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降解稻草秸秆的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筛选方案,即筛选能直接降解稻草秸秆的菌株。以稻草粉琼脂平板进行初筛,以NaOH处理过的稻草粉为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得到对稻草降解较为完全的一株菌株。研究表明,该菌株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稻草的降解率分别达72%,93%及84%。  相似文献   

2.
金显春  陶文沂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882-3883
研究了氮源、培养温度、接种量、种龄等对烟曲霉XC6菌株降解稻草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源为(NH4)2SO45g/L,培养温度为30℃,最适种龄为36h,接种量为10%,培养时间为2~3d时,该菌株对稻草的降解率高达(91.31±5.34)%。  相似文献   

3.
选用稻草作为主要原料配制培养基,接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Jeca ex Fr.)菌株,测试平菇菌株生长对稻草木质素及纤维素的降解率。通过对接种平菇菌株30d后的稻草与对照稻草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平菇菌株的稻草木质素降解率为23.36%,纤维素降解率为16.04%,蛋白质含量增加了45.85%。平菇菌株对稻草的木质素及纤维素具有分解能力。蛋白质含量增加表明了稻草转换成饲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木质纤维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研究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的过程,为开发利用富含木质纤维素的秸秆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对BS02、BS09、BS15和BS17等4株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过程中,纤维素酶、MnP酶、LiP酶和漆酶的酶活及木质素与纤维素降解率、粗蛋白含量和稻草表面结构的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4株红侧耳双核菌株酶活的变化与其对稻草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S17的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降解率和粗蛋白产率较高,BS09的MnP、LiP酶活和木质素降解率较高,BS15的漆酶酶活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降解稻草秸秆的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可看到该菌株主要降解稻草的薄壁细胞,使其发生严重皱缩。【结论】红侧耳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实验室现有14个霉菌菌株进行筛选,得到3株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分别为AL11、AL12、AL14。纤维素CX酶活力分别为706.7,733.3,725.0U.g-1.min-1;还原糖生成量为17.18,17.92,17.35mg.g-1;固体曲发酵培养基(麦麸∶稻草粉=37∶)失重率分别为57.8%,62.4%,58.8%。这3个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明显高于其他菌株。  相似文献   

6.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对稻草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纤维素酶活、半纤维素酶活、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浓度以及底物残渣重、残渣结晶度、傅立叶红外光谱和表面结构的变化来研究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稻草的降解作用.研究发现,在发酵过程中地衣芽孢杆菌菌体产酶过程也就是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糖化过程.上清液中的纤维素酶活和半纤维素酶活分别在发酵进行到第12 h和48 h时达到最高峰.总糖含量于第4 h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还原糖含量随发酵进行不断下降,达到一定值后保持恒定.该菌株对稻草长达5 d的降解过程中结晶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底物残渣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此菌株对稻草中各组分都有一定降解.稻草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4.91%、6.61%和1.42%.利用扫描电镜对底物残渣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可看到该菌株主要降解稻草的薄壁细胞,使其发生严重皱缩.  相似文献   

