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探究水分和土壤对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构型和根鞘形成的影响,采用未灭菌和灭菌的沙土培养糙毛以礼草,分别设置田间持水量的10%、20%、30%、40%和50%水分梯度,测定不同水分和土壤处理条件下糙毛以礼草的根系构型参数和根鞘重,结果表明:1)在未灭菌土壤培养条件下,糙毛以礼草苗期的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互利共生,高水分显著影响了根系交叉数和分支数的增加(P<0.05);土壤灭菌培养条件下,这种关系遭到破坏,根系总根体积在40%~50%水分梯度下显著高于其他水分梯度(P<0.05),平均直径在40%水分梯度下最高(P<0.05),分支数在20%和50%水分梯度最高(P<0.05),链接数和根尖数在20%~50%水分梯度下显著增大(P<0.05),总根表面积在50%水分梯度下最高(P<0.05)。土壤灭菌后,微生物群体变化,土壤灭菌培养条件下的根系形态指标较未灭菌土壤培养条件下增大(P<0.05),分别为:2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长和分支数,20%~5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链接数和根尖数,4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表面积和平均直径,40%~5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体积。2)不同水分和土壤处理下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拓扑指数接近于1,根系分支模式接近鱼尾形分支,更适宜在地下资源贫瘠的环境中生长。在20%和30%水分条件下,糙毛以礼草保持了很好的根系构型,修正拓扑指数(qb)和分形维数(FD)显著高于其他水分梯度(P<0.05)。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分配的不同影响了根系在土壤中的功能,根系在土壤中的伸长拓展(总根长、总根表面积、链接数和分支数)大于固定渗透(平均根系直径)对根系构型的影响。3)水分和土壤处理对根鞘的形成无交互影响(P>0.05),糙毛以礼草苗期根鞘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水分>土壤>FD>qb>根系固定渗透能力。随着田间持水量的升高,糙毛以礼草根鞘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未灭菌土壤和灭菌土壤中的根鞘重分别在20%~30%、30%水分梯度时最大,qb、FD和根系固定渗透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根鞘(P<0.05)。  相似文献   

2.
根鞘是沙地植物根系对干旱和贫瘠条件的适应性特征,受土壤微生物和水分影响。为探究糙毛以礼草苗期根鞘形成与根系生长的关系,采用双因素设计,分别设置2个土壤处理(未灭菌和灭菌)和3个水分处理(田间持水量的10%,25%和40%)。结果显示:灭菌与水分的互作对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叉数、根系活力、脱落酸和赤霉素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土壤灭菌处理后,10%水分的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25%水分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增加(P<0.05),40%水分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加(P<0.05),不同水分处理的脱落酸、吲哚乙酸、赤霉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不同水分处理下,10%水分的根鞘重、根系活力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最低(P<0.05),25%水分的根鞘重最大(P<0.05),40%水分的细胞分裂素含量最高。土壤未灭菌时,根系活力对根鞘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土壤灭菌处理后,吲哚乙酸对根鞘重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均最大。本研究可为揭示根鞘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沙化草地7种牧草根系构型及根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西北沙化草地7种禾本科牧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并分析牧草根系的几何形态指标、分形维数、拓扑指数和根鞘重,探讨了影响根系构型和根鞘重的主要根系形态因子,确定了牧草根系的综合评分。结果表明:(1)根表面积、总根长和分叉数是影响供试牧草根系构型的主要几何形态指标,决定了牧草根系的空间分布属性;(2)7种牧草的根系拓扑指数都接近于1,属于鱼尾形分支模型;根系的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依次为糙毛以礼草>赖草>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草>草地早熟禾>紫羊茅;(3)7种供试牧草的根平均连接长度、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是影响根鞘重的3个根系形态指标。糙毛以礼草、赖草和垂穗披碱草的根系空间分布更适宜于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的生境条件,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应性,可以作为当地沙化草地治理的主要草种来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播种方式下干旱胁迫对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根系构型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基于单播和混播不同播种方式,分别设置田间持水量的80%(W1)、65%(W2)、50%(W3)、35%(W4)和20%(W5)5个水分梯度,研究了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根系构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单播蒙古冰草在W1和W4水分处理下具有较高的根长、根表面积,混播蒙古冰草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呈增加趋势,以W5处理的4582.84 cm/g和521.85 cm2/g最高;播种方式主要影响蒙古冰草的根长、比根长和分形维数。沙生冰草的根长、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根体积及单株根系生物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播方式下以W2处理较高;在同一水分梯度下,各指标均呈现出混播显著高于单播。在W1、W4和W5水分处理下,混播蒙古冰草的相对竞争强度修正指数(CRCI)均为正值,分别为0.05、0.02和0.35;而沙生冰草在各水分梯度下的CRCI均为负值,表现出混播对沙生冰草生长的促进效应。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混播提高了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的抗逆性能;沙生冰草比蒙古冰草具有更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降雨梯度对群落总生物量以及主要种群羊草、南牡蒿和糙隐子草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刈割强度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雨年(2006年)群落总生物量为191.1±28.0g/m2,高于少雨年(2005年)的159.8±19.1g/m2(P<0.05).