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维他灵4号即甘薯专用维他灵的应用对增强薯叶功能,协调“库、源、流”关系,促进块根膨大效果明显。试验结论是:甘薯在栽后20-25天喷施维他灵,茎蔓分枝数增加,茎、叶生长粗健,块根数增加,成薯率提高,增产16%-40%。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目前甘薯收获机械大多沿用马铃薯收获机成熟技术设计,不能根据甘薯特殊生长状况开发研制等问题。完成4U-750甘薯收获机的设计、试制及田间试验。4U-750甘薯收获机作业幅宽600~750 mm,生产效率0.1~0.2 hm~2/h,可一次完成破垄防缠、挖掘、土薯输送分离、薯块集条铺放等作业。整机设计有主动式内倾锯齿形圆盘切刀,可切断垄沟秧蔓,避免缠绕堵塞,破开垄底层,降低挖掘阻力,提高作业效率。升运链式输送分离装置设有随动型抖动轮,可实现土壤破碎及土薯分离,有效降低伤薯率。田间试验表明:在拖拉机前进速度为1.5 km/h时,4U-750甘薯收获机损失率、伤薯率、破皮率和生产率分别达到2.9%、0.6%、1.5%和0.13 hm~2/h,均符合相关标准,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 ,镇江市农技推广站先后从徐州、南京以及安徽阜阳等科研部门引进高产优质脱毒甘薯品种试种 ,其综合性状如下 :1 北京 553:分枝较短壮 ,薯块为短纺锤近似球形 ,黄皮黄肉 ,单株结薯 3 5个 ,平均薯重 2 0 0g左右 ,每 667m2 产 2 80 0kg ,烘烤品味甜、绵、软、爽 ,夏薯栽培密度4 50 0~ 50 0 0株 / 667m2 。氮、磷、钾肥搭配施用。2 苏薯 1号 :分枝性强 ,主蔓 2 0 0cm左右 ,薯块为短纺锤形 ,黄皮黄肉 ,单株结薯 3 5个左右 ,平均薯重 2 0 0g左右 ,每 667m2 产32 0 0kg ,适合烘烤及加工薯脯。夏薯栽培密度 350 0~ 4 0 0 0株…  相似文献   

4.
甘薯在每667m2施N5kg、P2O55kg、K2O,5kg条件下,拌施IFC增效剂以增产效应以施0.8~1.0kg/667m2时增产率最高,达23.17~51.0%,IFC可促进甘薯营养生长,提高单位叶面积,从而增加单株结薯率,同时增加单薯重。  相似文献   

5.
甘薯收获主要步骤为去蔓、挖掘、分离土薯和薯秧、集薯装袋,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将甘薯从茎秆上摘下,使得薯秧分离。本文介绍薯秧分离机构的三维建模以及它的分离原理,并通过试验测得甘薯与其茎秆在新鲜工况下,将甘薯从茎秆上拉下的力平均为18.37 N,在不同含水率工况下其平均分离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稳定,最大分离力为22.95 N。并以此为基础对薯秧分离机构的摘薯去茎部件摘辊进行模态分析和静力分析,得出引起摘辊共振的最小外界激励频率为334.63 Hz,以及摘辊在焊接处与中间区域发生应力集中,最大应力为217 430 Pa。最后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发现摘辊摘净率达到98%,伤薯率为3.32%。该研究为自走式甘薯联合收获机薯秧分离机构的进一步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甘薯在种植过程中由于遭受虫害的侵扰,会严重地影响甘薯种植的产量和效益,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虫病的防治。并且在虫害发生后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尽可能减少其对甘薯种植的不利影响,促进甘薯种植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一、当前我国甘薯种植现状根据近些年的甘薯茎线虫病调查研究发现:在甘薯的块根、秧苗及茎蔓处,甘薯茎线虫的各种虫态均可同时存在。甘薯茎线虫病又名糠心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旱地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把“小杂粮”做成“大文章” ,2 0 0 0年我们引进了 4个专用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 ,旨在探索其生长特性和栽培要领 ,为基地建设和深加工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1 参品材料 :莆薯 53、台农 69号、山川紫、泰薯 2号。试验面积 :试验地总面积 153 50m2 ,其中莆薯 53为 54m2 ,台农 69号 2 0m2 ,山川紫 19 5m2 ,泰薯 2号 61m2 。试验处理 :试验地点设在丹徒县西麓镇 ,选择统一垄宽垄长 ,每垄栽单苗 ,密度 :莆薯 53为 4 10株 (折合亩栽 50 74株 ) ,台农 69号 157株(折合亩栽 52 37株 )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水平处理对食用木薯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GR891、GR11、SC9食用木薯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使用湖南金叶众望生产的生物有机肥追肥,设置4个处理,测定块根膨大期的SPAD值,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期的光合速率、干物率及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等。【结果】有机肥可以促进植株增高,同时增加茎粗与薯数;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食用木薯块根膨大期的SPAD值、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期的光合速率。此外,增施生物有机肥还影响食用木薯的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等指标,从而提升木薯品质,但是对粗纤维的影响比较小。【结论】合理使用生物有机肥追肥可以有效提升食用木薯的品质,并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9.
