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锈病于1969年在广东省南部发生后,1972年前后遍及全省主要花生产区,一般造成减产30%左右,严重的可超过50%。 敌锈钠、胶体硫混合剂防治花生锈病的效果甚为显著,并可兼治叶斑,是用在花生上的一种理想的杀菌剂,使用浓度为1:2.5~3:500,一般可比对照增产30%~40%。在混合剂中加入0.1%的硫酸铜,有明显增效作用,提高增产幅度。 敌锈钠的有效成分对氨基苯磺酸钠对花生会造成药害,使用浓度应加以控制,一般为1:500(每亩2.5两)。在气温高,尤其是在干旱的条件下,应降低使用浓度至1:600~700。每亩用量不能超过2两。在广东省的气候条件下,在春植花生上使用,尤应注意防止药害的发生。 由于对氨基苯磺酸钠可从花生根部被吸收进入植株体内,起到显著的防病作用。敌锈钠、胶体硫混合剂在下雨情况下对锈病仍有防效,因此仍可使用,不过对叶斑没有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2.
敌锈纳和胶体硫按重量1:2配成混合剂,在高温(35℃)、低温(4~5℃)、室温(广州地区室内温度,冬季一般为8~10℃,夏季30~32°)三种条件下贮藏。经670天贮存后测定其中敌锈钠的含量,与现配混合剂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用花生和豆角锈病的防治效果来检测,也没有显著差异。贮藏后混合剂中的胶体硫的稳定性亦通过对花生叶斑病、葫芦瓜白粉病、豆角赤斑病和绿豆叶斑病的防病效果加以检验,结果与现配混合剂或等量的单纯胶体硫的药效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已多次被证明能有效防治Puccinia属引起的锈病,如小麦锈病(Puccinia SPP)和花生锈病(P.arachidis Speg)。但是对Uromyces属引起的锈病是否有效,则从未有报导。 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 Wight)在广州地区一年可种几造,3~8月均可播种。一般每造亩产为二千多斤,经济收益大。可是,长豇豆锈病(Uromyces phaseoli)  相似文献   

