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7,(6):34-36
2015—2016年湘两优900在"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项目广东省梅州兴宁市示范点种植26.8 hm~2,平均单产达11.26 t/hm~2,并表现出高度抗倒性。总结了其种植表现和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湘两优900是由湖南年丰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不育系广湘24S和恢复系R900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穗大粒多、耐肥抗倒、产量高等特点。2019年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百亩连片种植,单产达12.39t/hm~2。介绍了其在荆州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Y两优900是以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为母本,籼粳杂交选育的偏籼型恢复系R900为父本配组育成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4年在湖南溆浦对该组合进行了较大面积攻关试验,创造了6.84 hm^2面积单产15.40 t/hm^2的世界纪录。介绍了Y两优900的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Y两优900百亩攻关片单产达15.40 t/hm^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三系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丰源A/湘恢299)在湖南绥宁县基地制种123.7hm^2,平均单产达到了4.27t/hm^2的超高产水平。介绍了丰源优299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对其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6,(6):59-64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及超高产杂交稻苗头品种超优千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210,300,390 kg/hm~2)对不同时期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优千号和Y两优2号产量较高,其后依次为Y两优900、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氮肥水平下,两优培九和Y两优1号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在施氮量300 kg/hm~2下达到最高;其余品种的产量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390 kg/hm~2处理与300 kg/h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品种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达到了高产高效的平衡。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是高产的主要因素;在大量颖花数基础上,保持高结实率是超级杂交稻进一步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以形态改良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成果不断涌现,2013年较大面积平均单产已达14.8 t/hm2,2014年这一数据又被刷新为15.4 t/hm2。本研究以第四期超级稻先锋组合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以第三期超级稻代表组合Y两优2号及三系高产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通过对"良种"、"良法"、"良田"、"良态"配套技术系统研究,探索超级稻不断获取高产的原理和本质,旨在为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及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良种":Y两优900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一般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可达11.8 t/hm2,比汕优63和Y两优2号分别增产37.2%和6.3%。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株叶形态好,光合效率较高;茎蘖发展合理,成穗率高;中后期光合生理优势明显;穗大结实率高,表现为"源"足、"库"大、"流"畅。(2)"良法":穗粒结构设计合理,单位面积总颖花数达到5 000万/667 m2以上是单产超15.0 t/hm2的前提保障;氮肥后移和正确的穗肥施用时机是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措施。(3)"良田":土壤养分含量高和土壤颗粒组成的通透性好是超高产良田的重要构成因素。(4)"良态":超高产栽培的适合气候生态条件为拔节至成熟期冠层日均温在25℃~28℃,昼夜温差大于10℃,全生育期活动积温3 700℃以上,日照时数超过1 200 h。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杂交籼稻组合在云南干热籼稻区种植的产量潜力,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群体质量指标,选用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并根据当地水稻生产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显示,广优1186、德优4727、两优2186、宜优673、两优2161、宜香3003产量分别为15.65、15.29、15.19、15.18、14.89和13.95 t/hm~2。为更好的分析水稻高产形成规律,将6个品种产量划分为高产(13.0~14.0 t/hm~2)、更高产(14.0~15.0 t/hm~2)、超高产(15.0~16.0 t/hm~2)3个不同产量水平。超高产水稻较更高产水稻有效穗数提高10.25%,较高产水稻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分别提高32.13%、35.69%、12.50%;超高产水稻高峰苗数较更高产、高产水稻分别低10.32%和30.02%;成穗率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超高产水稻齐穗期总LAI为7左右,高效叶面积率70%左右。颖花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超高产水稻实粒/叶、粒重/叶较高产水稻分别增加20.00%和25.54%。超高产水稻齐穗期、成熟期、齐穗至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产水稻分别提高11.70%、11.96%和12.35%。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桂东生态点,以五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及超优100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210、300、390 kg/hm~2)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900的理论产量最高,超优1000的实际产量最高。Y两优2号在210 kg/hm~2施氮量下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300 kg/hm~2和390 kg/hm~2处理,其他品种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品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最大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各品种的粒叶比在210 kg/hm~2以上施氮量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以Y两优900和超优1000优势明显。五期超级杂交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但每穗粒数显著提高,且各品种在施氮量处理间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无显著差异。超级杂交稻叶源、库容充足,提高结实率和灌浆充实度是其进一步实现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7,(6):26-27
2015—2016年在湖北松滋市进行了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47春制加再生制种的初步探索。2015年春制0.67 hm~2,再生季平均产量1.47 t/hm~2;2016年春制8.0 hm~2,头季平均产量3.22 t/hm~2,再生季平均产量1.44 t/hm~2,2季合计达4.66t/hm~2。总结了其春制加再生制种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0.
