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蒲公英和罗汉果为原料,研究稳定剂对蒲公英罗汉果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复配试验研究了 3种稳定剂的最佳复配比,以感官评价和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优化蒲公英罗汉果复合饮料的最佳稳定剂.结果发现,复合饮料最佳稳定剂复配比为果胶0.09%、黄原胶0.04%、羧甲基纤维素钠0.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蒲公英罗汉...  相似文献   

2.
以红小豆、核桃仁为主要原料,通过复配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红小豆与核桃复合蛋白饮料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表明:红小豆浆∶核桃浆为2∶1,总汁用量35%,蔗糖4.5%,复合乳化稳定剂用量0.50%(黄原胶0.0625%,羧甲基纤维素钠0.1875%,蔗糖酯0.1875%,单甘酯0.0625%)时复合植物蛋白饮料色泽均匀协调、甜味适中、组织状态稳定、无沉淀及杂质产生.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酸浆果实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野生酸浆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浆饮料中原果浆用量12%、白砂糖用量9%、柠檬酸用量0.20%、蜂蜜用量1.0%时,风味最佳;以黄原胶0.20%、CMC-Na 0.10%、果胶0.05%进行复合使用时,产品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佰瑞"牌猕猴桃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采用血球计数板法测定花粉悬浮效果,分析了不同稳定剂组分对花粉萌发率和悬浮效果的影响,探明了液体培养条件下复配稳定剂的优化成分配比。结果表明:1.0g/L黄原胶对花粉活力及悬浮性的保持效果最好,海藻酸钠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在高于0.3g/L的浓度下会抑制花粉萌发。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复配稳定剂为黄原胶0.8g/L+羧甲基纤维素钠0.1g/L+海藻酸钠0.1g/L。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紫甘蓝和双孢菇柄为原料,研制紫甘蓝双孢菇复合饮料,并对双孢菇柄原汁、紫甘蓝原汁和糖酸的用量、稳定剂种类和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品最佳配方为双孢菇、紫甘蓝原汁最佳添加量为20%、30%,柠檬酸0.18%,蔗糖8.00%;稳定剂最优组合为黄原胶0.06%,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0.12%,卡拉胶0.10%。  相似文献   

6.
以绿芦笋出口加工下脚料经干燥、超微粉碎制得的芦笋全粉为原料,通过对多种稳定剂及其复配试验,研制了能够迅速溶解的绿芦笋超微全粉茶,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及添加剂对产品质量,特别是对芦笋超微粉茶溶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稳定剂对制品综合品质的影响按从优到劣的顺序依次为:黄原胶〉果胶〉CMC—Na〉海藻酸钠〉魔芋粉〉麦芽糊精;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每冲调100mL芦笋粉茶,其芦笋超微全粉最适用量为0.4g,最佳稳定剂配方为0.10g黄原胶+O.10g果胶+0.05gCMC-Na;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用冷、热水冲调均可迅速溶解,其中以60℃左右的温水冲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银耳、白芝麻为主要原料,经过制浆、调配、均质、灌装、杀菌等加工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银耳芝麻蛋白饮料的最佳配方.同时由于芝麻含有大量的油脂,因此对蛋白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乳化稳定剂的配比.结果表明:最佳配方是银耳浆添加量为25%,芝麻浆添加量为30%,蔗糖添加量为6%;最佳乳化稳定剂配比是黄原胶为0.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0.03%,单甘脂为0.20%,蔗糖酯为0.10%.  相似文献   

8.
以山药和银耳为主要原料,对山药银耳复合饮料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银耳汁6.0%、山药汁3.0%、白砂糖12.0%、柠檬酸0.12%为最佳工艺配方。复合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0.1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04%、海藻酸钠0.06%。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三种常见的稳定剂——黄原胶、CMC9、结冷胶在芒果果汁饮料中的添加量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0.012%、CMC9 0.05%、结冷胶0.015%,此条件下所得的芒果汁饮料均匀浑浊、口感黏稠,TSI稳定性指数最小,稳定性优。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饮料以鲜食用菌为原料制成,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饮料。 1 材料 鲜蘑、糖、柠檬酸、黄原胶。 2 工艺流程 鲜蘑→清洗→破碎→加热、保温→过滤→贮存→澄清→均质→灌装→杀菌→冷却→成品 3 配方,按100kg成品计,鲜蘑50kg,糖10kg,柠檬酸300g,黄原胶150g。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芦笋的利用价值,以芦笋作为液体培养基,杏鲍菇作为菌种,研究芦笋-杏鲍菇发酵型饮料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稳定剂配比和调味剂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发酵型饮料中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料中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稳定剂添加量为黄原胶0.06%、羧甲基纤维素钠0.15%、β-环状糊精0.4%,稳定系数最高为91.2%,发酵液稳定性最好。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调味剂最佳配比为蜂蜜1.34%、蔗糖7.06%、柠檬酸0.15%,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饮料中多糖含量为1.74 mg·mL-1,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为33285.26 mg·kg-1。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天冬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等17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为914.57 mg·kg-1,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的比值合理。  相似文献   