4.
在敌锈钠(Ⅰ)药液中加入0.5%胶体硫(含45%造纸废液),能增加对氨基苯磺酸钠(Ⅱ)在花生叶面的附着量并使内吸量较单纯使用Ⅰ提高49.2%,其效果高于皂素和“吐温”80两种表面活性剂。 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接种时叶片内Ⅰ的最低抑菌浓度的理论推算值为327微克/克鲜叶,接近于357~376微克/克鲜叶的实际观察值;另一方面,对花生植株喷施0.2%Ⅰ后,叶片内Ⅱ的含量在24小时内可达到432微克/克鲜叶,随后即开始下降,第二天至第五天内可相对稳定在322~326微克/克鲜叶之间。不过,到第十天和第十五天时仍能分别维持207和239微克/克鲜叶,理论计算的抑菌效果分别可达85.0%和75.4%。这就进一步说明喷药的间隔期定为10~15天是可以的,可能10~12天更为合适。 Ⅱ对花生植株的毒害,可用0.1克/公斤土以上的MgSO_4·7H_(2)O浇土或在喷施的敌锈钠药液中加入0.25%以上的MgSO_4·7H_2(O),使其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对氨基苯磺酸钠(Ⅰ)和对氨基苯磺酸(Ⅱ)的内吸活性进行了研究,(Ⅰ)比(Ⅱ)易于从叶面透入花生植株内部,二者的内吸量分别为0.1352微克/毫克,叶干重和0.0772微克/毫克,叶干重。Ⅰ进入后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均匀的,在喷药后第8天测定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药量分别为0.1043,0.1070和0.1024微克/毫克,叶干重。喷药后15天的分别为0.0972,0.0797和0.0765微克/毫克,叶干重。 Ⅰ的向顶性运转极为明显,向基性运转不明显,从植株地上部枝叶向根部运转的药量仅为施药量的0.25%,但短距离的移动还比较明显,更可以向横移动。因此对喷药均匀度的要求不高。 花生种子用Ⅰ拌后当天播种与拌后贮存3天后才播种。在这两种处理中,药剂透入并运转到苗的地上部枝叶的量分别为2.4628~2.6200微克/株和1.8654~1.8664微克/株。因此,用于拌种时拌后不要贮存,以当天播种为宜。 Ⅰ容易被根部吸收并运转到地上部枝叶中。在Ⅰ中加入“吐温80”(Ⅲ)或胶体硫(Ⅳ)(含大量造纸废液),可提高其在土壤中深透移动,在20厘米土层中的滞留药量分别为Ⅰ:3.41%,Ⅲ:2.58%,Ⅳ:2.74%;在浇土防病中的防效分别为Ⅰ:59.45%,Ⅳ:92.52%。这就进一步说明,敌锈钠和胶体硫混合使用是很理想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对氨基苯横酸钠对不同植物体内叶酸合成选择性抑制的作用机制,有必要检测该化合物进入植物体内后是否形成了结合态对氨基苯磺酸钠,但是目前尚无直接测定结合态对氨基苯磺酸钠的方法。本研究在李禄先等测定小麦体内对氨基苯磺酸总含量的方法(Ⅰ法)基础上提出了测定植物体内游离对氨基苯磺钠含量的方法(Ⅲ法),并对Ⅰ法作了三点改进:①用0.2M磷酸钠缓冲液(pH7.2)代替蒸馏水提取植物细胞内含物;②用30%三氯乙酸代替盐酸水解样品;③不用氢氧化钠。从而克服了采用Ⅰ法时由于长豇豆体内干扰因子的影响而使测定值显著偏低的缺点。这种改进方法对结合态对氨基苯磺酸(对乙酰氨基苯磺酸)有很强的水解能力,可将对氨基苯磺酸从其结合状态中完全释放出来,而且,对于只含有游离态对氨基苯磺酸钠的植物样品,改进方法和测定游离态药物的Ⅲ法的测定结果无差异(P=0.1)。这表明改进方法是一个测定植物体内对氨基苯磺酸钠总含量的理想方法,可以和测定游离态药物的Ⅲ法配合用以检测植物体内的结合态对氨基苯磺酸钠。  相似文献   

7.
不同农药种类及用量对白及锈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不同农药种类及用量对白及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正安县白及锈病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可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防治。如必须用药,可选用叶锈特750 g/hm~2,或敌锈钠1 125 g/hm~2,或敌锈酸钠1 125 g/hm~2,分别在6月、7月、8月各喷施1次。  相似文献   

8.
陈军 《农技服务》1994,(7):37-38
<正> 病虫害防治 (1)竹竿锈病 危害白哺鸡竹、淡竹、刚竹、石竹等。竹竿被害后,病部变黑发脆,影响材质,阻碍生长,发笋明显减少,重者易被风吹折或全株枯死。防治方法:①铲除病株,并烧毁,以免蔓延;②合理砍伐和留竹,避免过密而导致病害的发生;③在11月份冬孢子产生前,用0.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的敌锈钠水溶液喷洒病竹,每隔7—10天1次,连续3次,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竹子发  相似文献   

9.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敌磺钠在单季茭白上应用的不规范,研究了敌磺钠的不同使用时期、浓度和次数对单季茭白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季茭白一年收二茬种植地区,敌磺钠能显著促进茭白结茭,茭白采收期提早50 d左右。在茭白移栽150,160和175 d各喷施一次浓度为0.5 g·L-1(有效成分)的敌磺钠即能促进茭白结茭,提高产量。在纯单季茭白种植地区,喷施1次敌磺钠可明显提早茭白采收期,同时提高茭白产量和产值,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茭白产量和产值明显下降。建议最多使用1次浓度为1 g·L-1(有效成分)的敌磺钠,在茭白移栽后40~60 d使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  相似文献   

