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苜蓿审定登记品种叶形态特征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春波  于林清  王勇  萨仁 《草地学报》2007,15(3):243-247,268
利用CI-202型叶面积仪研究29个我国审定登记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 L.)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和叶形指数。结果表明:地方苜蓿品种和育成品种在叶形态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叶片较后者小;二者叶片形状相似;在6个指标中,叶长宽比变异最大,叶周长变异最小;地方品种的叶面积、叶长、叶周长和叶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高于育成品种,其他2项指标则低于后者;在育成品种中,中兰1号的变异最大,甘农3号苜蓿最小;在地方品种中,蔚县苜蓿的变异最大,河西苜蓿最小;该结果将为今后培育苜蓿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桑树、菩提树叶片的长、宽、长宽之和、长宽乘积与对应的叶面积和叶鲜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旨在探寻一种简便的测算桑树、菩提树叶面积和叶鲜重的方法。将采集的叶片样本按照叶片编号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称其鲜重,再运用叶面积测定仪测量叶面积和叶长、叶宽,应用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常见桑科植物桑树、菩提树叶片的长、宽、长宽之和、长宽乘积分别与叶面积和叶鲜重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经检验,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较高的可靠性。桑品种试11的叶面积和叶鲜重,以叶片宽来估测精度较高;菩提树的叶面积以叶长宽之和来估测精度较高,而叶鲜重则以叶片宽来估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滴灌苜蓿叶片形态特征、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滴灌苜蓿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施氮对紫花苜蓿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进而为优化实际生产中紫花苜蓿的氮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CK)、60(N1)、120(N2)和180kg·hm-2(N3)共4个施氮水平,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对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叶片氮含量和苜蓿产量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苜蓿叶片胞间CO2浓度低于不施氮处理。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综合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重,以及叶片干重、茎秆干重、干物质产量、叶片氮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叶片形态结构影响最大的为叶面积,其次分别为比叶重、叶长和叶宽,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氮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智能日光温室环境下,以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了其单茬生育期内生物量分配和叶功能性状变化,从时间动态角度探讨了陇东苜蓿的适应性机制。结果表明:随植株逐渐发育成熟,陇东苜蓿根重、茎重、叶重、冠重、总重、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叶生物量比、叶重分数、叶厚呈降低趋势,茎生物量比、叶宽、叶长宽比、叶面积比、比叶面积变化相对较平缓;叶长在出苗后生长前期(30~66d)呈不断增加趋势,分枝期(66d)时达到最大值,后期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在湖南西部地区推广应用的饲用甜高粱品种,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20和2021年7个高粱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相比以阿尔托902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鲜重、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最高;不同年份间相比以2020年各高粱品种的平均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鲜重、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较高,2021年各高粱品种的平均茎粗和叶片数均较高;年份×品种互作效应间相比以2020年阿尔托902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鲜重、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最高,2021年阿尔托902的茎粗最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阿尔托902表现最优,生产性能最好,适宜在湖南西部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在苜蓿叶面积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积山  朱瑞芬  张月学 《草业科学》2012,29(7):1044-1048
