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笔者在一户农户家遇到一起以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严重溃烂为特征的病牛,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坏死杆菌病,现将其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1年9月我区垣曲县古城镇东塞村,发生一种以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严重溃烂为特征的传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并送样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最后确诊为牛坏死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的母牛易发.  相似文献   

4.
<正> 鹿的腐蹄病多为坏死杆菌引起的蹄底、蹄缘、蹄冠、蹄叉、蹄踵、蹄角等部位腐烂的一种严重蹄病。角质与蹄冠边缘裂壳,严重的可致使蹄部角质外壳半脱落和全脱落。治疗关键是除去病因,改变舍饲卫生环  相似文献   

5.
在奶畜综合场和机械化农场中看到的非传染病中,大多为外科病,并以蹄病为主。最常发生的有蹄底、蹄踵挫伤和创伤及蹄底、蹄踵、蹄冠、蹄间隙穹窿溃疡,蹄壳脱落,蹄冠蜂窝织炎,蹄皮炎。肢近端部疾病和蹄病的原因与动物的饲养管理不良有关。设计建筑中的错误,地面构造或格子地面个别处破坏,粪尿沟结构不好,牛栏或隔离室的地面小。在一些地面上,牛被迫四肢垂直站立,稍有移动(?)到地边或粪尿沟,来不及同时移开两后肢,使其中  相似文献   

6.
在200头母牛群中,约有25%因病呈现持久的跛行,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其特征是蹄中间与蹄冠附近皮肤有广泛的肿胀,趾间隙呈灰色,有坏死渗出物与病灶性溃疡,有时在蹄冠边缘下有小瘘管泌出小量的脓性渗出物。后腿患病先于前腿。皮肤与皮层标本检出的好气性细菌有嗜血杆菌属、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属、肠球菌、葡萄球菌与Eike-  相似文献   

7.
2003-2005年,息县引进奶牛14头,其中有5头发生腐蹄病,经多次灌药、包扎、外科处理,收效甚微。后经用中西结合疗法痊愈。1病因奶牛腐蹄病多发生在炎热季节,其特异病原菌为厌氧丝杆菌和节状梭形菌,直接诱因是地面结构和卫生条件差,造成蹄球损伤,蹄角质过长,蹄冠周围有污染物附着。此外,粪尿、泥泞等均可诱发本病。2临床症状奶牛腐蹄病最初发生于蹄间裂的后部,逐渐向前扩展至蹄冠部,向后扩延至蹄球,以致整个蹄部间隙腐烂。病初患肢跛行,随即病变加剧并侵害深部组织,出现严重跛行。蹄间皮肤局部红肿,充满黄液及坏死组织,表面溃疡并有恶臭味。初…  相似文献   

8.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相似文献   

9.
本地某鹿场鹿以蹄、口腔、咽喉及肝、肺等脏器发生化脓及坏死为特征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 ,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坏死杆菌病。临床症状患鹿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或拒食 ,跛行 ,或患蹄不敢着地呈三肢跳姿势 ,如双蹄或多蹄同时发病则不能站立。病蹄外观呈黑色 ,蹄冠肿胀、发热 ,触压敏感 ,重症病例侵及腕关节、飞节 ,发生化脓、坏死、肉芽肿 ,使关节变形或强直 ;部分病例口腔感染严重 ,口腔粘膜、舌粘膜溃疡 ,吞咽困难 ;少数病例咳嗽、气喘。病理变化蹄外侧肉缘与肉冠的间隙或蹄底缘、趾枕、悬蹄间溃烂、化脓、坏死 ,内有黄绿色恶臭脓汁…  相似文献   