迁安市扣庄乡蟒山村村民马子强,1998年引种“徐行-1号”甘薯优种,苗期进行机械深松、喷施叶肥等科学管理,秋后鲜薯创下65062kg/h(43375kg/亩)的高产纪录。马子强非常相信科学技术。1996年迁安市农机局在他的甘薯田里进行甘薯苗期机械深...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丘陵山区甘薯收获机械化水平低,国内收获机普遍存在伤薯率高、挖掘阻力大、易堵塞和土薯分离不净的问题,设计制造一种适用于适于丘陵缓坡红黄壤黏性土作业的甘薯收获机。阐述收获机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传动系统、挖掘铲、防缠装置和土薯分离输送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弧形挖掘铲、升运链和抖动轮的主要参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防缠装置对收获机性能影响显著,低速收获时,明薯率为98.25%,伤薯率为2.94%,破皮率为2.15%,顺畅性为99.52%,生产率约为0.16 hm~2/h;高速收获时,明薯率为98.51%,伤薯率为2.62%,破皮率为2.02%,顺畅性为98.32%,生产率约为0.27 hm~2/h,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合格要求,对甘薯红黄壤黏性土垄作种植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维他灵”二号剂具有对不利气候的抗衡能力和双向调节作用。为配合“南方玉米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本协作组在1995年初试成功基础上,1996年又在句容币下蜀镇双千亩玉米领导工程方大区示范87公项,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示范区设在下蜀镇河北村,土质为长江洲地冲积层,土壤含有机质2.18%、速效磷23.1ppm、速效钾43.8ppm,品种为掖单2号,共设置4个示范区,每一示范区为0.067公颂,均设对照。株行距60×25厘米,每0.067公颂密度4440株,其它管理措施与常规相同。“维他灵”应用于玉米抽雄前7天(8月4日)进行,每0.067公顷用“维他灵…  相似文献   

12.
喷灌条件下水氮用量对玉米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吸收、转运规律,探究作物氮、肥料氮、土壤氮之间的关系以及干物质吸收转运规律,以大田试验为基础,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3个灌水定额水平(W1:40 mm,W2:60 mm,W3:80 mm)和4个施氮量水平(N0:0 kg/hm2,N1:180 kg/hm2,N2:240 kg/hm2,N3:300 kg/hm2),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玉米氮素累积量、转运量、氮素籽粒贡献率、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转运规律,以及干物质转运量和干物质籽粒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回收率为21. 27%~44. 64%,N2W2处理的氮肥回收率最高。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累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籽粒、叶、茎、穗叶,中等施氮水平下植株氮素累积量最高,玉米植株氮素在W1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各器官氮素转运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施氮处理整株玉米氮素转运量较未施氮处理均有所提高,N2W2处理氮素转运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 0. 05)。参与转运的氮素中,土壤氮转运量大于肥料氮转运量。玉米各器官15N转运量和土壤氮转运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整株玉米植株中参与转运的氮素有22. 43%~39. 45%来自肥料,中等施氮灌水处理各器官在向籽粒转运较高肥料氮的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土壤氮转运量。不同器官氮素籽粒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占籽粒氮素累积量的18. 29%~44. 29%,贡献率最大值出现在N2W2处理。干物质转运量以及籽粒贡献率均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穗叶,N2W2处理籽粒干物质累积量和干物质籽粒贡献率均最高。结合玉米干物质累积与转运规律以及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建议当地玉米种植采用灌水60 mm、施氮240 kg/hm2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水氮管理方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陕西杨凌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特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的土壤颗粒体积分布信息,研究了杨凌地区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与土壤基本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该地区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的估算函数。结果表明,杨凌地区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649 1和2.626 2;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都与粘粒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与砂粒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次之;建立的估算函数预测精度较高,其中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介于-0.298%~0.726%和-0.179%~0.772%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施肥枪施肥技术在贵州春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枪分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CK2)相比,采用施肥枪分次施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0.6%~19.6%,且随着追施比例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呈递增趋势,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26 195 kg/hm2;40%基施+60%分次追施(T3)和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的马铃薯单株产量较习惯施肥(CK2)分别提高18.6%和26.0%,单株结薯数、大中薯数以及大中薯率的增加是马铃薯增产的原因;采用施肥枪分次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茎块的含氮、磷、钾量,并改善马铃薯品质,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效果最佳,其含氮、磷、钾以及淀粉量较习惯施肥(CK2)分别提高2.7%、22.2%、10.4%和41.2%,但对马铃薯还原糖量影响不大;施肥枪分次施肥可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尤其是在提高土壤p