简便、快速、准确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叶面积测量方法,对牧草作物冠层结构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CX 4623FH扫描仪获取苜蓿叶片300 dpi灰度图像,经R2V软件矢量化,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利用VBA宏语言提取其面积和周长等信息。结果表明,GIS提取信息与参照物实际信息相比,测定叶片周长、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177%和1.68%,远小于叶面积仪器的测量误差(5%~15%),说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苜蓿叶面积测定是切实可行的。与其他叶面积测定方法相比,GIS空间分析技术测定叶面积具有精确、简捷、数据批量化等优点,适于在科研领域和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苜蓿叶面积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借助数码相机获取苜蓿叶片和参照物图像,经R2V矢量化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其面积和周长等特征信息。结果表明,参照物周长、面积提取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55%和1.08%,远小于叶面积仪器的测量误差(5%~15%),说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苜蓿叶面积测定是切实可行的;作为GIS应用的一个拓展,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一次性自动输出大量苜蓿叶片的单叶周长、单叶面积、叶片数等多项信息,因此与其他叶面积测定方法相比,GIS空间分析技术测定叶面积具有精确、简捷、数据处理量大、额外投资小等优点,适用于在科研领域和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基于生物量的香蕉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为香蕉株型设计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西蕉为材料,设置不同N肥田间试验,并借鉴已有的巴西蕉叶面积建成模型,通过测量香蕉主茎不同叶位叶片长度和宽度及其对应的叶片干重, 分析了巴西蕉比叶重与叶位、主茎不同叶位最大叶片长与生物量、最大叶长与最大叶宽的关系,构建基于生物量的香蕉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结果] 比叶重与叶位的关系可用线性关系,叶长与叶重、叶宽与叶长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方程表达.采用独立的试验资料检验模型, 比叶重与叶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18.97和12.32g?m-2;叶长与叶重、叶宽与叶长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11.162和5.365cm;各模型的dap<15%,模型精度较高。 [结论]基于生物量的巴西蕉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氮肥条件下香蕉主茎不同叶位叶片的主要几何属性,为生长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萱草为试验材料,分别设定五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矮壮素、座果精、赤霉素、多效唑)处理与对照(清水)进行试验,通过测定叶片形态、花形态指标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萱草观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和多效唑处理下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得到显著促进作用,使叶片形态向促进观赏性的方向发展,观赏性得到显著提高;矮壮素处理使叶片上中下三部分的叶绿素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使叶片色泽及绿色程度增加;细胞分裂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部构件的长度,增加盛花期花朵开放后的美感,促进观赏性提升。  相似文献   

10.
比较高寒草甸连续放牧(CG)、传统放牧(TG)、生长季休牧(GSG)和禁牧(PG)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4种共有优势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及比叶面积(SLA)的差异,旨在为高寒草甸的放牧管理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垂穗披碱草叶长、叶周长及叶面积的大小次序为:GSG>PG>TG>CG,SLA表现为:CG>PG>TG>GSG;与CG管理模式相比,GSG、TG和PG的矮嵩草叶面积分别减小了40.13%、56.06% 和61.83%,SLA依次为:TG>GSG>TG>CG;鹅绒委陵菜叶长、叶周长和叶面积,扁蓿豆的叶周长、叶面积及SLA均表现为:GSG>PG>TG>CG;2)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显示,垂穗披碱草的叶宽和SLA,矮嵩草叶面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扁蓿豆SLA和叶宽可塑性较强,鹅绒委陵菜的SLA、叶面积可塑性最强;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放牧管理下的土壤紧实度与有机质显著影响了叶片功能性状.物种间综合比较发现,鹅绒委陵菜叶片功能性状的可塑性是适应退化高寒草甸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分析24个不同生态类型菘蓝的13个农艺性状,探索菘蓝种质优选及育种材料的选择标准。将24个不同生态类型菘蓝种子以随机排列的方式条播于和政药用植物园,采收期前进行农艺性状田间调查。结果发现,24个不同生态类型菘蓝的13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芦头至第1侧根距离变异最大(变异系数64.7%),折干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14.29%);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根鲜重与株幅、叶宽、叶片数、单株叶片总鲜重等具有显著正相关(r=0.519,r=0.576,r=0.557,r=0.738);主根长与叶宽呈显著正相关(r=0.447),与叶长宽比成显著负相关(r=0.511);主根粗与株幅、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总鲜重具有显著正相关(r=0.682,r=0.483,r=0.460,r=0.612);侧根数与叶片数、单株叶片总鲜重具有显著正相关(r=0.603,r=0.650)。在主成分分析中,株高、株幅、叶长、叶片数、单株叶片总鲜重、单根鲜重、主根长、主根粗、侧根数等9个信息负荷量较大,累计贡献率为84.1%。