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奶牛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一般情况下不高于100天,也就是说奶牛产间距应在360天以内,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实现乳犊双丰收,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但是在农村散养的奶牛,由于散养管理差,往往造成产间距过长,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缩短农村奶牛产间距,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奶牛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一般情况下不高于100天,也就是说奶牛产间距应在360天以内,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实现乳犊双丰收,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但是在农村散养的奶牛,由于散养管理差,往往造成产间距过长,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缩短农村奶牛产间距。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牛群中全部母牛两次产犊之间的平均间隔天数.对于一个繁殖管理好的奶牛场来说,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不高于100 d(据肖定汉主编<奶牛饲养管理>),也就是说:母牛产间距应在380 d以内.  相似文献   

4.
赵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57-1159,1259
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895头中国荷斯坦成年母牛第1~6胎共1 967次的首次配种月龄、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的时间间隔、妊娠期、产犊间隔、产犊泌乳月龄等繁殖性能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繁殖性能与部分泌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胎次极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的时间间隔、产犊间隔、泌乳天数和干奶天数(P<0.01),显著影响妊娠期和305 d校正产奶量(P<0.05)。随着胎次的增加,受胎情期数、干奶天数逐渐增加,产犊到受胎的时间间隔和泌乳天数逐渐下降。产犊季节极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妊娠期、305 d校正产奶量、泌乳天数(P<0.01),显著影响产犊间隔(P<0.05),对干奶天数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春季产犊受胎情期数最高,冬季产犊的奶牛从产犊到受胎的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夏天产犊妊娠期最短。受胎情期数与首次配种月龄、产犊到受胎的时间间隔、产犊泌乳月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首次配种月龄与产犊到受胎的时间间隔、产犊间隔、泌乳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犊后,子宫复原和体质恢复大约需要20 ̄30天,产犊后30 ̄70天可表现出明显的第一次发情。若产犊后配种过早,会因子宫尚未完全康复而不宜受孕;再者,由于配种过早会使泌乳期缩短,从而影响产奶量。反之,若配种过晚,则会延长胎间距,降低奶牛的利用率,也常会因发情不规律而大大影响受胎率。养奶牛的目的是生产牛奶,而奶牛又必须在产犊后才能产奶。根据奶牛的生殖与生理特点,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这就要在产犊后70 ̄90天内配种受胎最为适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305天的产奶时间,实现乳、犊双丰收。这样还能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  相似文献   

6.
一些奶农往往在奶牛产后72~93天内,由于发情鉴定不准确和牛患生殖系统疾病没有及时治愈,造成奶牛不能及时受孕,致使产犊间隔时间超过12个月,进而产奶时间也随之向后推迟,超过305天.有些奶农还误认为,只要母牛有奶可产,下一次产犊间隔延长也无妨.  相似文献   

7.
奶牛繁殖能力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奶牛产犊间隔是判断奶牛繁殖能力的一个较为科学和准确的目标,奶牛产犊间隔又可称为胎间距,为奶牛两次分娩之间的时间间隔,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往往意味着经产奶牛具有较长的空怀和不孕的时间,导致饲养成本和配种费用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受损。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比较多,包括品种选择、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助产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才能提高养殖牧场的运转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产犊间隔对奶牛养殖场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多方因素,并就如何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提出几点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MSG、PGF_(2α)对奶牛产后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产后 40天以后尚无发情表现的奶牛 77头 ,根据卵巢状态分为卵巢静止组 ( 4 1头 )及卵巢黄体组 ( 36头 ) ;两个试验组每组又按处理时间分为产后 40~ 60天及产后 60~ 1 0 0天两组。采用 1 0 0 0IUPMSG处理卵巢静止母牛 ,采用PGF2α肌肉注射处理卵巢黄体组母牛 ,可显著缩短奶牛产犊间隔 ;处理时间的早晚并不影响处理效果 ,但产后 40~ 60天处理更有利于缩短奶牛产犊间隔  相似文献   

9.
奶牛不孕症分为暂时性不孕症和终身不孕症.近几年来,奶牛养殖业效益走低,农户饲养奶牛呈维持状态,因而奶牛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平衡,暂时性不孕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发病占成母牛的30%以上,平均产犊间隔延长3~4个月,有些牛群产间距长达16~18个月,严重影响了奶牛全寿命的产值效益. 1 奶牛不孕症病因分析 1.1 高产奶牛内分泌失调.  相似文献   

