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豆早熟品种白红2号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于出苗-分枝、分枝-开花和出苗-开花3个生育时期进行短日照(10h光/14h暗)诱导,研究其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2个小豆品种出苗至开花和鼓粒至成熟期的时间均较对照(自然光照)提前,白红2号的处理Ⅰ(出苗-分枝)、处理Ⅱ(分枝-开花)开花至结荚期分别提前3和1d,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减少,处理Ⅲ(出苗-开花)延迟1d;唐山红小豆3个处理的开花至结荚期及2个品种结荚至鼓粒期的时间都延迟,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增加。白红2号各处理的籽粒长、籽粒宽、单粒质量、单粒体积及千粒质量较对照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唐山红小豆处理Ⅱ(分枝-开花)的籽粒长、籽粒宽和单粒体积较对照稍有增加,其余处理都降低,单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各处理都降低,其中处理Ⅰ(出苗-分枝)和处理Ⅲ(出苗-开花)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Ⅱ(分枝-开花)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的发芽率较对照升高且晚熟品种更明显。经短日照处理后,2个小豆品种籽粒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白红2号的淀粉含量较对照升高,唐山红小豆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生育时期经短日照诱导后的累积日照时数与2个小豆品种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白红2号籽粒中的淀粉含量达到显著相关,而与唐山红小豆籽粒中的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短日照诱导使2个小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积温和累积日照时间不同,籽粒品质下降,分枝-开花这一生育时期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在小豆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冒宇翔  汪凯华  陈惠  王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63-10464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小豆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测定多效唑不同施用剂量、同一施药剂量下不同品种小豆、不同时期施药各处理小豆的性状及产量,并对小豆的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得出多效唑对小豆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效唑能有效地抑制植株株高,促进分枝,增加节间,提高结英数;其最佳使用量为1350g/hm2,最佳使用期为始蔓期;对早熟直立型品种效果明显优予晚熟蔓生型品种。[结论]多效唑应用在小豆上,能明显改变小豆生长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中熟小豆品种冀红15号和晚熟小豆品种冀红16号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均设高(21万株/hm~2)、中(15万株/hm~2)和低(9万株/hm~2)3个水平,观察了小豆的开花、结荚全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参试小豆品种的开花结荚规律,以期为小豆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豆开花过程可分为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3个阶段,开花数量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2个小豆品种均表现出盛花期延长、开花总量减少的趋势。小豆的开花顺序均表现为中下部花先开,之后向上、向下、向外围逐步扩展。小豆的结荚规律为主茎结荚多、分枝结荚少,单株荚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2个小豆品种的成荚率在28.00%~36.24%之间,低密度处理的成荚率均其他2个密度处理。小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冀红15号和冀红16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5万~21万株/hm~2和9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分别设置SD-12 h-1 WK(12 h光/12 h暗处理1周)、SD-12 h-2 WKS(12 h光/12 h暗处理2周)和SD-12 h-3 WKS(12 h光/12 h暗处理3周)3种短日照处理,研究不同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开花特性以及不同部位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日照诱导降低3个小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降低程度为唐山红小豆冀红9218白红2号。短日照诱导缩短小豆的生育进程,且诱导时间越长,生育进程加速就越快,同样,小豆的花芽分化进程加快。3个品种相比较:白红2号冀红9218唐山红小豆。不同部位分析发现,顶部花芽发育速度最慢,中部次之,基部较快。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抑制小豆植株生长而促进小豆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5.
<正>龙小豆4号是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出口型小豆优良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龙小豆4号属中熟小豆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约需94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紧凑,直立抗倒伏。株高58厘米,主茎分枝3~4个。成熟荚圆棍形,荚皮黄白色,单株结荚25~30个,单荚粒数5~7粒。籽粒椭圆形,种皮红色,百粒重20克左右,为大粒型品种。每公顷产量23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6.
根据植株形态将小豆划分为:(1)直立型、(2)半蔓生型、(3)蔓生型三种类型。研究表明,小豆植株的花、荚主要分布于植株中、下部,而株型间仍有明显差异。在南京夏播条件下,结荚率直立型最高,成荚数瘦弱型主要依主茎,而紧凑型、扇型为主茎与分枝并重;半蔓生型、蔓生型主要依靠分枝上花成荚,且蔓生型结荚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短日照处理对小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材,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测定不同短日照处理下小豆植株的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产量形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日照降低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和叶柄长度并减少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叶片数,同时抑制植株各部位干物质的积累,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净光合速率(Pn)和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高峰期出现在开花和结荚期,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现苗期和分枝期降低,开花至鼓粒期升高的趋势,但因不同品种而稍有差异.各个生育时期的最大荧光(Fm)、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在不同生育时期呈现升高趋势且短日照时间越长,升高越多,3个品种相比较,唐山红小豆升高幅度较大,白红2号升高幅度较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呈降低趋势且短日照处理时间越长降低越多.短日照不利于小豆的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虽可以提高小豆叶片的光合特性并加速电子传递过程,但对小豆产量均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小豆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方法】2008-2009年,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小豆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植株茎秆、叶片、幼壳、籽粒等的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小豆开花后,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近"S"型变化趋势,花后7~14d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较低产品种"湾选1号"和"红宝1号"快;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其转运率高达17.23%~22.31%,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品种小豆间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差异显著,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干物质积累较多,为后期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结论】在小豆生产实践中,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是选用库容大的多荚、大粒型品种;加强花后田间管理,以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采用去除无效分枝等措施,增强源库间的物质运输与分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0.