说明在进行菘蓝种质优选及新品种选育时,应首选株幅较大、叶长宽比较小、单株叶片数较多、单根鲜重较大和侧根高较大的种质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贵州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11个秋眠级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地上、地下部生长表现和9个农艺性状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贵州地区生长中,受秋眠级直接影响的性状有叶长、叶宽、叶面积、越夏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901,0.947,0.772;与年产量、根干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37;与茎叶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Dona Ana,Pierce,CUF101和UC-1887在地上、地下部生长表现较其他品种具有优势,整体适应性较好,在贵州地区适宜推广和种植的苜蓿品种秋眠级为7~10。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物量、水分生理状态以及叶片形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并确定参试紫花苜蓿品种的御旱能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进行了4个梯度的水分胁迫处理,测量了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叶水势、相对叶片含水量、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相关指标的胁迫指数。结果显示:紫花苜蓿根、茎、叶的干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依品种和胁迫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根冠比呈增大趋势;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含水量胁迫指数以及叶片含水量胁迫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叶片变短变窄,叶面积变小,比叶面积胁迫指数呈下降趋势。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敖汉’的根冠比最大且比叶面积胁迫指数最小,其御旱能力最强,‘中苜1号’次之,‘三得利’最弱。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缘披针叶黄华叶片形态特征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披针叶黄华叶片形态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机制,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对披针叶黄华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厚、叶干重、比叶重和比叶面积的影响,分析了披针叶黄华叶片形态特征对海拔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增加;低海拔地区披针叶黄华的叶厚显著高于高海拔的地区;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周长等表现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海拔与光强、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长、叶面积分别与土壤含水量、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P0.05),主要受土壤pH的影响;叶片厚度与海拔、光强和土壤全氮含量之间显著相关(P0.05),主要受光强影响(R=0.641,P0.05);叶干重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主要受空气温度,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影响(R=0.856,P0.01)。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披针叶黄华采取了减少叶面积和叶厚度的策略,叶片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小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5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的11个农艺性状和5个生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其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构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秋眠级直接影响的性状有鲜草产量、株高、主茎长、茎节数、叶面积、叶长、叶宽和越冬率等8个性状,其中产草量与秋眠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806,越冬率与秋眠级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957,其余6个性状与秋眠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叶面积0.995、主茎长0.987、叶长0.983、株高0.940、茎节数0.900、叶宽0.885;所测苜蓿的5个生殖性状,均与秋眠级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生殖枝数-0.959、种子产量-0.958、荚果数/生殖枝-0.954、千粒重-0.943、种子数/荚果-0.859。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两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异速生长规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周婵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06,15(5):76-81
