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室内燃用煤炭和生物质等固体燃料会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全球每年约数百万过早死亡可归因于室内固体燃料燃烧排放的PM2.5暴露。为分析固体燃料使用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Web ofScience核心数据集(Core Collection)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知识网络结构的挖掘,讨论了发文数量、期刊、关键词等的特征及变化趋势,重点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热点。结果表明,领域内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指数上升趋势,说明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发表在Indoor Air、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专业或综合类环境期刊。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发文量居前列。清洁炉灶、清洁能源、黑碳和PM2.5是领域研究中较常涉及的关键词。污染暴露的健康危害、清洁干预、健康和气候共同效益是今后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建议围绕“污染-暴露-健康风险”的过程链,开展系列研究以支撑相关人群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软件,分析了2016年国内外土壤学及环境科学领域中与土壤有关论文的关键词,揭示了2016年环境土壤学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业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我们以Soil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到环境科学和土壤科学SCI论文1 1 747篇.关键词的聚类结果显示2016年的研究热点是“重金属污染与生物累积效应”、“土壤有机污染与生物降解”、“土壤管理与元素循环”、“土壤固碳与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美国发文量名列前两位,国内中国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列发文量前两位.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2936篇核心期刊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土壤微生物与环境污染”、“土壤理化性质与水盐运移”、“土壤有机碳与环境效应”、“土壤区域环境与空间变异”为国内期刊论文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养分以及土壤生物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意义,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缺少系统的文献梳理,对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热点演变特征认识不足。基于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及CNKI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群、发文机构、关键词及突现等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年开始发表以土壤养分与土壤动物相关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且发文量随时间推移每年均有所增加,至2016年该研究领域的论文发文量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主要包括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近20年的土壤养分-蚯蚓研究中土壤质量和群落结构这2个关键词是2001—2021年最具有突发性的研究热点,从2020年开始对土壤健康的研究是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把握H5亚型禽流感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基于CNKI文献数据库中的393篇文献和Web of Science(WOS)文献数据库中的1 560篇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信息可视化技术对2个数据库中的文献样本的发文国家、文献数量、高频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主要发表作者和机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国际上中国和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多,两国发文量占比可达56.80%;每年文献数量与禽流感疫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CNKI文献样本相比,WOS文献样本的文献数量、高频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更具有优势,并且WOS文献样本中发文机构之间和发文作者之间的合作更密切。2)高频被引文献和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野鸟导致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进化;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免疫疗法;重组疫苗、灭活疫苗和基于血凝素HA的广谱疫苗等新型疫苗研发;H5亚型禽流感病毒突发的防控措施等内容。本研究认为在未来疫情的长期监测与预测、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和新型疫苗的开发等仍是研究热点,为H5亚型禽流感领域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非点源污染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近三十年非点源污染研究发展趋势特征,旨在为下一阶段非点源污染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得到1990—2016年所有非点源污染研究文献,然后进行聚焦分析,确定主要文献来源,对比中外学者H指数。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功能,识别了1990—2016年间三个主要阶段的核心关键词(作者关键词与扩展关键词)的变化,梳理了主要的共被引参考文献,得到非点源污染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和知识基础特征。国外和国内非点源污染的最早文献分别在1975年和1992年,1990年后全球范围内非点源相关研究快速发展,中国学者的研究在2005年后发展迅速。中外学者的H指数差距有减小趋势,中国学者在全球非点源污染研究领域的相对影响力不断提升。关键词分布中"流域"与"管理"逐渐凸显,"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中国"、"气候变化"词频进入前30位。研究内容方面,非点源污染研究从点位尺度的观测过渡到流域尺度水质变化、氮磷污染输出规律、模型应用,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空间分析的水文模型在流域尺度的模拟、优化和运用,是非点源污染控制与评估的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流域尺度的精细管理、非点源污染模型开发与耦合、气候变化效应近期受到更多关注。对1990—2016年间高被引文献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可知,高被引文献涉及主题广泛,其中中国学者也有明显贡献,表明中国学者逐步成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主力。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我国盐碱地研究的演化脉络、现状及前沿热点,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ce,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2—2021年国内发表的22 606篇论文,从发文量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2—2021年盐碱地研究经历了稳定发展、快速增长和相对饱和3个时期,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研究主题围绕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盐碱地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改良修复措施、土壤水盐运移机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盐碱化监测管理和盐生植物开发利用等5个主题展开;3)演化脉络历经盐碱地基础研究、盐碱化动态监测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这3个阶段。综上,当前我国土壤盐碱化问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于生态修复对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与利用方面,未来盐碱地应加强基因技术、植物根际促生菌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等前沿热点在盐碱地治理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面了解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现状可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方向的确立和发展趋势预测提供依据。