降雨量的对照处理其总生物量和羊草相对生物量高于减少50%降雨量的处理,而降雨量增加50%时反而降低了羊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增加了南牡蒿和糙隐子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南牡蒿和糙隐子草2006年生物量显著高于2005年(P<0.05).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呼吸、根系现存量和根系净生长量的影响,揭示土壤呼吸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进行对比性试验。放牧强度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50 hm2试验样地分为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个梯度,3次重复。每个放牧强度下设有4个不同水分处理(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不同水分处理小区内,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用根钻法测定根系现存量,根袋法测定根系净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呼吸和群落地下生物量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土壤呼吸速率随着降水的增多显著增加(P<0.05);在整个生长季中,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群落地下生物量在减水50%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根系净生长量在增水100%处理下最高,显著高于减水50%处理(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根系现存量和根系净生长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在干旱的荒漠草原,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和群落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藏东南高寒草甸选择积水、湿润和干旱三种类型生境,分土层(0~10cm、10~20cm)取样获取植物一年生和多年生根,利用根系扫描仪测定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分叉数等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一年生根形态指标在三种生境间差异显著(P0.05),多年生根形态指标在三种生境间差异不显著。湿润生境中多年生根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一年生根(P0.05),而积水和干旱环境一年生根比例更高。积水生境根系在两个土层中的分布比例均为50%左右;湿润和干旱生境中,80%左右的根系集中分布于0~10cm土层,且一年生根的比例随生境旱化逐渐增大。生境干旱化对高寒草甸植物根系形态及分布有重要影响,一年生根在形态和分布上都表现出较多年生根更强的适应性,其根系形态在不同水分生境间的可塑性更强,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的占比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崩岗区草本植物根系构型特征,以8种禾本科植物:白茅、金茅、五节芒、鹧鸪草、狗牙根、宽叶雀稗、巨菌草和香根草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6个根系构型参数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试验草本根系平均直径为0.36~0.63mm;金茅、五节芒、鹧鸪草、宽叶雀稗和香根草总根长无显著差异;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和交叉数均不同,巨菌草的总根表面积最大,白茅的最小,巨菌草的根尖数和交叉数均最大。根系构型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平均直径、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8种植物根系综合得分依次为:巨菌草宽叶雀稗金茅五节芒香根草鹧鸪草狗牙根白茅。研究成果可为崩岗治理中草本植物的筛选、配置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梯度下能源植物芒草和柳枝稷生物量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面积广袤,进行能源植物种植具有巨大潜质。然而,由于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分是限制能源植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室内控水试验,对不同水分梯度条件(田间持水量的75%、55%和35%)下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两种能源植物干物质的分配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能源植物的节水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分显著影响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及总生物量(P0.05);芒草生物量显著高于柳枝稷;随着水分的降低,生物量显著下降。不同水分条件显著影响柳枝稷的根冠比、而对芒草影响较小;柳枝稷在较低土壤含水量下,通过增加根系数量及根冠比来加强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在试验条件下,田间持水量的55%与75%水分条件对两种能源植物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水分含量在田间持水量的55%下,两种植物有较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L.)、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3种冷地型草坪草在30%50%田间持水量(FC)、50%70%FC、70%90%FC三个水分梯度下的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草坪草根系的生长与构形分布。不同水分处理下,3种草坪草的73.4% ̄92.2%的根量分布在0 ̄10cm的土层中,5.1%16.8%的根量分布在10 ̄20cm的土层中,1.7%9.8%的根量分布在20 ̄30cm的土层中。水分梯度对根系的垂直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30% ̄5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0 ̄30cm总根量的73.4% ̄89.5%;50% ̄7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79.5% ̄91.6%;70% ̄9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78.3% ̄92.2%。10 ̄20cm、20 ̄30cm层根量比例随水分梯度的增加则逐渐减小。在30%50%FC、50%70%FC、70%90%FC3个水分梯度下,3种草坪草8,9,10三个月根量累积值(g/m2)依次为,多年生黑麦草:4209.5、3416.5、3906.5;草地早熟禾:3716.6、3452.9、3447.8;苇状羊茅:5281.0、5184.5、4317.7,苇状羊茅根量最大,草地早熟禾根量最小。  相似文献   

11.
