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了检测高脂血症大白鼠血清血脂、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磷(P)的含量,以了解其含量变化以及相互间关系和影响,试验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即空白组、高脂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试验90 d,共监测3次血清指标的变化,每次间隔30 d,每次测定SD大白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Cr、BUN、P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高脂组SD大白鼠血清L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高脂组血清HDL-C含量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TG含量无明显差异变化(P0.05)。试验第60天、第90天高脂组SD大白鼠血清UA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BUN含量无明显差异变化(P0.05),第60天高脂组SD大白鼠Cr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第30天高脂组SD大白鼠P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说明高脂血症SD大白鼠UA含量明显升高,这与脂质代谢紊乱造成肾损伤有关,由于肾小管对UA的重吸收与分泌比例失调,UA排出受阻而致UA含量升高,但高脂血症对Cr、BUN、P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SD大白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试验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喂30 d,测定SD大白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胆汁酸,取SD大白鼠肝脏称湿重,计算肝脏指数(肝脏湿重与SD大白鼠体重之比),并取一小块肝脏组织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血清TC、L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血清H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高脂模型组肝脏指数、第30天胆汁酸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高脂模型组SD大白鼠肝小叶结构轮廓基本消失,肝细胞形态不规则,大部分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并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说明采用高脂饲料饲喂SD大白鼠30 d可出现高脂血症,并且导致肝脏肿大、脂肪肝及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饮食对犬生化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选取本地50只健康的45日龄杂交犬,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15只,高脂组35只,分别饲喂基础饲料(正常组)、高脂饲料(高脂组)。试验为12周。每隔1周,采集1次血清,用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于试验最后1d,每组随机选择15只犬,采集抗凝血,用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检测结果相比,高脂组犬血清中TC、TG和LDL-C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高脂组犬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低切相对指标和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由此可见,给予犬高脂饮食可出现高脂血症,并且血液流变学指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于犬高脂血的临床诊断,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配比的黑参黑蒜混合液对高脂膳食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将6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参蒜混合液A、B、C给药组,每组12只。其中,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 A、B、C组分别以3种不同配比的参蒜混合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30 d。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葡萄糖(Glu)的含量。结果显示与高脂对照组相比,A给药组仅血清中HDL-C的含量有显著升高(P 0. 05); B给药组仅血清中TC含量有显著降低(P 0. 05); C给药组的作用最为显著,C给药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的含量均显著下降,并且HDL-C的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表明一定配比的参蒜混合液对高脂膳食大鼠具有预防高脂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饲喂试验兔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其目的在于探索兔外源性高脂血症模型的制作方法。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兔在饲喂高脂饲料后出现精神萎靡、被毛蓬乱、粪便稀湿等现象;模型组兔的肝脏指数明显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模型组兔血清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饲喂试验兔高脂饲粮能够制作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观察富硒益生菌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影响作用,并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述富硒益生菌降血脂的机理。将24只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NC)、高脂对照组(HFD)、无机硒+益生菌组(IPS)和富硒益生菌组(OPS),其中IPS组和OPS组都是饲喂高脂饲料。8周以后,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酯(LDL-C)、高密度胆固醇酯(HDL-C)的含量以及肝脏、附睾脂肪的湿重。结果表明:与高脂对照组比较,高脂+富硒益生菌组小鼠的血清TC、TG、LDL-C含量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肝脏和附睾脂肪的湿重减少;富硒益生菌对小鼠的各检测指标的影响显著优于无机硒+益生菌组。富硒益生菌能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血脂,而富硒益生菌组的降血脂功效比无机硒+益生菌组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具有胆盐水解酶(BSH)活性乳酸菌的降胆固醇作用。方法:利用高脂饲料诱发SD大鼠高胆固醇血症后,饲喂悬浮有试验所用菌株的脱脂乳,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血清中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判断试验菌株降胆固醇的功效机理。结果:菌株BSH活性的高低可影响降低大鼠TC、TG、LDL-C和升高HDL-C的功能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H活性对改善大鼠血脂含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裙带菜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治疗高脂血症(HLP)另辟蹊径,探讨裙带菜纤维降血脂作用.采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大鼠,造成HLP模型.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裙带菜纤维剂量组.用酶法检测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大鼠血清TC、TG、LDL-C显著降低(与高脂对照组比较,P<0.05或0.01).另外还具有升高HDLC.表明裙带菜纤维对HLP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即裙带菜纤维具有较强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模型研究乳酸菌调节血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酸菌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6#动物双歧杆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Qq08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5d,观察两株乳酸菌制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5d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和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45d后,1)6#动物双歧杆菌低剂量组TG和TC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TG和TC极显著地降低(P<0.01);2)Qq08菌低剂量组TG和TC显著降低(P<0.05),Qq08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TG和TC极显著地降低(P<0.01);3)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株乳酸菌制剂都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黄芪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的影响,试验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喂基础日粮,高脂对照组大鼠饲喂高脂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大鼠饲喂高脂日粮,并分别给予100 mg/(kg·d)、200 mg/(kg·d)和400 mg/(kg·d)黄芪多糖,灌胃。8周后空腹称重,摘除大鼠眼球,取血,测定血液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解剖大鼠,分离肝脏并称重,计算肝脏指数。