12.
以"龙滩"珍珠李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硬化剂浓度、护色剂配方、护色时间、甜味剂浓度、填充剂配方、糖煮时间和超声波渗糖等关键加工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为延长珍珠李供应期,提升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龙滩"珍珠李低糖果脯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0.4%CaCl_2、0.20%D-异抗坏血酸钠、0.30%抗坏血酸、0.15%L-半胱氨酸盐酸盐混合溶液中硬化护色3h;50%甜味剂(白砂糖∶葡萄糖粉=4∶1)、0.20%瓜尔胶、0.10%黄原胶、0.25%CMC-Na的混合液中糖煮20min;再经超声功率300W、料液比1∶1g·g-1、超声4h。在此条件下,可制得形态饱满、色泽均匀、酸甜适度、软硬适中的"龙滩"珍珠李低糖果脯。  相似文献   

13.
微波处理与涂膜对草菇控温贮藏保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微波杀菌、壳聚糖和黄原胶涂膜对草菇控温贮藏保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加热火力、加热时间微波杀菌和不同配比壳聚糖、黄原胶涂膜的草菇保鲜效果,再根据单因素优选试验结果,选取微波时间、子实体包装规格、涂膜剂浓度(壳聚糖和黄原胶共混涂膜剂浓度)和贮藏温度为主要因素,以鲜度感观评分为指标,先微波后涂膜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输出功率462 W微波加热15 s 或20 s对草菇具有较好的杀菌保鲜效果;涂膜处理保鲜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优化保鲜工艺:包装规格150 g,微波(462 W)处理时间20 s,涂膜剂浓度2.0%(壳聚糖∶黄原胶=1∶1)和贮藏温度15 ℃,在此优化条件下,草菇贮藏保鲜达216 h以上(>9 d).  相似文献   

14.
以干燥的柑橘皮为试材,采用酸解醇沉法提取果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料液比、pH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以及乙醇浓度对柑橘皮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是影响柑橘皮果胶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提取果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5℃、料液比1∶8、pH 2.0、浸提时间45min、乙醇浓度为90%,在此条件下,柑橘皮果胶的提取率达到14.86%。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黑木耳深加工的新路,研究了黑木耳补血饮品的生产工艺。应用了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该饮品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木耳补血饮品的最佳配方为黑木耳汁20%、红枣汁50%、桂圆汁10%、赤砂糖5%、结冷胶0.02%、卡拉胶O.08%、黄原胶O.02‰  相似文献   

16.
芹菜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的芹菜叶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芹菜叶叶绿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95%,料液比为1∶9,浸提时间为8h。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取工艺为:皂化pH值为11~12,皂化时间为30min,酸化铜代的pH值为2~3,温度为75℃,CuSO4的加入量为理论值的2倍,反应时间1.5h。  相似文献   

17.
以湿包类型菠萝蜜‘301’株系为试材,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淀粉、纤维素、果胶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包菠萝蜜‘301’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分别于采后2 d和3 d出现乙烯高峰和呼吸高峰。果肉中的淀粉、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在采后前2 d迅速下降,可溶性果胶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分别于采后2 d和3 d达到最大值后下降。果腱中淀粉、纤维素、果胶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与果肉相同,只是趋势比较平缓。在整个贮藏期间,果肉中的淀粉、可溶性总糖(除采后2 d外)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果腱,而纤维素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则极显著低于果腱,果肉中的原果胶和总果胶含量在采后前2 d极显著高于果腱,随后总果胶极显著低于果腱。  相似文献   

18.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以色列硬果型番茄为试材,研究番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与商品果率的关系,以及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商品果率与果实硬度密切相关;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PG和纤维素酶活性在果实硬度下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与果实硬度呈显著负相关;原果胶、纤维素含量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耐贮运番茄育种过程中,可以根据试验材料果实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来验证材料筛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