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取体外分离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在含10%血清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15.6、31.2、46.8、62.4 μmol/L Cu.结果表明,猪小肠上皮细胞对铜刺激敏感,铜可以有效促进细胞增殖,铜添加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培养液中添加31.2 μmol/L Cu作用36 h对猪肠上皮细胞增殖明显.各浓度之间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时间段之间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浓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α-卡茄碱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系IPEC-J2为试验材料,向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卡茄碱,分别于培养的24、48、72h采集细胞样品,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结果]浓度为0.1、0.2μg/mL的α-卡茄碱处理24h后,其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0.4、0.8、1.6μg/mL组的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处理48h后,0.1μg/mL组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0.2、0.4、0.8、1.6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处理72h后,各处理组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结论]α-卡茄碱可以降低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率,其浓度越高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越明显(P<0.01),作用时间越长细胞增殖率降低越明显(P<0.01)。  相似文献   

3.
铜对体外仔猪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铜0、7.8、15.6、31.2、62.5μmol/L。结果表明,软骨细胞在4种铜浓度中可存活并增殖,但随铜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增殖率、3H-TdR掺入率有明显的差异,且能破坏软骨细胞骨架。培养液中添加铜31.2μmol/L,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增殖率、3H-TdR掺入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软骨细胞形态及骨架均正常。表明31.2μmol/L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4.
铜对体外仔猪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Ⅰ、IGFBP3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7.8、15.6、31.2、62.5μmol/L铜.结果表明,软骨细胞在4种浓度的铜中可存活并增殖,而且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分泌量.但随铜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增殖率、3H-TdR掺入率及IGF-Ⅰ、IGFBP3的分泌量有明显的差异.且以培养液中添加31.2μmol/L铜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增殖率、3H-TdR掺入数、IGF-Ⅰ、IGFBP3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31.2μmol/L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Ⅰ、IGFBP3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5.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 ,然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 0、7.8、15 .6、31.2、6 2 .5 μm ol/ L 铜。结果表明 ,软骨细胞在 4种浓度的铜中可存活并增殖 ,而且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 )的分泌量。但随铜浓度的增加 ,其存活率、增殖率、3 H- Td R掺入率及 IGF- 、IGFBP3 的分泌量有明显的差异。且以培养液中添加 31.2μmol/ L铜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 ,增殖率、3 H- Td R掺入数、IGF- 、IGFBP3 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表明 31.2 μmol/ L 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 IGF- 、IGFBP3 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6.
miR-let-7a在动物细胞的分化、增殖与凋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TH)作用非常广泛,机体的每个细胞几乎都是TH作用的靶细胞,其可以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成熟。本实验用甲状腺素(T4)浓度分别为(0、0.02、0.03、0.05、0.075、0.1、0.2μmol/L)在体外培养猪的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T4处理组的细胞体积形态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当T4添加浓度为0.03μmol/L时,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当T4浓度为0~0.03μmol/L时,let-7a的表达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从0.03~0.2μmol/L变化时,let-7a的表达呈现降低趋势,浓度为0.03μmol/L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let-7a的表达量与细胞增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铜对体外仔猪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I、IGFBP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7.8、15.6、31.2、62.5μmol/L铜。结果表明,软骨细胞在4种浓度的铜中可存活并增殖,而且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分泌量。但随铜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增殖率、^3H-TdR掺入率及IGF-I、IGFBP3的分泌量有明显的差异。且以培养液中添加31.2μmol/L铜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增殖率、^3H-TdR掺入数、IGF-I、IGFBP3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9P<0.01)。表明31.2μmol/L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I、IGFBP3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8.
