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用野外生态学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了3种不同生境内短命植物庭荠种群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庭荠种群株高、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不同生境间显著差异,且多数变异系数高于70%,以林地植株数量性状变异最大;在不同生境内根和茎生物量随总生物量增加均呈幂函数形式增长,表现为相似的异速生长规律,茎生物量的增长速率(b茎生物量=1.153 4)最高,叶和果实生物量分别呈幂函数或线形增长,果实生物量随根、茎和叶生物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幂函数和线性增长关系;庭荠植株生物量和生长情况在样地内和样地间受随机环境因子和自身遗传因子的内外调控而表现出一定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样本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栽培条件下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的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结构以及生殖分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揭示不同建植密度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9月末停止生长期,经过2个生长季的营养繁殖,在第二个生长季末,不同建植方式的种群生殖株、营养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RAⅠ(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RAⅡ(花序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RAⅢ(成熟饱满子粒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均随密度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与高密度相比,低密度肥披碱草种群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生殖分蘖株、花序和成熟饱满子粒等有性生殖构件。同为密度45株·m-2,分蘖苗建植的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RAⅠ、RAⅡ、RAⅢ均高于实生苗建植的种群(P0.05);而营养分蘖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皆小于实生苗建植的肥披碱草种群(P0.05);两种建植方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构件中,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数量和生物量皆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数量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生物量以生殖株所占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研究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功能构件的生物量结构及功能构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挖掘整个无性系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开花期星星草无性系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丛径、不同构件的生产与无性系生产的关系、无性系生殖株与其组分构件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生物量随丛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P〈0.05);而营养繁殖构件生物量与丛径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丛径对各功能构件生物量的制约程度为: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营养繁殖构件;生殖株和营养株生物量随无性系全体构件生物量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P〈0.05),而全体构件生物量与分蘖苗生物量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殖株茎、叶与花序生物量皆与生殖株生物量呈线性函数增长(P〈0.05),茎、花序和叶生物量的积累按7:2:1比例形成。[结论]为丛生型无性植物生态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研究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功能构件的生物量结构及功能构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挖掘整个无性系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开花期星星草无性系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丛径、不同构件的生产与无性系生产的关系、无性系生殖株与其组分构件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生物量随丛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P〈0.05);而营养繁殖构件生物量与丛径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丛径对各功能构件生物量的制约程度为: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营养繁殖构件;生殖株和营养株生物量随无性系全体构件生物量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P〈0.05),而全体构件生物量与分蘖苗生物量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殖株茎、叶与花序生物量皆与生殖株生物量呈线性函数增长(P〈0.05),茎、花序和叶生物量的积累按7∶2∶1比例形成。[结论]为丛生型无性植物种群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博斯腾湖芦苇湿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博斯腾湖三大苇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水质特征及影响湿地芦苇生物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⑴苇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土壤有效氮含量平均为142.59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40.11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81%,能够满足芦苇生长要求。⑵黄水苇区湿地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分别为0.93%和3.04mg/L,其与芦苇生物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西南小湖区及大湖西岸区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对芦苇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三苇区水中COD量和pH值对芦苇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⑶芦苇的株高、茎粗、节数等三种形态特征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芦苇的密度与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6.
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生长及生殖分配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江平原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籽实成熟期间,广泛采集生殖分蘖株,测定和分析了不同高度级别分蘖株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高与雌小穗数、小花数、穗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株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数、种子生物量呈显著的幂指数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生殖分配Ⅰ平均(19.78±2.36)%,生殖分配Ⅱ平均(6.94±2.68)%,毛果苔草对有性生殖的投入极低.生殖分配Ⅰ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显著的幂指数负相关,生殖分配Ⅱ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毛果苔草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表现出的规律性,反应了天然生境条件下毛果苔草种群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圆叶锦葵的营养生长特性及繁殖潜力.[方法]对秋季处于营养期和结实后期的旅游植物资源圆叶锦葵进行生物量分配策略研究.[结果]圆叶锦葵两类植株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叶>根>茎,但营养期植株物质分配较结实后期稳定,结实后期植株表现出更大的表型可塑性和可调节性.两类植株在叶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和丛径间均具有异速生长规律,根呈现同速线性增长规律,茎在营养期呈现异速生长规律.生殖分配随植株总生物量和丛径的增加分别呈幂函数和直线形式的降低,分配策略为较大的植株将分配较少的物质和能量用于繁殖器官果实的建成.[结论]该研究为旅游景区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  方法  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 > 茎 > 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  结论  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云南松后代个体分化强烈,苗期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云南松良种化进程。研究不同等级云南松幼苗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分化个体大小对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适应对策方面的影响。【方法】对同一种源425株3 a生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差异,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等级苗木间生物量的投资与分配存在差异,各构件间生物量的投资表现为叶>茎>根。等级越低的苗木生物量投资越少且分化越明显,但根生物量分配越多;随着等级的升高,苗木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给地上部分。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各构件之间以及各构件与单株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或等速生长关系,根-叶、茎-叶、非光合器官-叶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等级苗木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个体的增大,茎、叶以及非光合器官分别与单株生物量的异速生长轨迹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无共同SMA斜率。不同等级苗木的苗高与地径、单株、根冠比以及地径与单株、根冠比间总体上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形态指标的生长速率小于地下部分生物...  相似文献   

10.