以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水模拟降水量的方法,比较对照组(浇水量为小雨组的60%),小雨组(24 h内的降水量小于10 mm)、中雨组(24 h内降水量为10~25 mm)、大雨组(24 h内降水量为25~50 mm)根系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差异,以探究不同模拟降水量对草地早熟禾根系发育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在试验进程中,中雨组水分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系生长全程均良好。在根系构型方面,根长、根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平均直径与根分叉数均显著增加,比根长与根干重密度较为稳定,各项根系构型数据均显示草地早熟禾在中雨组的水分处理下生长状况优于其他处理。在根系解剖方面,到生长第50 天时,对照组继续受干旱的影响,根系结构受损,中柱和导管直径显著变小,占根系直径比例减小;小雨组出现轻微干旱情况;中雨组根系解剖结构正常;大雨组出现水淹情况。以上结果表明,中雨组为最适合草地早熟禾生长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余群  张寒丽  柴琦  李章杰  唐世杰 《草业科学》2013,30(9):1338-1343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草地早熟禾品种优异(Poa pratensis cv. Merit)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共设置5个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FWC70)、60%(FWC60)、50%(FWC50)、40%(FW40C)和30%(FWC30),通过测定出苗率、苗长、根长、幼苗鲜质量、根鲜质量、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长及侧根数指标,探讨土壤水分条件对“优异”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草地早熟禾的出苗率、苗长、根长、幼苗鲜质量、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长及侧根数都达到最大值,而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和50%水分梯度条件下效果相同。因此,从节约用水的角度考虑,建议建植草地早熟禾草坪时应保持土壤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  相似文献   

13.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3种冷地型草坪草在30%~50%田间持水量(FC)、50%~70%FC、70%~90%FC三个水分梯度下的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草坪草根系的生长与构形分布.不同水分处理下,3种草坪草的73.4%~92.2%的根量分布在0~10 cm的土层中,5.1%~16.8%的根量分布在10~20 cm的土层中,1.7%~9.8%的根量分布在20~30 cm的土层中.水分梯度对根系的垂直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30%~50%FC处理下,0~10 cm层根量占0~30 cm总根量的73.4%~89.5%;50%~70%FC处理下,0~10 cm层根量占79.5%~91.6%;70%~90%FC处理下,0~10 cm层根量占78.3%~92.2%.10~20 cm、20~30 cm层根量比例随水分梯度的增加则逐渐减小.在30%~50%FC、50%~70%FC、70%~90%FC3个水分梯度下,3种草坪草8,9,10三个月根量累积值(g/m2)依次为,多年生黑麦草4 209.5、3 416.5、3 906.5;草地早熟禾3 716.6、3 452.9、3 447.8;苇状羊茅5 281.0、5 184.5、4 317.7,苇状羊茅根量最大,草地早熟禾根量最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崩岗区草本植物根系构型特征,以8种禾本科植物:白茅、金茅、五节芒、鹧鸪草、狗牙根、宽叶雀稗、巨菌草和香根草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6个根系构型参数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试验草本根系平均直径为0.36~0.63 mm;金茅、五节芒、鹧鸪草、宽叶雀稗和香根草总根长无显著差异;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和交叉数均不同,巨菌草的总根表面积最大,白茅的最小,巨菌草的根尖数和交叉数均最大。根系构型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平均直径、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8种植物根系综合得分依次为:巨菌草>宽叶雀稗>金茅>五节芒>香根草>鹧鸪草>狗牙根>白茅。研究成果可为崩岗治理中草本植物的筛选、配置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3种冷季型草坪草生长季内在田间持水量(FC)30%~50%,50%~70%,70%~90% 3个水分梯度下的地上生物量、再生速度及其坪用质量进行了田间测定.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在FC 30%~50%下的再生速度与50%~70%下的再生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当FC 50%~70%时,再增加水分并不能显著增强草坪草的再生速率.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苇状羊茅整个试验期间的地上生物量干物质累积在FC 30%~50%,50%~70%之间差异显著,FC 50%~70%与70%~90%下的地上生物量累积差异不明显.3种草坪草叶片组织含水量随着水分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叶片组织含水量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基本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冷季型草坪草在不同的水分梯度下,其坪用质量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灌水能显著提高草坪草的质量.但在FC 50%~70%的水分梯度下,3种冷季型草坪草都表现理想(得分>6.5).  相似文献   

16.
