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改良的染色体C带技术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作者改良的C带技术。这一改良的技术的特点是:1.利用自制的一套种子发芽装置和改良的发芽程序,制备健壮的富含分裂相的根尖材料;2.改良的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压片技术;3.控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处理强度;4.使用Giemsa和Leishman染色剂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使用这一改良的技术,可以达到鉴定分离群体中单个植株C带核型的水平,从而为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如何在分带研究中完全使用国产试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黑河猪核型,Ag—NORs及C—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s,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1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  相似文献   

3.
新麦草属两物种的C-分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两物种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获得清晰的C-分带带型,并对二者带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二者C-分带带型有较大差异。P.juncea的C-分带带纹较P.huashanica丰富,P.huashanica所有染色体均显较强端带。通过二者带型比较,对华山新麦草是否仍应保留在新麦草属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将新麦草和华山新麦草的基因组分别标为Nj和Nh以示区别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GenusXESTOPELTADaasch,1964.XestopeltaDasch,C.E.,1964.Mem.Amer.Ent.Inst.3:209.Genotype:SyrphoctonusvertebratusCushman,R.A.,192...  相似文献   

5.
岭南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11头(6♂5♀)岭南牛的核型、G带、C带和Ag-NOR,结果发现,岭南牛群体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性,Y染色体有中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Y染色体的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粒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统计了2928个细胞的Ag-NOR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s数为5.377±0.279,变化范围3 ̄10个。认为岭南牛是我国  相似文献   

6.
采用F-BSG制片法对寸三莲染色体组型及Giemsa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2st+4sm+8m+2m(SAT),第6对梁色体有随体,染色体长度比为3.3,N.F.值为30,属2B核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4L+2M2+4M1+6S,Giemsa C-带带型主要为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7.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随机抽样测定了雪峰乌鸡和优黄2000肉种鸡、ISA B-380父母代CD系母鸡血浆酯酶的遗传多态性,并借助所测位点基因频率估计了平均基因杂合度。结果表明:三种鸡血浆酯酶均存在遗传多态现象。优黄2000肉种鸡和雪峰乌鸡Es-1区有二条多态性酶带即A带和B带,ISA B-380父母代CD系母鸡除A和B带外还存在C带,但C带的频率很低。肉鸡和乌鸡Es-I^B频率大于Es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1头(6♂5♀)岭南牛的核型、G型、C带和Ag-NOR_s。结果发现,岭南牛群体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性,Y染色体有中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Y染色体的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粒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indicus)相同。统计了2928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_s数为5.377±0.279,变化范围3~10个。认为岭南牛是我国北方普通牛与南方肩峰牛两大牛群汇合交汇点的南部边缘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三种带型的观察分析,获得该品种的G、C、Ag-NORs带核型及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
油松毛虫蛹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松毛虫蛹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的研究,证明Gerrard&Chiang(1970)模型,Nachman(1984)模型以及Kuno&Sugino(1958)模型是等同的,是一模型的3种不同表现形式。修正后Nachma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并通过模型参数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使另外两个模型也同时得到修正,文中还提出了一个更简捷,实用的确定理论抽样数的公式,此外,研究结果还证明,Sylvester&C  相似文献   

11.
以生物素-补骨脂素标记的C-myc和N-ras基因为探讨,用点渍法证明猪基因组中存在C-myc和N-ras基因,本还对生物素-补骨脂素和点渍法在猪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_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l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_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明,13,15~17号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之间大一中型C-带居多,18号中-中型,大一中型居多,10,16号染色体有插入C-带。  相似文献   

13.
经对SD—I系染色体C-带分带核型分析和带纹的量化记述、观察到C-带的分带规律,即在足够的碱处理条件下,每条染色体均可显带。但当处理低于这一水平时,尽管处在同一的处理条件下,各C-带并非同时显带。一般情况下各C-带发生在着丝点处,带形为圆形,仅y染色体的C-带发生在染色体的长臂,带形为椭圆形。文章中对其C-带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甘蔗染色体及Giemsa—C带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甘蔗属三个种4份材料染色体的Giemsa-C带,结果表明;(1)甘蔗根尖经过预处理→固光→酶解→涂片→熟化→BSG分带处理程序,可以诱导出染色体的GiemsaC带,长时间熟化处理是取分带成功的关键;(2)蔗茎段经过变温培养,诱导幼根,可以促使根尖细胞同步分裂,提高中期分裂相的比例,(3)二个刈手密野生种和热带种异染色程度较低,是进化上较为原始的种;中国种异染色质含量高是较为进化的种,并对  相似文献   

15.
该文报道了三峡库区37个地方资源Giemsa C-带的多态性,在资源间与资源内部存在一定的多态性。C-带的分布与总数目各不相同。各地方资源Giemsa C-带总数在4 ̄13之间,但主要集中于9左右。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变异系数,选育自交系应考虑其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6.
从收集的5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具有一定产肌苷能力(10g/L),并带腺嘌呤缺陷型遗传标记的菌株.以该菌株为出发株,通过60Coγ-射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一株对8-氮杂鸟嘌呤具有抗性,并且丧失了部分核苷磷酸化酶活性的突变株.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肌苷发酵最佳条件,在5L全自动发酵罐上进行了多次试验,肌苷产量达到15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C-分带方法,测定了二花脸,大约克纯种猪No.13和No.16染色体C-带的长度,面积和异染色质的量,以图揭示家猪染色体C-带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二花脸,大约克纯种猪在No.16染色全上C-带的长度,面积和异染色质的量存丰着显著差异,以此可以作为区分两品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ResumptionofOvarianActivityinPostpartumofChinese-HolsteinCowsZhouHongzhe,TianWenru(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  相似文献   

19.
用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交,对其杂种F1的花粉母细胞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进行了洋红染色和Ciemsa-C带染色观察。结果表明虽然簇毛麦染色体在中期Ⅰ主要以单价体存在,但也有少量的小麦-簇毛染色体配对(平均每细胞为1.1%左右),可以通过遗传重组转移簇毛麦的有利基因。这些小麦-簇毛麦染色体配对,既分布在超过理论配对数的细胞中,也存在于少于理论配对数的细胞中;相反,超过理论配对数的染色体的配对,同样包含有少量的小麦-簇毛麦染色体配对。因而,用传统的染色法对外源物种与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配对数的估计。既有夸大一部分信息,又有掩盖一些有益信息的弊端。说明我们在用传统方法来推测远缘杂种后代中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时要持审慎的态度,需要用较为准确的方法来直接鉴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发现古路板油松林内有瓢虫7种,其中NeomysiakasaiiKurisaki为优势种;测定优势种和异色瓢虫Leisaxyridis(Pallas)捕食松大蚜(CinarapinitabuleaformisZhangetZhang的功能反应,比较两种瓢虫的捕食饱和能力、处理时间和瞬时攻击速率评价优势种N.Kasaiikurisaki是一种具有较高捕食效率的天敌,对松大蚜捕食饱和能力为5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