为此,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采用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植物WUE研究2000-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1年世界范围内该领域发文数量呈抛物线式增长趋势,载文量较多的期刊有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Field Crops Research,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发文量前3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发文量前3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发文量前3的作者为Liu Fulai,Kang Shaozhong,H.Medrano,该领域大多数研究者之间合作关系较少;2) 尽管中国学者发文数量最多,但有影响力和高被引用论文数量少;3) 目前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可分为3类,植物WUE种间或种内差异的生理或分子机制、灌溉和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对作物WUE的影响与调控、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WUE的影响;4)基于关键词热点分析和热点论文分析,给出了未来植物WUE研究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6~2013年间关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生物农药发文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时间范围内,美国发文量居榜首,我国居第二;研究机构中,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发文量位列第一;从作者关键词的分析表明发酵及抗药性防治等方向已成为研究热点。此外,Bt生物农药液态发酵比固态发酵发文量增速相对平缓,且利用废弃物(污泥、含氮废水、食品垃圾)为发酵原料生产农药比利用工农业产品(黄豆粉、玉米粉)为发酵原料生产农药的发文量增长迅速,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国内外茶树干旱研究热点动态、明晰茶树干旱研究历史的发展和展望未来茶树干旱研究发展前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 5.7.R5软件,以1990—2021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茶树干旱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和国外茶树干旱研究的发文量、期刊来源、合作作者情况和文章被引情况等。结果表明:在茶树干旱研究领域,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大数据库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数量居前列的作者大部分来自中国;主要的研究机构也是来自中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当前对茶树干旱胁迫分子层面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茶树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随着茶树基因组注释信息的不断完善,对茶树抗旱分子机理的研究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同时,本研究为茶树干旱研究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了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茶树干旱发生时双因子乃至多因子胁迫耦合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食品科技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该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和授权专利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食品科技发展迅速,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稳步增长;以美国、西班牙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多项影响力指标位居世界前列。我国食品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年度论文发表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次数相较于欧美科技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且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活跃度还较低。另外,食品营养与健康以及食品微生物等是研究的热点;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向的适时动态调整、核心技术的创新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该结果将为布局谋划我国食品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态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86—2019年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研究力量的分布及合作、期刊分布、研究热点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检索到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96年,2005年之前此领域处于初步发展期,2005年进入稳步增长期,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和瑞典等;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学者Tscharntke T发文量最多,近5年Batáry P发文量较多;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和《Sustainability》,刊文量前16的期刊中《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影响因子最高(6.533)。德国和英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频繁,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机构合作网络的两个中心,Tscharntke T和Bommarco R等较多学者表现出紧密合作的学术形式。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际研究热点从仅关注种植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基础性研究,逐步拓展到不同尺度或景观复杂性对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应用型研究。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等与欧美国家还存在差距,但近5年发文量增长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今后此领域仍将是全球有机农业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方向,涉及多尺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性研究和地域性应用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2010年10年间Web of Science收录的“水稻”这一关键词,分析了这一领域论文的学科、国家/地区、科研机构、重点期刊的分布,并将分析重点锁定在中国(大陆)的主要科研机构及与其合作较多的国际科研机构;根据Web of Science的ESI数据库,总结了“水稻”研究热点。结果表明,日本、美国和中国“水稻”科研居世界领先水平;中美合作机构最多;发表“水稻”论文最多的期刊是“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和“Plant Physiology”;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东京大学发文量居全球前3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发文量居中国前3位。水稻研究热点集中在转基因、数量性状位点、基因组、稻瘟病和栽培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渔业资源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各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关注问题及其变化趋势,为我国渔业资源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功能,对其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来源出版物、合作网络以及研究现状和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文献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自2017年以来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美国、中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作者占据主要地位,且形成以Mark N Maunder、Yong Chen、Andre E Punt、Xinjun Chen以及U Rashid Sumaila等为核心作者,作者和机构间合作密切;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类别为渔业、海洋淡水生物学、海洋学、环境科学及生态学等。研究热点与前沿主要有:重视对渔业资源评估方面的研究;注重对渔业管理方法、实践以及管理对渔业的影响等方面研究;针对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以及经济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对渔业资源或鱼类的影响。