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大多数地区由于气温低,鱼类不能四季摄食,只有半年左右的生长期,要使鱼类四季都能生长,必须要保证三个基本条件,即在没有污染的水质条件下,要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和有足够的富有多种营养的食物。“工厂化”养鱼之所以能为人们创造亩产几十万斤鲜鱼,原因在于应用了电子技术和各种自动化仪器,保证满足了三个基本条件。电子技术的应用,代替了许多手工操作所不能达到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养鱼水生生物学的基本任务是:拟定在天然和人工水体中增加鱼类的饵料基础和在工厂化条件下保证鱼类的活饵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皓  吴盛辉 《水利渔业》2008,28(1):14-15,42
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组成主要是腐生菌和自养性细菌.通过调节鱼体内微生态结构以影响其免疫功能;菌体本身富含营养,可促进鱼类生长及改善鱼类品质;还可通过改善水质条件等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目前已被确认的适宜用作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种类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要;微生态制剂中的活菌浓度常不能保持稳定,从而影响其使用效果;活性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如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及其意义水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基本生活环境。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鱼类繁殖、生长、发育都在水中进行,所以,要使鱼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有一个好的水质环境条件做保证。水质恶劣,不仅直接抑制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而...  相似文献   

5.
<正>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类的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养鱼四季投饵技术要依据吃食鱼而言,要根据鱼类品种、生长状况、季节变化、病害流行等情况灵活掌握。一年中投饵应坚持掌握"早开  相似文献   

6.
从长远看,发展成鱼生产基本趋向是强化养鱼。只有强化养鱼才能迅速增加池塘的生产量。强化养殖成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新的、工业化的方式进行鱼类的繁殖和养殖。2.养殖有经济价值的新品种。3.对密养、投饵和施肥等方法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使其充分地满足鱼类生理上的需要。4.成鱼养殖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目前,在成鱼养殖中有如下的几种形式:一、池塘养殖类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连湾海域四季底拖网调查数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对其鱼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曲线)评价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采集鱼类31种,隶属于10目24科31属,鱼类区系组成在适温性上以暖温性鱼类为主,在栖息水层上以底层鱼类为主。夏季鱼类生物量(43.16kg/h)和生物数量(950个/h)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四季共有优势种为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物种丰富度指数0.76~2.16、多样性指数0.63~1.96、物种均匀度指数0.36~0.91。各季节间生物量和丰度组成的Bray-Curtis相似性均较高。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曲线法对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评价结果一致,均表明鱼类群落受到中度扰动,且秋冬季高于春夏季。本研究可为大连湾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鱼类等新鲜水产品,由刚死后的鲜度良好到腐败变质,大体上要经过僵硬、自溶和腐败变质三个阶段. 鱼类死后肌肉组织中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首先鱼体呈僵硬状态,僵硬时间的长短,随鱼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不同,温度高,只有几个小时,冬季或低温条件下,僵硬期可持续数天.这个阶段鱼类的鲜度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无公害养殖,环境是前提,鱼种是基础。苗种培育不仅是鱼类无公害养殖的重要环节,更是无公害商品鱼养殖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在鱼类的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鱼类苗种培育的管理工作。苗种的培育主要分夏花培育管理、春片培育管理、2龄鱼种培育管理等三个阶段。夏花的培育比鱼  相似文献   

10.
晚秋时节,当水温降至8℃以下时,鱼类基本停止摄食,此时鱼类即可井塘越冬。为了提供鱼类良好的越冬条件,降低鱼类越冬死亡率,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越冬池要做到“五个不宜”。一、淤泥不宜过多:越冬池淤泥最多应不超过20cm。淤泥过多,有机物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二氧  相似文献   

11.
虹鳟鱼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鱼类,在有稳定的冷水资源条件的地方,都可以养殖。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水源的洪应。虹鳟要流水养殖,保证水流稳定的供应,是使虹鳟鱼正常生长的先决条件。2.放养规裕要整齐:如果个体相差太大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降低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史为良 《内陆水产》2000,25(5):45-46
1引种驯化的概念1.1引种和移植通常把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引入另一国家或地区称为“引种(introduction)” ,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的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水域称为“移植(transplantation)"。1.2驯化移植和驯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把鱼类移到与原栖息条件相近的水域叫移植 ,如把长江中下游的团头鲂移入全国许多湖泊、水库 ,其基本自然条件未发生变化 ,仍只能叫移植 ;把鱼类移植到与原产地自然条件不同的新水域 ,鱼类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形态构造、生理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鱼类是终生在水中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鱼儿离不开水”这只是指出了它们必需生活在水中的最低要求,而绝不是说任何一种条件的水体都可以保证鱼类的正常栖息、摄食、生长与繁殖,因此我们常说“养好一池鱼首先要养好一池水”就是管水重要意义的最好概括。下面,对池塘养鱼中水质管理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渔业生产有句俗语 :“增产措施千条线 ,通过管理一根针”。渔业增产如此 ,越冬管理亦如此。能否把鱼类越冬管理抓好 ,直接关系到次年渔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好与坏。因此鱼类越冬管理十分重要 ,应当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1 鱼类越冬期的生理特点在北方 ,鱼类越冬就是鱼要在 4℃左右的水体中渡过漫长的 5个多月 ,在这一时期鱼类基本是在停食状态下 ,其行动极其缓慢 ,呼吸也微弱 ;鱼体温度降至与水温基本相同 ;鱼类依靠消耗机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来提供生存能量 ,在当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 ,鱼类还存在以下特点 :( 1 )由于大量投喂 ,其…  相似文献   

15.
鱼类生活在水体中,它与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生产者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条件,又要着力改造不利的环境因素,促使养殖鱼类健康快速生长。与鱼类生长有关的环境因素诸多,有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其中非生物因子有:  相似文献   

16.
聂国兴  宋义晖 《河南水产》1995,(3):10-10,12
蛋氨酸(Methionine)是鱼类的十种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之一。摄取量不足,鱼类就不能正常生长。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蛋氨酸用量不断增加,它在鱼类养殖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得到养殖者的重视。但是,目前市售蛋氨酸出现了掺假现象,给养殖生产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本文将介绍几种蛋氨酸鉴别方法,供选用。1仪器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美国的人工养鱼场越来越多,喂养的鱼不仅有淡水鱼,也有咸水海。去年,美国的养鱼场一共生产了4亿多公斤的鱼类产品,比10年前增加了3倍。据美国养鱼研究中心制订的计划,今后美国人工养鱼主要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一是改进鱼饲料,既要低成本又能加快鱼类生长;二是培育不能繁殖的  相似文献   

18.
保持鱼塘水质清新,保证水中有足够的营养及溶氧,使鱼类有一个较舒适的环境,是加速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如何掌握鱼塘水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有6个月左右,冰的厚度在一米。漫长的严冬,必然会引起鱼类生活环境和鱼本身的巨大变化,常酿成鱼类大批死亡,给养鱼户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地限制了养鱼业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池塘条件、水源水质和池塘底质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鱼类安全越冬管理办法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创造鱼类安全越冬的环境,确保鱼类越冬成活率。一、鱼类越冬前的强化饲养在越冬前一个月左右,对准备越冬的鱼类进行强化饲养,可喂越冬专用饲料,增强鱼类体质,提高其抗应激能力,保证安全过冬。二、越冬池准备1、越冬池选择:面积最好在10-20亩为宜,靠近…  相似文献   

20.
五、施肥水库的合理放养鱼种的合理放养是保证施肥水库中饵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基本要求,要根据水库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放养鱼类搭配比例、放养数量及规格。1.放养种类及搭配比例鲢、鳙等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对施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