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立并优化七叶树花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色谱分离鉴定方法 ,同时比较研究新鲜、干燥的七叶树花及其干燥花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验证β-葡萄糖苷酶对其的增香是否有作用。运用GC-MS分别从新鲜七叶树花、干燥七叶树花和花苞的挥发油提取物中确证了44、27和34个化合物;证明β-葡萄糖苷酶可以增加七叶树花中某些香精成分的相对含量,但也使其中某些成分的相对含量减少。结果表明,七叶树花中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七叶树花挥发油进行良好的分离鉴定,同时实验首次对新鲜、干燥的七叶树花及其干燥花苞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比较,并证明β-葡萄糖苷酶对七叶树花的增香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新鲜碧桃花挥发油化学组成及β-葡萄糖苷酶对其是否有增香和增强抗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碧桃花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法提取新鲜碧桃花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从新鲜碧桃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个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为醛、酮、酯类化合物;加入β-葡萄糖苷酶后反式-2,4-癸二烯醛、壬醛、苯甲酸乙酯、乙酸苄酯等香精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对伤寒沙门氏菌等4种供试细菌抑制作用未改变;因此,新鲜碧桃花中所含化学成分丰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β-葡萄糖苷酶对碧桃花有一定的增香作用,不改变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夹竹桃花挥发油GC-MS的色谱分离鉴定方法,分析夹竹桃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对豚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夹竹桃花挥发油,以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建立了豚鼠离体子宫模型。结果:分别从无酶和有酶的夹竹桃花挥发油提取物中确证了58和57个化合物,挥发油对豚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结论:对夹竹桃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对夹竹桃花有较弱增香作用,也能增加豚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球桧叶片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并对该挥发油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球桧挥发油中共检出了46种化学成分,以烯萜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占总成分的98.75%。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桧烯(16.88%)、松油烯-4-醇(9.84%)、D-柠檬烯(7.38%)、δ-杜松烯(7.45%)和乙酸龙脑酯(7.33%)等,其中一些成分是医药或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该研究未发现金球桧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金球桧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新鲜、干燥的薄荷叶、薄荷花及花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薄荷叶、薄荷花及薄荷花苞的挥发油,用GC-MS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从薄荷叶、薄荷花、薄荷花苞中共检测出28种化学成分,含有许多烯、醇及酮类物质,主要由1-薄荷醇、胡薄荷酮、萜品烯、β-石竹烯和桉叶油醇组成.薄荷花与花苞同薄荷叶的化合物基本相同,干燥薄荷样品特征化合物如1-薄荷醇、胡薄荷酮和异薄荷酮的相对成分较新鲜的含量更多,α-律草烯和反式松香芹醇为花苞独有.  相似文献   

6.
研究紫玉兰和二乔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两者挥发油成分的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获得其挥发油各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谱。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获得花瓣中各成分的化合物并计算出相对质量分数。紫玉兰总共分离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类成分总量的91.64%;二乔玉兰共分离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类成分总量的92.73%。  相似文献   

