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巡塘时,在水质检测设备配套不到位或使用不及时的情况下,观察池塘水色就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当地的操作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简单介绍池塘中常见池塘水色、常见水色变化、透明度等的观察与水质管理的相关内容,供同行们在进行水质分析和池塘理化因子测量时参考。1池塘中水的颜色由于池塘中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各种悬浮物等,在阳光的折射下,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2.
傅美兰 《福建水产》2011,33(1):13-16
使用2口面积2000㎡的池塘养鳌,在池塘中种植水葫芦并搭养鲢鱼,以期净化、改善养殖水质.使用2口面积相同的池塘作为对照.对比养殖试验进行了4个月,期间每隔10d测定COD,NH3-N,N02-N、DO、悬浮物(SS)等水质指标,并观察鳌的摄食和疾病情况.结果表明,在养鳌池中种植水葫芦和搭养少量鲢鱼,有利于改善水质减少鳌...  相似文献   

3.
技术交流     
<正>潘积信养罗非水质管理经验广东高州市石鼓镇潘积信总结了一套罗非鱼养殖水质管理的实用经验:1.注意观察水味和水色的变化。傍晚巡塘时,在鱼塘的下风处闻到腥味或把手浸入池水时,手上沾一层泥皮,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意示水质已恶化,要马上施用石灰进行水质消毒、净化。具体方法为:4米水深以上的池塘每亩施石灰30kg,2米水深左右的池塘每亩施石灰15kg。施用时,将生石灰加水后将池塘分成两半泼洒,一半泼完后,水质变清再泼另一半。2.注意突降雨水天气。高温季节出现突降雨水天气,当晚必然出现上下层水体交换现象,可能导致因缺  相似文献   

4.
在永城市鲤鱼池塘养殖中应用自制的EM菌,定期进行现场取样测定,对池塘水质p 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进行应用前后的对比检测,结果表明:1.使用EM菌后,在7~10天内可有效调节养殖水体中的p 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使鱼类的水环境达到良好的生活、生长水质标准。2.定期泼洒EM菌的池塘鱼类色泽鲜亮、体表光滑、规格整齐;池塘水质清爽、无异味。  相似文献   

5.
鱼、虾、蟹养殖池塘清塘排水水质及污染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估计混养鱼、青虾、河蟹养殖池塘清塘时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实验选取三种类型池塘(混养鱼塘、青虾塘、河蟹塘)各5口。混养鱼塘清塘时一边捕捞一边用潜水泵排水;青虾塘在捕捞完成后即用潜水泵排水;河蟹塘在捕捞完成后1个月左右采用自流装置从表层开始排水并滞留30 cm水于塘内。采集三类池塘清塘前塘内水样及清塘过程中排水口水样,分析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和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分别以塘内水质和排水口水质的监测值估算了污染物的表观排放强度和实际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塘内水位下降,混养鱼塘和青虾塘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显著提高(P0.05)。混养鱼塘的实际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表观污染强度(P0.05)。然而河蟹池塘污染物的实际排放强度却显著低于表观排放强度(P0.05)。结果提示以塘内水质来估算池塘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明显误差;通过改进排水技术可以削减养殖污染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池塘,由于土壤中各种盐类的不断渗入、溶解,使水质盐度偏高。其复杂多变的特点,给渔业水质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为了摸索盐碱池塘调控水质,定向培育浮游植物的方法,我们在本县朝邑镇渔业基地村,对盐碱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变化进行了观察。1材料与方法1.1池塘...  相似文献   

7.
1 影响养殖池塘水质的主要因素 影响养殖水质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盐度、悬浮物、各种营养盐、微量元素以及养殖生物本身等等.其中,溶解氧是养殖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摄食和生长,同时对调节水环境中众多物质的氧化分解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当溶解氧不足时还会助长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并加大其毒性,因此养殖池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是决定水质好坏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广东7月起是台风雨水多发季节,常出现连日阴雨甚至暴雨天气,池塘水质更不稳定,管理不到位,水质不佳,引发海鲈“游水”症状,给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此阶段多加搜集天气信息,尽量争取在暴雨来临前将池塘水质调控至较佳的状态。在天气稍好的时候,可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选择适量的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避免水质不稳定造成波动幅度过大,增强抵御台风雨水的能力;加高、加固池塘堤围,特别是低洼池塘,多雨季节易过基水浸造成鱼虾走失,必须准备必要的应急防汛物资,以备应急之需。  相似文献   