周艳松  王立群  张鹏  梁金华  王旭峰 《草业科学》2011,28(11):1962-1966
本研究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退化梯度草地中大针茅(Stipa grandis)根系构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分叉数、根表面积和总根长3个参数是分析大针茅根系构型在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中变化的主要指标,其中根分叉数对该变化的解释力最强,3个参数的累积贡献率为90.7%;2)从轻度、重度到极度退化程度的草地系列中,大针茅的根系构型小型化趋势明显;3)中度退化程度的草地中大针茅根系构型小型化特别明显;4)根系构型小型化最终导致整个植物体小型化,因此在群落退化演替进程中大针茅的建群种作用逐渐减弱并最终为其他优势种取代。  相似文献   

17.
以华南地区公园常见草坪草兰引Ⅲ号结缕草为研究对象,设置打孔(D)、覆沙滚压(FG)、打孔后覆沙滚压(DFG)和无养护(CK)四种处理,探究不同养护措施对结缕草草坪越冬后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D处理草坪的土壤孔隙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了3.43%、2.19%和1.50%(P<0.05)。不同养护措施均未显著改变草坪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CK相比,D处理显著提高了结缕草的根系投影面积、根系长度、根尖数及丛枝菌根真菌(AMF)泡囊侵染率、菌丝侵染率和总侵染率(P<0.05);FG处理显著提高了结缕草的根系长度和根尖数(P<0.05)。D处理和FG处理草坪在越冬阶段的深绿色指数和颜色评分相对较高。D处理结缕草的根系投影面积、根系长度、根尖数、AMF泡囊侵染率、AMF菌丝侵染率、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显著高于FG处理(P<0.05);D处理结缕草的根系投影面积、根系长度、根尖数、根系活力、AMF泡囊侵染率、AMF菌丝侵染率、总侵染率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DFG处理(P<0.05或P<0.01)。综...  相似文献   

18.
以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放牧梯度下高寒小嵩草草甸的植被根系空间变化和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干扰不仅改变了高寒小嵩草草甸植被根系分布、根土比例,改变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而且使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蕴育土壤根系的基质量逐渐减少,根土比特别是0~10 cm土层的根土比例增加;"载体"量减少导致大部分地下根系由于营养供给水平的降低而死亡,归还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逐渐减少;不同放牧梯度下,植被根系(0~40 cm)的垂直分布、根土比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中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放牧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环境及其养分含量来改变草地群落生物量(地上、地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和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采用2×2裂区组设计,将50hm~2试验样地分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载畜率4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放牧处理下设有4个不同水分梯度(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每个水分梯度下用直径3. 5 cm土钻分别钻取0~10cm、10~20cm和20~30cm土样,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全钾、全磷、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结果表明:载畜率对土壤全钾和全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 05);随着水分和载畜率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呈现显著降低趋势(P0. 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Lolium perenne cv.Accent)种子为材料,土壤设3个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FWC 30)、50%(FWC 50)、70%(FWC 70),模拟重度干旱、水分适宜、水分充足的土壤水分条件。同时设4个浸种处理分别为0(CK)、0.05%、0.1%、0.2%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浸种24 h,通过测定出苗率、苗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长度和侧根数等指标,探讨各乙烯利浸种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苗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50%之间,过多的灌溉水并不利于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0.05%~0.1%浓度乙烯利浸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土壤水分因素的差异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造成的影响,但相比乙烯利浸种处理,土壤含水量对多年生黑麦草苗期生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