对在不同生境的2个生态型羊草叶片、分蘖株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为提高牧草生产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沙土和盐碱土生境下,灰绿生态型和黄绿生态型羊草不同龄级分蘖株叶生物量均随分蘖株生物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叶位的叶宽也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经回归分析,叶生物量与分蘖株生物量、高度之间,叶宽与叶长之间关系符合y=axb幂函数的生长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方程中的b值表示叶生物量或叶宽的增加速率。在所用函数中,幂函数变化规律更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在松嫩平原的繁殖期,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不同龄级分蘖株叶构件具有相同的异速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规律。2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的生物量、叶长、叶宽、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规律等在相同生态型不同生境之间,相同生境不同生态型之间,以及不同龄级分蘖株之间的各个数量指标均有一些差异,但变化幅度不大,是2个生态型对其所在生境产生的相应适应性反应,具有明显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香蕉叶单宁对奶牛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和评价香蕉叶的饲喂价值。样品分别为苜蓿干草组(100%的苜蓿干草)、苜蓿干草和香蕉叶混合组(50%苜蓿干草+50%香蕉叶)、香蕉叶组(100%香蕉叶)、苜蓿干草组(100%的苜蓿干草)+6%聚乙二醇(6%PEG)、苜蓿干草和香蕉叶混合组(50%苜蓿干草+50%香蕉叶)+6%聚乙二醇(6%PEG)、香蕉叶组(100%香蕉叶)+6%聚乙二醇(6%PEG)。测定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使用3头安装了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进行半体内试验,用尼龙袋法测定上述样品在瘤胃内0、2、4、8、12、24、48、72 h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率,得到各营养物质的动态降解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苜蓿干草,香蕉叶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快速降解部分、慢速降解部分、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有效降解率是显著低于苜蓿干草的(P0.001),香蕉叶和苜蓿的NDF的有效降解率没有显著差异。添加了PEG后,香蕉叶和香蕉叶苜蓿混合组的快速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未添加PEG的两组(P0.001)。结果表明香蕉叶中的单宁会抑制香蕉叶的瘤胃降解率,因此在使用香蕉叶调制反刍动物的饲料时需要控制单宁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晋北地区引种苜蓿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晋北地区引种的24个苜蓿(Medicago)品种的14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晋北地区引种的苜蓿品种试验中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品种是多叶王、肇东、苜蓿王、龙牧803和00596,而05599,05604,00593和扶风的加权关联度最小,综合生产性能较差;各项生物学性状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越冬率>粗蛋白含量>茎叶比>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干鲜比>粗灰分含量>叶长>株高>鲜草产量≥主根长度>茎粗>再生速度>叶宽,结果可为晋北生态区苜蓿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山植物在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短生长季等环境约束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功能适应性,探究高山植物枝叶功能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对其资源获取与生存繁殖的认知有重要意义。于2019年8月对甘南高山海拔3400~3700 m范围内头花杜鹃23组主要枝叶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随海拔上升,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密度、叶厚度和总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大;叶长、叶宽、叶面积、叶体积、叶干重、茎长、茎干重、总叶干重、总叶面积、纤细率和茎体积在3600 m显著减小,在海拔梯度上整体呈"V"形变化;海拔会显著影响叶厚、叶长、叶干物质含量、叶密度、比叶面积、总叶干物质含量、总叶面积和总比叶面积,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头花杜鹃枝叶性状在海拔内的方差分量明显大于海拔间,各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以茎干物质含量最小(3.19%),叶密度最大(57.73%),平均为20.65%。结果表明:头花杜鹃部分性状对海拔变化不敏感,主要以少数核心性状变异结合功能性状组合共同适应高山异质生境,头花杜鹃在海拔间具有较低的表型变异,可能是对高山特殊环境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究香蕉叶单宁对奶牛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和评价香蕉叶的饲喂价值。样品分别为苜蓿干草组(100%的苜蓿干草)、苜蓿干草和香蕉叶混合组(50%苜蓿干草+50%香蕉叶)、香蕉叶组(100%香蕉叶)、苜蓿干草组(100%的苜蓿干草)+6%聚乙二醇(6% PEG)、苜蓿干草和香蕉叶混合组(50%苜蓿干草+50%香蕉叶)+6%聚乙二醇(6% PEG)、香蕉叶组(100%香蕉叶)+6%聚乙二醇(6% PEG)。测定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使用3头安装了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进行半体内试验,用尼龙袋法测定上述样品在瘤胃内0、2、4、8、12、24、48、72 h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率,得到各营养物质的动态降解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苜蓿干草,香蕉叶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快速降解部分、慢速降解部分、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有效降解率是显著低于苜蓿干草的(P<0.001),香蕉叶和苜蓿的NDF的有效降解率没有显著差异。添加了PEG后,香蕉叶和香蕉叶苜蓿混合组的快速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未添加PEG的两组(P<0.001)。结果表明香蕉叶中的单宁会抑制香蕉叶的瘤胃降解率,因此在使用香蕉叶调制反刍动物的饲料时需要控制单宁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