棉籽壳可产干耳10~15kg,经济效益可观。 二、栽培方法 1.栽培料配方 (1)棉籽壳78%,米糠或麸皮18%,石膏粉1%,过磷酸钙1%,石灰 2%。 …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烘干控制系统,采用压缩式热泵,AT89C51单片机、SHT75型温湿度传感器、加热器等组成温湿度控制电路。控制干燥室内的温湿度,完成对干燥室内的黑木耳进行低温、高效率的去湿干燥。  相似文献   

12.
王智群  张润清  白丽 《蔬菜》2022,(5):44-48
以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国黑木耳出口到世界的月度平均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将黑木耳的出口价格波动分解为季节性特征、不规则特征、循环特征和趋势特征4种类型.研究发现,黑木耳出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季节性特征显著,无明显的循环周期且不规则特征未出现减缓态势.为进一步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木耳生产发菌管理环节存在难以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菌丝培养室温湿度、CO2浓度智能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了数字温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模块。SPCE061A单片机及相应的控制算法,控制风门、引风机(烘道加热)、电炉(辅助加热)、加湿机、换气扇工作,使培养室内的温湿度及空气质量达到菌丝培养期间各阶段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生产收集的24个黑木耳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酯酶同工酶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24个黑木耳菌株共扩增出11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4时,将24个黑木耳菌株分为两大类;通过I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67条清晰的DNA多态片段,大小介于0.2~2.0 kb,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85时,将24个菌株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黑木耳的菌株选择及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木耳菌糠袋栽滑菇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的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袋栽滑菇,以培养料(木屑89%、麦麸10%、石膏1%)为对照,探讨木耳菌糠栽培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耳菌糠添加量25%~45%时,可缩短发菌天数,其中菌糠添加量为45%时,满袋天数仅需52 d,并且长势较好;但菌糠添加量为55%~65%时,则延长了发菌天数,而且菌丝稀疏,长势也弱。对照(CK)与木耳菌糠添加量是25%~45%时,子实体生长良好,并且出菇整齐;菌糠添加量为55%~65%,则出菇不整齐。CK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但配方4(菌糠45%、木屑34%、麦麸10%、石膏1%)的生物学效率与CK差异不大,从成本和生态效益考虑,配方4栽培滑菇具有可行性,并已在广灵县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袋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试了代料栽培黑木耳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核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氨基酸总量为10.0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的氨基酸总量的42.47%;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总量为9.5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31%。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96%、12.38%和0.903%,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23%、12.49%和1.03%。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为66.92%,而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则为69.19%。VB1、VB2、P、Zn和核酸的含量二者比较接近,而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Fe、Ca含量均明显高于段木栽培黑木耳。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菌丝生物量的测定及其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几丁质分析法测定了黑木耳代料栽培培养料中的菌丝生物量,并就不同温光条件下的黑木耳菌丝生物量与发菌时间、产量、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和总糖含量等生产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合理利用黑木耳菌渣资源。以腐熟的黑木耳菌渣为对象,结合蛭石和有机肥配制成不同物料构成的配方基质,并以辣椒育苗为目标,从基质理化性质和辣椒幼苗生长指标等方面研究了黑木耳菌渣配方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有机肥∶蛭石(8∶1∶1)和菌渣∶有机肥∶蛭石(7∶1∶2)2个基质配方的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传统的育苗土壤(对照),其上培养的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壮苗指数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而根冠比和干物质等指标与对照相近。菌渣∶有机肥∶蛭石(8∶1∶1)基质配方上培养的辣椒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2.2%、55.9%、120.7%、1.3%和133.3%;菌渣∶有机肥∶蛭石(7∶1∶2)配方基质的上述指标分别比对照增加110.4%、74.5%、154.7%、9.5%和222.2%。2种基质配方均可用于辣椒育苗。  相似文献   

19.
武芸 《北方园艺》2008,(4):246-247
黑木耳是一种食药兼用价值较高的山珍食品.掌握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从而实现黑木耳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核桃壳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生物性状的影响,以黑981为供试菌株,研究不同含量(28%、56%、84%)核桃壳配方对黑木耳生育期、子实体性状以及主要矿质元素(钙、镁、铁、锌、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供试配方均能培育出色黑、耳片厚度一致的黑木耳子实体;当核桃壳添加量为28%时(配方1),发菌速度最快,矿质元素含量较高,生物学效率高达105.91%,明显高于对照;当核桃壳添加量为56%时(配方2),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且钙、镁、锌和磷的含量较低;当核桃壳添加量为84%时(配方3),风干率最大,磷元素含量较高,但生物学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