10.
乳用青年母牛自第一次产犊后即称为泌乳母牛或成年母牛,此后将进入泌乳——干奶——再产犊——再泌乳的循环阶段。母牛产犊后即进入泌乳期,一般持续280~320天,国际通行标准按305天计算。奶牛泌乳期的长短因品种、年龄、胎次、产犊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饲养管理好坏不仅关系到本胎次的产奶量和是否能再次正常发情,  相似文献   

11.
高产奶牛在产后的泌乳高峰期由于受到各种应激,表现出牛群繁殖率的降低,意味着母牛产犊间隔延长,即产后至配种受胎间隔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空怀或不孕时间的延长.因此增加了母牛的饲养管理及配种费用,也减少了牧场产犊数,影响牧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阶段饲养管理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842209)李祥云一、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母牛产犊前后15天为围产期,此时母牛处于妊娠末期,即将产犊泌乳阶段,搞好其饲养管理对确保母牛、犊牛安全极为重要。母牛怀孕后期腹围增大行动不便,应防止拥挤滑跌引起流产。母牛产...  相似文献   

13.
奶牛不孕是指母牛达到配种年龄后或分娩后的一定时间内,经过多次配种而未孕。由于母牛不能正常繁殖,产犊间隔延长,有的奶牛因长期不孕而导致生产能力丧失被淘汰,从而给养牛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年来各地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经验,现将防治奶牛不孕的几点有效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正常情况下,母牛产犊后,在12小时内都能自行排出胎衣。如果母牛产犊后12小时内,胎衣不能自行排出而全部或部分滞留于子宫内,就叫胎衣不下,又叫胎衣滞留。胎衣不下可导致母牛子宫内膜炎,影响母牛正常繁殖,还可导致奶牛乳房炎、不孕症,甚至引起败血症而死亡。一、发病原因1.日粮营养不均衡。母牛在怀孕期,特别是孕后期,奶牛的干奶期,粗饲料品质差,日粮营养水平不均衡,特别是矿物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含  相似文献   

15.
提高奶牛的受胎率,降低空怀率,使母牛适时全配,全准,是提高奶牛生产的要措施之一。通常一个发育正常的奶牛个体,正常的繁殖状况是在16~18月龄发情并配种准胎、产犊后60天内发情、产犊间隔不超过13个月。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配种、分娩等环节操作不当,加上一些不利环境影响,致使奶牛育成期发育不正常,初配年龄延迟,发情不正常,产犊后不能在60天内发情,繁殖力得不到正常发挥。牛的繁殖能力,是指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牛多为单胎,大多数牛品种的双犊率小于1%,而具较高繁殖性能的品种可以接近3%。所以,牛群体的繁殖效率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不孕症为奶牛的常发病。由于不孕,母牛不能按期发情、配种,产期推迟,延长了产犊间隔。有的牛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  相似文献   

17.
在奶牛养殖中,奶牛繁殖能力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奶牛产犊间隔时间则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主要指标。而在实际奶牛养殖中,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较多,继而影响繁殖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并针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两组(每组9头)英国黑白花奶牛比较产犊时膘肥和膘瘦的奶牛对皮下脂肪组织的动员及其功能活动,骨骼肌的动用,肝脏脂肪浸润的形成及消散,结果:两组母牛在产犊前4周和产犊后26周之间在动用脂肪组织数量上没有差别,两组间在分离脂肪细胞的脂肪产生和脂肪分解能力上均无差别。但在产犊期和泌乳初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膘瘦的母牛,特别是在产犊后所分离的脂肪细胞内其乙酸盐变为CO_2的氧化作用较强.在产犊前4周和产犊后4周期间,膘肥母牛比膘瘦母牛丧失的肌肉纤维面积多,而在产犊后1和4周时,膘肥母牛比膘瘦  相似文献   

19.
母牛正常妊娠期一般280d,产后空怀85~100d,产犊间距365~395d。母牛产后不发情是指经产母牛产后经过60d依旧没有出现发情,多种因素都能引发该病,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奶牛产后5~6个月不发情,有些超过一年仍未见发情,给牛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作者分析了发病原因,针对性地归纳预防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子宫脱出为奶牛的一种常见病,是母牛产犊后,子宫翻转脱出阴门外.脱出多见于分娩后几小时内,产后超过一天发病极为少见.子宫脱出以经产牛多,初产牛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