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量分析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规律,并通过SPSS进行回归分析,拟合苗木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方程、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积累可划分为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幼苗期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分别占全株生物量的16.85%和58.80%;进入速生期后,生物量的积累中心逐渐转移到根、茎,而茎是生物量积累的最主要器官,占全株生物量的61.55%。进入生长后期,根、茎进一步木质化,而叶片由于脱落生物量分配比例骤减,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1.44%。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积累、苗木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W=0.05(D2H)0849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不同季节平茬对云南松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挖掘法和称重法研究春季、夏季、秋季平茬对云南松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格局的规律,并利用异速生长分析法对构件与总生物量、构件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春季平茬除侧根外各构件生物量积累均显著大于夏季和秋季。春季、秋季平茬各构件生物量分配针叶和茎占比显著大于其余构件,而夏季平茬茎占比显著大于其余构件;春季和夏季平茬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侧根显著小于其余构件,而秋季平茬萌条占比显著小于其余构件。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权衡规律为春季和夏季平茬,苗木维持地下与地上等速生长,秋季倾向于地上生长。不同季节平茬对苗木构件生长速率影响不同,针叶保持最大的生长速率,其次为侧根;但主根与茎、主根与针叶、萌条与针叶、萌条与主根构件生物量间的生长速率有显著差异,表明异速生长关系受平茬的季节影响显著。从萌条与各构件生物量间的生长速率可知,秋季平茬萌条生长速率最快,春季次之,夏季最慢。【结论】不同季节平茬改变了云南松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分配模式,不同季节平茬对各构件间异速生长的影响不同,但苗木构件中的针叶和侧根始终保持较大的生长速率,不受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在不同浓度除草剂条件下的资源分配特点,现选用百草枯为试验试剂,并据大田施用量设置5种施用浓度,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条件下稗草各器官生物量、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并比较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期至结实期,稗草的总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根、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逐渐减小: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生物量分配值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生长时期内,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呈茎>根>叶>花(果)。生殖分株数量特征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C1浓度条件下,稗草穗长、RAⅠ、RAⅡ呈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5个遮阴梯度,对盆栽荩草进行遮阴胁迫处理2个月后,测定根、茎、叶、花、种子等构件的数量性状及生物量,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遮阴度对荩草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遮阴对荩草构件性状有显著影响,对叶性状影响为单株总叶数叶宽叶长叶厚,对茎性状影响为总茎长自然高度节间长节数主茎直径分蘖数主茎长,对根性状影响为最长根长单株根数总根长根体积,对花序性状影响为种子数穗节数花序长穗柄长花序数;2不同遮阴度对荩草构件性状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不同构件性状对遮阴度的响应能力差异显著;3遮阴对荩草构件生物量累积影响顺序为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花序生物量根生物量;4遮阴极显著提高了叶分配比和茎分配比,而极显著降低了花分配比和根分配比(P0.01),从而极显著影响了根茎比,随遮阴度增大地上、地下生物量失衡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对干旱的生理生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生态型(水生型和旱生型)喜旱莲子草对土壤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显示,干旱显著降低了两种生态型喜旱莲子草的株高、节长、叶长、叶宽、总叶面积、比叶面积、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但对茎直径没有明显影响。水生型植株在株高、节长、茎粗、叶长、叶宽和总叶面积等生长参数上都显著大于旱生型植株。而干旱对水生型植株的总叶面积、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更大。就生物量分配模式而言,在干旱条件下,两种生态型植株都表现出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和茎,较少分配到叶。尽管干旱对水生型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体色素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两种生态型植株都能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体色素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旱生型比水生型喜旱莲子草具备更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混合盐碱胁迫对藜麦苗期植株及根系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藜麦苗期植株及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讨藜麦对混合盐碱胁迫的适应特点,以期为在盐碱地种植藜麦提供理论根据。