早熟小豆新品种晋小豆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采用天镇红小豆作母本,红301作父本杂交经改良混选法选择育成,原品系代号为红H801,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山西省小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二年平均亩产115.8 kg,比对照晋小豆1号增产8.1%,二年总10点次增产8点,增产点率达80%。该品种具有籽粒饱满,株型直立,结荚集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晋小豆3号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杂粮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89006/89013,原名晋红2号。89006来源于朔州红小豆,89013来源于寿阳红小豆。 特征特性幼茎、叶片均为绿色,主茎高60.5cm,单株分枝4.7个,花黄色,单株结荚32.3个,单荚粒数7.0个,百粒重13.3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初花后不同时期短日照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小豆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在初花—初荚(简称:EF-EP)、初荚—初粒(简称:EP-ES)和初花—初粒(EF-ES)3个时期进行短日照(10 h和12 h)处理,研究其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初花后短日照处理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同时开花时间也增加,与对照相比,‘冀红9218’在10 h和12 h光照下开花分别提前6、3、7 d和7、6、9 d,‘唐山红小豆’开花分别提前为7、5、9 d和9、7、11 d,开花累进促进率也显著增大,‘唐山红小豆’和‘冀红9218’的最大开花累进促进率分别为19%和16%;产量构成因素和小区产量呈现降低趋势,短日照处理10 h较12 h降低较多,且EF-ES处理降幅最大,EP-ES处理降幅较小;全氮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在短日照处理10 h时增加幅度较大,可溶性糖含量在2种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较对照都增加,而淀粉含量却呈现降低趋势;‘冀红9218’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只有在EF-EP(10 h)处理中稍有增加,总氨基酸含量也增加,而‘唐山红小豆’的一些氨基酸含量在3种处理下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EF-EP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结论]初花后短日照处理加速小豆的生育进程,导致产量呈现降低趋势,但对籽粒品质指标具有正调控作用,且EF-EP处理的调控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3.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平均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小豆地方品种的生长习性以直立型为主;②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③四川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29。④全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晋小豆3号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杂粮研究中心品种来源89006/89013,原名晋红2号。89006来源于朔州红小豆,89013来源于寿阳红小豆。特征特性幼茎、叶片均为绿色,主茎高60.5cm,单株分枝4.7个,花黄色,单株结荚32.3个,单荚粒数7.0个,百粒重13.3g,子粒圆形,白脐、色红、有光泽。春播生育期117d左右,复播生育期90d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唐山红小豆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小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小豆的结荚率、生育期、主茎分枝、单株结荚数及单株生产力的影响较大,对百粒重的影响较低。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尿素溶液能有效提高小豆的结荚率;底施硼肥和锌肥能促进小豆提前开花和分枝;叶面喷施1%的尿素溶液能有效延长生殖生长期、提高小豆单株结荚数及单株生产力,产量比对照增产39.1%。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小豆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在小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尿素溶液。  相似文献   

16.
<正>冀红18号为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红小豆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紧凑,茎绿色。夏播生育期91天,春播112天。株高64.1厘米,平均主茎分枝3.7个,主茎节数17.7节。叶色浓绿,叶片卵圆形。花黄色、略  相似文献   

17.
雨养状态下‘晋小豆2号’生物产量积累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红小豆在雨养件下的生物产量积累的特性,为红小豆科学经济种植,科学有效的利用自然降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2年开展以‘晋小豆2号’红小豆在雨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研究试验。‘晋小豆2号’出苗后20天开始大田取样、采集数据。通过采集‘晋小豆2号’根、茎、叶花、果实等农艺性状的生物产量动态数据的方法来研究‘晋小豆2号’在雨养条件下全生育期内的生物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晋小豆2号’株高发育和生长天数呈现线性关系,线形相关方程式为y=12.097x-4.863,两者的拟合度达到0.8371;对生真叶在出苗后30天内叶面积的生物产量都持续增长,30天后呈下降趋势,50天后消失;三出复叶的生物量积累呈现抛物线形。干鲜重生物积累分别符合y=-2.5229x2+48.458x-87.103和y=-0.3822x2+7.8570x-14.878函数分布;茎生长和三出复叶生长同步,茎的生物持水量低于三出复叶;‘晋小豆2号’根的生长表现为先快,后缓,8月以后根的生长呈现比较平缓的锯齿状变化,土壤和外界改良对根的发育作用较大;主茎分枝和品种特性有关,是相对基本稳定的一个性状;节在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有增多的现象,但是生物产量的增加主要因节间距的伸长为主,控制株型可在出苗后50天左右进行。花脱落严重,成为有效结荚花在立秋前后。鼓粒、灌浆时间大约持续40天左右。鉴于此,‘晋小豆2号’可适当选择晚播;雨量充沛年份注意防止植株徒长;开花前期注重保花保蕾,以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早熟品种"冀红893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小豆花芽分化及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的推迟使小豆花芽分化各时期进程加快,主茎初花节位降低,初花总数增加;在花芽分化期,小豆株高和单株分枝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增速明显;晚播能够显著提高花器官完成期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使全氮含量下降,C/N比值增高.研究结果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小豆全株各叶位腋芽的整体解剖观察,结合田问花荚形成及脱落情况调查,探讨了小花分化进程差异对小豆花荚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分枝不同节位相同花位小花分化速度表现为"慢-快-慢"的趋势;同一分枝不同节位基部的小花发育速度落后于中部各节位小花的发育,随着分枝节位的升高,发育时期差异越小,基部1~3节落蕾率高,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市种植的小豆品种,以沂蒙红1号等9个小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小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产量最高;单株结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的抗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较好。综上所述,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3个品种,产量水平较高,抗逆性较好、适应性强,适宜在淄博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