将收集的猪COCs置于添加不同浓度(0.0,0.3,0.6,1.2μmol/L)甘草酸单铵盐(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MAG)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6 h,统计成熟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熟卵母细胞ROS表达水平;对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于胚胎培养液内体外培养48,120 h,分别统计体外受精胚胎卵裂率、囊胚率,并用Hochest荧光染色检测囊胚总细胞数;结合成熟率及IVF胚胎发育囊胚率选定最佳添加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最适浓度MAG,以0μmol/L MAG为对照组,体外培养46 h后,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猪成熟卵母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MAG处理组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MAG添加均可降低猪卵母细胞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0.3,0.6μmol/L组差异显著(P<0.05),1.2μmol/L组差异极显著(P<0.01)。0.3μmol/L添加组显著提高了猪体外受精囊胚率(P<0.05),但不同MAG添加组对...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增殖及其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体外培养的28日龄断奶仔猪回肠上皮细胞作为模型,细胞培养液中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2(hGLP-2)浓度分别为0、1×10-11、1×10-10、1×10-3、1×10-8和1×107mol/L,培养时间为144 h.结果表明,加入hGLP-2培养细胞96 h后,28日龄断奶仔猪回肠上皮细胞已具备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典型特征,各试验组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相对应的MTT OD值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培养液乳酸浓度、总蛋白含量和蛋白质沉积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胞外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力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的Na+-K+-ATP酶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GLP-2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28日龄断奶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维持细胞形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观察磷对体外培养番鸭破骨细胞(OC)生存、生成以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分离1日龄番鸭长骨骨髓细胞,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NaH2PO4、10-8 mol/L 1,25-(OH)2D3二因子、不同浓度的NaH2PO4单因子.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更换含磷培养液后6 h、12 h、18 h、24 h、30 h和7 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分别进行OC计数、形态观察;培养30 h内吖啶橙染色,观察OC凋亡情况,7 d后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添加磷培养液均能抑制1,25-(OH)2D3诱导产生OC,并抑制OC的骨吸收活性,抑制程度与磷浓度成正比,3、5和7 mmol/L组OC数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5 mmol/L组OC数量极显著少于3 mmol/L组(P<0.01);5 mmol/L组与7 mmol/L组差异不显著;更换含磷液培养12、18、24和30 h,均可见磷含量达3 mmol/L时OC数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磷浓度相同组,OC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添加磷培养液能够抑制体外诱导培养OC的生成及骨吸收活性,抑制体外培养成熟OC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在 PK15细胞无血清液体培养基中添加 0、7.8、15 .6、31.2、6 2 .5 μmol/L Cu,观察了培养液中不同铜水平对PK15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和 Cu Zn- SOD活性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PK15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及 Cu Zn-SOD活性均随培养液中添加铜离子浓度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以添加 Cu31.2 μmol/L组最高 (P<0 .0 5 )。PK15细胞内 Cu Zn- SOD活性与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和培养时间呈强正相关 (培养时间 :r=0 .873~0 .980 ,P<0 .0 5 ;铜离子浓度 :r=0 .90 0~ 0 .972 ,P<0 .0 5 )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维生素C对原代培养建鲤肠道上皮细胞(IECs)增殖分化、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原代培养建鲤肠道上皮细胞72h,换用含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0、4、10、16、22、28mg/L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72h后,观察细胞培养特性和测定细胞蛋白含量、钠钾ATP酶(Na+、K+-ATP酶)、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结果显示,未添加维生素C的建鲤IECs存活数量少,细胞集落较小;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试验组建鲤,其细胞贴壁数量明显增多,细胞集落较大并有成片单层细胞,不同试验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试验组建鲤IECs,MTT OD值、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Na+、K+-ATP酶活性和IECs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10mg/L维生素C浓度试验组建鲤IECs的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可增加到最大值,16mg/L维生素C浓度试验组建鲤IECs的Na+、K+-ATP酶活性和蛋白含量增加到最大值。提示适当添加维生素C可以促进建鲤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改善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强肠上皮细胞的功能和氨基酸代谢,提高细胞蛋白质沉积。  相似文献   

13.
为了鉴定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的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及浓度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培养细胞法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LPS(1,5,10,50,100 mg/L)刺激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用MTT法筛选最佳刺激浓度,收集细胞;经qRT-PCR法分析核因子κb(p65)[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50 mg/L组细胞抑制率(IR)接近10%,初步确定LPS抑制细胞生长最佳浓度为50 mg/L; 50 mg/L组NF-κb(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 01); 10 mg/L组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5,100 mg/L组(P0. 01),50 mg/L组次之; 10 mg/L组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 0. 01),50 mg/L次之; 50 mg/L组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1 mg/L组和100 mg/L组(P0. 01),与5,10 mg/L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LPS体外诱导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最佳浓度为50 mg/L。  相似文献   

14.