10.
选取垦区的133团、134团、143团、石总场、147团、149团的12个奶牛场的902头健康奶牛和750头患有肢蹄病奶牛作为试验对象,试验从2013年6月25日开始,2016年10月15日结束,验证补饲生物素防控奶牛肢蹄病的临床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补饲生物素3年后,902头健康奶牛中仅有11头奶牛患肢蹄病;对治疗奶牛蹄叶炎、指间皮炎、蹄糜烂和蹄底溃疡的发生有极显著效果,对治疗奶牛肢蹄病(蹄糜烂、蹄底溃疡、白线裂、蹄踵蹄尖溃疡等)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腐蹄病是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表现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 病因:磷钙不平衡,引起蹄质疏松,蹄变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牛蹄浸泡在粪、尿、泥泞中被腐蚀;蹄部损伤,感染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 症状:病牛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破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有痛感,修蹄后有污灰色或污黑色恶臭脓汁流出。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1临床症状病初病牛一肢或多肢跛行,喜卧;强行站立时频频提举病肢,患蹄刨地或踢腹;患蹄系部和球节屈曲,免负体重,后蹄患病时蹄尖轻轻着地,前蹄患病时患蹄前伸,趾(指)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发热、肿胀、敏感,皮肤裂开,有恶臭味,蹄底不平整,角质呈黑色。  相似文献   

13.
<正>梅花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鹿业生产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多由皮肤和黏膜的伤口感染引起,蹄部常为原发病灶,又称腐蹄病。2013年9-10月长春市双阳区某梅花鹿养殖户所饲养的153头梅花鹿有9头先后发生了一种以跛行、蹄部坏死破溃为特征的传染  相似文献   

14.
坏死杆菌病亦称腐蹄病,是偶蹄兽共患传染病。鹿感染坏死杆菌病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四肢、皮肤和深部组织,以及口腔粘膜。消化道粘膜发生坏死病变。而病程通常为慢性经过,是一种散发性的传染病。一般多在夏秋两季易发生。夏季阴雨天较多,鹿长期在泥泞的运动场内,使蹄部受  相似文献   

15.
奶牛蹄病的预防与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蹄病是蹄子所有疾病的总称,是严重威胁奶牛健康的、仅次于奶牛乳房炎和不孕症的疾病之一。蹄病主要有蹄叶炎、蹄底出血、蹄底溃疡、创伤性蹄部真皮炎、踵裂、腐蹄病、趾间坏死杆菌病、趾间增生、趾皮炎、白线病等11种。急性蹄病的组织学病变主要是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但外观则为站立和行走姿势异常、跛行、生产性能下降等。  相似文献   

16.
黄牛坏死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杨合超,杨帅,杨宁,杨毅(辽宁省北镇满族自治县食品公司,121300)笔者曾在一农户家遇到一起以蹄冠、蹄缘、蹄跷部皮肤严重溃烂为特征的牛病,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坏死杆菌病,兹将其经过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某畜主饲养的...  相似文献   

17.
牛肢蹄病是牛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养牛的3大疾病之一,是影响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在奶牛场奶牛肢蹄病是常见病之一,成年母牛发病率高达1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提高淘汰率。奶牛发生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形,站立姿势不正。在肉牛场牛尤其是黄牛,在冬季经常发生肢蹄肿胀、溃疡、坏死,  相似文献   

18.
猪坏死性皮炎是通过皮肤或者黏膜损伤感染坏死性杆菌而引起发病,通常是仔猪或者育成猪易发,而母猪较少发生。病猪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或者皮下发生坏死或者出现溃疡,且通常是体侧、颈部以及臀部发生病变,少数在四肢蹄踵或者尾根出现病变。该病往往呈散发或者地方流行性,且呈慢性经过,但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初期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严重时有全身症状,且一般由于恶病质而导致死亡。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蹄病是牛常发的一种蹄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以蹄底腐烂为主要病变,蹄部角质、趾问皮肤及组织腐败、坏死、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后蹄发病要高于前蹄,而且炎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病例出  相似文献   

20.
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成母牛发病率高达5%~10%。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消炎粉和补蹄膏合用,结合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普鲁卡因和抗菌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1临床症状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动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病变进一步可侵害至系部、球部、腱、腱鞘、韧带、骨和关节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化脓性炎症。重者可引起蹄匣角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