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犬埃里希氏体病是由埃里希氏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感染犬只明显消瘦和贫血、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1]。由于埃里希氏体可侵入犬的免疫系统,造成白细胞及免疫器官的损伤[2],因此,也被称为犬的艾滋病。犬埃里希氏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3],此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最为严重[4]。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因此,临床上常常遇到不同程度的感染犬只。  相似文献   

2.
正犬埃里希氏体病由埃里希氏体感染所致、致死率较高。该病最早发现于非洲阿尔及利亚,多以蜱为传染媒介,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笔者曾在临床诊疗中诊治过两例疑似犬埃里希氏体感染病例,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患犬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供参考。1发病情况萨摩耶犬。雌性,7岁。就诊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困难,一年前曾有蜱虫感染史,出现两侧鼻腔出血,经外用止血后好转,最近又反复发作5次。  相似文献   

3.
犬的埃里希体病是由犬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一种犬败血性传染病。特征为出血、消瘦、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血液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1935年Donatien等于阿尔及利亚首次发现本病,当时称犬立克次氏体(R.canis)。1945年德国Moshkovski又重新命名为犬埃里希氏体病。1999年我国军犬中出现该病并分离到病原。  相似文献   

4.
<正>埃里希氏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均是由蜱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的血液病原菌,其所致疾病为经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该类血液原虫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埃里希氏体病是由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出血、消瘦、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血液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动物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动物患该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表情淡  相似文献   

5.
犬埃利希氏体病是一种蜱传播性、致死率较高的犬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可表现为厌食、鼻液增多、衄血、贫血或血小板较少,血液检查常显示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及丙球蛋白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该病。由于埃里希体在藏獒的感染鲜有报道,所以,本试验从昆明某犬场采集疑似患该病的12只藏獒血液,制成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应用爱德士SNAP 4Dx检测试剂盒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其中的8只藏獒呈抗原阳性,经隔离治疗,7只藏獒恢复健康,治愈率87.5%。本试验为犬埃利希氏体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犬埃里希氏体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由蜱传播的犬传染病。病原为立克次体科埃里希氏体属的犬埃里希氏体,革兰氏染色阴性,以单个或多个形式寄生于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内膜空泡及血小板内。传播媒介主要是血红扇头蜱,易感动物包括家犬、野犬、山犬、  相似文献   

7.
犬埃里希体病是因为犬被血红扇头蜱叮咬而传染了犬埃里希体(E.canis),从而引起的一种犬的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付淼  谭志文 《警犬》2011,(2):22-23
犬埃利希氏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犬埃利希氏体所引起的犬血液病。犬埃利希氏体病又称犬热带性泛血球减少症,是一种以各类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象异常、出血、消瘦、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和骨髓造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犬传染性败血性血液疾病。本病藉由蜱虫传播感染。多发于7~9月份,据专业文献资料报道,在品种方面,德国牧羊犬对这种病易感且有较高的死亡率。由于感染该病时的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往往不易诊断。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比格犬埃立克体病的病理学变化,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6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Ehrlichia)的比格犬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主要器官和皮下出血、淤血,脾、肝肿胀;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结的严重水肿,脾、肝、肺和肾的血管内及肝血管周围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增生,皮肤表皮层变薄、皮肤皮脂腺腺泡上皮和毛囊变性坏死。比格犬埃立克体病的眼观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基本吻合,不同之处是眼观病变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分离株的致病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犬埃立克体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疾病,犬埃里希氏体引起的犬传染性疾病,因为侵害免疫系统,造成白细胞和脾脏损伤,被称为犬的艾滋病。该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呈全球分布。本文对一例犬埃里希氏体病例的诊疗过程总结如下,以期对该病的诊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1发病情况2014年9月患犬就诊。患犬为2岁金毛犬,雌性,体重20 kg。主诉该犬每年定期免疫犬八联苗,就诊前2周出现嗜睡,食欲不振,运动减少,体重明显减轻,尿液浓茶色,间断性鼻出血等异  相似文献   

