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姜茎尖组织培养和污染率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姜茎尖为外植体,筛选了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方式,并探讨了生姜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将表面消毒与抗生素浸泡处理相结合,能有效降低污染率.培养基MS 6-BA 1 mg/L IAA 1 mg/L是愈伤组织诱导与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荔枝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c)荔枝属植物。荔枝组织培养比较困难。荔枝内源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外植体在培养期间易发生褐变,导致培养失败。目前,荔枝组织培养多选用胚性器官和组织作为外植体,如花药、幼胚等,用嫩叶作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极少。D·Puc  相似文献   

3.
以花魔芋的顶芽、顶芽鳞片、侧芽、皮上芽孢、块茎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类型外植体和不同取材时期对花魔芋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以明确花魔芋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和取材时期。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类型对魔芋组织培养效果有显著影响,顶芽的诱导率和出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外植体,死亡率、褐化率与污染率均显著低于块茎与顶芽磷片,顶芽为花魔芋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不同时期取材对花魔芋组织培养效果亦有显著的影响,冬季取材的顶芽与顶芽磷片的污染率和褐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期,膨大率和诱导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取材时期,冬季为花魔芋组织培养最佳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4.
以花魔芋的顶芽、侧芽、皮上芽孢、块茎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类型外植体与激素组合对花魔芋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魔芋组织培养效果对不同类型外植体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顶芽最适宜作为花魔芋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材料,其次分别为侧芽和皮上芽孢,而块茎不宜作为外植体使用。同时不同激素组合对花魔芋组织培养的效果亦有显著影响,6-BA和NAA的浓度均为1.0mg/L的培养基有利于魔芋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蕨菜组织培养技术现状出发,阐述了外植体、培养基成分、消毒方式及外源添加物对培养效果的影响,并对蕨类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生姜脱毒、脱菌良种繁育,生姜良种的离体选育和基因工程育种,生姜种质的保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生姜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目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褐化的防控、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天然植物成分等方面阐述了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兰花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同时对未来兰花的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百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育是百合无毒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从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再生体系途径(愈伤组织途径、不定芽途径、小鳞茎途径、体细胞胚途径)、目前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染、褐化和玻璃化)等方面综述了百合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百合无毒种苗的工厂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芍药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育是芍药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从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再生体系途径(愈伤组织途径、丛生芽途径、体细胞胚途径)、目前组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褐化和玻璃化)等方面,综述了芍药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芍药的生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黄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及播种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从1979年佐藤正孝首次获得了黄瓜的再生植株以来,黄瓜的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黄瓜的新品种选育当中,如何建立高效的黄瓜再生体系已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以及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材料差异的影响总是大于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影响,在黄瓜的组织培养中也是如此。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子叶是最佳外植体,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真叶是最佳外植体。而在苗龄方面,前人研究结果各不相同,认为1 d苗龄到7 d苗龄为最佳苗龄的均有报道。关于外植体播种方式的报道则较少。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外植体及播种方…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研究营养液pH 与盐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pH、盐水平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pH 与盐水平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盐水平为产量的主效应因子,pH 为品质的主效应因子。较低水平的pH 变化对生姜产量无显著影响,当pH 升至7.70时,生姜产量随pH 升高呈快速下降趋势;随盐含量的升高,生姜产量持续降低。随pH 的升高,生姜品质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盐含量在低于77.91 mmol · L-1 时,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姜的器官(营养芽、花芽、花药)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姜组织培养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国内外姜的资源与分类、栽培现状、组织培养和应用价值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讨论了外植体、激素、培养基等因素对姜组织培养的影响,以及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问题.并对今后姜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选用姜块进行3步复合消毒法脱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最佳处理组合为0min5%次氯酸钠(NaClO)、0.5min70%乙醇(C2H5OH)和15min0.1%升汞(HgCl2)。  相似文献   

15.
野生茅莓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茅莓枝条为试材,运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野生茅莓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茅莓组织培养最佳取材季节是4月份,该时期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带有1个饱满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是组织培养的理想外植体;带腋芽茎段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30 s+0.5%NaClO 20 min;诱导侧芽的最适启动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KT 0.5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芽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IBA 0.2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试管苗练苗移栽成活率为76.7%。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内江生姜产业的发展,分别从外地引进乐山白姜、乐山黄姜、湖南无丝姜、台湾大白姜4个生姜品种,以内江本地永福生姜作为对照,从植株性状、根茎性状、产量、品质特征4个方面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同永福生姜相比,台湾大白姜植株长势极强、产量高、根茎大且单层排列,姜块肥大质脆,辛辣味适宜,适合进一步扩大试种;乐山黄姜、湖南无丝姜与永福生姜产量无显著差异,根茎形状呈扇形,表现较好,姜块较肥大,质脆;乐山黄姜植株长势强,湖南无丝姜辛辣味更好,2个品种适合进一步留种观察;乐山白姜虽然产量高,植株长势极强,但姜块小、数量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不适宜进行下一步试种。  相似文献   

17.
杨瑶华  张付群 《蔬菜》2021,(9):66-67
为了更好地促进昌邑市大姜特色产业健康发展,采取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品牌、健全销售服务网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措施,实现了种植生姜面积0.67万hm~2以上,总产量50万t以上,年产值50亿元的经济效益,且大姜品质优良,单产和品质都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韭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韭菜组培技术在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方面的改进及效果进行了综述,时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东北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的孢子叶为繁殖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繁殖和常规人工播种繁殖。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法对东北对开蕨孢子的萌发和原叶体的增殖有明显影响,组织培养繁殖的孢子成活率较低但原叶体增殖率为45%;人工播种繁殖的孢子萌发情况很好但原叶体的增殖率为34%。从东北对开蕨完整植株形成来看,组织培养技术更适宜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