7.
以常见的7株食用真菌菌株为材料,分别为平菇韩黑(Pleurotus ostreatus hanhei)和平菇8号(P.ostreatus 8)、秀珍菇(P.cornucopiae)、姬菇206(Hypsizygus marmoreus 206)、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金针菇天福(Flammulina velutipestianfu)和金针菇8802(F.velutipes 8802),筛选出在纤维素平板上生长较快的4株菌(姬菇206、平菇韩黑、平菇8号和秀珍菇),并进一步测定其产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活力以及降解稻草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结果显示:姬菇206中与木质素降解有关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s)、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s)和漆酶(Lacs)的活力最大,分别达到58.52、186.66和8.82 U·g-1;滤纸酶活力也是姬菇206最高,为3.86 U·mL-1;平菇韩黑的半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到41.20 U·mL-1。稻草降解试验表明,平菇韩黑的半纤维素降解率最高,为51.03%,其次为姬菇206,降解率为50.49%。姬菇206对木质素的分解率最高,达到51.47%。平菇韩黑对稻草的的总降解率最高,达到47.52%。结论:平菇韩黑和姬菇206具有较强的稻草降解能力,可作为降解稻草的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微生物降解天然木质素和纤维素提供重要依据,采用苯胺蓝和刚果红脱色法,结合生理生化反应和ITS序列分析法对可高效降解芒果副产物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分泌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Q1,经生理生化反应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在15d培养期内对芒果叶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7.24%和44.33%,对芒果皮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4.79%和47.63%。菌株Q1是芒果副产物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高效降解菌。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优良秸秆降解放线菌,解析其秸秆降解特性,从森林土壤和秸秆堆肥环境中采集样品,采用富集培养方法筛选目标菌株,通过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降解菌分类地位,结合扫描电镜技术分析降解过程中菌株对秸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考察培养温度、初始pH和氮源种类等培养条件对菌株降解秸秆的影响规律,以天然纤维素为底物测定菌株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本研究筛选获得的菌株ZY-2经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2)Streptomyces rochei ZY-2在7 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29.23%,且能同时降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组分的降解率分别为42.82%、47.05%和13.63%;3)菌株降解秸秆时,温度控制在35~45℃,初始pH控制在6.0~8.0,以有机氮为氮源生长时降解效果较好;4)菌株胞外能同时检测到内切纤维素酶和外切纤维素酶活性,生长前期内切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第4天达到峰值(0.12 U/mL),而生长后期外切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第6天达到峰值(0.23 U/mL)。本研究筛选的菌株ZY-...  相似文献   

10.
牛瘤胃中米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从牛瘤胃内容物中筛选出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该菌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经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和固体发酵培养复筛,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活性相对较高的菌株(No.3),经形态特征观察和26S rDNA ITS区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对其酶学特性及发酵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为5.5~6.0,最适温度为50 ℃.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糖酶活性分别达到6.01,1.15 U·g-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23.53%,48.98%(P<0.05);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5.01%,45.99%(P<0.05).说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农作物秸秆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稻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还田量比例为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4类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和微生物活度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多,33%秸秆量还田土壤的次之,67%和100%秸秆还田土壤的较少,在晚稻收割期,无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最少。33%秸秆量还田的土壤厌气性细菌的数量最多,而67%和100%还田秸秆量土壤较少,无秸秆还田的最少。在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真菌数量最多,在晚稻收割期,有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真菌数量较无秸秆还田土壤的要多。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在晚稻分蘖盛期最多,在晚稻齐穗期,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比无稻草还田土壤要多。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高于无稻草还田的土壤。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齐穗期有所降低,而在晚稻收割时又有所增加,但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比无稻草还田土壤的高,且67%稻草还田土壤比33%和100%稻草还田土壤的要低。通过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翻耕栽培晚稻时,33%的早稻秸秆还田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晚秋早冬季节覆盖保温措施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外养殖试验,分析了晚秋早冬季节不同覆盖保温措施间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晚秋早冬季节蚓床日均温与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1.8~18.5℃范围,蚓床日均温每提升1℃,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可增加73.13 g/m2.d;蚯蚓消化牛粪速率与蚓床稻草覆盖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相关,蚓床覆盖与不覆盖薄膜条件下,稻草适宜覆盖量分别为2.71、3.91 kg/m2。稻草加白膜双重覆盖保温下蚯蚓消化牛粪的速率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提高了45.31%。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珍珠龙趸养殖业中的病害影响,从患病珍珠龙趸(pearl gentian)(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肝肾中分离出一株病原菌,编号为X11XC26,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经攻毒试验证明,该菌对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浓度(LD_(50))为1.70×10~5CFU/g,呈急性感染型;对该菌株进行常规生理生化试验、API(32E)系统鉴定和16S r DNA、rct B、top A、mre B、rpo D等5种管家基因序列分析,可将该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通过纸片扩散K-B法测试了该菌株对16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5种药物敏感,对多粘菌素B等11种药物不敏感。本研究中从患病珍珠龙趸体内分离出创伤弧菌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而该菌株较强的耐药性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提倡高产、高效和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措施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应用。为此,从秸秆还田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阐述了国内、国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稻草腐解规律、水稻稻米品质以及作物杂草情况等的影响,指出了秸秆还田在生理生态效应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了秸秆还田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以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木材资源的日趋紧张,秸秆板的制造和利用工作也在广泛发展,为降低稻草刨花板制造成本,研究了蓖麻油和桐油等添加剂替代部分异氰酸酯对稻草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竹刨花增强稻草刨花板和稻草刨花板的板坯含水率对于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刨花板制备中,采用2%的蓖麻油替代2%的异氰酸酯是完全可行的;在本试验范围内,竹刨花增加量需超过30%,才可起到真正增强的作用;板坯含水率在14%时,所制得的稻草刨花板整体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以双季稻区早稻不同稻草还田方式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静态箱法/气相色谱法测定3种稻草还田方式早稻期间的CH4、N2O排放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稻田CH4的排放速率影响很大。免耕还田能降低CH4排放速率,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的CH4排放速率无明显差异;免耕还田的CH4排放峰值比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分别降低67.0%、54.3%,并迟7天出现;免耕还田CH4排放速率平均值比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分别降低了24.3%和27.0%;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早稻生长前期,而免耕还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中后期。旋耕还田和免耕还田的N2O排放峰值比翻耕推迟10天;免耕还田N2O排放速率平均值分别比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降低42.1%和16.7%。试验证明,免耕还田能降低稻田的CH4、N2O排放速率。  相似文献   