研究认为,未来渔业资源学研究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通过学科交叉创新渔业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摸清重要经济种类的生物学特性;2)创新渔业资源评估新技术,实现对重要经济种类资源量及可捕量的准确估算;3)创新渔业资源管理与养护的新方法,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4)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渔业种群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发展,未来渔业资源研究将会向更细、更广、更深等层次拓展,并把人与渔业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综合考虑,从传统的单鱼种-多鱼种-生态系统,发展到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实现人-自然系统中渔业资源的最优产出,以及渔业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87~2016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为研究者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数据源,通过检索获得1987~2016年有关我国农业政策研究文献信息,运用CitespaceⅢ进行关键词的突现、共现及聚类等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解析30年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演化发展及其研究热点.[结果]1987~2016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关注的研究主题不同,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至2016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财政支农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金融政策、农村土地政策等4个方面;未来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将进一步围绕土地流转政策、农业财政补助政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建议]要拓展农业政策研究范围,注重农业政策与非农政策相互关系的研究,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以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文关键词作为论文内容的提炼,具有概括性、关键性、特征性等特点,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剔除论文内容冗余信息,把握实质,提高效率。文章以2014年—2018年国际图联大会论文关键词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术论文关键词语义标引模型,将关键词按照研究背景、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对象几种不同的语义功能对近5年国际图联大会收录的论文关键词进行标注,构建标注数据集,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语义功能的关键词进行内容分析,以细粒度地揭示国际图联大会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8和6.79μg/m3,其中4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Na+、Ca2+、SO42-和NO3-,共占PM2.5和PM10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9%、85%。Mg2+、Ca2+、F-、SO42-、Na+和Cl-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NH4+和NO3-主要集中在粗粒子中。NH4+和SO24-在PM2.5和PM10中的相关系数R=0.987、0.983,主要以NH4NO3、(NH4)2SO4和NH4HSO4的方式存在。离子来源分析显示,固定排放源(燃煤)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要高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的污染贡献,而局地二次扬尘及建筑扬尘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组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计量的塑料地膜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了解塑料地膜研究的发展现状,本研究以 2000—2019年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1 895篇论文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运用Excel、VOSviewer等软件对该领域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和机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后发文量迅速增长;从国家研究实力上来看,中国、美国、意大利为发文量较高的国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为主的中国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塑料地膜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覆膜对农产品产量、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等),地膜的高分子材料分析、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与应用,地膜的生物降解,塑料残膜对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从研究趋势上看,鉴于农业残膜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未来研究热点可能会趋于塑料残膜对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塑料残膜中增塑剂及降解后的微塑料对土壤食物链安全、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值得进一步探究。研发新型生物地膜替代传统塑料地膜,并及时评估其农业应用效果、尽早大范围推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CNKI 数据库,采用文献可视化工具和文献统计分析方法,通过Citespace5.2 软件的连接点强度、热点词突现及热点词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山区扶贫领域的研究状况,对 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进行分类和分析并予以述评;以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国内山 区扶贫研究的年发文量、高频次被引文献及作者。研究发现,对山区扶贫的研究最早出现于 1984 年,研究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存在阶段性的低迷阶段和波浪式增长阶段。通过分析高频 次和高中心度的关键词发现山区扶贫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扶贫开发、扶贫攻坚”等。  相似文献   

19.
为介绍国内作物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基于1989—2018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连作障碍相关发文情况,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的年代、期刊、机构、基金、作者、研究对象和主题分布等基础信息,并采用CiteSpace V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连作障碍文献数量总体上与年度变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受各类资金资助的文献数为2678篇,占总文献量的42.28%,其中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献发表最多;该研究领域文章的刊载主要涉及农业类杂志,研究机构主要涉及农林类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文献作者毛志泉、许艳丽、韩晓增等在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多;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水果(树)、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5类;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土传病害、化感自毒作用等方面展开,初步形成了以韩丽梅、许艳丽为中心的研究群体。作物连作障碍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学者致力于此方向研究,使该领域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作物连作障碍研究中仍有许多领域具有较大空间,基于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视角,探索连作障碍的防治机制,或许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风景园林学动态研究是为明确风景园林学某一阶段的专业研究动向及重点关注领域所进行的分析研究。通过SCI、Science Direct及中国知网3个数据库检索2004~2014年与风景园林学相关的文章,利用NE软件对文章进行期刊统计、关键词统计,分析文章,归纳当今国内外风景园林学十大研究热点。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当前风景园林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生态系统服务的调节功能,如生物防治、授粉服务、碳汇调节;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评估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在土地利用、城市规划、景观管理方面的运用。笔者着重于通过研究相关文章,归纳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异同,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