采集安卡红种公鸡鲜精,分别用含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的A、B 2种稀释液稀释后低温保存,之后测定保存时间、生存指数和精子畸形率,比较不同浓度的N-乙酰半胱氨酸对鸡精液在低温保存下的效果。结果表明:A液中,0.013 0 mol/L添加量和0.002 6 mol/L添加量相比保存时间和生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极显著(P〈0.01)高于A液无添加组;B液中,0.013 0 mol/L添加量在保存时间和生存指数方面均极显著(P〈0.01)优于0.002 6 mol/L添加量和无添加组,0.002 6 mol/L添加量与B液无添加组相比,保存时间和生存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2种稀释液中是否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及添加量的多少对精子畸形率影响均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小分子化学物质pluripotin(SCl)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昆明小鼠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维持作用,并探讨了SC1在培养液中的最佳浓度.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为饲养层,以含LIF的添加血清替代品(KSR)的培养基(ESC-SR)为对照,分别用SC1浓度为0.3、1、3μmol/L的ESC-SR培养液对昆明小鼠胚胎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胚胎在添加3 μmol/L SC1的ESC-SR培养液中ICM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形成的ES集落与对照组形态差异不明显,最高传至第7代,并且在无饲养层条件下可以传至第6代而保持未分化状态.不同浓度SC1培养液中,胚胎在SC1浓度为0.3 μmol/L组的F2代形成率显著高于1 μmol/L组和3μmol/L组(P<0.05),所分离的细胞AKP染色呈阳性,Oct4、Nanog和Sox2的免疫荧光染色均显阳性,具有ES细胞的特点.结果表明,ESC-SR培养液中SC1可以替代LIF用于小鼠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维持,并且可以在无饲养层条件下进行昆明小鼠ES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离体培养猪肝细胞、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PGE2分泌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分5个处理,对照组为DMEM/F12培养液,其他处理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00μmol/L亚油酸、25、50、100μmol/L顺9,反11-共轭亚油酸;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PPAR-γmRNA定量测定4个重复)。细胞用血清培养24h后处理,继续培养72h。检测上清PGE2分泌、细胞增殖和细胞PPAR-γmRNA拷贝数。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肝细胞增殖和PGE2分泌都有促进作用(P<0.05),但对PPAR-γ基因表达没有影响;培养液中添加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影响不显著(P>0.05),对PGE2分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25μmol/L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组PPAR-γmRNA拷贝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μmol/L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可见,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猪肝细胞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PGE2分泌都有促进作用,只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PPAR-γ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这显示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PPAR-γ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具有细胞类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4.94、9.89 μmol/L)的丙二醛(MDA)及酵母培养物水溶物,观察酵母培养物水溶物不同浓度(50、100、200 mg/L)、不同作用时间(3、6、9、12 h)下MDA损伤的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生长、形态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以研究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MDA损伤的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4.94或9.89μmol/LMDA均显著抑制了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生长(P<0.05),致使贴壁细胞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胞内酶漏出及细胞抗氧化酶活力降低.培养液中添加50、10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9h后可显著地促进细胞生长及提高细胞总蛋白含量(P<0.05),改善细胞生长状态,其中以添加1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4.94 μmol/L MDA损伤细胞的保护效果较好,其细胞生长状态能达到正常组水平.培养液中添加50、100、200酵母培养物水溶物能一定程度地降低培养液中MDA浓度,同时能降低MDA导致的细胞内酶漏出,提高MDA损伤的细胞抗氧化能力.由结果可知,对于4.94、9.89 μmol/L MDA对草鱼肠道黏膜细胞产生的损伤,培养液中添加50、10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12 h内对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中以添加1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4.94 μmol/L MDA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最佳,使细胞生长状态接近正常组水平.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可能通过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途径起到对草鱼离体肠道黏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浓度棕榈酸对体外培养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复苏培养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0、150、200、250、300和350 μmol/L的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培养1、3、5、7和9 d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苏的前体脂肪细胞活率为93%,细胞形态呈长梭型,72 h后细胞汇合成单层致密;PA作用于前体脂肪细胞1 d后,浓度为150 μmol/L促进细胞增殖,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作用时间延长3~9 d后,浓度为100 μmol/L和150 μmol/L均促进细胞增殖,浓度在200~350 μmol/L抑制细胞增殖,且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结论:不同浓度PA作用绵羊前体脂肪细胞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效果不一样,作用1 d后,浓度为150 μmol/L促进细胞增殖,而作用时间延长至3~9 d后,浓度为100 μmol/L和150 μmol/L均促进细胞增殖,200~350 μmol/L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中酪蛋白及甘油三酯表达的影响,试验于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新疆肉乳用草食动物营养实验室进行,实验选取扩增生长状态良好的乳腺上皮细胞,添加0、50、100、200μmol/l雌激素孵育乳腺上皮细胞后,分别在12、24、48、72 h后检测各组细胞酪蛋白及甘油三酯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在12 h时,添加50μmol/l雌激素组CSN1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添加50μmol/l雌激素组TG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CSN1表达量显著高于20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10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P<0.01),10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CSN2表达量显著高于20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P<0.05),5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TG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00、20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P<0.01);添加50μmol/l雌激素时,12、48、72 h的CSN1表达量显著高于24 h(P<0.05),在72 hCSN2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24、72 h时TG表达量显著高于12、48 h(P<0.05)。结果发现,添加雌激素可以促进乳腺上皮细胞中CSN1、CSN2及TG的表达。200μmol/l在一定条件下促进CSN1的表达效果最好;100、20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均能够促进CSN2的表达,且100μmol/l促进CSN2的表达效果最好,尤其是在12、24 h;50、20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可以促进TG的表达,但100μmol/l雌激素添加组能够抑制TG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β-巯基乙醇(β-ME)、亚硫磺酸(HTAU)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及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IVC)效果的影响,实验采集牛卵巢采用切割法收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随机处于不同浓度EGF、β-ME培养液成熟培养24 h后孤雌激活,研究其在不同胚胎培养液中的后续发育,以期筛选出最好的牛卵母细胞IVM-IVC条件。结果表明:添加25、50、100 ng/mL EGF组的成熟率、卵裂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50 ng/mL EGF组的成熟率、卵裂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0、100、500μmol/L的β-ME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没有促进作用;50 ng/mL EGF与50、100μmol/Lβ-ME组合并无协同作用;胚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EGF对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无显著影响;而添加100μmol/Lβ-ME组的囊胚率、囊胚细胞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成熟液中添加50 ng/mL EGF和100μmol/Lβ-ME、胚胎培养液中添加0.5 mmol/L HTAU孤雌胚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