17.
大肠杆菌质粒与喹诺酮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大肠杆菌质粒与喹诺酮耐药性的关系,临床分离32株耐喹诺酮药物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经质粒消除剂溴化乙淀(EB)、硫酸黄连素(BS)分别处理24h和48h,其中4株对喹诺酮的耐药水平明显降低。经消除剂作用的菌株提取质粒进行电泳检测, 结果只有大肠杆菌CE01[其中氧 氟沙星(OF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0μg/mL]的质粒带发生变化,且该质粒的转移与喹诺酮抗性有关。经消除剂BS作用24h,在含OFL 20μg/mL的琼脂不能生长的CE01XC1菌株其质粒带浓度显著降低;作用48h后,在含OFL 20μg/mL琼脂不能生长的CE01XC2菌株其质粒带被消除;BS作用48h后在含OFL 20μg/mL琼脂仍然生长的CE01XC3菌株及质粒带几乎未改变。另外3株耐药水平降低的菌株质粒带无变化。结果表明:大肠杆菌CE01含有与喹诺酮药物抗性有关的质粒,这一质粒被消除剂消除后,CE01菌株的耐药性显著下降,对OFL的MIC由大于50μg/mL变为小于20μg/mL。其它3株经质粒消除剂作用耐药水平降低的菌株可能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耐药。  相似文献   

18.
稻秆炭与巨菌草联合对铜镉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小区试验施加不同用量(0、5000、10000、15000、20000 kg·hm^-2)的稻秆生物炭(稻秆炭),探究施用稻秆炭对巨菌草修复铜镉复合(Cu-Cd)污染土壤的影响,并评价稻秆炭与巨菌草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和优势。结果表明,稻秆炭施用可明显提高巨菌草在Cu-Cd污染土壤中的成活率,提高其地上生物量;稻秆炭的施用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u、Cd和全量Cd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巨菌草对Cu的富集,但同时促进了巨菌草对Cd的富集,于5000 kg·hm^-2处理下增幅最大,其根、茎、叶的Cd吸收量分别增加60.75%、230.31%和83.34%;稻秆炭施用显著增加了巨菌草地上部重金属绝对富集量,Cu最高达3741.04 g·hm^-2(用量为10000 kg·hm^-2),Cd最高达167.81 g·hm^-2(用量为5000 kg·hm^-2);各处理的修复边际效率显示,5000 kg·hm^-2稻秆炭施用量更经济、有效。研究表明,稻秆炭施用提升了巨菌草地上部对Cu、Cd的富集水平,其联合修复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机插稻大田耕整质量与稻草还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确保规范化、标准化育秧的前提下,机插早稻大田田面平整度应小于3.0 cm,才能较好地保证机插质量;二晚机插大田稻草还田量应控制在80%以内,并结合施入适量氮素,加速稻草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