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防治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是由于鸡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 ,造成肝细胞和血管壁变脆而发生的肝出血。最典型的表现是剖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 ,肝破裂。通过调整饲料配方 ,降低能量饲料 ,增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胆碱等可有效防治本病。1 发病原因在正常情况下 ,肝内  相似文献   

2.
<正>鸡脂肪肝综合征又叫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由于营养障碍、内分泌失调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过度沉积于肝脏,从而导致肝细胞及血管壁质地变脆而发生的肝出血的症状。鸡脂肪肝综合征可造成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升高,对养禽业造成严重的影响。该病最典型的表现为剖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肝破裂。死亡鸡处于产蛋高峰,输卵管中常见有正在形成的蛋,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夏季居多,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3.
<正> 脂肪肝出血综合症,又称为肝肥大、脂肪肝、肝破裂。是肝脏超过正常范围有多量脂防沉着,肝细胞与肝血管壁脆弱化、发生肝出血而死亡的鸡病。此病发生的历史几乎与笼养鸡的兴起相一致。过去多见于自家配合饲料的鸡群,认为是喂给了生鱼屑,由于喂饲过多的不饱和  相似文献   

4.
产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探讨■邓茂先(四川牧医学院兽医系632460)■贺普霄(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主要发生于笼养产蛋鸡,是一种主要由于能量摄入过高而致肝脏脂肪过度沉积或伴有肝出血、肝破裂的营养代谢病。Harms等...  相似文献   

5.
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由于大量脂类物质沉积在肝脏而导致的一种营养代谢病,饲料配方不合理、滥用药物、饲料霉变和疾病易导致鸡脂肪肝综合征,患病鸡肝脏功能下降,毒素积累,抗应激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肝破裂。预防鸡脂肪肝综合征必须加强饲料的管理,根据鸡生长饲养阶段不同及时调整日粮配方,科学使用兽药,加强疾病的防控。治疗鸡脂肪肝综合征首选中药,治疗越早,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蛋鸡脂肪肝综合征(FLS)又叫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由于营养障碍、内分泌失调、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脏脂肪过度沉积于肝脏,从而导致肝细胞及血管壁质地变脆而发生的肝出血的症状[1,2]。该病最典型的表现是剖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肝破裂。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夏季居多,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2013年笔者陆续接诊了几例病例,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自2013年以来,我们先后接诊了4例该病病  相似文献   

7.
正营养型脂肪肝的形成往往源自饲料能量过剩或营养素配比不平衡,其生理表现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脂肪肝症状,包括肝体比增加、肝色苍白、脂肪浸润、脂滴增多、细胞核偏移等。抗生素滥用、营养不均衡、高能量摄入、原料毒素加工工艺以及养殖环境胁迫等都是鱼类脂肪肝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鸡群感染脂肪肝综合征后的典型症状为蛋鸡在产蛋高峰时产蛋率突然下降,有的鸡只出现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对病死鸡只剖检可见肝脏发生脂肪变性、肝破裂,腹腔内有大量的血凝块或血液,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以及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亚硒酸钠和生物素等抗脂肪肝因子,能够有效防治鸡群感染脂肪肝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正产蛋鸡脂肪肝综合症(FLS)是影响产蛋鸡生产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患。FLS的主要特征为肝脂含量高、肝脏出血、产蛋率大为下降,最典型的表现是剖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肝破裂。FLS易发生于高产蛋鸡,且产蛋率越高越易发生,造成的危害越大。FLS是一种营养代谢病,它的发生、发展与脂肪代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产蛋鸡的脂肪代谢特点产蛋鸡鸡体中的脂肪一部分用以维持生存所需,氧化供能,提供组织细胞膜系统所需物质,一部分用以产蛋,即维持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能量过高:过多的能量转化成体脂肪.形成脂肪肝综合征,造成产蛋下降.主要表现鸡群体重超标.蛋鸡猝死增加,肝脏肿大质脆,多见肝破裂出血.整个鸡群难以达到产蛋高峰。  相似文献   

11.
鸡脂肪肝综合征又称脂肪肝出血症或脂肝,是由于脂肪代谢障碍,大量脂肪沉积在肝脏引起肝脏脂肪变性而形成。其特征是肝细胞沉积大量脂肪,鸡体肥胖,产蛋减少,个别患病鸡因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而死亡。2002年9月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诊断2例鸡的脂肪肝综合征病例。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与发病 1.1 发病情况 2002年9月20日,孝感某个体养鸡户养蛋鸡4000只,280日龄,正值产蛋高峰,产蛋率为90%,于一周前开始发病,鸡饮食精神正常,鸡肥胖,但产蛋突然下降,由90%下降到40%不  相似文献   