9.
李华 《齐鲁渔业》2020,37(2):35-37
为使水产养殖水体达到或保持安全水质的标准,往往需要对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敌害生物、致病微生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或有效去除。养殖水体的设施化处理技术包括源水处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池塘原位水体净化等方面,养殖场可以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适宜的方式解决水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池塘养鱼中 ,随着精养化程度的提高 ,养殖鱼类出现浮头情况是一种较为普通的生产现象 ,一般认为是池塘养殖鱼类密度过大 ,超过了池塘的负载量 ;或者是由于水质过肥所引起 ,进而采取一些措施 ,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 ,观察了池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的现象 ,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几种情况作了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弱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池塘水质由于受到养殖鱼类粪便和池塘腐殖质的长期发酵作用 ,逐渐使池塘水质形成偏弱酸性水质 ,鱼类在这种水质中生活 ,影响鱼类血红蛋白对水中溶氧的吸收。当出…  相似文献   

11.
正淡水精养池塘由于产量高,饵肥投入多,加上水源水质下降,造成外源性和内源性营养物集聚池塘生态系统,使得池塘水质普遍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降低、池塘生态系统耗氧量大、有害物质增多、蓝藻滋生等。本文简略介绍了精养池塘水质管理和改良的办法、措施。1水质管理重要指标精养池塘水质管理重要的指标有透明度、耗氧  相似文献   

12.
池塘水质的调控和管理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每年7-9月,由于高温、多雨等原因,池塘水质变化异常,易造成病害频发,因此,加强养殖中期的水质管理尤为重要。一、养殖用水主要水质理化指标溶解氧:对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  相似文献   

13.
适宜的水质对鳗鲡的生存和生长是十分必要的。养鳗池水中的溶解氧、pH、水温、氨氮、透明度、悬浮物含量、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鳗姻的摄食、生长和抗病能力。目前,我国的成鳗养殖较多地采用露天自然水温养殖池,池水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很大,水质变化剧烈,必须严格控制。因而养鳗池水质调控管理是养鳗的关键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养鳗高产、稳产的可靠保证。滩涂土池养鳗从80年代中期兴起,是开发我国广阔滩涂的一项良好举措。由于滩涂池塘上质特点及采用的水源多为河口水,水中悬浮物含量较高,水质…  相似文献   

14.
精养池塘水质管理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高产池塘养殖过程中常见水质问题的解决办法,重点介绍了降低亚硝酸盐、蓝藻预防与处理等措施,为池塘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春季池塘养殖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了春季池塘管理关键技术,主要措施有消毒防害、及时调控水质、科学放养等,对于做好春季池塘鱼类健康养殖,防患于未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耕水机在罗非鱼精养池塘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两组罗非鱼(Tilapia)精养池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实验塘和对照塘的方法,研究耕水机的使用对精养池塘水质变化情况和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池塘相比,实验池塘的水质稳定,池水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值降低了1.56 mg/L,总悬浮物的平均含量下降了24.3028 mg/L,总氨氮的平均浓度下降了0.2418 ...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的高发期。由于目前池塘实行高密度精养,池塘水体负载量增大,水质过肥,遇闷热天、雷雨天等天气,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时,极易造成池鱼浮头,严重时出现泛池,大批鱼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确保夏季池塘养殖鱼类既快速生长,又能减少鱼病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认为夏季池塘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北方池塘水质改良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北方池塘水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高产池塘一旦出现水质问题,会严重影响渔民的经济效益。如何改良池塘水质呢?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彻底进行池塘改造池塘底泥是影响池塘水质的主要因素,过厚的淤泥不仅大量耗氧,还会产生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危害鱼类。目前,北方地区许多池塘多年没有清淤,淤泥过厚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厚达1m多,养殖池塘越来越浅,水质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养殖效果。池塘清淤是改良水质的关键措施。黑龙江省巴彦县渔民通过池塘改造,彻底改良了池塘养殖环境,显著提高鱼产量和效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中国对虾养殖受对虾白斑病(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单一进行中国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少,在池塘中进行罗非鱼、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综合养殖,起到了生态共生互补、防病、稳产的作用,实现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罗非鱼、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综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池的选择 1.水源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潮流畅通、无污染,水质清新、悬浮物少、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水水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指标》(GB 1607-89)的要求;盐度在20~32,pH值7.5~8.6.  相似文献   

20.
池养河蟹生态环境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王  汪留全 《内陆水产》2001,26(9):33-34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池养河蟹的规模逐年扩大。但随着池塘养蟹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蟹池塘出现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环,造成病害频发,商品蟹品质下降,养殖比较效益急剧下滑,甚至大面积亏损。为了确保池塘养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999~2000年我们对池塘养蟹的水温、水质以及河蟹对隐蔽物的选择性和河蟹对不同饵料的喜食性等生态因子进行了观察。1观察方法1.1池塘环境观察试验在巢湖市油坊集胡岗村进行。试验池塘为稻田改建而成,面积0.2公顷。在改建过程中,沿田埂向内1.5米开挖围沟,中间开挖“十”字沟,使塘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