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航天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光照系统种植作物,大功率的人工光源在其照射作物的同时,还会产生热辐射,能源消耗大。太阳能是目前人类唯一可在太空中获得的外部补充能源。介绍了目前美国用于航天的太阳光收集、输送和分配系统的研究工作,认为该系统的合理利用将有助于降低宇航中作物生长对人工光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早就听说旅顺太空植物园有看点,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前往一观。今年春来早,较上一年提前20天入春,"五一"前已经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了。4月24日,我和两个同伴去旅顺赏樱花,趁此机会也游了太空植物园。太空植物园占地面积20000 m2,展馆面积6000 m2,由旅顺旅游集团和中国科学院生命遗传研究院在水师营小南村投资1000多万元共同开发建设。普通人谈到太空一游还为时过早,但你可以到太空植物园一观,感受一下太空的神奇魔力。  相似文献   

3.
太空诱变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郭光荣  程乐根  郭峰  郑森 《核农学报》2004,18(4):269-271
本项研究利用卫星搭载水稻核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太空诱变 ,并将此与60 Coγ辐射处理进行初步比较。研究中发现 ,在M2 代太空处理的白化苗率远远高于60 Coγ处理的 ;而花粉不育率两种处理的结果比较相近 ;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变异频率大致相当。从选育新型的核不育系的目标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异交率提高的幅度及异交率提高的遗传原因 ,并对高异交率核不育系生产应用中承担自然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肯定了太空诱变的有效性和在育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农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农业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空间诱变育种,也称太空育种,是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航天器(卫星或飞船),将农作物种子、种苗和菌种带到180-400km太空,经过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重粒子、高真空、交变磁场等特殊空间环境条件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太空诱变处理玉米核不育材料的可育株、不育株花药的生理生化特性差异,对可育、不育材料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处理玉米核不育材料的可育株花药中的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不育株花药的,且可育株花药中的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都随着花药的发育逐渐累积,在不育株花药中这些指标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太空搭载桔梗种子SP1代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太空搭载桔梗种子SP1代的诱变效应 ,结果发现 ,SP1代桔梗成株率和结实率明显低于对照 ,开花期延迟 1 0~ 1 2d ;株高、单株分枝数、花蕾数、单株种子重等都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当归3年完成正常生活史,繁种周期长,成种株率低。为提高当归新品种选育效率,将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太空运行22 h(命名为航归22 h)和搭载“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33 d(命名为航归33 d)的当归种子作为SP0种子,以未搭载种子为对照(CK),经育苗栽培获得SP2种苗。采用留苗和移栽2种栽培方式,测定进入第3年繁种年的SP2群体的种株率、农艺性状和种果重。结果表明,CK群体未能进入繁种期而被淘汰,太空诱变获得的2个群体均进入正常繁种年。航归22 h的返青株成活率较航归33 d提高14.65个百分点,成种株率提高19.7个百分点。与移栽航归33 d、留苗航归22 h和33 d群体相比较,移栽航归22 h的繁殖特性有明显改善,单株果重分别增加1 527.5%、428.2%和377.7%,根重分别增加235.3%、256.8%和265.2%,根长分别增加44.5%、36.7%和6.0%,根粗分别增加83.3%、83.7%和83.9%。航归SP2代群体性状综评指数大小依次为移栽航归22 h (0.813 3)&...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态农业》2009,(3):152-153
【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12日报道】题:温室效应可能带来一个太空问题 热层位于远离地球的高空,在距离地球表面大约60英里(约97公里)到400英里(约643公里)的地方。这里是太空站和卫星运行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空间诱变对肉苁蓉种子生活力和寄生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状优良的单株肉苁蓉种子,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空间诱变,回收后与未搭载的地面对照同时进行生活力水平和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接种于寄主梭梭根部,对诱变前后肉苁蓉种子的接种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搭载后的肉苁蓉种子生活力和接种寄生率均有显著提高,寄生芽体的腐烂率大幅度降低,说明空间诱变对肉苁蓉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和抗病性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太空搭载后肉苁蓉种子中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类含量增加,油脂类含量有所降低,蛋白质与脂类所在特征区域的峰高比(I1630/I1745) 由1.07增加到1.16,推断这可能与肉苁蓉种子生活力增强,萌发抑制物质减少有关,说明太空微重力和强辐射等因素导致了肉苁蓉生活力的改变,同时其物质代谢途径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莲子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莲的种子,又称白莲、莲实、莲米、莲肉。近些年来,武义县原有的一些当地品种经多年种植出现了品种特性退化、抗性衰退等现象,迫切需要筛选出替代的优良品种。2017年,武义县引进子莲新品种太空莲36号新品系进行示范栽培,探讨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农艺性状、生产适应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