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番茄绿果与橙果间果实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组合绿樱(绿果)×金珠1号(橙果)的6个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1、BC2和F2)进行果色性状、番茄红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的果色性状无明显差异,而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番茄果色性状受核基因控制,而色素含量遗传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存在胞质效应。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果与橙果间的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42%、78.25%和61.4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87%、15.35%和34.94%,即果色性状遗传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叶绿素含量符合1对负向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1-AEND-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73%和0.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7%、0和37.82%,即主基因遗传力在BC2群体中最高,多基因遗传力在BC1群体中最高;番茄红素含量与胡萝卜素含量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74%、1.79%、84.26%和61.53%、87.21%、81.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2%、74.12%、12.68%和0.68%、0、0,表明番茄红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高感根肿病的青花菜自交系‘93219’和高抗根肿病的甘蓝近缘野生种(Brassica macrocarpa Guss.)自交系‘B2013’为亲本配制的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为试材,采用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根肿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 × 甘蓝近缘野生种‘B2013’后代对根肿病抗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22%、78.36%和80.0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79.86%,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20.14%,表明抗病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BC1、F2世代主基因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父本200932(果肉橙红色)与母本200930(果肉绿色)为亲本,建立了6个联合世代(P1、P2、F1、F2、BC1P1及BC2P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探讨甜瓜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组合200930×200932的β-胡萝卜素含量性状遗传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1)控制,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92.66%,多基因遗传率为5.40%,BC1P1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86.80%,多基因遗传率为0,BC2P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59.88%,多基因遗传率为38.60%。  相似文献   

4.
黄瓜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感黑斑病自交系L63和抗黑斑病自交系L9为亲本建立了6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BC1S、BC1R、F2),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黑斑病抗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抗黑斑病性状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S、BC1R、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23%、60.23%、75.18%,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说明控制黄瓜黑斑病的抗性为主基因遗传,并且遗传稳定,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大于24.82%、小于39.77%,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感黑斑病自交系L63和抗黑斑病自交系L9为亲本建立了6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BC15、BC1R、F2),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黑斑病抗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抗黑斑病性状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一显性多基因控制;BC15、BC1R、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23%、60.23%、75.18%,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说明控制黄瓜黑斑病的抗性为主基因遗传,并且遗传稳定,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大于24.82%、小于39.77%,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葫芦熟性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凤真 《中国蔬菜》2011,1(6):42-48
以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杂交组合,构建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西葫芦熟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为D-2模型,始花期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均以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始花期以加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组合1以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由于环境因素对西葫芦F2第1雌花节位和始花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第1雌花节位的选育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在育种中对始花期性状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7.
应用2个番茄自交系材料多心室和少心室进行正交、反交及回交,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多心室番茄果重遗传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方差所占分量极小,属于不完全显性;控制果重的最少基因数目约是2对.多心室番茄果重狭义遗传力为36.36%.  相似文献   