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给大鼠灌胃后,血液TC、TG和LDL-C的含量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HDL-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肝脏指数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说明黄芪多糖可以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液脂肪的水平,减缓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选用12只雄性健康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后期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变化。在饲养实验过程中定期称量家兔体重,比较各组的家兔平均日增重变化。于第5周末处死家兔,即刻剖腹取肝脏,测量肝湿重,计算肝指数,然后取肝脏标本做光镜观察肝脏结构。结果:高脂血症引发兔非酒精性脂肪肝,兔模型组TC、TG、HDL-C、LDL-C、AST、ALT、MDA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SOD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脏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家兔平均日增重呈稳定增长趋势;模型组平均日增重变化与高脂血症出现过程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肉眼观察和光镜观察均显示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最为严重。结论:高脂血症引发兔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肝脏严重脂肪变性,血脂异常,ALT、AST升高,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血府逐瘀汤对高脂血症SD大鼠血清脂联素(AD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高脂血症S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未造模的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ADP水平,并计算其肝指数.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对大鼠的血脂指标、ADP水平和肝指数的影响效果基本与辛伐他汀组等同.研究提示,血府逐瘀汤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脂水平,从而升高ADP水平及降低肝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海巴戟果汁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试验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海巴戟果汁,测定小鼠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肝脏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海巴戟果汁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及肝脏匀浆中的LDL-C、TC、TG的水平,提高HDL-C活性;有效降低ALT、AST及MDA含量。说明海巴戟果汁对高血脂的预防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红参与发酵红参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水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取40只雄性大鼠按体重分为对照组(ND),单纯高脂饲料(HFD)组,高脂饲料加红参(HFD+1%RG)组和高脂饲料加发酵红参(HFD+1%FRG)组。喂养4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胆固醇(HDL-C)、高密度胆固醇(LDL-C)、抗氧化指标SOD,MDA及T-AOC。结果与高脂膳食模型组比较,红参与发酵红参可以降低大鼠血清的TC及LDL-C的含量,升高HDL-C含量,同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可使肝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上升,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发酵红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与抗氧化能力,其效果优于红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沙棘粉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沙棘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实验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不同剂量的沙棘粉匀浆液,于灌胃第28天腹主动脉取血,分别测定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肝损伤指标(AST、ALT)。结果是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沙棘粉各剂量组血清中TC、TG、LDL-C浓度下降,而HDL-C浓度升高。中、高剂量组T-SOD活力升高,MDA含量、AST和ALT活力明显降低,高剂量组GSH含量升高。表明沙棘粉具有调节血脂,减轻肝脏氧化损伤,预防血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桑枝皮提取物对急性高血脂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次静脉注射400 mg/kg Triton WR-1339的方法,建立急性高血脂症小鼠模型,灌胃给予桑枝皮提取物(MBBE),18 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LDL-C/HDL-C的比值,研究MBBE的降血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灌胃MBBE的急性高血脂症小鼠血清中的TG浓度水平得到显著抑制(P<0.05),其中高剂量组(600 mg/kg MBBE)小鼠血清中的TG浓度下降36.6%;灌胃MBBE后,小鼠血清中的TC、LDL-C浓度有所下降,而HDL-C浓度略有增加,其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C、LDL-C浓度分别下降8.3%、18.3%,HDL-C浓度升高9.3%;灌胃MBBE后,小鼠血清的AI值和LDL-C/HDL-C比值也明显下降,其中高剂量组分别下降45.6%和28.1%。结果显示,给急性高血脂模型小鼠灌胃给予桑枝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以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作用,并且呈现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苏子提取物低剂量组(0.1 g/mL)、中剂量组(0.5 g/ml)、高剂量组(1.0 g/mL)血清中的TC、TG、LDL-C、HDL-C含量,研究苏子提取物(EPS)对大鼠模型高脂血症血清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PS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TC、TG、LDL-C水平,提高血清中HDL-C的含量,提示EPS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猫须草叶提取物(OS)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肾损伤的调控作用,选择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高剂量组(高脂饲料+500mg/kgOS)、中剂量组(高脂饲料+100 mg/kg OS)和低剂量组(高脂饲料+50 mg/kg OS),每组12只。8周试验期结束后,检测小鼠的肾脏指数,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以及小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肾小体和肾小管结构更为规则、清晰,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肾脏损伤明显减轻。血清中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看出,高剂量(500 mg/kg)OS能够较好地降低高脂饮食造成的小鼠肾损伤,这与高剂量OS明显降低了小鼠体内高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有很大关系,为猫须草副产物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取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联合高脂乳剂喂养法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造模24 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变化。结果显示:高脂蛋白血症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清中T-CHO、LDL-C和TG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 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表面有明显脂肪粒。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联合高脂乳剂喂养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以海带、大蒜、姜等为原料的海藻功能性食品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血脂康阳性对照组、海藻功能性食品低剂量组、海藻功能性食品高剂量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每天每只喂食普通饲料8 g,其余4组喂食等量的高脂饲料。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在血脂康阳性对照组、海藻功能性食品低剂量组、海藻功能性食品高剂量组小鼠的日粮中分别添加血脂康164 mg/(kg·BW·d)和海藻功能性食品307、614 mg/(kg·BW·d)进行预防性给药,28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肝指数、脾指数。[结果]与高脂模型对照组相比,海藻功能性食品高剂量组小鼠TC、TG、AI分别下降了18.33%、22.16%、40.7%,HDL-C升高了34.9%,肝指数、脾指数分别下降了12.5%、13.3%。[结论]海藻功能性食品可显著抑制高脂饲料小鼠血浆TC、TG、AI的升高与HDL-C降低,可预防试验小鼠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