7.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萼翅藤枝、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萼翅藤枝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2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5.73%,主要成分有十四烷酸、壬醛、己醛、反-桂醛、癸醛等;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7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69.37%,主要成分有反-桂醛、3-己烯-1-醇、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己烯醛、6-甲基-3,5-庚二烯-2-酮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不同无性系杉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浙江开化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的提取率(0.30%~0.52%)高于水蒸气蒸馏法(0.05%~0.11%),其中开化13号无性系的提取率最高。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无性系开化3号、大坝8、开化13号和F24x那1-1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2,59,60和54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有26种,其中烯烃类17种、醇类6种、酮类1种和其他类型2种;主要化学成分为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榄香烯、β-石竹烯、β-可巴烯、β-桉叶烯和α-桉叶烯,其中β-石竹烯在F24x那1-1中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1.21%。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所得无性系开化3号、大坝8、开化13号和F24x那1-1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1,49,51和40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1.00%以上的共16种,其中烯烃类10种、醇类4种和其他类型2种;主要化学成分为β-榄香烯、β-可巴烯、β-桉叶烯和α-桉叶烯。两种提取方式所得的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均有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分别为41种和24种,且在各无性系中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GC-MS法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侧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GC毛细管柱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从侧柏叶中分离出20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5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47%。侧柏叶中含有丰富的萜类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巴东县皱皮木瓜为试验材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成熟期干燥条件下皱皮木瓜的挥发油和脂肪酸,用GC-MS获得其挥发油和脂肪酸各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谱,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鉴定了挥发油70个化合物,结果表明,其相对含量≥5%的成分为L-抗坏血酸-2,6-二棕榈酸酯、α-金合欢烯、3-辛基-顺式环氧己烷基甲酯、亚油酸乙酯;分离鉴定脂肪酸成分15个,其相对含量≥5%的成分为14-甲基-十五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十八酸甲酯、顺-别香橙烯、[1S-(1α,3Aβ,4α,8Aβ)]-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4-亚甲基奥-长叶烯。试验证明皱皮木瓜中所含的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在降血脂、抗氧化、抗炎等多个方面显示出显著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1.
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福建省闽侯产与长汀产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年含量变化,分析不同产地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D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主要为萜烯与萜烯醇类化合物.闽侯产挥发油检出成分35个,占总峰面积的84.09%,含量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β-荜澄茄烯(16.31%)、β-杜松烯(10.78%)、Elixene(8.36%)、τ-杜松烯(5.23%);长汀产挥发油检出成分32个,占总峰面积的72.08%,含量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1.29%)、β-芹子烯(8.72%)、τ-杜松烯(8.23%)、τ-依兰油烯(6.68%)、香树烯(6.24%)、α-古芸烯(5.58%).福建闽侯、长汀产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相近,主要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利用GC-MS法对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女木兰叶中的挥发性成分,GC毛细管柱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天女木兰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3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27%,主要成分有榄香烯(17.87%)、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2.03%)、4-萜烯醇(7.43%)、橙花醇(4.03%)、2,4-Cycloheptadien-1-one,2,6,6-trimethyl-(4.02%)、右旋柠檬烯(3.89%)、反式-橙花叔醇(3.38%)等。天女木兰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萜类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滇产艾纳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滇产艾纳香叶的挥发油成分,经分离纯化后,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出有效组分56个,经鉴定其中相对含量 0.11%~0.50%有44个,0.51%~1.00%有6个,大于1.01%有6个.其主要成分有樟脑17.76%、龙脑52.42%,其他主要成分为异龙脑、松油醇、石竹烯、丁子香酚、愈创木醇、库贝醇等.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恩施本地野生的羽叶千里光和野菊花为材料,提取挥发油,用GC-MS获得其挥发油各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谱,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经分析,羽叶千里光共分离鉴定了7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类成分总量的94.28%;野菊花共分离鉴定了6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类成分总量的95.36%。  相似文献   

15.
用水浴加热一反相柱吸附提取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Cheng)的挥发性物质,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27个组分,鉴定出23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莰烯、β-月桂烯、D-柠檬烯、鞋葑酮、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16.
枫香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挥发油的出油量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粉碎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的最佳组合方式优化枫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枫香叶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打浆、不浸泡、蒸馏提取6h.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47个化合物,检出率为98.11%;其中萜类化合物30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28%;脂肪族成分为1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14.01%;芳香族成分为3个,占挥发油总量的1.82%.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21.18%)、α-蒎烯(20.70%)、(E)-2-已烯醛(7.64%)、柠檬烯(7.59%)、β-石竹烯(6.08%)等.  相似文献   

17.
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SD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1.15%,SCDE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2.43%.GC-MS分析表明,SD法提取的薄荷油中含44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9.4%;SCD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1.8%.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圆柏干叶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新疆圆柏干叶进行了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气相色谱分离出50个组分,质谱鉴定了2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乙酸香桧酯、2,7-二甲基-3-辛烯-5-炔、α-雪松醇、β-香茅醇、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柠檬烯、β-蒎烯、Δ3?蒈烯、α-长叶蒎烯、Δ杜松烯、α-松油烯、α-异松油烯、侧柏烯等;鉴定的成分种类占总挥发油的66%,其含量占总含量的93.55%。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北美香柏和北美乔柏叶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崖柏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小相同、长势一致的健康2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幼苗相同位置新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进行定性,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幼苗叶挥发油中共鉴别出156种成分,北美乔柏鉴定出74种,北美香柏鉴定出95种。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叶挥发性成分均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北美乔柏的平均相对含量(80.258%)高于北美香柏(69.445%),而倍半萜类及其他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相反。两树种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幼苗特有成分27种,北美香柏35种; 10个种源共有成分仅6种且含量差异显著,共有成分分别为α-崖柏酮、γ-松油烯、(8β,13β)-13-methyl-17-Norkaur-15-ene、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乙酸酯、石竹烯和棕榈酸甲酯。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的主要成分差异明显,相同主成分仅有α-崖柏酮和β-水芹烯,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