8.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胡开林  付群梅 《园艺学报》2001,28(4):323-325
 用苦瓜3 个差异显著的自交系为材料, 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 获得两个杂交组合(ZH967281 ×G968031 和ZH961123 ×G968031) 的亲本、F1 、F2 、B1 和B2 各世代, 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其6 个世代群体的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 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效应模型, 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在遗传中表现部分性, 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狭义遗传力依次为69. 23 %、61. 94 %、61. 46 %、76. 18 %、28. 98 %和35. 09 %。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西瓜育种材料‘韩选绿圆’中发现一株矮化小果型自然突变体(命名为dsh)。对其形态学观察发现:其主蔓长度、节间长度和单瓜质量均显著低于普通西瓜(P < 0.05)。将此突变体与两个普通长蔓西瓜进行杂交、F1自交并以‘dsh’回交,获得F1、F2和BC各世代群体,对蔓型和单瓜质量的遗传分析表明:F1均为长蔓普通果型植株,F2和BC群体长蔓普通果型植株与矮化小果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P > 0.05)。说明该矮化小果突变是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雌雄异花同株品系3-2-2和雄全同株品系TopMark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6世代群体(P1,P2,F1,F2,BC1P1,BC1P),调查定植后第1朵雌花开放到定植后60 d内的雌花率,通过主-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甜瓜雌雄异花同株植株杂交后代雌花率受到1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存在2对微效基因,主基因遗传率为83.33%,微效基因的遗传率为8.125%,同时讨论了利用雌花率分析雌雄异花同株遗传规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苦瓜果色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苦瓜两个绿色自交系G9680 3 1、S961598和两个白色自交系ZH96112 3、G9612 11作亲本 ,对其两个杂交组合 (ZH96112 3×G9680 3 1和S961598×G9612 11)的各世代进行果色遗传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苦瓜果实绿色与白色受一对核基因控制 ,绿色对白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12.
节瓜果皮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果皮青绿色自交系桂优1号毛节瓜、环江节瓜和1个果皮深绿色自交系七星节瓜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桂优1号毛节瓜×七星节瓜、环江节瓜×七星节瓜)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色进行统计.结果表明:F1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果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青绿色两种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深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均表现为深绿色,BC2(以青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则表现出深绿色和青绿色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节瓜果皮颜色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节瓜果实的深绿色与青绿色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深绿色对青绿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13.
闫闻  王喜庆  贾云鹤  付永凯  尤海波 《园艺学报》2020,47(11):2161-2168
实验中发现西瓜大粒种子自交系BW85和其小粒种子突变体F211,在授粉后7 ~ 11 d,种子的大小无显著差异,其中11 d的种子长度、宽度、鲜种子百粒质量和干种子百粒质量分别为7.93 mm、4.53 mm、4.23 g、0.32 g和8.26 mm、4.95 mm、4.54 g、0.30 g;在授粉后13 d,种子大小出现显著差异,种子长度、宽度、鲜种子百粒质量和干种子百粒质量分别为9.99 mm、6.12 mm、9.47 g、1.33 g和8.86 mm、5.32 mm、4.60 g、0.46 g。用石蜡切片的方法比较BW85与其突变体F211之间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授粉后15 d,突变体F211种子的表皮、皮下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44.57 μm、130.53 μm、38.22 μm,均显著小于BW85的各组织厚度。对BW85(P1)与突变体F211(P2)构建的F1、F2、BC1P1和BC1 P2群体的遗传分析发现,F1和BC1P2群体均表现为与突变体相同的小粒种子性状,F2和BC1P1群体小粒种子植株与野生型大粒种子植株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分离比,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个显性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C)处理白菜‘夏帝’和‘冬赏味’品种的种子,对其幼苗甲基化和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azaC 溶液处理可显著降低幼苗DNA 甲基化水平,植株形态发育未见异常。0.1 ~ 0.2 mol · L-1 5-azaC 处理可减缓幼苗在高温胁迫下的生长量、POD 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幅度,同时降低MDA 含量和细胞膜透性。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抗根肿病遗传规律初探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从国外引进的抗根肿病大白菜杂交种中分离出大白菜抗根肿病自交系48个,并利用抗病自交系9617CR80-2-1和感病自交系华白2-3-196-954-1-85-1的F1、F2及BC1,对大白菜抗根肿病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确认大白菜根肿病遗传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取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种间自交系",为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种间杂交提供桥梁亲本,在获得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种间F1的基础上,以印度南瓜作为回交亲本,通过2次回交后再连续5次自交,获得了可育的BC_2F_6种子。种间自交系BC_2F_5可与印度南瓜正反交,也可用中国南瓜花粉对其授粉得到正常数量F1种子,但用其花粉对中国南瓜授粉仍难获得杂交种子。种间自交系与印度南瓜杂交获得的F1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籽用南瓜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个籽用南瓜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6个组合,对单瓜质量、瓜横径、瓜纵径、籽粒宽、籽粒长、单瓜籽粒数、百粒重、单瓜产籽量等8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遗传参数的估计,单瓜质量、瓜纵径、单瓜籽粒数、单瓜产籽量等4个性状遗传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利用这些效应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优势育种途径;籽粒长、瓜横径、百粒重、籽粒宽等4个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能够较稳定地遗传,可以在早代亲本选配时选择这些性状。  相似文献   

18.
黔辣7号是以自交系110为母本、自交系128为父本配制的中早熟干制辣椒一代杂种。从定植到红熟期100 d(天)左右,株高65~70 cm,开展度60 cm。初花节位为第11~14节,果实羊角形,果长10.5~11.0 cm,果肩横径1.4 cm,果柄长3.6~4.1 cm,平均鲜果质量6.6~7.5 g,干果质量1.3~1.5 g,单株坐果数30~40个,青熟果绿色,红熟果鲜红色,果面微皱,平均干椒产量230 kg?(667 m2)-1。适宜育苗移栽、露地栽培,适于干制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