以采自山西静乐县的藜麦为试验材料,用沙培的方式进行培育,将2种中性盐NaCl和Na_2SO_4及2种碱性盐NaHCO_3和Na_2CO_3按照1∶4∶4∶1的比例混合,浓度梯度设定为0 (CK)、100、150、200、250、300 mmol/L共6个混合盐碱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碱浓度的增大,茎、叶及总生物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根生物量则表现为先增后降;由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可以看出,随着浓度的增大,叶生物量比率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而根生物量比率则是先增后降,茎生物量比率变化不明显;混合盐碱胁迫抑制了藜麦株高的生长,当浓度达到200 mmol/L时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根冠比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100、150 mmol/L时增加显著;藜麦的地上部和根部的盐敏感指数和耐性指数随混合盐碱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长和根尖数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根直径变化不明显;根系活力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浓度达到250 mmol/L时,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从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的调查和测定方法,分析长白山区垂穗披碱草无性系构件的结构及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籽实乳熟期,垂穗披碱草无性系构件是由营养枝和生殖枝组成,其中以生殖枝数量和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66%和91%.在垂穗披碱草无性系构件的关系中,生殖枝个数、生殖枝秆重、生殖枝重均随着丛径、丛面积的增加呈冪函数异速生长(r2 =0.471 9 ~0.635 6);穗重随着生殖枝个数增加也呈冪函数异速生长(r2=0.7542),生殖枝秆重、生殖枝重均与生殖枝个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2为0.825 7、0.827 3).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平贝母无性系结构及生长规律,采用大样本随机采样法,挖取长白山区栽培的平贝母单个无性系植株,调查和测定其无性系构件的组成及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平贝母果期,平贝母无性系构件由鳞茎、子鳞茎、茎、叶和果实组成。构件关系中,茎粗、地上生物量(鲜、干质量)与株高之间,茎粗与鳞茎生物量(鲜、干质量)、鳞茎直径之间,鳞茎生物量(鲜、干质量)与鳞茎直径之间均呈幂函数正相关(P<0.01),R2分别为0.492 1、0.756 9、0.454,0.544 5、0.362 6、0.521,0.673 5、0.453 8。叶长与叶宽之间呈指数函数的正相关(P<0.01),R2为0.453 5。表明茎粗、地上生物量与株高间、鳞茎生物量与鳞茎直径之间均为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而叶长与叶宽之间则呈指数函数异速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8.
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与植物生存策略密切相关,对研究植物应对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揭示植物的入侵能力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闽东滨海地区禾本科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设置CK(互花米草∶秋茄=1∶0)、M1(互花米草∶秋茄=1∶3)、M2(互花米草∶秋茄=1∶1)、M3(互花米草∶秋茄=3∶1)4种入侵面积比例组,研究其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M1组互花米草叶片生物量与CK组间的差异显著;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互花米草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逐渐加大(P<0.05),竞争效应凸显;根冠比和根叶比随着入侵比例增大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在优势环境下,互花米草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占比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而加大;互花米草根、茎、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了互花米草通过调整根、茎、叶之间的相关生长关系验证了最优分配理论,体现了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入侵能力较强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类短命植物是准噶尔荒漠早春草本植物类群的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研究其生物量分配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类短命植物的生存策略与生态功能。以棒果芥(Sterigmostemum tomentosum)、福海棒果芥(S. fuhaiense)和黄花棒果芥(S. sulfureum)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野外成株全株生物量,对三者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均差异明显。福海棒果芥生物量最大,但根冠比(R/S)和叶冠比(L/S)最小;棒果芥生物量最小,但L/S最大;黄花棒果芥则具有最大的R/S。棒果芥和黄花棒果芥的根冠比(R/S)均随个体的增大而显著下降,表明二者地上(AGB)与地下生物量(BGB)分配受到个体大小的强烈影响。福海棒果芥AGB-BGB间为等速生长关系(幂指数α=1),而另外2种均为异速生长关系;棒果芥、福海棒果芥的叶生物量(LB)与AGB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黄花棒果芥符合异速生长关系(α<1);3个物种的LB-BGB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0.816),表现出强烈的功能趋同性。总之,3个物种间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没有一致规律,但体现了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干热河谷鲜食大豆滴灌模式,以鲜食大豆(G100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覆膜充分滴灌(T1)、膜下充分滴灌(T2)和膜下控墒滴灌(T3)3种滴灌模式对鲜食大豆生物量及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滴灌模式对鲜食大豆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产生显著影响,与T2相比,T1处理显著降低了鲜食大豆荚果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T3处理显著增加鲜食大豆荚果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2)不同灌溉处理对鲜食大豆各部分生物量异速生长指数产生影响,与T2相比,T1处理荚果-根、荚果-茎、荚果-叶异速生长指数均增大,荚果生物量增长程度大于营养器官生物量增长量;T3处理叶-茎、叶-根、茎-根异速生长指数接近1,改变了根、茎和叶生长轨迹,促进鲜食大豆营养器官间生物量均衡分配。(3)不同灌溉处理对鲜食大豆产量产生影响,与T2相比,T1处理显著降低了鲜食大豆豆荚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T3处理豆荚产量变化不明显,但灌溉水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这表明T3处理通过增加生物量,平衡营养器官间生物量分配,增加了荚果生物量分配,进而提高荚果产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