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试验,观测不同剂量下的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药剂克枯草芽孢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已经达到化学药剂的防治标准,但对于已发病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克枯草芽孢杆菌在盘锦地区的常用量以10 g/667 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药效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枯草芽孢杆菌与使百克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叶瘟、穗颈瘟发病初期各喷施一次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叶瘟、纹枯病的防治可达到78.1%和62.1%。其防效均高于使百克处理,并且安全性好,秋后测产各项经济性状均有提高,增产幅度可达到10%。  相似文献   

3.
蒋星军 《作物研究》2011,25(4):358-360
选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80%敌敌畏可溶液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种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药后3 d防效分别为89.3%,82.4%,81.2%,66.3%,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5%,91.2%,90.8%,83.7%,以上4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效,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6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高龄若虫表现最为突出,速效性好,同时对天敌几乎无影响。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速效性较一般,但持效性较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的防效较差,对高龄若虫几乎不起作用。毒死蜱40%水乳剂100 mL/667 m2加氟啶虫胺腈22%悬浮剂14 mL/667 m2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却对天敌影响较大。以六(4)代褐飞虱为主的稻田为例,需掌握低龄若虫或卵孵高峰期,科学选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5.
选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7%乙虫腈悬浮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4 g,药后1 d和3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25.70%、81.22%,速效性稍差,但7 d和14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达97.06%、88.32%,明显优于其他药剂,持效作用突出;每667m2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和9.7%乙虫腈悬浮剂31 ml,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6%以上;3种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安全,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芽孢/g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的拔节期、始穗期、齐穗期分别施用不同剂量的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芽孢/g可湿性粉剂,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促进水稻增产。同时,应根据水稻稻瘟病实际发生情况选择不同的药剂处理,以降低防治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新型稻飞虱化学防治药剂,2020年在湖南省道县四马桥镇西凤村,选取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0%吡蚜·噻虫胺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共5种含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药后3 d防效95.7...  相似文献   

8.
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重发的一种病毒性病害。为了明确生态因子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的关系,提高预测能力,避免严重损失,笔者利用化州市2007-2015年的生态因子数据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实际发生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年10月下旬温雨系数和上年晚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对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影响最大。笔者还建立了生态因子与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回归模型:Y=-2.7590+0.1895 X_1+0.1345 X_2+1.0495 X~3+0.0044 X_4,利用该回归方程对历史资料进行拟合,拟合程度较好,并对2015年进行预报,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小,准确率较高。可见,该模型适宜于化州乃至粤西地区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验证新美洲星、噻呋酰胺、枯草芽孢杆菌三种药剂单用和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病和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从防病效果上看,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发病率最低为12.1%,防治效果最好为89.6%,其次是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发病率最低为12.9%,防治效果最好为89.3%。从产量上看,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枯草芽孢杆菌25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增产效果最好,增产31.5 kg/667 m~2,增产5.9%,其次是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增产25.9 kg/667 m~2,增产5.0%,其它处理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重茬种植现象普遍,黑痣病与黄萎病危害严重。目前主要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造成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一些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较好,为明确其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应用方法,在重茬地进行了田间防治和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枯草芽孢杆菌与有机肥混合沟施(每667 m^2沟施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10 kg+有机肥500 kg)对马铃薯块茎黑痣病防治效果最佳,达到了63.65%,枯草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混合拌种(每667 m^2种薯用枯草芽孢杆菌粉剂500 g+3%中生菌素43 g+70%甲基硫菌灵107 g拌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达到了38.72%。这2种处理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也最为明显,分别增产20.00%和22.66%。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分析得知,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没有显著效果。化学药剂拌种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dsRNA电泳图谱分析、RT-PCR等方法,诊断该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说明该病毒已经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我国南方传播至中部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12.
4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恶霉灵、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尤其以活芽孢10亿个.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显著。枯草芽孢杆菌叶面喷雾的最佳浓度为300~6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54.35%~57.3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枯草芽孢杆菌对茶树的增产效果,采用芽叶称重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各处理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G)A、B型600倍液对茶树的增产效果均极显著地高于清水对照,该药剂适宜作为叶面肥在茶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哌虫啶、吡蚜·哌虫啶、吡蚜酮·醚菊酯等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设置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悬浮剂、10%哌虫啶悬浮剂、30%吡蚜·哌虫啶悬浮剂、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30%吡蚜·哌虫啶悬浮剂、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等4种药剂的持续防效最好,药后21 d防效都在95. 84%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坂面镇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田间发病症状和流行因素,并提出较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灾发原理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8~2004年调查观察与试验研究,阐述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流行原理,提出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虱防矮为关键,健身栽培为保障,掰蘖补丛为因急补救的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次叶面喷施光碳核肥,研究了光碳核肥对杂交水稻Y两优900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光碳核肥能有效提高Y两优900的产量和抵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苗瘟及细菌性条斑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来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开展该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将为抗性育种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分析了抗性材料D4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特征,并通过广恢998/D4F2群体分析该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利用QTL-seq技术联合遗传连锁分析定位主效抗性QTL。【结果】D4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毒性而非抗虫性,且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QTL-seq和连锁分析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效抗性QTL定位于第9染色体上,命名为qSRBSDV9。利用代换作图法进一步将qSRBSDV9定位在102.3kb的区间内,该区间包含21个预测基因,其中9个基因与赤霉素信号传导相关。【结论】揭示了D4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特征及遗传规律,精细定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效抗性QTL qSRBSDV9。这为该QTL的图位克隆及育种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区试验与田间示范相结合,对枯草芽孢杆菌随水滴施防治黄萎病的效果以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区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随水滴施后,对黄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随试验施药量增加而增加;同时较对照病指明显降低,尤其是666.7m2用量600g处理。2年中病指变化不明显,在产量上,施药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3增产最为明显,2年平均增产达12.78%。大田示范中,防治黄萎病效果同样明显,2年平均病指低于对照6.0以上,产量增加12.99%以上。所以,小区与田间示范均证明枯草芽孢杆菌随水滴施可以防治黄萎病发生,并能增加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稻飞虱,设置了10%醚菊酯悬浮剂等4种不同药剂对第五代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00 ml/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敌敌畏乳油畏100 ml/667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667m2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不同药剂间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