H值、土壤全钾和速效钾量方面较为明显,此外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马铃薯产量与马铃薯淀粉量和土壤碱解氮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施肥枪分次施肥可适用于西南丘陵旱地马铃薯种植栽培,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收获期甘薯薯块机械物理特性进行研究,为甘薯联合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及作业参数确定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利用DGF30/7-I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测定"苏薯16"的含水率为75.31%;利用排水法测定"苏薯16"的密度为1.13 g/cm~3;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采用10 mm/min、20 mm/min、30 mm/min三种不同加载速度对"苏薯16"进行压缩特性参数试验测定,并结合理论计算得出甘薯薯块轴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平均值分别为4.42 MPa、0.44和1.53 MPa,甘薯薯块径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平均值分别为3.71 MPa、0.41和1.31 MPa,甘薯薯块轴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标准差分别为0.59、0.02和0.19,甘薯薯块径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标准差分别为0.45、0.03和0.13,甘薯薯块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标准差分别为0.77、0.025和0.245,均远小于5,因此甘薯薯块可以看作是各向同性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甘薯产量、品质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设置3个灌水水平:不灌水(P1)、滴灌湿润比30%(P2)、滴灌湿润比60%(P3),3个施氮水平:90kg/hm2(N1)、180kg/hm2(N2)、270kg/hm2(N3),共9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水氮组合下甘薯生长指标、产量以及营养成分对水肥的响应。研究分析不同水肥处理下甘薯蔓长、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块茎分级、产量、块茎可溶性糖含量、块茎淀粉含量、块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块茎粗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滴灌湿润比处理下,N3处理地上干物质量大于N2、N1处理(N1P2除外)。在定植后157d,N1、N3施氮量处理下的P3处理地上干物质量最高,N2施氮量处理下则是P2处理地上干物质量最高。在生育期后期、不灌水(P1)条件下,N3处理地下干物质量最高;在P2、P3处理下,则N2处理最高。在相同滴灌湿润比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大薯块个数(质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甘薯块茎粗蛋白含量先略有减小、而后增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而在相同施氮量、不同滴灌湿润比处理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N2P3(中氮高水)处理甘薯产量、可溶性糖含量表现最优,N3P2(高氮中水)处理甘薯块茎粗蛋白含量最高,N1P1(低氮不灌水)处理甘薯块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综合考虑甘薯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与品质,经回归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甘薯较为适宜的滴灌湿润比为60%,氮肥用量为180.25kg/hm2。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鲜甘薯更加亲睐.如何解决鲜薯储藏问题,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在这方面,卢龙县卢龙镇邵家峪村通过多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一套鲜薯储藏技术.该村总耕地面积1 026亩、181户.其中栽植甘薯面积910亩.该村有传统储藏鲜薯的习惯,现有储藏户50户,储藏井53口,每口井储藏鲜薯2 000~2 500 kg,总储藏量为10万kg,鲜食品种为北京红,一般每口井效益在1 000元左右.现已辐射到附近马家峪、尹庄子、陈庄子等村,辐射井数250多口,总储藏量50万kg.储藏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凌包气带深层黄土颗粒分形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包气带深层黄土土壤样品颗粒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土壤各粒级含量的关系.同时利用实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得到其分形模型中的孔隙大小分形维数,最后对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拟合的孔隙大小分形维数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分形维数介于2.577~2.748之间,且随包气带层深度的增加分形维数呈减小趋势;体积分形维数与0.5~0.25 mIn、0.02~0.002 mm颗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0.25~0.05 mm、<0.002 mm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拟合的体积分形维数相对误差限为0~0.42%,具有较高的精度;同一质地的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模型中的孔隙大小分形维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陇薯5号生育期喷施3次沼液在淀粉积累期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12.49μmol C02·m-2S-1,气孔导度0.275 mmol H20·m-2S-1,胞间CO2浓度264.6μmol·moL-1和蒸腾速率2.967 mmolH20·m -2S-1,浸种+生育期喷施2次和3次的处理叶片叶绿索含量较高.各处理间大中薯率、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相比对照而言,处理3和4有利于陇薯5号大中薯率的提高,处理2,3,5,8这4个的产量相对较高,增产1.92%~7.06%.贮藏6个月后,不论是浸种、喷施还是浸种+喷施,均不会显著改善陇薯5号的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三沼"综合利用,探讨施用沼肥对马铃薯增产效果及抗病性的影响,该试验共设4个处理,以不施沼肥为对照。结果表明,处理2~4较处理1对照增产效果明显。以处理4各项经济性状指标最高,株高为78 cm,单株结薯数6.4个,单株薯重1.1 kg,平均薯重0.172 kg,大中薯率达86.2%,折合亩产达到1549.8 kg。处理2~4与处理1对照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3,4与处理2之间差异极显著。同时沼肥对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和晚疫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