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氮量对机插稻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型超级稻宁粳3号和常规粳稻镇稻1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两个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3个曲线峰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淀粉RVA谱其他特征参数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增加施氮量使两品种外观品质变差。随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增施氮肥在提高粳型超级稻和常规粳稻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稻米食味品质,并使稻米淀粉粘性变劣。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塑盘育秧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优质粳稻武运粳2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机插粳稻武运粳27号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则表现为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下降趋势。综合产量与品质结果,建议武运粳27号机插氮肥用量宜控制在225~30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水稻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武香粳14和武粳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地力水平下施氮量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两供试品种在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下,RVA谱曲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2)除个别指标外,地力水平、施氮量对RVA谱特征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3)在RVA特征值中,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存在显著的地力与施氮量互作效应。4)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峰值黏度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每1 hm2追施氮量225 kg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的临界施氮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区对比方法,在施氮量0~270 kg/hm2范围内,探讨水稻新品种盐粳219产量及品质对施氮量的响应,明确适宜的施氮量,为其优质高产施肥提供指导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盐粳219的株高、净光合速率、结实率、纹枯病的染病程度以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成穗率、穗粒数、千粒重表现出降低趋势。施氮180 kg/hm2、210 kg/hm2、240 kg/hm2、270 kg/hm2处理分别比0 kg/hm2处理增产48.03%、52.91%、58.86%、63.71%,但稻米食味值分别较0 kg/hm2处理降低1.0、1.6、4.3、6.6分。兼顾产量与品质并结合大面积示范结果,建议滨海稻区水稻新品种盐粳219优质稳产栽培的适宜氮肥(N)量为180~210 kg/hm2,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氮(N)量可增至240~270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洞庭湖区杂交晚稻组合盛泰优626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在机插条件下设5个施氮水平(0、135、180、225、270kg/hm2),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可提高水稻产量,且以N180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盛泰优626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先增加后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先增加后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增加。N180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糊化温度最高,消减值最低。适当增施氮肥可改善其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以及RVA谱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kg/hm2时,机插优质晚稻盛泰优626可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6.
施硅量对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谱曲线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呈下降的趋势,消减值则先下降然后上升。施硅对出糙率、透明度无明显影响。适量施硅可以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施硅能提高稻米胶稠度、崩解值,有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施硅肥225 kg/hm2的处理较好。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和稻米品质都很容易受到氮素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主栽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和宁粳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对2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施氮肥处理增加了水稻植株的株高、茎蘖数、上3叶叶色值、干物质重、产量,提高了水稻的加工品质,但施用氮肥量越大,水稻的株高越高,而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则会降低,同时,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但过高反而降低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综合生长发育指标和稻米加工指标,施氮肥量在N3(150 kg/hm2)处理下表现较优;不同品种对氮素的响应不同,武运粳23号株高、茎蘖数、叶色值、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糙米率和精米率低于宁粳3号,而千粒质量、产量、整精米率高于宁粳3号。武运粳23号和宁粳3号的产量和加工品质分别在施纯氮150 kg/hm2和225 kg/hm2下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8.
盐分胁迫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水平盐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耐盐性较好的常农粳8号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利用盐池设施设置不同水平土壤含盐量(S_0,0 g/kg;S_1,1.5 g/kg;S_2,3.0 g/kg;S_3,4.5 g/kg;S_4,6.0 g/kg)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盐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稻米淀粉黏滞谱特征值以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率和精米率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整精米率则表现为V字型变化;盐胁迫对稻米垩白度、透明度无显著影响,但强胁迫处理(S_4)下垩白粒率表现为显著下降。随着盐胁迫强度的提高,RVA谱特征值并未表现为线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是表现为V型(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或倒V型(消减值、回复值和起始糊化温度)的变化,最低值或最高值出现在S_2处理。盐胁迫对食味值和相关参数的影响方面,盐胁迫以及盐胁迫与品种互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品种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稻米的食味值和相关参数表现为V型(食味值、外观、黏度和平衡度)和倒V型(硬度)变化。相关分析表明,稻米食味值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糙米率、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回复值、起始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20 kg/667 m~2时产量最高;盐碱地条件下,增施氮肥会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此外,施氮量的增加还会显著降低稻米的蒸煮品质与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0、90、150、210、270 kg/hm2)和种植密度(30 cm×18 cm、30 cm×14 cm、30 cm×10cm)互作对优质食味水稻盐粳93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盐粳939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低密高氮依然是产量显著提高的手段;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在密度30 cm×18 cm、施氮量10 kg/667 m2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品质;在密度30 cm×10 cm、施氮量10 kg/667 m2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食味品质。低氮条件下水稻的氮素利用率等指标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适宜施氮量,阐明机插稻产量和高质量群体形成对氮肥响应的特点,在大田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优质食味水稻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0、135.0、202.5、270.0、337.5、405.0 kg/hm2等6种施氮水平,研究氮肥用量对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机插稻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施氮量为270 kg/hm2产量最高。