12.
以三氯甲烷+甲醇+氨水:75+25+2为混合展开剂,将敌磺钠与样本中杂质在硅胶薄层板上分离后,用亚硫酸钠提取,在波长435 nm 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方法回收率在97.6%~100.8%,标准偏差为±0.50,变异系数为0.9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白及锈病严重危害其生长,研究锈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海拔、土壤、种植年限三因素正交试验,调查研究锈病发生特点;在锈病早期开展药剂筛选试验。[研究结果]海拔200~480 m及800~1 500 m,或砂土、壤土的白及锈病发病率、危害指数较低;海拔500~750 m或黏土的白及发病率、危害指数较高;锈病早期,以锈特(有效含量20%)1 500 g/hm~2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敌锈钠(有效含量20%)1 125 g/hm~2。[结论]在海拔200~480 m、800 m以上,或者砂土、壤土种植白及可以降低锈病发病率、危害指数;白及锈病早期,以锈特(有效含量20%)1 500 g/hm~2可有效控制锈病。  相似文献   

14.
长豇豆农艺性状对产量和品质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构成长豇豆产量各性状间及其与蛋白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结荚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它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侧蔓数、第一侧蔓节位、采收期),均以较大的间接效应,通过单株结荚数而作用于产量的。因此,单株结荚数是决定产量至关重要的性状。 试验还表明,长豇豆主蔓结荚重量占全株产量的70~90%。荚肉的重量是构成豆荚重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荚重的80%以上。 蛋白质含量与豆荚长度是显著正相关,与单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荚长对蛋白质有较大的直接效应,而单荚重是通过荚长的间接效应较大而作用于蛋白质的。因此,荚长是决定蛋白质含量高低的主要性状。且荚长的广义遗传力达93.6%,选择效果好。 因此,在长豇豆选育工作中,注意选择单株结荚数目多,荚肉厚、荚长度长的单株或株系,有利于提高对产量和蛋白质性状的选择效果,可能育成高产量高蛋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小麦品种(系)抗锈性鉴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5年度共鉴定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结果表明,抗条锈、秆锈性较强的分别占鉴定品种(系)的58.3%、50%;抗叶锈较好的占鉴定品种的35%。另外筛选出不少兼抗三锈病的品种(系),占鉴定品种(系)的15%。一、材料与方法品种(系)来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植保所,内乡县农科所,荥阳县农科所,百泉农专,郑州市原种场。田间接种病菌:条锈病菌、有条中22、23、25、26、27、28;叶锈病菌有叶中1、2、3号,植17、19、20、21、23;秆锈病  相似文献   

16.
选用 C_(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加入氢氧化铵作为离子对试剂,用盐酸调 pH至8~9,流速为0.7 mL·min~(-1)。使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65 nm,测定了敌磺钠工业品含量。结果表明:敌磺钠能与杂质完全分离;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均达要求;在50~10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可减少光解和避免杂质干扰,较其他分析方法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农业科技》2009,(12):43-43
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一种病害。粉锈通(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是美国默赛技术公司生产的高效杀菌剂,经过在四川多年的推广使用证明,粉锈通对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对木瓜锈病菌的重寄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生。切片镜检重寄生菌产孢结构,其分生孢子座弧形平铺,大小平均直径为790 5μm;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近无色、平均为18 5μm×3 33μm;分生孢子无色、球形和椭圆形、平均大小分别为7 93μm和9 26μm×7 53μm。  相似文献   

19.
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一种病害.粉锈通(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是美国默赛技术公司生产的高效杀菌剂,经过在四川多年的推广使用证明,粉锈通对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20.
硒化锌量子点作探针荧光法检测农药敌磺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高荧光的硒化锌量子点(ZnSe QDs).实验发现,农药敌磺钠能显著猝灭ZnSe QDs的荧光,同时采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敌磺钠与ZnSe QDs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通过对比3个温度下体系的Stern-Volmer方程动态猝灭常数KSV发现,敌磺钠对ZnSe QDs的荧光猝灭主要为动态过程.利用二者的猝灭作用建立了对农药敌磺钠的高灵敏检测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6.69×10-7~2.23×10-4 mol/L,相关系数为R=0.999,检出限为2.01×10-7 mol/L.用该方法对自来水中残留农药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8%~10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