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绿化环保建设十分重视,这也是实现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湿地公园建设有效体现了国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湿地公园建设具有诸多功能和作用,是现阶段保护与利用湿地的主要形式,为了实现湿地公园长期稳定的发展,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湿地保护和恢复措施。分析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希望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叶振环 《花卉》2015,(8X):29-30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的作用引起全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在园林部门一线工作并考察了国内张家港暨阳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莞松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笔者工作所在地宁德市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对我国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今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晔 《中国园艺文摘》2016,(4):145-146,20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城市湿地公园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应,成为环境学、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分析湖州市湿地公园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对管辖区内湿地进行有效管理,做好长远保护和规划。同时,在湿地设计层面,提出利用雨水、保护原生环境、维持植被多样化等综合策略,促进湖州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今城市湿地公园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是人工营造的大型公园,该类公园的地势较低,为天然的涵养水源地,本着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链,建造为首府城市净化空气的天然“绿肺”。以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浅析其地理概况、历史沿革、公园现状、空间艺术构架、风景园林要素、社会活动、文化与象征方面,突出湿地公园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呼吁人类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与社会意义,因此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各地广泛应用。由于指导中国城市湿地保护与建设的基础理论较为缺乏,我国的城市湿地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本文综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功能及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南昌市湿地公园建设现状,指出南昌市湿地公园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未来南昌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对策与建议。在科学的指导下长期有序进行保护建设,是未来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作用。湿地公园能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条件,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舒适优美的园林环境。伴随城市污染日益突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导致湿地水环境质量下降,这对人们所向往的宜居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文章以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发,运用生态修复理念探讨湿地的保护、修复景观设计,在实现控制污染、植被恢复后使其形成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7.
白桦 《花卉》2020,(14):28-30
随着城市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公园越来越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和设计原则,并以合肥新站区少荃湖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少荃湖湿地公园的各个分区的植物景观风貌,力求充分发挥植物在湿地公园中的作用,营造人与自热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象。  相似文献   

8.
黄文彬 《花卉》2016,(18):39-41
随着城市化脚步建设的不断飞跃,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应,成为环境学、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研究焦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武荣公园沿晋江西溪而建的湿地公园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对管辖区内的湿地进行有效管理和加强,做好长远保护和规划的措施。同时,在湿地设计层面,提出利用雨水、保护原生环境、维持植被多样化等综合策略,促进南安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玥 《现代园艺》2023,(3):115-117
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肺”,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建设湿地公园时,如何保护湿地既有生物资源、减少水资源损耗,同时对已经受损生态环境予以修复,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分析湿地公园的价值,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水质与水系保护、鸟类与植物保护、湿地生态文化保护,以及植被恢复、基质恢复和水环境恢复等方面,提出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法,为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的发展还不足10年历史,但发展迅速。城市湿地公园环境的独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在功能定位上与传统城市公园的差异,现代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新需求,决定其在旅游功能的休闲游憩产品开发上需进行创新。本文通过在起源、资源环境禀赋、建筑设施、分布位置等方面对城市湿地公园和城市传统公园系统比较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休闲旅游理论,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的休闲游憩价值,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休闲游憩产品创新的5项基本原则,构架了游憩产品创新理论框架。以绍兴市镜湖湿地国家城市公园为例提出了休闲游憩产品创新的4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景观美学、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自然教育、民俗体验价值的内容.以伦敦湿地中心、香港城市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在基础构成要素不同的背景下确立自身的规划设计和理念、开发模式、游憩产品策划.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湿地博物馆是以展示湿地景观及文化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于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其湿地景观的塑造和表达特色明显,在总体设计、道路布局、空间疏理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且将各种类型的湿地景观化、情景化,在追求精密风格的同时,还夹杂着东方园林中的空间渗透与穿插的浪漫情结。现就中国湿地博物馆景观空间结构及形态设计进行分析,归纳出还原自然,虚实相交、柳暗花明,动态布局,步移景异等湿地景观展示特色。  相似文献   

14.
15.
陈传胜  尹育知  吴琼 《北方园艺》2011,(18):118-121
湿地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样板区长沙市为例,对湿地生态工程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生态工程的基本思路、原则,并构建了湿地生态工程基本模式,旨在为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章倩砺 《现代园艺》2012,(24):121-122
如何合理有效的建立水生态景观?如何改造以往固化而发臭的河道与过水区、修复退化的生态湖泊与湿地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域景观改良方式方法?如何根据自身环境的不同,将人与水环境、人的亲水性相结合,构建更绿色的城市水景,打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是摆在环艺工作者面前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波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128-131
广州万亩果园湿地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和农耕湿地,在该区域建设湿地公园将有助于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周边环境质量,开发旅游资源.结合该地域的条件和发展历史,探索通过最少的干扰和合理的工程手段,将该地域转化成水网纵横交错、果基密布、百鸟翔集、野趣盎然,具有岭南园林特色和亚热带自然风光的未来城市中心湿地,同时为日后万亩果林保护建设、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人工湿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已建成居住区的部分亲水住区水环境出现不少问题,如人工砌筑太强,自然亲水性差,建设前没有充分考虑水质维护问题,导致住区景观水体发生藻类大量滋生,水质浑浊,气味难闻等现象.因此,通过分析湿地的功能,以及提出的一些合理的设计方法,认为在居住区水景内引入人工湿地能维持住区水体水质和丰富住区景观,并创造自然生态的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庆市北碚区马鞍溪湿地公园的特色溪谷型地形地貌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解读了北碚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出马鞍溪湿地公园的规划策略和规划内容,从湿地系统的生态修复、休闲系统的统筹构建、地域特色的充分表达等方面,探讨了溪谷型湿地公园景观修复与重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太湖地区常见湿地植物种类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湖周边地区湿生植物的调查,常见的湿生植物种类有70多种,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使用的湿地植物有40余种.对部分太湖地区常见的湿生植物观赏特点进行了描述.湿生植物的应用应以乡土湿生植物为主;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湿地植物选用原则,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后的植物养护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