11.
对4 015条宠物犬进行了蜱虫携带及埃里希体感染情况调查,其中浦东新区4个宠物医院收治的门诊病例3 031条,送至浦东新区各级防检站注射狂犬疫苗的犬984条。在所调查犬中,体表蜱虫检出率为1.17%(47/4 015)。流行病学分析显示,4岁以内的宠物犬带蜱率较高,3—9月是犬蜱虫寄生高发时间。犬埃里希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带蜱犬均呈埃里希体抗体阴性。本调查为浦东新区宠物犬蜱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工感染犬埃立克体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5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Ehrlichia)的比格犬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主要器官和皮下出血、淤血,脾、肝肿胀;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肝、肺和肾的血管内及肝血管周围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增生。  相似文献   

13.
1流行病学 犬埃利希氏体病是由蜱传播的犬埃利希氏体引起的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家犬、野犬和啮齿动物是犬埃利希氏体的宿主。各种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犬都能感染此病,通常认为血红扇头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在幼蜱和若蜱叮咬病犬时,可获得病原体。这些蜱蜕皮发育为成蜱后,通过吸吮作用再将所携带的病原体传染给健康犬。有人曾用电镜、光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蜱的卵巢,未见到犬埃利希氏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兔皮肤疾病进行更好地诊断和预防,就一例患病獭兔进行了病理学观察,为兔皮肤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通过观察病兔剖检变化、寄生虫形态观察及采集内脏器官或组织制成病理组织学切片进行病理学染色的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经观察发现皮肤增厚、结痂、皮肤角质层增厚、皮下组织血管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并发现了大量虫体.其他内脏组织也有相应炎症变化.确诊了该病兔患有疥螨病.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七、据说国外有一种犬埃利希氏体病,请介绍一下.答:犬埃利希氏体病主要发生于非洲、印度、斯里兰卡、美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在我国尚无报道.常与巴尔道氏体病、锥虫病、巴贝西虫病合并发生.特征(1)犬埃利希氏体属立克次体.寄生于感染动物的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内,形成球状体小集落.小体呈球状、椭圆形多种形态,姬姆萨染色呈青色.血红扇头蜱是传播宿主,通过蜱卵及各发育期感染蜱传播,并可在蜱体内存活155天.(2)犬科动物有感染性,易感性更高.病犬临床恢复后至少带菌29个月以上,成为重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并可在诱发因素作用下复发.(3)主要症状是周期性发热,呕吐,排出粘膜性鼻液和眼分泌  相似文献   

16.
<正>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该病首次报道于1907年,其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各个脏器、虹膜、肌肉和皮肤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1]。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该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问题[2]。本文就一起疑似鸡马立克氏病病例进行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诊断,从而确诊该鸡患有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 er)感染是鸭、鹅和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见于1904年Riemer报道的鹅渗出性败血症,Hendrickson等于1932年首次报道了商品鸭感染[1].郭玉璞等于1982年首先确诊我国商品鸭群中存在本病[2].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养鸭、地区,几乎所有的商品鸭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3].临床上以商品肉鸭感染最为常见,主要侵害1~8周龄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性过程,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脾脏肿大,呈斑驳状,偶尔可引起局部皮肤感染[4].有关成年种鸭自然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报道少见.本试验对一肉用种鸭群中患关节炎的病例进行了诊断,通过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同时对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检查,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为鸭疫里默氏菌性关节炎的防治及进一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又叫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老年公犬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资料显示,4~5岁的未去势公犬,约有50%存在前列腺增生的组织学特征[1].本试验通过给予不同件激素制作犬前列腺增生模型,通过组织学和超微病理学改变初步探究雌雄激素在BPH发生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Entero Dathy,PPE)是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该病病原为胞内劳森氏菌。剖检特征为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病理组织学变化常见肠上皮细胞增生。本病由Biester和Schwarce(1931)首次报道,现已经分布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已报道发生本病的国家和地区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印度、日本、南非、瑞典、希腊、荷兰、英国、美国、南斯拉夫和中国台湾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心丝虫、莱姆病、犬埃里希氏体病在东莞市犬中的流行状况,对东莞市210份犬血清进行了心丝虫抗原、莱姆病抗体、犬埃里希抗体检测试验,试验结果:在检测的210份犬血清中,心丝虫抗原阳性0份、莱姆病抗体阳性0份,犬埃里希抗体阳性12份,犬埃里希抗体阳性率为5.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