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尺蠖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尺蠖EctropisObliquaWarren在国内分布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省,除危害茶树外,还为害白柳、花生、刺槐、紫穗槐、紫薇、大豆、大白菜等。1988年首先在原日照市茶园发现茶尺蠖呈点片发生,且危害逐年加重;1991年6月6日,在原山东省临沂地区茶叶试验研究站试验茶园56号地发现有近半米的茶行叶片被食光,笔者自1991年始对该虫进行研究,现将其生活习性与防治措施报告于后。1生活史茶尺蠖在山东每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四月中旬越冬蛹羽化。茶尺蠖各虫态的历期,成虫期3-8d,卵期5-11d,幼虫期15-3…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Wehrli)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以取食茶树嫩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可将成片茶园食尽,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几十年来,主要靠化学农药防治,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用辛硫磷防治效果较好,但用的次数多了,产生抗药性,对防治茶尺蠖带来了难度。本课题使用茶核·苏云金进行试验,以茶尺蠖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时的常用药剂辛硫磷作为参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是茶树重要害虫,为了全面了解环境对茶尺蠖蛹的影响,在室内通过5个温度(24、26、28、30、32℃)和4个(0、1、2、4 cm)覆土处理茶尺蠖蛹,观察茶尺蠖蛹羽化情况,探讨温度和覆土逆境环境对茶尺蠖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32℃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蛹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同时也对羽化率产生显著影响,羽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6℃羽化率最高为82.12%,26℃后处理温度越高,羽化率越低;高温使雌蛾蛹早于雄蛹羽化,雌雄比例上升。覆土对茶尺蠖蛹羽化有明显影响,随着覆土深度加深,茶尺蠖蛹的羽化率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覆土深度4 cm 时,茶尺蠖羽化率最低,为33.33%,所以,可以在茶尺蠖化蛹高峰期采用深耕翻土方式,对减轻其为害具有一定的作用。覆土对茶尺蠖开始羽化的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害茶树的尺蠖种类及主要种的习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蠖俗称拱拱虫、量尺虫、造桥虫。尺蠖食性极杂。据报导,全世界已发现尺蠖12000多种,我国有1000余种,为害茶树的尺蠖有报导记载的亦有25种之多。尺蠖是茶树重要食叶类害虫,防治尺蠖类对茶叶生产有重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HD-1菌剂防治大尺蠖等茶树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各省茶区均有大尺蠖虫害发生,当其幼虫数量剧增时,可在数天内将茶树芽叶几乎全部食光,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如广东省阳江县温泉茶场1980年5月份大尺蠖为害成灾,发生面积1000多亩,因害虫抗药性强,化学防治效果不好,仅人工就捕捉幼虫10000多公斤。该虫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寻求生物防治方法,我们开展了HD-1菌剂防治大尺蠖等茶树害虫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持续低温冷冻对茶树主要害虫的越冬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对以不同虫态越冬的茶树害虫的越冬的影响不一.调查了持续低温冷冻后以蛹越冬的灰茶尺蠖和以成虫越冬的假眼小绿叶蝉两种茶树主要害虫的越冬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持续低温冷冻对灰茶尺蠖的越冬影响不大,其越冬蛹平均羽化率达到61%以上;对假眼小绿叶蝉影响较大,死亡率较高.并相应提出了春荼期间这两种害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木橑尺蠖 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 是一种杂食性的尺蛾类害虫,在浙江杭州以蛹在茶树根际附近土中越冬,年发生2—3代。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木橑尺蠖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风可帮助初孵幼虫扩散,大暴雨可使低龄幼虫致死,土壤质地则影响入土化蛹深度。主要天敌是木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宜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捕捉、保护利用天敌和化学农药综合措施。化学农药以3.12ppm 溴氰菊酯、12.5ppm 氯氰菊酯、20ppm 杀灭菊酯、40ppm 多虫畏、250ppm 喹硫磷及250ppm 灭幼脲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一种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茶尺蠖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分别为90.50%、86.29%和91.03%,与茶树嫩梢饲养比较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化蛹率为85.52%,低于茶树嫩梢饲养87.50%的化蛹率。取食人工饲料的茶尺蠖幼虫历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20βd和39.62βd,较茶树嫩梢饲养历期分别增加了1.44βd和2.41βd,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雌成虫寿命显著高于对照,单雌产卵286.9粒,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14.8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年龄增函数,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化蛹)个体中,与茶树嫩梢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113和1.119,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了2.43βd和0.265βd,种群趋势指数87.21,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茶尺蠖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我站茶园发生的主要是油桐尺蠖,其为害的严重性,猖獗时并不次于茶毛虫;茶树被害后,叶片无存,造成严重減产。我站茶园1958年被此虫危害的茶树过50%,經积极防治,方未猖獗成災。为彻底防治茶尺蠖(油桐尺蠖),我們在观察生活史的同时,进行了防治方法的調查研究。兩年来除初步肯定了敌百虫(500—1000倍)、DDT(400—600倍)毒杀幼虫,扑打和用草把诱杀  相似文献   