粒两优802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小粒不育系粒68S(千粒重13.8 g)与恢复系R8022选配而成的强优势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稻米品质好,株叶形态好,冠层较高而穗层相对较低,根系发达,具有优异的抗倒伏能力和较大的高产潜力。2023年,粒两优8022参加四川省德昌县百亩片超高产攻关示范,平均单产达18.77 t/hm2。详细阐述了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6,(3):43-46
为探讨贵州不同生态区杂交水稻组合江优919施肥技术,采用2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贵州2个重点生态区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穗肥比例试验。结果表明,2生态区江优919产量差异明显,实现高产的施肥方案也不同,要根据不同生态区条件确定不同的施肥方案。类似平塘试点生态条件的稻区江优919采用总尿素量为358.6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为4∶1的施肥方案单产可达10.95 t/hm~2以上;类似沿河试点生态条件的稻区江优919采用总尿素量为423.90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为7∶3的施肥方案单产可达到9.75 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协优9308单秀稻连片单产超11t/hm2的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优930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组合,诸暨市自2000年引进推广以来,每年种植面积均在700hm2左右.协优9308表现为植株高,株型紧凑;穗大粒多,根系发达;但分蘖力较弱,如技术不到位往往引起退化;虽茎秆抗倒性较强,但由于植株高,倒伏风险较大;叶片颜色较深,易遭虫害.为探索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技术,从2000年开始,在诸暨市三都镇等地建立10 hm2协优9308超高产示范方,经验收,示范方连续两年平均单产超过11t/hm2,初步形成了协优9308连片单产超过11t/hm2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荆州区实行超级稻推广示范项目,804.9 hm~2 Y两优1号理论产量11.39 t/hm~2,实收产量9.92 t/hm~2.对2008年超级稻推广示范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株两优08是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株1S与R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熟期早、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米质较优、适应性广.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07013。2006—2008年在广西全州县制种200hm^2.平均每hm^2单产3.12t.2006年最高单产4.50t.2007年最高单产4.35t.2008年最高单产4.46t。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5,(6):38-41
选择生态适宜的攻关基地,通过筛选试验,选用两系杂交稻Y两优900作为超级稻第4期攻关示范组合,根据该组合耐肥抗倒、超大穗等优良种性,采取选用良田、培育壮秧、精细整地、规格移栽、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综防等高产栽培技术,6.67hm~2示范片平均产量达到15.07 t/hm~2。  相似文献   

16.
Y两优900是利用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为母本,籼粳交强优恢复系R900为父本选育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2013年在湖南创造了较大面积单产14.82 t/hm2的世界纪录。该组合根系发达、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具有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本文对Y两优900与Y两优2号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叶龄及苗穗数动态,提出优化栽培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研麦1号是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出的半冬性多穗型小麦品种。2014年种植小麦中研麦1号150 hm~2,实收单产达7 785 kg/hm~2。本文介绍了中研麦1号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优点,适合福建省作中稻栽培,2003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麻阳村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6.7hm2,头季稻平均产量达12.32 t/hm2.经多年的试种、示范和推广,深受农民欢迎.明溪县种子公司从2003年起进行Ⅱ优1273的大面积制种并对其制种技术进行研究,2004年大面积制种单产稳定在3.75 t/hm2,部分农户达4.5 t/hm2.现将在明溪县单产达4.5 t/hm2的制种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Y两优900在浙江省永嘉县的试种表现,提出实现单产超11.25 t/hm2的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强化栽培,科学管水,控氮减磷增钾,巧施穗肥,重点综合防治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  相似文献   

20.
辛业芸 《杂交水稻》2020,(2):102-102
超优千号(广湘24S/R900)是袁隆平院士亲自精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于201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稻20170053),定名为湘两优900.它不仅在多年的高产示范中表现出巨大的增产潜力,最高产量超过18 t/hm2,而且最新研究显示其耐盐碱能力也较强,在盐碱地种植的最高产量超过12 t/hm2.这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产量潜力和广泛的适应性.概括起来,超优千号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