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在施氮量为270 kg/hm2 条件下,机插稻群体颖花量达最大值。机插稻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每穗粒数先增后减,而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递减趋势。随着氮肥用量增加,机插稻分蘖中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均呈递增趋势,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粒叶比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因此,秸秆还田后适当增加施氮量利于提高机插稻产量,优化群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不同秧苗素质垦粳5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氮肥施用量对壮苗、弱苗移栽后品质的影响,以黑龙江垦区常规稻品种垦粳5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进行,结果如下:不施氮肥时,壮苗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综合评分均优于弱苗。施氮肥对二者影响不同,壮苗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评分均在施氮量150 kg/hm~2时最佳,是最适施肥量;弱苗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均在施氮量225 kg/hm~2时最佳,是最适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施入量180、225、270、315、360 kg/hm~2对水稻新品种盐粳140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15 kg/hm~2处理获得单产8 709 kg/hm~2,比360、270、225、180 kg/hm~2处理分别增加了0.78%、3.09%、7.62%、13.5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主茎叶片数、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剑叶净光合速率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各处理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降低;各处理每穗成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则表现为先增后减。上述结果为盐粳1403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方法】以常规粳稻沈稻47和杂交粳稻粳优586为材料,进行防雨棚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浅湿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4种灌溉方式及正常施氮(normal nitrogen, NN, 180 kg/hm~2)和高氮(high nitrogen, HN, 220 kg/hm~2)2种氮肥水平,研究不同肥水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稻米品质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在正常施氮和高氮水平下,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均以轻干湿交替灌溉为佳。正常施氮水平下,重干湿交替灌溉下稻米的整精米率、胶稠度、最高黏度和崩解值低于浅水层灌溉,而其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及消减值却高于浅水层灌溉。高氮水平下,重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优于浅水层灌溉,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灌溉方式对氨基酸的影响因施氮量和品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常规施氮水平下,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稻米的总氨基酸含量;高氮水平下,重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沈稻47的氨基酸总量,而粳优586总氨基酸含量则在轻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取得较高值,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趋势一致。【结论】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可以改善稻米品质。在本研究条件下,沈稻47和粳优586分别以轻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为180 kg/hm~2和施氮量为220 kg/hm~2时,米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探讨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8.23%,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未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T3处理2个品种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良食味半糯粳稻由于食味品质优良,在长三角地区受到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该地区优质稻米品牌打造的主力品种。为了加快新品种培育速度,我们尝试通过生育期不同的优良食味半糯粳稻姊妹系间杂交的方法培育半糯粳稻新品种。【方法】以来源于武香粳14/关东194的中熟晚粳稻南粳46(全生育期165~170 d)与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全生育期150~155 d)互交,通过F2单株选择和F3~F5的优系选择,在F6获得了38个生育期不同(全生育期140~170 d)的半糯新品系。以亲本南粳46和南粳9108为对照,对新品系进行多年多点的比较试验及产量和抗性鉴定,分析新品系的淀粉理化指标、RVA谱特征值和食味品质。【结果】绝大多数性状有超亲表现,且多数入选新品系农艺性状稳定快,食味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产量较高。其中,南粳9036、南粳9308、南粳9008已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5个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结论】通过食味品质和综合性状优良、生态类型不同的半糯粳稻姊妹系间杂交,可以快速培育优良食味半糯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6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较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全生育期在137~150 d,在淮安种植能够正常成熟。综合各品种展示结果,淮安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种植优质食味粳米品种以南粳2728和南粳9108为主,其中南粳2728全生育期适中,适合作为机插秧品种种植,南粳9108生育期偏长,建议采用手栽或钵苗机插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但机插株距对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明确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可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 以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江苏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行距固定为30 cm的情况下,研究了10、12、14、16和18 cm五种株距对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水稻品种的茎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粒重/叶面积)、抽穗后群体冠层净光合速率和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株距为12 cm时最大。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均随株距增加呈现先增加先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曲线方程计算出两年中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高产最适株距分别为11.6 cm,11.6~12.3 cm和10.8~11.4 cm。结论 机插秧行距固定为30 cm时,11~12 cm的株距有利于改善优质食味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并提高其产量,可作为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处理对绥粳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绥粳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绥粳4号的产量,以施氮量162 kg/hm2、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为8∶2时产量最高;增施氮肥可提高绥粳4号的加工品质,但食味品质降低;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绥粳4号的加工品质最好,比例为10∶0时食味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4个氮素(纯氮)水平处理,即对照:0 kg/hm~2;低氮:165 kg/hm~2;中氮:210 kg/hm~2;高氮:255 kg/hm~2,研究了铁粳9号对氮素调控的响应及产量。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可以促进铁粳9号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但高氮处理255 kg/hm~2与中氮处理210 kg/hm~2相比,增施氮素没有明显增加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中氮处理和高氮处理明显提高了铁粳9号的成穗率,中氮处理下的产量略高于高氮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增施氮素促进了铁粳9号对氮素的吸收,中氮处理下的氮素回收率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本试验中铁粳9号的最佳施氮量为210 kg/hm~2,即可达到高效氮素回收率、均衡的吸氮量和氮素生理利用率,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实现铁粳9号高产、高效与环境友好的协调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