12.
<正>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受营养、内分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剖检后,发现其腹内壁附着一层厚厚脂肪层,肝大明显,呈黄褐色、质脆并有油腻感,包膜下有部分点状出血。个别鸡该病或肝破裂而死亡。本病会造成产蛋率大幅度下降和蛋鸡死亡,从而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发生增加,现简要介绍昌邑市下营镇某村庄蛋鸡普遍发生一种产蛋异常情况,供读者参考。1发病情况一养殖户饲养蛋鸡3500羽,近段时间产蛋率由90~95%下降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综合症(FLHS)是高能低蛋白日粮引起的脂肪代谢障碍,使肝脏脂肪过度沉积所致的肝细胞与血管壁变脆而发生的肝脏出血,因此统称脂肪肝、肝破裂、肝出血症。本病多发生于体质肥胖的蛋鸡,尤以笼养鸡的产蛋高峰期或高峰过后多见。其发病率因鸡的品种、日粮组成、饲养管理和环境等因素而有差异,一般为5%~7%,高的10%以上,根据何维明(1991)的调查,有的鸡场发病率高达30%,病死率30%~40%,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夏季居多。其发生因素较多,主要有下述几方面。1发病因素1.1高能低蛋白日粮是本病发生的主要饲料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肝脏脂质沉积,简称脂肪肝,是一种猫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呕吐等,常伴黄疸,严重者可发展至肝性脑病。2019年2月患猫因食欲减退、呕吐来我院就诊,生化检查可见多项肝胆指标升高,腹部超声提示患猫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初步诊断为猫脂肪肝。经西医方式治疗5 d, 患猫症状改善不明显。经中医辨证后使用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案,疗效明显。1 病例情况1.1 基本信息美国短毛猫,13岁,雄性已去势,  相似文献   

15.
家禽脂肪肝综合症,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症,是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病禽个体肥胖,产蛋减少,个别病禽因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血而死亡为特征。该病在本县主要发生于笼养产蛋鸡,但平养的肉用型种鸡及蛋鸡也有发生。脂肪肝综合症最早见于美国1956年的报道。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在我国浙江、甘肃、安徽、河南、福建、青海、陕西、江苏等省陆续有鸡鸭发病的报道。据报道,发病鸡群产蛋率比正常低20%~30%,死亡率仅为2%左右。  相似文献   

16.
家禽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脂肪肝综合征,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病禽个体肥胖,产蛋减少,个别病禽因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血而死亡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笼养产蛋鸡,但平养的肉用型种鸡及蛋鸡也有发生。脂肪肝综合征最早见于美国1956年的报道。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在我国浙江、甘肃、安徽、河南、福建、青海、陕西、江苏等省陆续有鸡鸭发病的报道。据报道,发病鸡群产蛋率比正常  相似文献   

17.
牛磺酸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白酒灌胃及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探讨牛磺酸对酒精脂肪肝病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将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预防组(10只)和治疗组(10只),试验周期共为16周。检测牛磺酸干预后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甲状腺激素(T3、T4)的含量,制作大鼠肝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学变化,从而研究牛磺酸的药理学效应。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TC、LDL-C、TG、T4含量,提高大鼠血清中HDL-C、T3含量;牛磺酸能够减轻肝的病理损伤程度,表现为牛磺酸干预后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数量明显减少,脂肪空泡变性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徐京生 《动物保健》2006,(10):43-43
问:怎么才能彻底治疗脂肪肝破裂?答:先了解一下脂肪肝的发病原因:(1)高能量低蛋白饲料的过量使用。脂肪在肝脏合成必须和蛋白质结合,才能运出肝脏,如饲料内能量过多,一部分不能和蛋白结合,就沉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脂肪压迫肝脏血管和肝细胞,使其破裂,就出现了死亡;(2)饲料缺乏  相似文献   

19.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FLS)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以肝脏发生脂肪肝变性为特征的家禽营养代谢疾病.此病多发生于笼养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引起产蛋量逐渐下降(2%~50%),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给现代密集型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患病鸡一般初期无特征性症状,只表现为过度肥胖,其体重超出正常20%左右,常突然死亡;肝包膜破裂而导致出血,腹腔充满大量血液及血凝块,并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脏明显肿大、色泽变黄、质地脆并有油腻感,产蛋率下降;喜卧,腹下软绵、下垂,冠和肉髯褪色,甚至苍白.  相似文献   

20.
给18头奶牛口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并通过测定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FA)、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监测受试牛肝脏的脂肪浸润程度,以提示上述三种药物对脂肪肝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预防组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22%)比对照组(44%)低;产后发病的平均时间(12.5d)较对照组(9.0d)晚;发病至康复时间(7.5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15d)。治疗组病牛肝脂肪浸润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3.6d,治愈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口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对围产期奶牛脂肪肝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