10.
大鸢尺蠖和灰茶尺蠖各龄幼虫食量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鸢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和灰茶尺蠖(E.grisecens Warren)1974年与1978年先后在湖南长沙高桥茶园大发生,局部茶园茶树叶片被食光。为探讨防治此二种尺蠖幼虫的关键时期,作者先后对大鸢尺蠖、灰茶尺蠖幼虫各龄取食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1.
三级营养关系中茶树间接防御茶尺蠖危害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茶树—茶尺蠖—单白绵绒茧蜂三级营养关系为模式,从寄主选择行为和茶树—条尺蠖交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茶树借助天敌绒茧蜂间接防御条尺蠖危害的机制。结果表明,茶尺蠖取食茶树,其口腔分泌物作用于损伤部位,致使茶树释放出与完整新梢完全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互利素),强化了天敌昆虫(单白绵绒茧蜂)的寄生效率,减轻了茶树的受害程度。其间,茶尺蠖幼虫口腔分泌物中的β-D-葡萄糖甘酶为一使茶树释放挥发性互利素的启动子。初步分析表明,茶树释放挥发性互利素所消耗的光合产物仅占茶树全部光合量的极少部分。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发生规律与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我省为害茶树主要害虫之一 ,以幼虫咀食嫩梢。发生严重时 ,老叶、嫩茎将被幼虫食尽 ,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并且树势衰弱。目前绝大部分茶场和茶农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化学农药不仅污染茶园生态环境 ,而且在杀死茶尺蠖的同时 ,也杀伤了大量天敌 ,还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因此 ,根据茶尺蠖发生为害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其发生为害 ,将对茶叶生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 茶尺蠖发生规律1 1 茶尺蠖大部分以蛹在茶树根际表土中越冬 ,少数以幼虫在茶丛中越冬。越冬蛹大部分处于滞育状态 ,抗逆力强 ,死亡率低 ;其越冬后羽化率的…  相似文献   

13.
14.
《茶叶》1960,(3)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損失。仅据1939年資料,紹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编号控制饲养、田间定点、控制观察,明确大鸢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在湖南长沙一年发生五代,以蛹在茶丛树冠下土内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羽化,交配产卵。各代幼虫分别于4、6、7、8、9~10月发生。以第一代和第五代为害期长,平均每头幼虫一生取食叶片面积为17256.6mm2。本文报导此虫的生物学特性和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et Grey),据有关资料记载分布在台湾、四川、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幼虫取食林木、果树、大田农作物、药材等植物。近几年来调查观察,安徽省也有发生,茶树常受其害,如1977年7、8月间该虫在我场暴发成灾,500多亩茶园的茶树叶片被啃吃殆尽。严重地影响了茶叶产量,为掌握木橑尺蠖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2008,(1):41-41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和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茶树受到害虫茶尺蠖危害后的补偿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茶树在受到茶尺蠖危害后的21天内,受害叶片和同株未受害叶片的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净光合速率(Pn)的值均高于对照,NPQ明显低于对照,且这种差异在危害后第7天最大,随后逐渐减小。说明茶树受茶尺蠖危害后,诱导产生了补偿光合作用,且补偿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小。此外,茶树在茶尺蠖取食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地蚕是西藏南部地区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茶树地下害虫,对幼年茶树的生长危害极大,是造成缺株断行的主要原因。此虫在西藏易贡茶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危害在6月中至7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成虫产卵于土表层和杂草落叶上,幼虫危害虫口基数与温湿度,土壤、耕作制度密切相关,防治适期以蛹羽化前10天为佳,以敌百虫,呋喃丹拌土撒施或喷施土表层防治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危害时间长,是茶园的重要害虫。受湖南省农药检定所委托,我们进行了20%灭扫利EC防治茶园茶尺蠖的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20%灭扫利EC(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2.5%功夫EC(英国捷利康公司生产)1.2供试作物茶树(...  相似文献   

20.
茶尺蠖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Ectropis obliqno Prout)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中国各茶区均有发生,是浙、苏、皖茶区重要茶树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叶为害,严重发生时,茶树叶片及嫩芽全被吃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导致茶树早衰、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害。为了控制该虫,目前各茶区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农药不仅污染茶园生态环境,而且在杀死茶尺蠖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天敌,并造成农药残留,使“3R”问题(农药残留量Residue,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